首頁>Club>
求各位大師指導
1
回覆列表
  • 1 # 藝海無涯7

    就是臨帖不到位,不深的原因。臨帖分兩部,一是對臨,二是背臨。如果達到背臨的水平你說的這種情況就沒有了。

  • 2 # 愛書的道士

    你問的一句大實話。

    這能說明兩個問題,一是臨的還不夠多,還沒有把基本筆法和結構完全記住。二是悟性,這也是能成名成家與一輩子的票友的差距。

    我過去對白蕉的作品看的少,近期挺喜歡,一直在臨,算剛找到感覺。萬事不能急,邊臨邊想,會有收穫的。

  • 3 # 度道書法

    簡單的來說是沒有記住碑帖上的字的筆法、字型,對碑帖上的字記憶不深刻導致。在臨帖的過程中,你可能有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臨摹做抄書狀,沒有認真得去記憶每個筆畫在這個字中的位置,不能深入的理解。

    第二:臨摹和創作脫離,缺少臨摹性創作過程。

    解決辦法:

    1,每次連寫的字儘量的少,3到5個字即可,做到每個字能達到相似度80%,再換字。

    2,嘗試集字創作,從四個字的成語,到10個字或14個字的對聯,20個字的古詩都要嘗試。一開始可以完全按照字帖的字,後面逐漸替換在其他碑帖學到範字,這樣就形成了自己的作品。

  • 4 # 微眼萌

    大家都知道學習書法第一步就是臨帖,那麼為什麼要臨帖呢?臨帖就是去學習古人的東西,包括章法、結構和用筆,還有更深層的東西,書法有上千年的歷史,其中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在歷史長河中大浪淘沙任何一張流傳下來的字帖無疑都是精品,都值得我們去細臨,所以我們要用嚴謹的態度去臨,不斷的向原帖靠攏。

    臨帖不是創作,不要有自己的發揮,就是以像為標準,看到什麼樣子就去臨成什麼樣子。小字做出豐富變化比較難,所以可以適當把它放大來臨。

    臨帖前要讀帖,讀帖是要去觀察,觀察它的細節,包括入筆角度,它的用筆和一些微變化。線條的角度和提按,然後努力做到接近原帖。這裡用筆需要長時間的練習,最好是能有人指導或觀察別人如何處理,字帖內容豐富但終究是靜態,而別人的書寫是把靜態還原成了動態,透過去模仿別人的手勢和用筆,可以更直觀快速的學習。臨帖以臨像為標準,臨像後去記住就是一個積累了,書法就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

    然後就是創作,學習了一家字型後從開始運用到熟練運用是一個過程,不可能第一首詩就創作的很好。首先找一首詩或者一句喜歡的話開始練習,這之中把原字填上,通篇都有原字的就是集字了。

    然後就是生字,這時要思考一個問題,就是這個字型的特點是什麼,對空間的分割、祁側的成度、字形高扁等等。用這些特點去結字,儘量做到每個地方有出處。拿米芾來說,米芾在寫一首詩,如果我是米芾我會怎麼去寫,用米芾的思考角度去處理生字,假如我有米芾的用筆、有他的寫字習慣、有他相似的紙筆甚至是相似的速度那麼還不能寫出一樣的字型麼?

    書法上拿不準的問題不要矇混過去,最好能向別人請教,或者自己去查詢資料,發現問題後能解決問題不就是在進步麼。

  • 5 # 玉龍山雪

    臨帖有參照物,自己創作如果沒有參照物很難寫好,是因為對字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包括書寫用筆規律,結字特點,變化規律等,在臨帖的時候多想想,爭取印在腦子裡,等以後書寫的時候再拿出來就好多了。

  • 6 # 乾得堂

    這也是書法入門難過的一道坎。書法入門有二道門坎。一是功力,入門以圓厚見。二是法度,入門以點劃之形見。臨時,不涉二者,所以容易見效。既可以很象。但要自寫,則沒那麼容易。書法的入門,嚴肅的講法度,就必須拿起筆自己寫雜記、小詩、短文之類,可隨用各家,風格略似才算過關。此種法度功夫,當今世上已極少有可得者。不是無知,則是無力。所謂學力修養,來不得半點虛偽。能否到達,凡書者皆可以自己測試,並不神秘。這是書家的第二道門坎。第一道為用筆圓厚。功力不到者轉折無力,無以堅實。這類書法入門的基本功與基本常識,現在恐怕能接受的人很少。但必須得過。過不了,其他的什麼風格、個性,形式等都是虛假的妄言。

    。。只有過的了門坎才可有之後的所為。中國文化精神中始終堅守的基本原則就是由技而入道。技不入門,言之於道非妄既虛。在今曰中國要振興文化,建立高峰,不知入門之道,豈不為後人恥笑?(書為自寫)。

  • 7 # 千年蘭亭

    臨帖能有感覺,說明你能很快抓住碑帖的形、神特點,也表明你已掌握了較產可的筆墨技巧,有較強的造型能力。

    離開帖子不會寫,說明你消化吸收、學以致用的能力還不強。

    建議你作如下嘗試:

    1、依照範帖留給你的大概印象背帖,抓大放小,不要太計較細節。

    2、做一些集字一成篇的訓練,將帖中的幾個字組合在一起寫。

    3、多做仿意創作實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計算機專業cpu應該用amd還是in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