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愿,是對不分是非好歹,趨勢流俗,表裡不一,偽善欺世,忠厚為表,奸滑為裡的所謂“老好人”的總稱。
鄉愿一詞,最早見於《論語·陽貨》:子曰:“鄉原,德之賊也。”
《孟子·盡心下》:“閹然媚於世也者,是鄉原也。” “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汙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 孔子曰:“惡似而非者:惡莠……惡鄉原,恐其亂德也。”
東漢徐偉長《中論·考偽》:“鄉愿亦無殺人之罪也,而仲尼惡之,何也?以其亂德也。”
明李贄《與耿司寇告別》:“若夫賊德之鄉愿,則雖過門而不欲其入室,蓋拒絕之深矣,而肯遽以人類視之哉!”
清王宜山《圍爐夜話》:“孔子何以惡鄉愿,只為他似忠似廉,無非假面孔;孔子何以棄鄙夫,只因他患得患失,盡是俗人心腸。”
鄉愿,為禍鄉里而隱蔽性、欺詐性極強,破壞力極大,孔丘斥為“滾刀肉”,流俗、汙世、偽忠、假廉、攬喜、居功,對鄉愿切齒痛恨。
鄉愿,很相似於“抗日戰爭”時期日偽佔領區的保長,甲長或里長。
當今社會已改革,農村已經不再由大地主、大家族和縉紳維持日常生活、生產,也沒了為政府催糧做保、甲、里長,“鄉愿”應該是很少了。但依然會有“鄉愿”一、兩種特性的人存在。一旦發覺(現),敬而遠之,是為良方。
鄉愿,是對不分是非好歹,趨勢流俗,表裡不一,偽善欺世,忠厚為表,奸滑為裡的所謂“老好人”的總稱。
鄉愿一詞,最早見於《論語·陽貨》:子曰:“鄉原,德之賊也。”
《孟子·盡心下》:“閹然媚於世也者,是鄉原也。” “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汙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 孔子曰:“惡似而非者:惡莠……惡鄉原,恐其亂德也。”
東漢徐偉長《中論·考偽》:“鄉愿亦無殺人之罪也,而仲尼惡之,何也?以其亂德也。”
明李贄《與耿司寇告別》:“若夫賊德之鄉愿,則雖過門而不欲其入室,蓋拒絕之深矣,而肯遽以人類視之哉!”
清王宜山《圍爐夜話》:“孔子何以惡鄉愿,只為他似忠似廉,無非假面孔;孔子何以棄鄙夫,只因他患得患失,盡是俗人心腸。”
鄉愿,為禍鄉里而隱蔽性、欺詐性極強,破壞力極大,孔丘斥為“滾刀肉”,流俗、汙世、偽忠、假廉、攬喜、居功,對鄉愿切齒痛恨。
鄉愿,很相似於“抗日戰爭”時期日偽佔領區的保長,甲長或里長。
當今社會已改革,農村已經不再由大地主、大家族和縉紳維持日常生活、生產,也沒了為政府催糧做保、甲、里長,“鄉愿”應該是很少了。但依然會有“鄉愿”一、兩種特性的人存在。一旦發覺(現),敬而遠之,是為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