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春不白頭
-
2 # qiao598
我基本每週打二次電話,一次例行問候,一次深入溝通
每週二或者週三我會給我媽打個電話,一般選擇上午十點左右,上班間隙透個氣順便給家裡打個電話,選擇這個時間是因為我媽這個時候已經忙完早上的活,可以跟老太太嘮嘮,問候一下二老的身體情況,關心一下最近的生活情況,順便問一下家裡有沒有什麼需要買的,但是他們從來說不需要。
每週六上午我打電話通話時間基本上最低在半個小時以上,一般是我媽先跟我聊個二十分鐘,再跟我爸聊個十幾分鍾,他們會跟我說他們一個星期在家幹了些什麼,親朋好友家發生了什麼事情,其實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是我每次都能跟我爸媽聊的特別來勁,我爸媽在家還種了一塊地,餵了豬養了雞,遇到播種收割的季節,我還裝模做樣的很他們聊著玉米收了幾袋,夠不夠餵豬的,菜籽油榨了多少斤,我準備過年帶點。
我媽有時候會告訴我家裡的母豬又下小豬仔了,去年喂的小雞仔開始下蛋了,哪個表弟結婚了,哪個堂妹生孩子了。
有時候他倆也會互相打對方的小報告,無非就是我爸又打牌打到半夜了或者我媽又跟老太太團去聽健康講座,我不得不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場上給他們解決一下官司。
他們會關心我的工作情況,讓我一個人在外面注意身體,不要太累,他們不懂我工作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其實我的工作也沒他們想像中的那麼累,我都是回答挺好的,不累。
我其實不懂種地,也不愛吃菜籽油,多年不在家很表弟堂妹們關係非常一般,但是有什麼關係呢?我不過是喜歡聽電話裡面父母的嘮叨聲。
-
3 # 筆下情感
在外的遊子們,你們多久和家裡聯絡一次,電話是打給老爸還是老媽?
剛開始都是一個星期給爸媽打一次電話,那個時候在學校比較戀家,經常和她們分享分享在學校發生的一些趣事,把自己的一些事都一一告訴她們,這樣也能讓她們不那麼擔心。
希望你們都可以珍惜當下,好好珍惜可以陪伴父母時光。
-
4 # 浮生寂滅
我東北人,在廣東工作有十幾年了,父母也八十歲了,在東北老家。我不管工作怎麼忙,都會每週給老母親打個電話,發個影片,聊聊生活和工作。
去年的十一月份,父母和我的大兒子來廣東看我,我特地的開車去火車站接他們,父母在廣東住了一週,看到我的生活而放心了許多。
母親親手給我做的肉包子,還是兒時的味道,那味道將伴我一生~
-
5 # 任是無情亦動人
我在深圳工作,父母在河南農村老家生活,我是打電話比較頻繁,每週至少兩到三次吧,每個月1000分鐘的套餐給父母打的至少有600分鐘左右。
首先,我父母只有一個手機號碼,一般打過去都是對方倆人都在家,因為老爸不善言辭,經常是和老媽對話閒聊,老爸在一邊聽著我們的對話,他會時不時的說一句。
其次,父母老了,真心需要子女感情上的陪伴,有時候忙起來如果幾天沒打電話,老媽就會打過來,我一般都是先結束通話,然後在撥過去。
最後,因為工作迫不得已在外的遊子們,儘量多打電話回家,沒事聽父母說說身邊的人和事,順著父母的心意交談,取悅父母,彌補父母不在身邊的遺憾。
-
6 # 憶舊吧
我每天晚上都會給家裡打電話,電話一般打給老媽。
因為我剛從家裡出來的時候,我媽掛念我,每天晚上都會給我打電話,問我吃的飽不飽,穿的暖不暖。
後來,我不想讓我媽掛念我,每天不等到我媽給我打電話,我就把電話打過去,給老媽說我一切都好,讓她放心。
時間久了 ,就成了一個習慣,每天給家裡打個電話,報個平安,這樣媽媽在家裡也心安。
我打電話一般都是打給老媽。可能是從小的一個習慣吧。記得從記事起,什麼事都找媽。渴了找媽,餓了找媽,放學一進家,一定是喊一聲:“媽,我回來了。”
後來長大了,外出求學,想家了找媽,沒生活費了找媽,放假回來,一進門還是喊:“媽,我回來了。”
再後來,外出工作了,還是習慣把電話打給媽 ,電話那頭一通,還是會脫口而出:“媽,你還好嗎?”
什麼事都找媽,並不是說老爸不愛我,其實老爸的愛一點不比老媽的少,只是父愛深沉,不善於表達,因此從小習慣在媽媽懷裡撒嬌,什麼事都找媽。
在外的遊子們,記得常和家裡聯絡,打個電話,報個平安,讓老爸老媽心安。
最後祝願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
回覆列表
對於特別想家的人,一天一次不過分,一般的人一個星期一次也不是自己的錯,常年不聯絡都有,聯絡老爸老媽都看在不在一起 分開都需要聯絡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