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叔侃侃
-
2 # 霸王別急_眼
戰慄的樂譜,全過程都是用爆炸後殘缺的豎笛為主線,透過與擁有絕對音感的音樂家,以及提及的斯特拉迪瓦里琴,使整個故事都那麼的緊湊,又不失名偵探的風采。
-
3 # 灰色原野的哀傷0528
通往天國的倒計時!
這一步小蘭跳樓和小哀倒數那裡雙雙嚇哭我!
太精彩啦!
其次是絕海的偵探,小蘭入海最後被營救員喊出:確認生存!我哭了,那一集哭的最上氣不接下氣的!哭的最厲害了!
-
4 # 柒淽
M6啊,《貝克街的亡靈》絕對是真愛,相信我……
天才少年,科幻探險,人性……你TM都弄那麼好,簡直是不能超越的經典。
前幾部劇場版其實都很不錯的,尤其是《引爆摩天樓》、《瞳孔中的暗殺者》這些,後面還有《迷宮的十字路口》也贊贊噠……
但是到後面全部都用大場面撐著了,柯南越來越超人了,比如《水平線上的陰謀》、《沉默的十五分鐘》、《第十一個前鋒》……
到《純黑的噩夢》稍微好點兒了吧!ψ(`∇´)ψ
PS:期待《唐紅的戀歌》,就是不知道能不能過審
最後柯南鎮文。
-
5 # 黑鼠鼠
從我個人角度來說,一部是《通往天國的倒計時》還有一部就是《貝克街的亡靈》,個人感覺這倆部在柯南劇場版系列作是一個巔峰。
柯南是日本動漫的一個奇蹟,連載數十年的國民級漫畫,TV版也一直沒有停過,每年都有有一部新劇場版問世,這待遇可不是一般作品能享受得到的。不過近年柯南劇場版的質量越來越差了,也不知道東出是腦子殘還怎麼滴,還不把靜文換下去。要問那個最爛,我估計還要糾結一下,因為近年的劇場版都太水了,不過要問那個最好,便是《貝克街的亡靈》與《通往天國的倒計時》。
《貝克街的亡靈》是以一種極其科幻的VR遊戲設定,劇情展開後,便發生了一起案件,而受害人留下了死亡訊息,在虛擬遊戲中的人物“開膛手傑克”於是柯南他們便進入到虛擬世界,參加了遊戲的測試,調查真相,不料遊戲被一個人工智慧挾持,遊戲結束,對於他們來說也便是死亡。
《通往天國的倒計時》則講的是柯南vs琴酒,圍繞著座雙子塔展開的故事,同樣是殺人案件,但是卻因為琴酒的介入,不僅增加了快點,劇情也因為琴酒的行動,而撲朔迷離,引爆摩天樓的大場面與節奏感,是眾多柯南劇場版無法匹敵的,而飛車飛躍雙子塔一段劇情,則成為了動畫圈永垂不朽的經典片段。簡單介紹了一下這倆部的設定與劇情,由於倆部劇場版真的十分精彩,所以我不在這裡做過多的劇透,有想法的人可以自己去看看,絕對不虧,可以說完爆現在柯南劇場版的質量。
-
6 # 從魚吉水
水平線上的陰謀,因為這是毛利大叔最帥的一部劇場版!!
迷宮的十字路口,有服部平次,很喜歡平次這個熱血的漢子!
貝克街的亡靈劇情太棒,很有內涵!
-
7 # 時光憶動漫
我個人最喜歡的是第五部《通往天國的倒計時》
這部劇場版也看過幾遍了,大場面很足,裡面的幾次爆炸逃生,還有幾次空中飛躍的場面,都看的讓人熱血沸騰,印象深刻!
我就說說該劇的幾個看點吧
1.能拍十年後長相的機器,阿笠博士十年後沒有任何變化的老臉,步美十年後高中生的樣子,到柯南和灰原拍的時候由於機器壞了,最後遺憾的沒有拍出來
2.柯南發現灰原半夜總是會偷偷的給自己逝去的姐姐打電話,那個時候,灰原的表情,那份哀愁,讓人看了扎心!
3.柯南為了營救少年偵探團,踩著滑板飛躍過聯絡橋,衝到了另一座大樓中,那縱身一躍的身影簡直是帥的一塌糊塗!
4.小蘭身上綁著防火栓,抱著柯南從摩天樓上跳下去,掛到了底樓層的窗前,就在防火栓快要燒斷時及時破窗而入的情節很讓人感動!
5.最後的倒數30秒,灰原準備想犧牲自己為柯南他們倒數時,元太急急跳下車衝過去把灰原抱回車裡。後來柯南在步美的倒計時下,在最後關鍵一刻藉助炸彈爆炸時產生的氣流開車破窗而出,途中灰原飛出了車外,被光彥及時拉住了,接著就在灰原要被冰雕傷到時,柯南用頭盔踢掉了冰雕,最後車子穩穩的飛到了另一個摩天樓的露天游泳池裡。
最後說下這部劇場版的主題曲也非常的好聽,是倉木麻衣的《Always》
-
8 # 樂說齋
《福爾摩斯默示錄》
一共六集,分為一個系列,觀眾們都把它稱為“倫敦篇”。
喜歡它也是因為幾個原因:
一、新一的出現
在這個系列中,新一再次吃了解藥,變回了高中生。每次新一出現的時候,都會是觀眾們非常期待的場景。
而這次新一不僅出現而且還和大家一起來到了倫敦,這也是柯南中唯二的不在日本本土破案的場景。倫敦的標誌性建築和風土人情在劇集中一一出現,給足了觀眾們新奇的看點。
二、案情的推進
案情相比之下更加清晰易懂,邏輯的推理以及證據的證明也讓人一看就懂。與網球的結合也加入了體育的色彩。
在茫茫觀眾中找出兇手的方法新穎獨特,只有兇手才不會像其他觀眾一樣,隨著比賽而將頭左右擺動。這一方法也致敬了希區柯克的《火車怪客》。
三、情感線的發展
love is zero,but zero is the start.
這是劇集中最為經典的一句臺詞,不僅僅用在了草地女王的愛情中,也用在了新一和小蘭的身上。這也是第一次新一面對面的向小蘭傳遞告白的意思。
就算是福爾摩斯也無法正確推斷出自己喜歡的女孩子的內心。如此的告白小蘭聽到了一定內心溫暖吧~
-
9 # 氫氧化鈉34
《名偵探柯南:貝克街的亡靈》是根據日本漫畫家青山剛昌創作的漫畫《名偵探柯南》改編的系列動畫電影的第6部作品。影片講述了少年偵探柯南挑戰虛擬體感遊戲過程中追尋解開殺人事件真相的線索並活躍行動的故事。影片於2002年4月20日在日本首映
-
10 # 葉佳桐
其實,我對柯南本作的感情最深的還是《第14個目標》。
這部劇場版出來的時候,故事主線還沒進展到灰原出現。所以必須基於現有的人物關係展開,但是就因為如此,我才對這部劇場版的評價很高。
結果看完這部,才終於明白,就算這倆貨吵架吵到翻天,骨子裡還是秀恩愛的一對。就算不顧及自己的前程,也要對救對方。這種心理實在讓我非常的感動。
不僅如此,妃英理和小五郎的方式同樣被柯南用在拯救小蘭上。故事中所有的謎團都解釋清楚了,這感覺也非常爽快。
從推理的部分來說,也算是過得去,不能說很好。但至少比起之後的爆炸商業大片,還是很過硬了。可以說,綜合素質是高的。
不僅如此,這一作也有非常多設定的補全。各種小細節都有。比如說,我在這一作才知道目暮警官的真名叫“目暮十三”。作為柯南愛好者,本作絕對不能跳過,就算不喜歡也得看的。
-
11 # 動漫三分鐘
作為標準柯南迷,我可以負責任的說都喜歡。
今天分享一下2002年上映的m6《貝克街的亡靈》。
和其他劇場版相比,這部的背景設定很有意思,藉助虛擬世界來展開故事。
從一個天才少年弘樹的死亡開始,開啟了遊戲虛擬世界。
在遊戲中,引入了十九世界末日倫敦的福爾摩斯的故事,和開膛手傑克等故事,
最精彩的設定可以讓毛利蘭、灰原哀、偵探團這些角色大面積“團滅”。
最後,工藤父子的對望,這種不言而喻的默契讓我印象深刻。
另外,這一部除了單純的推理故事,還頗有深度的揭露了一些社會問題,引人思考。
-
12 # 將來的夢想
難道沒人喜歡17偵探們的鎮魂歌嗎?
我認為這部和1計時《一引爆摩天樓》“新蘭必看”一樣好看,它們不像近年的劇場版推理變動作。兩就的推理成分都很,全劇圍繞感情和推理。其次是《世紀末的魔術師》,講述的是基德偷取寶蛋歸還,還有蘭猜出柯南就是新一,基德救場(真不希望基德出現)“新蘭*”然後是絕海和瞳孔,迷宮和貝克,通往天國戰粟的樂譜也好著“哀,蘭*”然後是異次和日火,唐紅,漆黑和水平,最後是純黑。
-
13 # 做一個有夢想的魚
我個人喜歡《名偵探柯南:計時引爆摩天樓》
這是一部製作精良的作品,從故事情節上來說,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殺人事件,而更像是美版的“虎膽威”以及“007”系列的綜合版。在頻頻發生的爆炸案要求柯南必須在瞬間做出果斷的抉擇,同時還要時刻警惕罪犯向下一個目標發起攻擊,此外柯南還必須發揮他的超級推理能力,將隱身於幕後的黑手繩之以法。全劇的推理性並不強,兇手幾乎是顯而易見的,它的勝利在於驚心動魄高潮迭蕩的故事情節和氣勢宏大又充滿真實感的火爆場景,當然新一和小蘭之間的真情流露也是另一個不容忽視的賣點。劇中製作人員非常注重場景的真實性的表現力。高聳入雲的米花大廈,氣勢恢宏的鐵路大橋以及復古風格的兒童公園都顯得是那樣的美麗真實,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而頻頻出現的逼真爆破場面,更是錦上添花。而結尾處,那根連繫著新一和小蘭的拯救世人命運的紅線觸動了很多人的心。
-
14 # 做一個有夢想的魚
《名偵探柯南:貝克街的亡靈》 豆瓣評分8.8。不怕你笑,我從小到大看過6遍。 電影一開始,背景設定在美國。 “天才少年”澤田弘樹,在美國研發一款人工智慧,名為“諾亞方舟”。 研發完成後,他跳樓自殺了。 後來,“諾亞方舟”衍生出來的電子遊戲“繭”,在東京舉辦了試玩釋出會。 何為繭? 就是VR。 就是《三體》裡,汪淼玩兒的那款遊戲。 不過“繭”不光在視覺上高度逼真,還能透過控制腦電波,讓你的所有感官產生反應,分辨不出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區別。 在這個電子遊戲裡,你被設定成什麼就是什麼。 就像《駭客帝國》中,母體裡的世界一樣。 《駭客帝國》 意志力不強的人,很快就會沉溺於此,被“人工智慧”所牢牢控制。 看來玩家被設定為看得懂英文了 既然這樣我好想一直呆在遊戲裡啊 但這部電影所表達的,並不僅僅是對於科技的擔憂。 它還批判了日本,批判了世襲體制,批判了僵化思維。 “繭”的試玩會,只有50個孩子能夠參與。 他們無一例外,全都是掌控著日本絕大多數資源的人的後代。 也就是官二代、富二代。 如果常看新聞,瞭解歷史,你就會發現一個現狀—— 在東亞五國中,除蒙古國之外,其餘國的領導者,目前全都是二代。 政治家的兒子將成為政治家 銀行家的兒子也會成為銀行家 這樣下去 無論過多久 日本還是不會改變 名曰傳承,實則是僵化的體制。 而僵化的體制,導致僵化的思維,僵化的教育。形成相互作用的惡性迴圈。 “電腦天才”澤田弘樹,在日本生活學習時,竟被老師視作不務正業的網癮少年。 集體一致化的教育體系,不允許出現獨特的天才閃光。 壓抑孩子的個性成長 思維僵硬的教育機關 只把弘樹看成一個沉溺於電腦的怪小孩 無奈之下,弘樹只好赴美留學。 天才,就是這樣流失到國外的。 不僅是教育機關 連日本這個國家都不承認個性這種東西 前幾天聽人聊天,一小學生熱愛畫畫,得知此事後,長輩們紛紛說道—— “沒用,那玩意來錢太慢。” “好好讀書比啥都強,畫家不是你能當的。” 在小學階段,直接就把你給扼殺了。 霎那間,我明白了《當幸福來敲門》裡的那段臺詞,為何能夠刷爆豆瓣。 別讓別人告訴你 你成不了才 即使是我也不行 如果你有夢想的話 就要去捍衛它 那些一事無成的人 想告訴你你也成不了大器 弘樹創造“諾亞方舟”的目的,就是想要改變一成不變的社會,將日本重新洗牌。 VR遊戲開始後,“諾亞方舟”就如病毒般,控制了遊戲程式。 遊戲的規則,是一旦50個官、富二代孩子中無人勝出,全部淘汰。 那麼所有人的大腦,都會被電擊殺死。 在遊戲開始前,二代們的態度是這樣的—— 聽好了 人在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他的一生了 像不像某剛和某江的公子? 而在遊戲開始後,得知自己一旦自身實力不足就會死亡。 他們的話鋒就轉變成這樣—— 人家又不是因為自己想要而成為爸爸的孩子的 《名偵探柯南》由小學館(日本綜合出版企業)出版,並不是像《攻殼機動隊》那樣的成人向動畫。 他所面對的群體,是少年。 也就是說,它還是揹負著一定的教育責任。 我們看中國產動畫,通常都是在講一些蒼白的大道理。 只告訴你那麼做是不對的,但並沒告訴你為什麼不對。 而如《柯南》這樣的日本少年向動畫,通常不會講些虛無縹緲的大道理。 它是把兩種立場分明出來,讓少年自己去分辨是非。 當一個人看到並厭惡別人裝逼時,自己自然就會相對地剋制裝逼。 日本的少年向動畫,通常也不會那麼黑白分明。 經過歷練,懂得了“裝逼不能當飯吃,生存還需靠自己”後,二代們很快就變得可愛了。 而我們知道,好的童話故事如安徒生,從來都不只是給小孩子看的。 七八歲時,我看這部電影懂得了裝逼的壞處。 長大再看,我發現了這部電影對現實的隱喻。 “諾亞方舟”將VR的遊戲背景,設定在19世紀的倫敦。 一方面,是為了致敬福爾摩斯。 《貝克街的亡靈》《神探夏洛克》 另一方面,是為了諷刺現實。 與20世紀中後期的日本一樣,那時的英國由於工業過度開發,導致嚴重的霧霾。 與20世紀中後期的日本一樣,那時的英國雖然號稱繁榮,但實際上貧富差距非常大。 而“日不落帝國”後來之所以會衰落,很大的原因就是它一成不變,固步自封。 失去了“拓荒精神”。 如此的時代背景,緊貼本片的主題。 在這樣一個時代裡,當一個殺人狂魔出現在公共視野時,沒有人敢於挺身而出。 即便合力出手就能立刻將其制服,但所有人還是一致選擇逃跑。 你懂得。 “藝術家用謊言道出真相”。 電影的結尾,弘樹的真正死因,是他發現了VR公司董事長辛多拉(日本比爾蓋茨)的真實身份,是殺人狂魔傑克的後代。 而一旦被公眾得知到這一事實,將嚴重影響辛多拉的威望。 IT產業的巨頭 居然是一百年前殺人惡魔的子孫 要是被世人知道的話 你就會失去一切 殺死弘樹的,歸根結底是刻板的社會。 最後,承載了弘樹靈魂的“諾亞方舟”在對俗世的絕望中自爆。 如此許多複雜的社會問題,一部電影當然無法解決。 但它卻警醒了,每一個不同階段的觀眾。
-
15 # 老茶是甜的呀《純黑的噩夢》
某個黑夜,一名間諜潛入日本警察機關企圖盜取一份機密檔案,這份檔案內容中含有英國“MI6”、德國“BDN”、美國“CIA”,甚至還有“FBI”等各國諜報機構的相關人員名單。千鈞一髮之際,安室透率領的日本公安趕到,間諜奪車逃跑,高速公路大橋上上演激烈追逐戰,其他的車輛也被捲入其中,眼看要釀成慘重事故的瞬間,間諜的車被FBI赤井秀一用來復槍射中,從大橋墜入海中。
第二天,柯南等人來到東都水族館遊玩,他們在巨大摩天輪底下,發現了一位獨自一人又負傷的漂亮女子,仔細一看她的兩隻眼睛的瞳孔顏色不一樣,可是,這位女子已經是連自己名字都不記得的失憶狀態,帶的手機也已經損壞。為了尋找消失的記憶,柯南一行陪伴他,但這一切全在黑衣組織的監控之下。
劇中的庫拉索很卡哇伊,一出場就失去了記憶,但也憑藉著矯健的身手救下了元泰。之後被一個柯南一行送給她的沒上色的小白鯨所感動。在她恢復記憶後,也像灰原一樣逃脫組織。最後用吊車阻止摩天輪的滾動而被壓死((╥╯^╰╥))
庫拉索是一種酒,沒有顏色,取庫拉索的大腦是一臺電腦,可以染成任何顏色的意思。
劇中出現了一個大場景,即摩天輪的坍塌,這一幕在之前的幾部裡是沒有的。可能因此這部(通俗來講)票房上升,口碑不如《貝克街的亡靈》。
-
16 # 泡麵菌
名偵探柯南劇場版中成就最高的當然是《貝克街的亡靈》這一部,誕生於16年前的劇場版中無法超越的經典,除了劇本本身優秀以外,在當時的2002年,全息遊戲這個本身就是超概念的設定,一般來說超概念的東西本身就會讓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加上福爾摩斯和開膛手傑克的噱頭,當時給觀眾帶來了很多震撼,《貝克街的亡靈》除了這些還反映出了一些當時不被重視的問題,階級固化,教育體制的缺陷等等,很有現實意義的一部作品。
說回劇情本身,《貝克街的亡靈》劇本是野澤尚寫的,日劇《青鳥》的編劇,但年僅44歲的野澤尚於2004年在自己的辦公室上吊自殺,大概野澤尚也是弘樹一樣的人,他在落筆弘樹結局的時候是否也是對自己設下的一個伏筆呢,柯南的劇場版還是穩定著每年一部,但可能再也沒辦法看到像貝克街一樣的作品了,也許以現在的眼光看《貝克街》缺陷又很明顯,但是在柯南劇場版中,這部依舊是無法再現的經典。
回覆列表
我個人最喜歡的是《貝克街的亡靈》,說句不誇張的話,在差不多10年前透過盜版碟片看到這部作品時,我幾乎震驚了。
儘管說《名偵探柯南》一直都有著超現實主義的感覺,但是《貝克街的亡靈》卻有著昇華一般的影響力。想想看,這部作品裡提到了多少主題?日本的門閥政治、VR或者AR技術的發展、天才看似光彩的外表之下所隱含的寂寞,等等。而這部作品的推理元素也非常強,儘管不乏一些大動作的場景,可是在我在動畫的時候,光是猜測到底“開膛手傑克是誰”,就有一種特別興奮的感覺了。
而這部作品對每一個角色的塑造都顯得很成功。柯南跟父親之間的那種嘴上不說,但內心中互相信賴的親情;小哀為了掩護柯南導致自己出局,並且說出“你是我們的名偵探”的場景(這一幕在很長時間內都讓我擔心是不是在暗示漫畫的結局);小蘭最後跟犯人同歸於盡的勇氣,等等。而最後“罪魁禍首”以人工智慧的形式再度出現,並且跟柯南進行交流,表達“我只是想跟小夥伴玩耍”心情的一幕,現在回想起來也是感慨萬千的。
而我在此需要介紹一下的是,這部作品的編劇很特別。他是知名劇作家野澤尚。這也是一個正兒八經的編劇大師,以前還拿過編劇大獎的。因此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這部劇場版的內涵完爆了其他的系列。尤其是最近幾年的劇場版,都不配給它提鞋。
但或許是因為這部劇場版讓這位天才編劇產生了共鳴的關係,在2004年、也就是劇場版上映2年之後,他在家裡自殺身亡,年僅44歲。當我後來知道這個訊息時,就不由得將他跟那位天才少年的遭遇聯絡到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