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為無不為之潛龍勿用
-
2 # 一妍說教育
閱讀能力就是學習能力。因為在未來,學習靠自學,而自學就是靠有效的閱讀。
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卻認為,讀萬卷書更能增強人的認知能力。書萃取了各領域人才的思想精華。書中,你可以學習到別人幾年,幾十年甚至一輩子的經驗,你可以看到你從未想過的世界。
教育部對閱讀能力的重新解讀,我認為更加的科學,更加符合培養未來型人才的目標。
閱讀能力由注重精讀轉向強調各種策略的靈活應用,由注重對文字的接受能力轉向側重對文字傳遞的各類資訊的審視闡釋能力。
舉個例子,一個主題的書可能就有成百上千本。你怎麼讀?難道你要把自己每本精讀,然後把知識都理解記憶在腦子裡。那不僅不可能,而且愚蠢。正確的方法是,先泛讀一些 經典書籍,挑選出精讀的部分,然後做筆記,再用其他做泛讀補充。讀的過程中,不能全盤接受,對比,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才更重要。
我的經驗告訴自己,廣泛的大量的讀書,會讓一個人思路開闊,博學多識。但是想要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或者成為一個可以在任何領域做的好的人,要做一個有閱讀力的人。茫茫書海中,能汲取到精華,能辨識,闡釋,形成自己的觀點和內容。
另外,補充一句,愛閱讀要從小培養。閱讀力也要從小培養。泛讀加精讀才能幫助孩子走上更好的閱讀之路。
-
3 # 黎黎姑娘
我是熊貓閱讀,看了大家的回答都很有道理。下面從我個人理解的角度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傳統的閱讀能力強調的是對文字的理解和吸收,強調的是輸入,而在理解和吸收的基礎上能夠有自己的見解和評判和闡釋,強調的是輸出,是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注重精讀轉向強調精讀,泛讀等各種閱讀策略的靈活運用”是希望在資訊化的時代海量文字下擴大學生的視野和閱讀範圍,當然精讀也必不可少。哪些文字需要精讀呢? 一些大浪淘沙的經典作品需要精讀,像詩經,離騷,論語,易經,魯迅等等都是經典,經典是濃縮的智慧,經典也是常讀常新的,不同年齡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解讀。比如說易經的智慧是包羅永珍的,古今智慧都有蘊含其中。 當然經典會不會過時呢?或者經典不符合當前時代的發展呢?也是會的。所以沒有定論,對待經典同樣需要有一個開放的思維。 當今的時代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科技,文化等都有新的發展,我們也需要吸收這些新的東西,但是每個人時間精力有限,所以需要泛讀。就是說一本書拿過來,看看大致講了什麼就可以了,一方面這本書可能本身資訊量不大或者質量不高,第二可能對我們暫時也沒有太大用處。
“由注重文字內容理解接受能力轉向側重對文字傳遞的各類資訊的審視闡釋能力”這句話強調的是對文字的篩選,評斷和重新解釋,輸出的能力。
1. 由被動化為主動,主動去選擇,分辨,什麼是我們需要的,什麼是我們感興趣的,而不是別人讓我們讀什麼我們就讀什麼,不是別人說什麼好,什麼就是好。
2. 區分各類文字差異,去偽存真,去繁就簡的能力。閱讀之中我們需要有自己的思考,什麼是好的文字,文字的傳達的核心本質是什麼。
當代中國的教育需要更重視學生獨立思考,綜合性的思維的能力,培養各方面真正的能力,包括閱讀能力,這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而不是死讀書,讀死書。學以致用,把書本學習運用到實踐才是最重要的。
-
4 # 最是花香
關於語文閱讀能力,我是這樣理解的:
首先是關於字詞的認讀問題。每讀一篇文章,都要很認真地去讀,當遇到不認識的字詞不要瞎讀亂讀,一定要去查一查認識它,這樣就不會給閱讀理解帶來障礙。養成查一查的習慣也是一種閱讀能力。
其次是閱讀速度。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太快有囫圇吞棗之嫌,太慢容易造成語感的缺失。適當的閱讀速度,有利於閱讀的消化,有利於良好語感的形成。
第三,閱讀能力除了包括讀懂文字本身之外,還有一種讀後想說想寫的慾望。文字本身是一種傳遞,當你讀了這些文字之後有所思有所想,才算真正明白了文字本身傳達的內容。
自己的一點心得,希望大家共同交流。
-
5 # 燕園終身學習
語文教學的核心,其實就是對閱讀能力的培養。
按照我的理解,閱讀能力包括兩個層次:
1、對文字內容本身理解能力,著眼於文字的本身,對於其內容的理解和吸收。這強調的是對一個文字的閱讀。
傳統閱讀,最是注重這方面能力的培養,比如,古人讀書,特別講究精讀,也就是把一本書讀懂、讀通、讀透,也就是從理解到掌握,到學以致用,最後到融會貫通這樣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這樣培養出來的閱讀能力,注重的是對某一個具體的文字本身的閱讀和理解、吸收。在網際網路時代之前,中國的語文教學,也一直是按照這個路子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的。
2、對多個文字涉及相似內容的理解與審視,能對不同文字進行評價,發現其中的差異,並能迅速找到最適合、最有價值的文字,然後加以運用。這強調的是對多個文字的閱讀、篩選和使用。
網際網路時代,面對的是海量資訊,一次搜尋,就能發現若干個相似的文字,但真正適合自己用的,往往不多,對於使用者而言,必須對“有可能可用”的若干文字進行快速閱讀,並迅速把握住涉及的文字主要內容,以便在最短時間內能迅速對相似的文字進行篩選,去粗去精,找到自己最想要的文字,並理解和吸收其內容,為己所用。
所以,對於教育部考試中心副主任於涵老師的觀點“資訊時代對閱讀能力的要求發生變化”,我是十分贊同的。
傳統閱讀能力的培養,強調的是對單個文字的閱讀和理解,但資訊時代面對的是無數相似的文字,就需要閱讀者具有對各種文字傳遞的各類資訊的審視闡釋能力,才能有效地使用資訊。而這,恰恰是傳統閱讀能力的培養方式所欠缺的,也是語文教學對於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與時俱進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
為什麼考研導師張雪峰會火起來呢?一條關鍵性的原因就是,很多準備考研的考生並不具備足夠的資訊蒐集能力,對於考研過程中需要用到的資訊,他們很難對各種資訊進行“審視”和“闡釋”,並由此篩選出足夠的能為己所用的資訊,並把握其精髓。這就是傳統的培養閱讀的方式對於資訊時代的“不適應”。張雪峰老師恰恰在這個方面能給予考生指導和輔導,所以,他才會那麼受人歡迎,成為紅火的考研名師。
總之,資訊時代的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確實應該“升級”。正如於涵老師說的那樣,“閱讀能力也相應要由注重精讀轉向強調精讀、泛讀等各種閱讀策略的靈活運用,由注重文字內容理解接受能力轉向側重對文字傳遞的各類資訊的審視闡釋能力”,我認為,這是對於語文閱讀能力教學需要隨著時代而變化好進步的真知灼見。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6 # 劍客談教育
之前,對溫儒敏教授轉引的教育部考試中心副主任於涵談高考語文閱讀的一段話,說實在的,我沒怎麼理解。後來,看了我的朋友北大才子@燕園博雅教育的回答,我才有了些淺顯的認識。
第一,閱讀能力是高考語文的關鍵能力,這一點毫無疑問,實際上可以用四個字來闡釋,即“又快又好”。因為高考語文別的不說,單止試卷題本上的漢字就有上萬個,語文改革是還要增加到12000字以上。一般人默讀速度是300-500字每分鐘,單單看完試卷上的文字就需要30分鐘左右,但這僅僅是閱讀速度,不是理解速度!隨著高考閱讀文字來源的海量化,難度進一步增加,很多文字根本無法做到即看即懂,需要反覆思量才能正確理解。所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快地理解文字才叫出色的閱讀能力。
第二,資訊時代對閱讀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這句話的意思我理解有兩層含義:其一,高考語文閱讀文字取材範圍在資訊時代將會大到無邊無際,在宇宙量級的資訊流中,任何人也不可能試圖去押中題目;其二,既然取材是萬變的,我們只有掌握閱讀能力才可以“以不變應萬變”。
第三,閱讀能力的訓練有兩個方面:其一,從過去字斟句酌、反覆涵泳的精讀轉向現在精讀、泛讀相結合,這是閱讀的策略,側重點是形式方面。這也很好理解,因為資訊時代,各個領域的變化日新月異,各種前沿的東西我們根本無暇去精讀,只能儘量做到“但當涉獵”,略懂。其二,從過去對文字內容的被動接受、理解轉向現在的主動篩選和準確闡釋,這是閱讀的標準,側重點是內容方面。過去是給我什麼我就讀什麼,現在是我需要讀什麼我就去讀什麼;過去是我讀懂了就可以了,現在是不但懂了我還要能準確無誤地表述出來。
-
7 # 立恆語文
閱讀能力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中最根本的能力,也是語文教學中最核心的能力。閱讀能力如此重要,我們有必要弄清它的真正內涵。筆者以為,真正的閱讀能力是指讀者在閱讀讀物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對讀物的理解、批判、篩選、借鑑、內化、運用程度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從表面看體現為讀者的一種綜合素養,從構成要素上看體現為多重智慧要素的有序排列。根據這個定義,真正的閱讀能力應該包括以下6種智慧要素:
1.理解能力。閱讀能力首先是一種理解能力。閱讀的目的首先就是理解讀物,理解讀物的內涵、精神、價值、結構等等。閱讀而不理解讀物,或者說閱讀而不去主動尋求對讀物的理解,這樣的閱讀其實不是真正的閱讀。這樣的閱讀至多可視為消遣性閱讀,它同我們這裡探討的真正的閱讀是有著天壤之別的。
2.批判能力。在讀書界,人們把那些只知讀書而不會批判的讀書人稱之為“兩腳書櫥”。可以說,這個稱號非常準確地道出了閱讀能力必需的又一個很重要的構成要素——批判能力。只知讀書,卻不能分辨書的好壞優劣、長處短處,這樣的讀書人,即使讀上一輩子,讀了很多書,又有什麼作用呢?所以,真正的讀書人必須會辨別書的優劣,真正的的閱讀能力必須包含批判能力。
3.篩選能力。讀書並不是要把書中所有的資訊都記住、都吸收。讀書是為了充實自己、發展自己、壯大自己,因此,讀書時,在批判思辨的基礎上,就要篩選那些有價值的、那些對我們的發展有用的東西。讀書不能囫圇吞棗,更不能全盤接受。讀書必須篩選,只有學會篩選,你的閱讀才會對你有用。否則,讀書只會把人讀愚、讀蠢。
4.借鑑能力。讀書在於致用,因此,讀書時的借鑑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生物學上有一句名言:這個世界上絕對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這話是真理。在這裡,我們可以借用這個真理來描述一下閱讀為什麼需要借鑑能力。大家知道,在一個人的一生中,從可能的意義上來看,每個人都能取得成功,但每個人成功的軌跡卻無法讓另外一個人去複製;因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獨特之處,或者說這個世界上絕對不存在兩個相同的人。所以,我們要想在我們從事的事業上取得成功,從讀書的角度來講,你得學會借鑑,你得學會根據自己的實際取捨書中的東西,你不能把書中的東西一股腦兒都吞下。如果是這樣的話,你的結局就是戰國時趙括的結局,就是《三國演義》中馬謖的結局,就是中國革命史上左傾錯誤路線的結局!
5.內化能力。自己認為可以借鑑的東西並不像給人送物那樣的簡單,即別人買一件衣服送給我,我就可以直接穿在身上。讀書時,自己認為可以借鑑的東西首先得結合自己的經驗、知識、認知特點等內化為自己的經驗、知識、認知特點的一部分,我們才可以借鑑得上、用得上。生搬硬套、生吞活剝在任何時候都是行不通的。
6.運用能力。經歷了前五個階段消化、吸收以後,閱讀能力的最後一個階段就是運用能力。前邊說過,讀書而不會運用,同吃飯而不能長身體一樣,是在做無用功,是打造無用的兩腳書櫥。所以,衡量閱讀能力強弱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運用能力。這裡包括三個要素:會運用、能運用、善運用。比如拿寫作來說,讀了很多書,能寫出一些東西來,是會運用;寫出的東西能得到人們的稱讚,有價值,就是能運用;能根據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情境寫出恰當得體、準確鮮明的東西就是善運用。
-
8 # 公議
”語文” 是語言表達與文字表達闔起來的連闔名稱才應該是”語文”的稱呼才正常。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和不同的文字表達方式是為什麼呢?為人們相互之間的溝通中既能表達出自己的意思而對方也能準確會意出自己表達出來的意思!能使用語言表達來相互意會出對方的意思才能有溝通的基礎,有了相互溝通的基礎支撐才能有相互商量那事情應該如何去作為才是最佳的選擇而選擇放棄次級的作為方法而生出共同認可的方法去分頭執行!文字表達只是語言表達的延伸方法,用來克服語言表達必須要是在面對面的由嘴到耳侷限範圍內才能實現相互溝通的侷限的方法才有文字表達方式!不遭受到嘴到耳的限制前人就可以將自己的人生經歷的種種遭遇中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及人生的感悟用文字表達的方式傳於後世的有緣人去從文字表達的書中會意出對其人生經歷能有所助益的東西來武裝自己,這才是真正有用的讀書心態與姿態而不迷信的方法!民間稱之為”求學”!意思是說:要獲得真正對自己有助益的東西是自己去追求中學來的東西才能成為武裝自己的點點滴滴的來源而在自己的內心中匯聚且進行融闔的去粗取精而成”種子”留存下來!”留存下來”有什麼用處呢?在遭遇到具體的問題需要解決之時那些”種子”會依據事實存在的各種各樣具有各不相同特性而進行思考解決問題時那些”留存下來的種子”會迅速生長成網而設計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叢集來去解決那些關鍵性的問題促使新的多元混成運動生成新的執行之道而使原來存在的問題在新的多元混成運動中得以解決!
讀書是識別書中的事情的發生與發展的變化特性的遵循與多元與多方位的作用共同推進事情變成對人有益與有害的書本知識的積累。要能實際使用還得進行心理執行的種種轉化與轉換成自己的種子知識才能獲得備戰作用的。人生既需要武戰的實踐能力也需要文戰的知識獲取來備戰在遭遇實際問題的挑戰時心理才不會慌張才有沉著應戰的獲勝機會。故有:語言表達功夫與文字表達功夫都本民族非常重要的的基本功!民族成員的相互溝通能力才會有民族共同的一切後續發展的可能!個人的心理執行功夫及”六識”總控”心識”是非常重要的。——讀書識事情多元混成共同……
-
9 # Mark英語課堂
結合姐姐的小外孫閱讀的故事,說說我對閱讀能力的看法。
小外孫今年上小學一年級,出生之後,她媽媽就給她每天播放有聲讀物,再大一點,她邊聽,她媽媽邊拿著讀本指給她看。慢慢地她自己就建立字音和字形的聯絡,而且對閱讀產生了濃厚興趣。兩三歲開始獨立讀書,閱讀不會的字問媽媽。目前閱讀量達到幾百冊,包括她父母的醫學專業書籍,現在閱讀成人文學作品。
從這個孩子的閱讀成長過程,我體會到,閱讀能力包括以下內容。
1. 認知能力。閱讀能力首先是認識讀出孤立的文字,然後對字詞有初步的理解。小外孫大約4歲之前就是這個狀態,認字量不斷擴大。
2. 理解能力。隨著閱讀速度的提升,小外孫4、5歲時就能和小朋友講述她閱讀的故事,甚至分享一些自己的感想。這說明她對讀物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這是閱讀的核心目的之一,這就為今後形成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閱讀能力打下了基礎。
3.情感認同能力。小外孫閱讀時,有時候會說“我喜歡這本書,我不喜歡那本書”,這說明孩子對閱讀內有有了情感上的認同,她和讀物的主人公有了情感的溝通。例如她讀了《狼圖騰》,我問她這本書怎麼樣,她說“我喜歡《狼圖騰》,因為它改變了我對狼的看法,原來狼這麼團結、勇敢、有組織紀律性。”具備了這種能力,才達到了閱讀的真正目的。
教育部考試中心副主任於涵近期在《中國考試》發文稱:閱讀能力也相應要由注重精讀轉向強調精讀、泛讀等各種閱讀策略的靈活運用,由注重文字內容理解接受能力轉向側重對文字傳遞的各類資訊的審視闡釋能力。對此,你理解了嗎?
回覆列表
閱讀能力的提高,首要是需要閱讀者注意力高度集中。比如,閱讀時先判斷什麼內容比較重要。什麼叫做比較重要的內容?還有就是拓展視讀的廣度、視知覺範圍的大小(即視幅)。其實很簡單,相當於在jint速讀訓練裡面強調的“關鍵詞”和“擴充套件視幅”訓練一樣,找出關鍵詞和擴大視野,把握文章意思,有意識有目的的閱讀,這個能力必須要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