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朝居士
-
2 # 貓員外
這個要從社會制度,經濟基礎和國家形態等幾個方面來說了。
在春秋之前,社會主體是氏族。姓為大總,氏為小宗,同性不婚。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春秋時期,姓和氏的區分是非常嚴格的。社會生產的組織是以氏族為單位的。但是,鐵器和牛耕技術的發展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徹底摧毀了氏族生產方式,轉變為家庭生產方式。就好比現在,網際網路的普及開始摧毀傳統家庭單位一樣。生產關係是最底層的基礎建設,基礎建設的改變,帶來的就是社會的大動盪。所有的一切,都不一樣了。
西周時期的諸侯和漢代以後的諸侯是不一樣的。諸侯是天子的臣子,但是自己的封地是世襲的,在封地內,他就是君王。以此類推,到卿,大夫,最終到士,這是建立在最大化氏族生產的基礎之上的。春秋的主流是國野制,國家,加若干邑,具體到邑,則是城加氏族聚集地。所謂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這是一條單向,獨立的效忠線。這是由春秋時期的生產力發展來決定的。
隨著鐵器和牛耕技術的發展,家庭成為生產主體,氏族對家庭的約束被弱化,甚至打破。姓氏開始合流,宗法制已經跟不上時代,國家開始制定更細化的刑法。這標誌著統治力開始向底層滲透。個人和國家的關係也發生劇烈變化。春秋時期是國野制,當兵是華人的義務,野人只負責軍需,流行的是不鼓不成列的貴族軍事。但是到了戰國時期,標誌分封的國野制徹底被郡縣制替代,野人也擁有了等同華人的權力和義務,貴族戰爭變成了兵不厭詐的全民戰爭。這種情況下,軍隊的規模,國家的戰爭潛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也因此,漢代,自己漢代之後的諸侯,和先秦是不能比的。
西漢是個典型的成熟國家,在西漢,諸侯在自己的封地並不擁有最高的權力。封臣的效忠鏈條也不再像春秋時那樣是個單向關係。對於天子來說,封臣的封臣自然是我的封臣。
也因此,西漢時期會有推恩令這種削弱諸侯的東西,而春秋之前根本不可能有這種東西。因為推恩令首先削弱的就是宗法制的政治基礎,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和生產關係下,不可能有任何合理性。
-
3 # 棲梧9
推恩令是漢武帝時期由主父偃提出的主張並實行了!推恩令有利有弊!有利的是解決了諸侯王勢力做大尾大不掉分庭抗禮反叛篡逆朝廷的難題!弊端是同姓諸侯王勢力越來越弱,一旦朝廷有了劫難,沒有勤王之兵,朝廷勢危,皇權旁落,東漢末年就是如此,黃巾起義,諸侯王無力,各地群雄並起,漢獻帝被架空無能為力,漢獻帝其實是有才華的,可惜了!劉備就是推恩令的產物,到他這一代是個白丁,靠織履販席為生!周分天下,根本沒打算實行中央集權制,沒必要實行推恩令!八百年周王朝也可以了!
-
4 # 林屋公子
不可能。推恩令的前提是要有壓倒性的實力。漢武帝是怎麼頒佈的?漢高祖當年封了幾個異姓諸侯王,後來一個個剷除,但也封了同姓諸侯王;漢文帝用賈誼政策,在諸侯王死後把土地分割給幾個兒子;漢景帝用晁錯政策,割地太快,反而引發了七國之亂;但是在七國之亂被平定後,諸侯王則再也無法與中央對抗;經過這幾十年皇帝和諸侯的衝突,才迎來了漢武帝的推恩令,徹底解除諸侯王在地方的行政權力。
反觀周天子,西周時期分封諸侯,也是因為天子無法直屬管理,才讓諸侯自己去開疆拓土,這些土地當然是歸諸侯自己所有。而到了西周末年,天子直屬的西方宗周一片全部淪陷,到東周初年才東遷到東方洛邑一帶。但是這時候,周天子的實力已經和諸侯相差無幾。周平王都要被迫和鄭莊公交換質子,而周桓王不服鄭莊公,兩人打了一仗,周桓王差點被活捉。周天子都打不過鄭國,還怎麼頒佈推恩令呢?
而隨著諸侯越來越強大,天子的處境就越來越慘。周惠王時期王子頹爭位,周襄王時期王子帶爭位,周敬王時期王子朝爭位。天子都不得不依靠諸侯平叛,而獎賞自然又是割讓土地人口。直到戰國時期成周被西周國和東周國分割,這兩個不是朝代,是小諸侯國。而周天子淪為空殼,只能依附於西周公和東周公,“債臺高築”這個成語就是形容末代天子周赧王,靠砸鍋賣鐵生活了。
-
5 # 這些歷史要讀
周朝和漢朝的性質壓根就不一樣!
周朝就好比是一家合夥公司,周天子只不過是大股東而已,其他諸侯可都是大周的戰略合夥人啊。當年大家可是一起聯手幹掉了老東家,不是老姬家自己的功勞。
再說就姬家這點實力,壓根無法完全統治中華,於是只好分封了。因此,老姬家根本沒推行推恩令的資本!
而且,按周朝的分封體系,諸侯們在自家的封地內,可都是完全獨立的,就相當於自己封國內的“天子”了。如果周朝搞推恩令,壓根搞不下去。畢竟周天子根本無權干涉諸侯內政,尤其是部分大諸侯國,壓根就不聽周天子的。像楚國這些有實力又遊離於周朝體系的,甚至連周朝的面子都不用給。
因此,人家諸侯內部推不推,怎麼繼承爵位,可輪不到周天子指手畫腳。
但漢朝可是家族企業,漢高祖劉邦經歷楚漢四年爭霸後完成統一,之後又陸續剪除了異姓王,並定下了“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白馬之盟。
從此,大漢集團的股份統統都收歸劉家,成為一家真正的“家族企業”。而漢朝中央政府對其他劉姓諸侯,其實還是具有一定的優勢。
加上在漢武帝以前,朝廷就透過平定七國之亂進一步削弱了諸侯國的實力,鞏固了漢朝中央的地位和威信。因此,漢武帝朝廷才有這個資本推行推恩令!
-
6 # 司馬遷有鬍子
推恩令能否實施,並不在統治者是否有此意識,而是當時中央和諸侯力量對比如何。
西周的分封制是適應當時社會環境最好的舉措。但隨著新時代的發展,中央王朝實力削弱,諸侯國日益強大,不可能實行推恩令。
周武王滅商之後,看似是為了犒勞功臣以及分封宗族,所以選擇了分封諸侯。
但其實更關鍵的原因,是當時落後的農業生產工具,例如青銅農具,根本無法耕耘龐大的農田。周宗室的力量無法控制大面積的國土,只能透過封賞他人,來控制廣袤的領土。
這就有點像現在的加盟商一樣。加盟商會利用授權商的力量,擴充套件自己的商業利益,同時上交賦稅。
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劃分為諸侯的社會制度,國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別由獲得封地的諸侯所有,他們擁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資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繳納一定的進貢即可盡義務。
但周天子並非沒有想到限制諸侯國的權力。他分封諸侯,大多數都是同姓諸侯,異姓功臣數量不多。而且土地最為肥沃的地區,都是周天子所有。那些土地貧瘠的地區,往往被授為諸侯封地。據稱,姜子牙封為齊侯後,率領百姓來到東海之濱。他發現這裡鹽鹼嚴重,農業產量極低,養活自己的人口都很困難。他只能因地制宜,鼓勵百姓搞“魚鹽”,透過捕魚和曬鹽來獲取收入。
同時西周時各諸侯國軍隊並不由國君掌握,而是在周天子的守臣手中。如《左傳》:“齊有天子之二守國、高在。”國氏和高氏就是掌握齊國兵權的守臣。
只是後來隨著犬戎攻破鎬京,周平王被迫東遷,周王朝直屬領土才大大減少。
此時,諸侯國軍隊為國君所掌握,這才直接導致了周室衰微。
與此同時,一場生產力的革命也在如火如荼進行中。鐵製農具以及耕牛的出現和廣泛應用,使得農業生產面積大大拓展。這些新增土地,並不屬於周天子所有,而屬於諸侯個人。原先僅僅只有一些殖民據點的諸侯,慢慢擁有了龐大的實力,最終能夠挑戰周天子的權威。
所以此時的周天子,根本不具備運用推恩令來鞏固權力的條件。
與此相反,西漢能夠成功推行推恩令,是在平定七國之亂的大好形勢下。中央王朝的權力沒有受到大的削弱,諸侯國已經日暮西山,此時推行推恩令根本受不到明顯的阻力。
-
7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不行。
我們要清楚周朝跟漢朝的制度是有巨大差別的,一個是分封制,一個是郡國並行制,尤其是實行推恩令時,漢朝諸侯王跟天子是一家的,而周朝諸侯跟周天子不全是。
分封制是周朝立國的根本制度之一,分封的物件為周王的同姓親屬、功臣和上古帝王之後,其中同姓親屬最多,“周初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諸侯雖然對天子有隸屬關係,有鎮守疆土、捍衛王室、交納貢稅、朝覲述職的義務,但諸侯國的獨立性非常大,初封時就是半獨立狀態,之後獨立性只會越來越強,到春秋時期,諸侯國已成獨立國家,周天子對其毫無管控能力。
也就是說,周天子是不能直接插手管理諸侯國內部事務的,這是周初王室自己的規定的,畢竟想讓人家履行義務,還一點好處不給,事事由你管著,誰搭理你?
漢初最開始也是這種情況,劉邦很難管到那些異姓諸侯王,所以他直接一個個清理掉了,全部改為同姓諸侯王,相比於這些同姓,漢朝皇帝等同於宗法制下的大家長,給家族裡的小輩推恩情,諸侯王們不樂意,他的兒子們可樂意得很。
但光有樂意是不夠的,關鍵在於諸侯真的會實行推恩令嗎?這是周朝不能推行推恩令的根本原因,即王室沒有足夠的力量壓制諸侯實行推恩令,隨便一箇中等諸侯已經能夠讓王室頭髮撓禿,更別提大國。
漢朝皇室則沒有這個顧慮,經過之前對七國之亂的平定,諸侯中最大的幾個刺頭已經被清理掉了,漢朝中央對諸侯有足夠的壓制力,只要不是足夠多的諸侯一起反,中央完全鎮得住場子。
周朝還有一個跟漢朝不同的地方,那就是諸侯國內也是分封的,周朝是層層分封,諸侯保留一部分土地直轄,一部分土地作為采邑分封給他的卿大夫,卿大夫又以同樣情況分土地給士,士才直接統治庶民,我們可以看到有些諸侯國是被卿大夫取而代之或者瓜分的,如齊國和晉國。
漢朝諸侯王則沒有這種情況,這帶來的問題就是,即便諸侯願意實行推恩令,公子們是擁護得很,可卿大夫們願意嗎?卿大夫往往是一個諸侯國的柱石,他們的意見,是舉足輕重的。
退一萬步說,諸侯國接受了推恩令,一步步把自己的封國分小了,周天子也很難重新成為大家長。經過分割,天下形勢會變成周王畿最大,周邊一群小國,這樣就會帶來兩個後果。
一個是諸侯單獨不具備對抗王室的能力,王室可以以力服人,但跟漢朝不同的是,周朝在諸侯國中間沒有派出機構,往來全靠使者,不能很好地掌控住諸侯國,而漢朝在諸侯國之間有郡縣存在,分割後的諸侯國直接受郡縣節制,換而言之,也就是間接受中央節制。
另外漢朝有跟推恩令匹配的酎金律,酎是一種優質酒,金則是黃金,這兩種東西都是獻給太廟的,從漢文帝時期開始實施。
漢武帝搞推恩令的時候,就利用這個制度搞掉一批王侯,因為按照酎金律規定,所獻黃金份量或成色不足,王削縣,侯免國,這些被黜的、被削的土地,自然就到漢朝郡縣管轄下了。諸侯們就在頻繁的罷黜、續封、徙封中慢慢徒有虛名,被漢朝的刺史、郡守們取代。
周朝沒有這個制度,就算是諸侯不來朝見周王,也不可能把諸侯國收歸王室,最多給他換個諸侯,這是周王室自己的定的規矩,除非突破,否則一群小國周王室也很難吞併,更可能的情況是當小國達到一定數量的時候,紛紛開啟兼併模式,周王室軍隊有限,管不過那麼多,最終的結果也還是春秋爭霸。
另一個就是邊境上的諸侯不再具備抵禦外敵的能力,周朝時期可不是中原天下無敵,就算是中原,也穿插著各種夷狄部落,邊境上更是兇猛,犬戎、赤狄等等,都是打仗的好手,如果沒有足夠強的諸侯國抵禦,每次打仗估計都是直接推到周王畿,諸侯的拱衛作用也就消失了。
總的來說,制度的不同和中央威信的差別,使得周王室很難想出推恩令,就算是想出來了,也很難實施,更別說重回大家長之位了。
-
8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誠邀,如題。周朝是中國歷史上傳承最久遠的一個王朝,東西周一共有1000多年的國祚,可惜周王只是在西周的幾百年間內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到了東周,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各大諸侯國的力量強大起來不把周王放在眼裡,事實上週天子的政令只有在王室領地還勉強能夠貫徹,於是有人說如果周天子推行推恩令,是不是可以解決諸侯擴張,使周天子重新成為大家長呢?答案是否定的。
春秋前期,王室陵夷,諸侯興起,本來最尊貴的名號"王",在此刻雖然還作為周天子的專稱,但其政令已逐漸不能越出王室的所轄之地。春秋列國在名義上還奉周天子為宗主,但實際上現已相對獨立,並且逐漸樹立和完善自己所轄地區內的各項政治制度,呈現列國並峙的局勢。春秋中期,呈現強國爭霸的局勢,周天子表裡俱失,王室不再有實質和名義上的約束力了。先後構成的霸主,取代周天子為列國的盟主。這種結盟是在不干涉列國內政的情況下構成的,列國各有主權,但又必須服從盟主的徵調。
到了戰國,周天子的權威就更小了春秋時期,各個諸侯至少表面還是很尊重周天子,無論是打仗還是吞併他國都會給周王打個報告,諸侯國也不敢稱王(除了蠻夷之地的出國),三家分晉後周王徹底成了個擺設,魏國和齊國首先稱王,後來戰國七雄都成了王國。這個時候的周天子只有洛陽那一點點地盤,是誰也惹不起,如果周王此時推行推恩令,爭霸的各國會同意削弱自己的力量嗎,那不是便宜了其他國家?畢竟在亂世之中,有槍才有權。
-
9 # 風塵講歷史
先秦時期有三代,分別是夏商周,這時候的中國還處於奴隸制社會下,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的生產力水平得到提升,奴隸制已經滿足不了國家的發展了,所以後來的社會制度就慢慢發展為集權制的封建社會。在奴隸制到封建制的轉變中有一個過渡階段,就是春秋戰國時期,這個時候也是東周時期,這一時期的諸侯國名義上還是尊周天子為王,受周天子管轄的。但是東周時期的周天子已經不像西周的周天子一樣有威懾力了,諸侯國之間各打各的,周天子根本無力去管。造成這一後果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眾多諸侯國,導致諸侯國發展的越來越強,最終尾大不掉。
其實不止周朝的分封制威脅了天子,就是後來的漢朝實行郡國並行制依舊發生了“七國之亂”,漢武帝解決諸侯國問題的方法是實行推恩令,這一舉措不僅能限制諸侯國的擴張,還能將諸侯國越分越小,最終無法與中央抗衡。那麼如果東周實行推恩令,能讓周天子重掌天下嗎?
很明顯不能。要想實行推恩令,首先得自身的實力比諸侯國強。西漢的諸侯國坐大的問題可是歷經幾代帝王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才解決的。首先高祖劉邦在位時就把異姓諸侯王除掉了,接著文帝劉恆在位時誅殺了淮南王,然後景帝劉啟平定了“七國之亂”,最後才能輪到漢武帝頒佈推恩令,此時西漢的諸侯國被各代帝王已經打壓的差不多了,沒有什麼實力與中央抗衡,武帝的推恩令才得以實施。
但是反觀東周,則沒有這個實力將推恩令頒佈並實施下去。春秋有五霸,戰國有七雄,從來都沒有周天子說話的份。周天子作為名義上的領導只是個擺設罷了。到春秋時期,周朝的禮樂制度就已經徹底瓦解了,這是因為奴隸制度走向衰落,天子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力也被各諸侯國挑戰,楚國國君更是僭越稱王,意欲與周朝正面抗爭。後來各諸侯國國君都學楚王慢慢稱王了。在這種情況下週天子控制的土地和人口根本沒有當時主要的諸侯國多,號令不了他們,如果強行頒佈推恩令,恐怕會被各諸侯國聲討。
況且西漢與周朝的情況不同,西漢分封的土地都是漢朝自己打下來的,中央政府再派人去管理。但是周朝時期各諸侯國的土地除了當初分封的之外很多都是自己搶奪的,跟周天子沒有關係。哪個諸侯願意遵照推恩令把自己打下來的土地再分封下去?而且周朝依賴四方的諸侯國抵擋蠻夷,如果將諸侯國實力削弱,自己也會受到威脅,所以實行推恩令並不是明智之舉。
東周時期雖然諸侯混戰,但是周天子本身是沒受到什麼威脅的,只需要管好自己的王畿地區就可以了。也正是因為周天子不去插手各諸侯國之間的事(實際上也沒能力插手),所以才能一直存在著,直到公元前256年秦滅東周後,周朝才滅亡。
-
10 # 君山話史
讀歷史,一定要對故事發生的背景有透徹的瞭解,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古代社會。比如說春秋時代,天子權力下移,而諸侯的權力則上升。有些人就想,要是周天子能像後世的漢武帝那樣,推行推恩令,不就可以解決諸侯尾大不掉的問題嗎?這種看法,就是對歷史背景沒有深刻的瞭解。
我且分析如下:
第一,春秋大幕拉開時,周天子就已經沒有實權了漢武帝能搞推恩令,一個原因是中央政府非常強大,比諸侯要強大得多。可是,在春秋大幕拉開時,周的中央政府卻非常弱小,不要說命令諸侯,甚至要仰賴諸侯的保護。
由於驪山之變,周幽王被殺,繼任的周平王被迫東遷,春秋由是開始。周室東遷,象徵了一箇舊時代的結束,也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春秋伊始,周王室的地位就一落千丈。周天子雖然仍然保有“天下至尊”的王號,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對諸侯的控制權。
中央政府約束諸侯的先決條件,是天子(中央)必須是強有力的,有能力約束諸侯的擴張與反叛。然而,驪山之役,周王室(中央)的精銳武裝被打殘了,沒有武力支撐的中央,又拿什麼來嚇唬地方諸侯呢?
第二,周桓王恢復王室權威的努力化為泡影周平王死後,繼位的周桓王試圖重新建立中央的權威。此時,諸侯中的最強者當屬鄭莊公,鄭莊公在十年的中原大戰中,幾乎打敗了周邊所有諸侯,成為春秋第一位霸主。周桓王要重建王室權威,就必須挑戰鄭莊公的霸主地位。
可惜的是,周桓王的努力失敗了。
為了打敗鄭國,周桓王糾集鄭國的敵人衛、陳、蔡等諸侯國,討伐鄭莊公。在著名的繻葛之戰中,周桓王的中央軍大戰鄭莊公的諸侯軍,結果中央軍大敗,連周天子都捱了一箭,能撿回一命已是僥倖。
繻葛之戰是春秋時代一場重要的戰爭。鄭國的勝利,象徵一個諸侯爭霸時代的來臨。周王獨尊的時代已經漸行漸遠了,周王室從政治中心走向邊緣化,雖然在此之後還不斷有諸侯雄主提出“尊王”的口號,那不過是玩弄政治的把戲,周王室的地位實質已經等同於諸侯國了。
第三,從齊桓公時代始,周天子淪為霸主的保護物件到了齊桓公時代,一種新的霸權模式出現了,稱為“尊王攘夷”。“尊王”是好聽的說法,說得難聽點,叫“挾天子而令諸侯”。
齊桓公比鄭莊公聰明之處,在於他發現周天子還是有點利用價值的。儘管周天子的至尊地位已經不復存在,但從名義上說,他仍是天下共主。把周王這尊泥菩薩供養起來,就佔據政治上的話語權,有了天子的默許,齊桓公四處征伐的底氣才會十足。
這時的周天子,或者說中央政府,不要說去削藩,甚至離開強藩就無法生存。作為回報,周天子賜封齊桓公為侯伯,即諸侯之長,以天子身份承認其霸主地位。在齊桓公之後,晉國稱霸百餘年,成為周天子新的庇護者。
在霸主強有力的武力庇護下,周天子總算稍稍恢復點尊嚴。不過,倘若認為霸主的目的是要重振周室之權威,那就大錯特錯了。霸主們高舉“尊王”的旗幟,絕不是要無條件地遵從周王的政令,而是圖自己的利益罷了。
明白了春秋時代周天子尷尬的處境,就會明白何以中央政府不去削弱諸侯的力量,不是不願意,而是沒這個能力。
-
11 # 濁酒一杯問青天
推恩令的實施,需要高度的中央集權和強大的武力支援才能可以。要不然那些諸侯王又不是傻子 這麼明顯的全套會看不出來?
-
12 # Hickaizen
周朝的對諸侯的控制權是一步步失去的,就算實行推恩令,他也是無法重新成為新的有強權的共主。周武王分封諸侯,是當時部落形體的一種體現,也就是說在武王滅了商朝之後,參加滅亡商朝的人實際上是周武王的同盟,不是臣子,像南方的楚國,當時的周朝只能得到楚國名義上的認同,這種認同不是後來的大統一王朝那種認同感,只是說我們一起合作滅敵人,一起分戰利品這種認同,為了維持這種認同感,周朝就無法實際控制諸侯國。
周朝在周幽王時期,仍舊可以控制所有的諸侯,即使能控制諸侯,這時候的周幽王地盤已經非常小了。古代人口便是制服敵人最基本的條件,如果沒有這個條件,你就會處於極度危險境地。加上週幽王無故廢了太子,放逐王后,激怒他的岳父。藉助西邊犬絨的力量,直接把周幽王給殺了,可以見得當時周邊的敵人是非常強大。
周平王東遷後,由於名不正言不順,失去了對諸侯的控制權,這時的周朝只有洛陽附近一小塊地方,沒有土地人民,比你強大的諸侯就可以滅掉周朝,周朝此時自保尚且無力,還談何推恩令。
諸侯看見周朝是衰落,必然會對此做準備,晉國就不惜殺掉公室也要防止出現可能替換的人。保護住自己的權利,即使殺了同宗之人,那也是要做的,推恩令是王室佔據主動權才可以起作用的一種方式,不適用於周朝情況。
-
13 # 欲雲談史論今
解決周王室在東周地位的靈丹妙藥不是推恩令,東周時周王室也根本不具備強行執行推恩令的實力。
推恩令是漢武帝時期漢皇室推行的一項政策,其目的是逐步弱化分封諸侯王對中央政權的掣肘能力。人們都說推恩令是解決封建割據的一副靈丹妙藥,殊不知推恩令也是封建割據勢力與中央集權互相妥協的一個產物。
漢高祖劉邦生前,為西漢打下了半封建半郡縣制的格局,這種格局對於穩定劉氏江山起到了很大作用。在這種格局下,劉姓諸侯王佔據了半壁江山,使得呂后最終也沒能從劉姓手中搶得江山。呂后去世後,在大臣周勃等人努力下,很快就把江山交到了漢文帝手中。這次政權交接之所以能夠較為順利,分封制的格局起到了很大作用。所以,漢文帝還在猶豫要不要入京之時,中尉宋昌就指出:漢高祖分封子弟為王,封地犬牙交錯,互相制約,宗族實力如磐石般堅固;有了宗族勢力作後盾,就不用再擔心外人作亂!這就是分封制對於穩固劉氏江山的獨特作用。
正是因為如此,文、景二帝期間,屢次出現了諸侯王作亂事件,但分封制卻始終沒有在大漢帝國廢除。
然而,分封諸侯王的一方獨大,對於漢皇室的統治始終是一大隱憂。特別是在北方匈奴日漸強大的情況下,內部封建割據勢力雄厚,使得西漢皇室無法全力對抗外部威脅,只能委屈地對匈奴人實行長期的和親策略。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限制諸侯王的勢力範圍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漢景帝時期,在晁錯建議下,開始實行“削藩”,即削減諸侯國的封地,收回旁郡。由此引發了了著名的“七國之亂”,各諸侯國集體造反,矛頭就直指晁錯的“削藩令”。雖然這次“七國之亂”很快就得已平息,但也使得漢皇室對於“削藩”這樣的極端措施能否徹底推行下去產生了疑慮。
正因為如此,漢武帝上臺後,才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議,改為實施“推恩令”。
推恩令的主要內容是:各諸侯王的王位除由嫡長子繼承外,還可以以“推恩”的形式在本諸侯國內分封其他兒子。但諸別子分封的諸侯國從此脫離原有王國管轄,地域獨立;而且這一新建諸侯國行政上要接受當地郡縣官吏的管轄,新諸侯只享受屬地內的租稅,政治上的特權完全被取消。由此可見,推恩令的實質,就是把原本獨立的諸侯國逐步弱化,並緩慢地轉化成漢皇室直接統轄下的郡縣。
對比晁錯的“削藩令”,“推恩令”無疑要溫和得多:不再強制收回諸侯國的土地,而是在“推恩”的形式下,讓諸侯王們心甘情願地把土地分封給兒子——但實際上卻是歸還給了中央政權。因此說,推恩令其實也是封建割據勢力與中央集權互相妥協的產物。
但是,推恩令能夠在漢武帝時期推行下去,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漢皇室的實力猶在,遠遠強於各諸侯國。“七國之亂”雖然讓漢帝國損失巨大,可漢皇室畢竟是勝了。在這次中央集權與封建割據勢力的大決戰之後,封建割據勢力都清醒地意識到自身難以與中央集權作強硬的抗爭。因此,即便是知道推恩令長期來說必然是削弱自身實力,但有了“推恩”這一溫情外表,各諸侯王也就順水推舟的認同了。
如果不是漢皇室綜合實力強大,推恩令根本就不可能推行下去。然而,春秋時期周王室的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西周滅亡後,周王國範圍內出現了兩個周王:西北的周平王政權和東部的攜王政權。周平王政權得到了西申國的鼎力支援,但由於西申國聯合犬戎滅周,這一政權並未得到各諸侯國的普遍認同。攜王姬餘臣是西周覆滅後,天下諸侯共推的周王,初期得到了諸侯的普遍認同;但後來卻由於攜王的執政不善,很快就失去了人心。此時西周覆滅,周王室又失去了大半土地,兩個周王都不得人心,周王室根本無從號令天下諸侯,又何以向諸侯國推行“推恩令”?
公元前750年,更加誇張的一幕出現了:被中原諸侯國普遍視為叛逆的周平王政權,在晉國、鄭國的扶持下,戰勝了攜王政權,成為天下唯一的王。弒父篡位的周平王,在天下能得到多少諸侯國支援,可想而知。為了贏得諸侯國的支援,周平王大方地將原本就沒希望得到的土地分封給支援他的諸侯國:關中之地,許諾給了秦國;汾水流域土地,許諾給了晉國;洛陽盆地周邊的土地,許諾給了鄭國……。這時,周平王生怕別人不認同自己,拼命地給諸侯國送好處,哪裡還敢向諸侯國強推“推恩令”?最終,東周王室的地位是穩固了,但周王室的土地也被周平王送得差不多,再也無法恢復往昔“千里之地”的規模了。後來周王室的綜合實力,甚至還不如一箇中等的諸侯國,還如何能向天下強推“推恩令”?
此外,郡縣制的模式,萌芽於春秋中期,大約在戰國中後期才成熟起來。以東周王室所處時代而言,最佳改革分封制的時期是在春秋初期。可在那時,郡縣制尚未成熟,周王室又如何想得到“推恩令”這樣的改革方案?
因此,解決周王室在東周地位的靈丹妙藥不可能是“推恩令”,東周王室沒有這個實力,也不會想到“推恩令”這種形式來挽救自身。
在當時情況下,要想戰勝封建割據勢力,周王室真正應該學的是法國加佩王朝——透過支援底層平民與封建割據勢力作鬥爭,來贏得這場集權與分權的大決戰。
回覆列表
推恩的前提是,天子有實權,自己有絕對的實力,諸侯畏懼周天子,不敢造反,
但實際呢?天子算什麼?估計連聯合國秘書長都不如,而諸侯呢?兵比他多,地比他廣,胳膊比他大腿粗。
我們給你面子,叫你一聲大哥,讓你做天下共主,逢年過節拜會一下你,但你要真覺得你就是大哥了,敢順著杆子往上爬,就別怪我打你臉了。
周天子還有什麼實力推恩?
比方說,秦惠文王死了,有兩個兒子,秦武王登基了,周天子說,你還有個弟弟贏稷,國家分一半給他吧,你不給他我就派兵打你哦,然後給贏稷一張任命書,你說,贏稷敢去接受嗎?秦武王給地盤嗎?
秦武王看到這個,估計當時就發兵滅周了,你這是給臉不要臉啊,真當自己是老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