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第一軍情
-
2 # 楊坊爛柯人
劉秀,毛主席最推崇的古代帝王。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但有一定的氣運。高祖後裔,太學院高材生,為人仁厚,又能隱忍,厚積薄發。昆陽之戰使他個人的名望達到了巔峰。不愧是位面之子!
-
3 # 林子說歷史
劉秀是東漢王朝的開國之君,一般多稱為光武帝。他之所以有能建立東漢王朝,是因其:有雄心、有格局、有決斷、有意志、會用人。
有雄心
劉秀是西漢皇室後裔,但到劉秀這一輩時,已然是普通農民一個。
從普通人到建立東漢王朝,劉秀一定是個有雄心的人。有這份心思,他才會主動思考從普通人到建立王朝,需要怎麼做達到目的。
有格局
格局的高、低、大、小,決定了結局的高、矮、胖、瘦。劉秀也一定是個格局大的人,否則他是成不了事兒的。
如:他想建立王朝,但只有普通人的格局,那最終也只能是一個普通人。
有決斷
幹大事的人一定是個有決斷的人,劉秀也是如此。若非如此的話,遇到事兒就猶豫不決,那隻能一事無成。這點在他經歷昆陽大戰時,表現的淋漓盡致。
有意志
劉秀自起兵之初,直到建國稱帝,其中所遇到的種種困難,都被他一一化解。
這雖然有他能力的原因,但也一定有意志的因素。若是沒意志的人,肯定會早早的便被歷史淘汰掉了。
會用人
劉秀能建立東漢王朝,他的會用人,也是關鍵因素之一。西漢高祖劉邦就說過,自己是因會用人而得天下。
這也顯示出會用人的重要性。而劉秀比劉邦還要高一籌,因為劉秀是不殺功臣的。
綜上所述劉秀之所以能建立東漢王朝,是因其:有雄心、有格局、有決斷、有意志、會用人。
-
4 # 傾聽歷史
我認為劉秀建立東漢王朝是大勢所趨,同時也是情理之中的。
主要原因有兩種: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
一、客觀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西漢末年,漢宣帝劉詢因病崩於未央宮,漢元帝劉奭即位,西漢由此開始走向衰敗。漢元帝,柔仁好儒,導致皇權旁落,外戚與宦官勢力興起。社會動盪不安,政治黑暗腐敗,百姓苦不堪言。因此西漢末年為英雄的出現創造了溫床。
2 外戚王莽篡權,建立“新”,一共存在了15年。但其政權具有非正義性,不被社會大眾所承認,因此被綠林和赤眉起義軍所推翻。這為劉秀的出現提供了前提條件。
3 劉秀是西漢皇族出身,據正史記載,光武帝劉秀是劉邦的後人。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這是劉秀稱帝的先天優勢。因為這證明劉秀稱帝是正義的。
二、主觀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學識淵博。漢光武帝劉秀早年在王莽天鳳年間遊學長安,攻讀儒家經典,因此就其文化程度而言,造詣還是非常高的。
2 從善如流。虛心納諫的劉秀是個“謹厚”之人,謹厚的性格使他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從而形成自己的決策;劉秀還是個英明之主,英明的原因在於他能夠採納眾臣的諫議,從而改正自己的過失。
3 勇敢果斷。昆陽大戰中,他身先士卒,帶領十幾人衝出王莽四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而搬來救兵。
綜上所述,劉秀成為東漢開國皇帝是歷史之必然。
-
5 # 看影閣
背景:
漢朝當時還是深入人心的。雖然歷史上說起來西漢標誌著滅亡了,但是在當時,其實只是被王莽篡了權而已。而後王莽改制失敗,致使本就困苦的百姓更是民不聊生,遂天下大亂。綠林赤眉更始等勢力開始征戰。此時劉秀以漢室宗親的身份起事,從者如雲一呼百應,最後一統天下。
我們再把目光放到劉秀身上,在歷史當中,劉秀的出身沒有過於神話,他是一個苦孩子,雖然說有和劉備相似的經歷,但這個孩子自小似乎和別人就不同,他一點也沒有草莽英雄的流氓氣,而是渾身上下瀰漫著讀書人的溫文爾雅。
他們早期的經歷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窮苦”,可是“窮苦”卻造就了兩個人不一樣的性格特點,一個看重兄弟義氣,一個含蓄內斂。
我們來看看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的過程,在王莽蹦躂得最歡快的時候劉秀沒有選擇起兵,因為他性格謹慎,他害怕損害自己的有生力量,他知道自己出身卑微,雖然勉強算得上是漢景帝這一支的子孫,但無奈沒有人可以為自己正名,更關鍵的是劉秀想坐山觀虎鬥,他想默默地看那些人是如何斗的,在劉秀眼中,他們都沒有自己的主見,有的只是時局紛亂時候自己的自亂陣腳,而對於早已經盤算好的自己來說,歇著養精蓄銳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從此時劉秀的態度上可以看出劉秀是一個多麼謹慎的人,這和劉秀小時候的經歷有很大關係。
在那個時代,很難說作為一個血氣方剛的男子是否有沒有想坐上龍位的心理,但從今天留下的歷史資料來看,漢光武帝在天下局勢剛亂的時候沒有選擇“動”,而是選擇了“以靜制動”。他看著和自己能力相同的人在疆場上角逐,也不是說沒有想要出去闖一闖的心理,無奈的是太過貧窮。他只能選擇效力在別人麾下。
劉秀穩重謹慎,低調內斂,心有大志,堅持不懈,機智靈活,知人善用。
治國特點是實行柔道、信用忠梗之士。早年在王莽天鳳年間遊學長安,攻讀儒家經典,養成謹慎寬厚、胸襟廣闊、勇敢果決、機智靈活、堅忍剛強、不屈不撓的性格,使他最終成為光復漢朝一統天下的開國皇帝。
-
6 # 歷史小廚
劉秀為東漢的開國皇帝,被稱漢世祖高武皇帝。之所以能建立東漢王朝,很重要的一點就:出身正統。
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有了這樣一個身份,在建立東漢之時,也會名正言順。
當時的天下是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建立“始建國”。但是天下百姓還是承認自己是大漢子民,對於王莽建立的政權心裡還是不認可。
這一點很重要,雖說槍桿子出政權,但是在建立政權的過程中,誰得民心誰才能笑到最後,這也是後來各地起兵者都是打著劉氏子孫名號的原因。
第二點就是:腳踏實地,性格沉穩!
劉秀年幼時便成了孤兒,只能和兄妹回到舂陵白水村投靠叔父劉良,成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在這裡他跟哥哥劉演的做法就完全不同,劉演仗著自己是皇室之後,好俠養士,想做出一番大事業!
但是劉秀不一樣,勤勤懇懇的做農民,知道自己目前的身份,也就做好眼前的事。之後又去學習,更加的完善自己。也許他此刻心裡也和哥哥一樣有著遠大的志向,但是卻隱藏在內心裡,等待時機。
第三點:行事謹慎!
王莽末年,天下的亂象已經形成了,多地起兵造反,這時候劉演也想起兵,可是劉秀在這個時候表現出了足夠的冷靜,沒有盲目的隨大流,始終以謹慎的態度來觀察著形式,直到覺得真正的時機成熟,這才開始行動。
《東觀漢記》中記載:“上深念良久,天變已成,遂市兵弩”。這才跟劉演一起打起“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旗號,在舂陵起兵。而這口號正符合之前所說的,起兵需要正統身份,才能名正言順,才會讓天下認為是在做正確的事!
劉秀的每一步行動,都是經過深思熟慮,這也是他能成就大事的原因之一。
第四點:審時度勢,勇猛無比!
劉秀起兵之初,人數不多,武器落後,只能跟當時的綠林軍聯合。後來綠林軍推舉西漢宗室劉玄為皇帝,也就是“更始帝”。這讓當時很多其餘的宗室非常不滿,但是劉秀卻表現出穩重,沒有表現出絲毫的不滿,反而是積極的聽令奮戰!
由於劉玄的稱帝,使得王莽大為震驚,立刻派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領兵四十二萬前來攻打。迫使劉秀軍隊退守昆陽,兵力只剩九千,就在眾人害怕想放棄防守之時,劉秀極力說服眾人留下防守,自己則親身冒險,前去求援。
“合兵尚能取勝,分散勢難保全”,這是劉秀當時分析的形勢,可以看出劉秀此人的聰明,而且對於軍事也有一定的謀略,知道怎樣做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後來帶來援兵萬餘人,劉秀身先士卒,率軍反覆衝殺,重振了漢軍的氣勢!隨後又帶領三千敢死隊,繞到敵後,真奔王邑的大本營殺去,勇猛無比,終於將王邑軍隊殺的大敗。
至此,王莽政權最強大的軍隊,在昆陽城下被劉秀殺得所剩無幾,震驚天下!這也直接導致了後來王莽的死亡。而劉秀也因此一戰,成為了天下盡知的猛將!
第五點:韜光養晦,忍辱負重!
在劉玄的政權裡,有很多人對於劉秀兄弟很是忌憚,加上劉演此人不懂得隱忍,以至於找來殺身之禍!而劉秀此時正率軍南下,聽聞自己哥哥被劉玄殺死,立刻轉回朝廷!
如果當時劉秀不夠冷靜,直接帶兵反抗,那結果或許也是被殺。但是劉秀沒有反抗,而是強忍著悲傷,向劉玄請罪,並且指責自己哥哥的過錯。這使得劉玄很是愧對於他,於是就加封了劉秀,使得他的勢力更進一步!
大丈夫能屈能伸,而劉秀正是很清楚自己的處境,深知功高震主這一詞的含義,於是就越發的謙遜,讓劉玄無法對其下手。而自己哥哥的仇,劉秀也將它深藏心中。
第六點:行事果斷!
劉秀雖然憑藉自己的謙遜一直讓劉玄無法對其下手,但是卻一直受到劉玄身邊其餘人的重視,他們將劉秀視為最大的威脅,因此一直壓制著他。
直到河北之事,才給了劉秀真正的機會!當時能不能得天下,全看能不能平定河北,而在當時,能平定河北的,劉秀是最合適的人選,有勇有謀,昆陽一戰名震天下。但是若是放權給劉秀,又怕他會壯大勢力,因此劉玄一直很猶豫。
後來透過巴結左丞相曹竟,使得劉玄下決心派劉秀前去平定河北。殊不知,這一次竟然是放虎歸山!
在河北,劉秀真正的壯大了自己的實力,一度威脅到了劉玄,於是劉玄派人收繳劉秀兵權,想給他一個閒職。此時已經看到時機成熟的劉秀,肯定是不同意,派自己心腹將來使斬殺,同時將劉玄派來的兩個太守斬殺,徹底跟劉玄鬧翻!
已經擁有足夠實力的劉秀,終於在河北建立政權,建元建武,仍然使用“漢”號,也就是東漢王朝,劉秀也成為了漢世祖光武皇帝!
後面就是統一天下,這些都是在劉秀建立了東漢的前提下。
-
7 # 溫史
在中國的歷史上,東漢光武帝可以說是一位雄才偉略的帝王,按理說其一個漢室宗親在王朝覆滅後應該很難再建立政權才對,可漢光武帝就是白手起家做到了。其建立的東漢王朝還延續了近200年,為何其能建立王朝,個人覺得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軍事才能傑出,無論是出謀劃策還是領兵作戰,都是首屈一指的,是梟雄之輩。記得在昆陽大戰期間,劉秀一人率領少部分人馬突出重圍,在後面到達定陵的時候,以忠義感化和鼓舞將士,而後率領僅三千人馬親自衝鋒陷陣,大敗當時王莽的大軍。使得這次昆陽大戰成為劉秀起義軍和王莽軍隊作戰的轉折點,可見光武帝劉秀的勇猛。在後面的劉秀手下吳漢進攻公孫述時,劉秀在千里之外運籌帷幄,叫人轉告吳漢:“面對成都的十幾萬人馬不要輕敵,堅守據點,等待對方來攻,不要輕易主動迎戰。”然而當時的吳漢堅信自己的判斷,並沒有接受劉秀的命令,反而命令其副將劉尚帶領上萬人馬屯兵駐紮江南,且駐紮地方分散。聽到這訊息的劉秀慌得急忙讓人告知吳漢:“你這樣輕敵深入又與劉尚分開這麼遠,首尾不能相連,一旦劉尚部被圍憑其人馬定會被攻破,你的處境就危險了。”沒想到話還沒傳到吳漢耳朵裡事情就如劉秀所想的那般,公孫述率兵攻打劉尚部,吳漢來不及營救,漢軍損失慘重。還好後面吳漢臨危不亂作戰勇猛才把損失降到了最小,事後也在劉秀面前自責不已。而後在劉秀親自制定的作戰方針下,吳漢八戰八捷,順利滅掉了公孫述。可見光武帝劉秀的軍事指揮能力和其敏銳的戰事眼光。
二.劉秀有王者風範,有仁德待人誠懇,有極大的人格魅力。在劉秀為平定天下四處征戰的過程中,他親率的一支“銅馬”部隊可謂是戰功赫赫,但這支軍隊的前身是當初劉秀曾經擊敗的一股“銅馬”農民起義軍。當時對於這支起義軍劉秀可謂是禮遇有加,但凡願意歸降的都一律按照原本職務領兵作戰,並沒有對他們刻意區別對待,反而一如既往的重任。不過一開始劉秀這樣的禮遇“銅馬”起義軍並不相信,還以為劉秀有什麼企圖,對於起義軍這樣的表現,劉秀看在眼裡。後面劉秀直接下命令起義軍還是歸屬原來的將領管轄,一切照舊,可自帶軍隊作戰,劉秀部不做干涉。此後劉秀還經常一個人去“銅馬”起義軍的營地巡視,在當時的情況下,只要有人心懷不軌,捉拿劉秀那是易如反掌。而“銅馬”軍隊的人看見劉秀這樣對他們不設防,對待他們如此誠懇才知道以前是他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頓時自愧不如,也從此對劉秀充滿敬仰之情。此後這支軍隊終於被劉秀真正意義上降服,劉秀在這支軍隊的基礎上慢慢建立起了一支數十萬的大軍,南征北戰,平定了天下。總結:漢光武帝劉秀之所以能建立東漢王朝,跟他的傑出的軍事指揮、排兵佈陣的能力和作為王者風範的人格魅力是分不開的,其能文能武,善於掌控人心,可以說以其能力建立東漢王朝並非不可能。
-
8 # 文儒風
要說古代王朝的興旺和衰敗,其實大多數都和皇帝有關係的,只要有一個好的皇帝,有能力的大臣也會更多一些。而要說每個王朝都有一些非常出色的皇帝,而要說東漢時期,最出色的應該就是劉秀皇帝了。原本的西漢已經滅亡了,而他卻讓漢朝繼續延續了下去,在很多人都眼中,他就是一位完美的皇帝。而要說劉秀能夠撐起東漢這個王朝,靠的最主要的人就是郭勝通。要說成功的人背後總有一個人會在後面默默的支援他,這一直都是沒有變過的。要說很多有名的皇帝背後,都會有一個妻子一直在支援著他。而要說很多王朝衰敗後,為何一直都沒有起來,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沒有勢力,也沒有錢財,畢竟沒有錢的話,可沒有那麼多人能夠不要一點錢的為你工作。而劉秀最開始的時候,雖然有皇室血統,但是其實和那些落魄的貴族沒有什麼不一樣的。在劉秀剛開始的時候,不要說人了,就連多餘的糧食都沒有,而那些戰馬之類的更是不要想了,身邊也就只有一個老牛跟著。當時劉秀跟隨著自己的表哥一起投靠了劉玄才發展的不錯的,當時劉玄稱帝,他也就是一個大臣而已,本身也沒有什麼東西,跟隨他的都是一些新兵或者是身上有一些毛病計程車兵,裝備也不是很好,錢就更不用說了。劉玄也看出了劉秀的才能,他覺得這樣的一個人是他的威脅,所以一直都壓著他,不讓他發展起來。當時劉玄雖然冊封了劉秀,可是也就是一個名頭,士兵、錢財和裝備都沒有,還要求他一定要完成他佈置的任務。那時候劉秀已經有妻子了,就是陰麗華,因為他要上戰場,所以就將陰麗華安置在新野。那時候劉秀為了能夠完成任務,就去找了其他人幫助,畢竟就他當時的實力明顯是不夠的,只有去找外援才可以。那時候劉秀去找了劉楊,當時的劉楊手上有數十萬大軍,一直都不知道應該加入哪一個陣營,而在看到劉秀的時候,發現他的作戰能力老練穩重,而且在其他的一些方面也非常出色, 就選擇了劉秀作為合作物件。而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他就將郭聖通嫁給了劉秀,透過這種方式結成聯盟。這次的婚姻雖然不是因為愛情,但是有時候政治聯姻也是會比較穩固的,特別陪嫁的還是數十萬的大軍。劉秀憑藉這些軍隊東征西戰的,不僅將劉玄交代的任務給完成了,還培養出了自己的勢力。這個時候的劉秀也不甘心再繼續做一個大臣,而是想要成為皇帝他就在洛陽稱帝了。劉秀本人雖然能力也很強的,但是吧要是沒有這十萬大軍還估計真成不了皇帝。他們兩個剛剛結婚的時期其實相處的還挺好的,從郭聖通生出了五個孩子就能夠看出來,可是在劉秀冊封皇后的時候,他就有一些猶豫了。因為陰麗華陪伴了他很多年,感情非常深厚成為皇后是他最想要的選擇。而第二位給了自己非常大的幫助,要是不讓對方成為皇后的話,也說不過去。當時陰麗華就退了一步,勸說劉秀立郭聖通為皇后,劉秀感動於陰麗華的體貼,平時要是有什麼好東西的話,也會想著陰麗華而不實郭聖通。這讓郭聖通非常嫉妒,而劉楊的家族也因為功臣的身份開始居高自傲,最後劉秀廢掉了郭聖通,讓陰麗華成為了皇后。劉秀的這種行為有一些過河拆橋,而為了江山統治,他自然也只能夠選擇犧牲郭聖通了。
-
9 # 歷史文武君
劉秀能突出在亂世之中,個人總結6點。
1、劉秀生於亂世,總攬全域性,提出光復漢室為口號,順應當時歷史,並且深謀遠慮,志向高遠。
2、劉秀在消滅地方割據,重建漢室過程中採取了人才謀略,啟用了大批人才,並且用人不疑。
3、劉秀順應民心,務悅民心,注重民生,得到了廣大人民的絕對擁護。
4、劉秀自身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著名的昆陽之戰,就是其代表作。
5、劉秀爭霸過程中,所處的根據地具有的地理因素和重要的戰略地位。
6、劉秀得到了當時的豪強地主,各大財團,各大貴族的最終支援。
-
10 # 書史煙雲
劉秀,漢室宗親,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新朝末年,由於王莽的改革失利和自然災害的頻發,各地紛紛起義,形成了綠林軍和赤眉軍兩個大的起義勢力,新朝滅亡近在眼前,劉秀當時只是起義軍中的普通一員,那麼他是如何在眾多強大對手中脫穎而出的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一】軍事才能出眾
公元23年,綠林軍推舉劉玄為帝,建立更始政權,新朝震動,王莽令王邑、王尋二人率領新軍前往剿滅叛賊。同年五月,新軍進攻更始軍,將他們圍困在了昆陽城中,形勢危急。這時劉秀挺身而出,說服諸將固守昆陽城,自己則乘夜帶領十幾個人逃出城外調集援軍,於六月一日抵達昆陽。新軍攻城近一個月後,精疲力盡,劉秀則乘機率千餘人為先鋒衝入敵營,來回猛衝,斬殺敵人一千餘人,昆陽城中軍民士氣大振,與劉秀援軍裡應外合,斬殺新軍主帥王邑,群龍無首的新軍立馬四散而逃,新朝主力部隊就此土崩瓦解。更始元年九月,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混戰之中,新朝覆滅。
昆陽之戰,中國軍事史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劉秀的軍事才能得到認可,確保了劉秀在當時起義軍中的威望。
【二】政治聯姻與韜光養晦
推翻新朝後,劉玄開始清算功臣,劉秀大哥劉演被殺,劉秀雖悲痛異常,但他卻表面不動聲色,主動前往長安請罪,不參加大哥的葬禮,不接觸大哥的舊屬。劉玄見劉秀的態度很誠懇,心中頓時過意不去,劉演和劉秀兩兄弟的功勞都很高,因為劉演經常不服皇威,劉玄才殺掉了他,而劉秀如此謙卑,他反而下不了手了,於是放過了劉秀。更始元年十月,劉玄令劉秀出巡河北,劉秀頓時如脫了韁繩的Mustang,開始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在河北之地,割據勢力盤根錯節,為統一河北,劉秀與當地的大士族真定王劉楊結盟,娶了劉楊的外甥女郭聖通。至此,劉秀如魚得水,不到一年時間就統一了河北地區,並於公元25年稱帝,建都洛陽,取年號為“建武”。
【三】得民心者得天下
經過六年的東征西討,劉秀平定了中國的關東地區,與隴右的隗囂、川蜀的公孫述形成了三足鼎力之勢。多年的戰爭,致使百姓苦不堪言,民心思漢,統一成為當時人們的強烈願望,而出身漢室且以仁義聞名天下的劉秀成為了人們眼中的救世主,統一之勢勢在必行,在全華人民的支援下,劉秀得隴望蜀,於公元36年統一中國,建立東漢王朝。
【總結】
劉秀能建立東漢王朝,出眾的才能、高尚的人品、漢室的身份、改朝換代的機遇、謙恭謹慎的性格,缺一不可。
-
11 # 俚說
劉秀能建立東漢王朝 ?其傑出的軍事才能,肯定是佔第一位的,但除了軍事才能,我認為還有以下幾個方面,是他能建立東漢王朝的重要原因。
一、人心很重要。西漢末年,王莽篡權改制失敗。原本就已處在分崩離析邊緣的大漢朝再也沿續不下去了。綠林軍、赤眉軍,各路諸候等於紛亂中各自登場,各種割據勢力此消彼長。天下大亂,民不聊生。人心思定,人們渴望撥亂反正,回覆正軌。劉秀的統一過程,順應時代朝流,切合民眾意願。有廣泛的民意基礎,走的是一條光明大道,自然福光普照,好運連連。
二、出身很重要。劉秀是漢高袓劉邦的九世孫,長沙王劉發的後代,歷九世。袓先再大的風光和富貴都與己無關了,到了他父親劉欽這一輩,亦只是濟陽縣的一個小小的縣令而矣。但血脈的榮耀與生俱來,是最值得持守和驕傲的榮光。
劉秀能在群雄中獲得廣泛的支援和擁戴,與他是劉姓皇族“正統”身份有很大的關係。頂著劉氏宗室子孫的名頭,有一種天然的底氣。起兵時,就顯得特別的理直氣壯。這與三國時期劉備很相似。劉備就算是窮得只能擺地攤賣草鞋了,那還是賣草鞋的“劉皇叔”。大旗一揮,自帶磁場,能吸引眾多英雄好漢盡相跟隨。
三、帶頭大哥很重要。劉秀9歲那年,即公元3年,劉秀的父親劉欽去世,無依無靠的劉秀和兄妹,只得回到祖籍,棗陽舂陵白水村,依靠叔父劉良生活,幸得叔父仁慈,一家人才有了依靠。
年少時的劉秀,勤於農事,並未表現出太大的志向,最高理想就是“仕宦當做執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能娶個美女老婆,為宦一方,也就滿足了。
但他的兄長劉縯一直以自己的皇族血脈為傲,志向遠大,不屑作此尋常事務,專一結交英雄好漢,待勢而發。
王莽新政末年,天下大亂,起義頻發,素有壯心的劉縯,趁勢在春陵起兵,組成春陵軍,逐漸發展壯大,成為當時起義軍——綠林軍中最有發展潛力的一支隊伍。
不管是主動也好,被動也罷,劉秀被大哥帶入了起義軍,成為哥哥最得力的助手,並在起義軍中逐漸展露頭角。他一直是大哥的副手,但大哥鋒芒太露,被起義軍新立的皇帝劉玄誘騙所殺,劉秀取代哥哥的位置,成為了春陵軍的領袖。
命運確實很詭異。有問鼎天下野心的劉縯沒有走到最後,反而是素有閒雲之志的劉秀走到了最後。追本逐源,如果沒有大哥的引領,劉秀也不會成為春陵軍的領袖,最終登上了九五之尊。所以跟對帶頭大哥很重要。
四、老婆很重要。劉秀的第一任皇后,叫郭聖通,是手握重兵的河北真定王劉揚的親侄女。劉秀自從娶了她,便獲得了真定王的支援。可以說,如果沒有這場政治聯姻,劉秀幾乎不可能,在大哥被殺後,得以有機會經略河北,重新站穩腳跟,發展壯大。
郭聖通是劉秀的第一任皇后,但卻不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在此之前,劉秀已娶了心中的美女陰麗華。
這個陰麗華,可以說是劉秀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劉秀最初的柔情和最後的深情,都給了這個女人。但男人的野心,是可以將這些所謂的情和義暫時拋在一邊的。
所以他又娶了郭聖通,所以老婆很重要。娶個好老婆,至少讓劉秀少奮鬥了幾十年。三十一歲就當上了皇帝。
五、調侃了這些,還是說點正點的吧,劉秀能建立東漢王朝,跟他傑出的軍事才能,有很大的關係。劉秀用三年的時間就打下了江山,用十二年的時間,就平定了各地的叛亂。他有著傑出的軍事才能和過人的膽識,昆陽大戰時,他果敢勇猛,親率人馬突出重圍 ,後在定陵大敗王莽的大軍,透過這一戰可以看出,劉秀絕非他哥哥眼中的平庸之輩,之前的閒雲之象,只不過是他內心曠達宏闊的表面意象而已。
他在與郭聖通聯姻之後,經略河北,以河北為據點,輻射全國,所有的戰略和戰役佈署,都是他親歷親為,他是真正在馬背上親自指揮,行兵佈陣,一步步通向統一之路的。他登上皇帝之位後,也以軍事為首要,繼續征討平叛,用了十二年的時間,才將亂象之下早已分崩離析的大漢王朝,拉回正軌。他能打仗,也會打仗,毛澤東主席就曾評價過他,說他是歷史上最會打仗的皇帝。
六、劉秀能建立東漢王朝,與他的人格魅力也有很大的關係。在哥哥被劉玄殺害後,春陵軍人心渙散。劉秀忍辱負重,受劉玄之命“宣撫”河北。
他隻身北上,前途未卜,跟隨的人只有百十號人,但就是在這種落魅的情況下,天寒地凍,又冷又餓,他後來的得力干將馮異、鄧禹、王霸等卻死命追隨。自己餓著肚子,卻將好不容易弄來的粥飯獻給劉秀吃,不離不棄。後來更有任光、邳彤、李忠、耿弇、耿純、劉植、吳漢等等紛紛追隨劉秀。
這時候的劉秀已經看似“勢敗”,一無所有,卻有這些能人幹才追隨,足見劉秀有著非一般的人格魅力,讓身邊的人真心去追隨。
史書上說劉秀:“身長七尺三寸”,“美髯眉,大口隆準”,應該是個美男子。又年輕又帥氣,而且還姓“劉”,皇族子弟,隨便往哪兒一站,都是自帶光環。粉絲肯定一大把。
他的粉絲,從新野神童鄧禹、馮異,到草莽之人馬武、吳漢等人。
他最大的粉絲團是老婆郭聖通和她的家族。郭聖通的家族,認可劉秀,看好劉秀,願意扶佐劉秀。肯將“寶”押在劉秀身上。劉秀的人格魅力是最大的因素。只有高度的認可,才肯將自家的兒女,與“落魅”的劉秀聯姻。
劉秀統一天下後,建立了著名的雲臺,為二十八位功臣繪像紀念,史稱“雲臺二十八將”。他沒有像他的袓先劉邦一樣大量誅殺功臣,他採取的方法是讓他們大富,但限其”大貴“。不讓功臣們掌握實權,卻給他們豐富的物質享受。
他”退功臣,進文臣“,既解決了如何對待功臣的問題,又利於國家的治理。還時不時的與功臣們小聚小聚,讓他們能隨時刷刷存在感。有好東西了,就根據這些人的喜好,分享給他們。他的部下曾稱他“恢廓大度”、“開心見誠,無所隱伏“。
這些功臣個個都曾戰功顯赫,但他們對劉秀是由衷地佩服。所以劉秀根本用不著為了防範他們,而將他們統統誅滅。
劉秀還是一個情商很高的人。他在打天下的時候,能適時的將情愛拋在一邊,娶郭聖通為妻,也懂得知恩圖報,將郭聖通立為第一任皇后。他在坐穩江山,感念結髮妻子陰麗華之情,欲立她為皇后時,還是給現任皇后郭聖通留了一條退路,沒有趕盡殺絕。
對待這個曾經助力過自己的女人,劉秀雖有背棄背義之嫌,但比起很多易立皇后的慘烈之變,還是柔軟了許多。
劉秀可以說是中國古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典範和楷模。雖有皇族血脈,卻也是從微末開始奮鬥的。從只想做個”執金吾“這樣的官員,到建立東漢王朝,沒有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一批死硬的中堅分子追隨,是很難辦到的,所以劉秀的人格魅力,也是他能建立東漢王朝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回覆列表
作為大漢王朝的中興之主、東漢王朝的建立者,光武帝劉秀甚至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名氣並非特別響亮。但就是這麼一位人物,他為什麼可以在動盪不安的年代建立一統天下的東漢王朝呢?
首先,王莽新政不得人心,加劇了社會矛盾的產生,導致國家處以動盪不安的局面。統治階級需要更換新的代言人,廣大人民需要安定統一的社會環境。王莽新政過於理想化,在實際推行過程中加速了各地農民起義不斷髮生,這些矛盾爆發後,卻一定程度上又緩和了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在這種情況下,劉秀透過消滅王莽及各地割據勢力而順應歷史潮流,建立了東漢王朝。
其次,先天的出身優勢、遠大的目標以及卓越的軍事技能。劉秀本身就是西漢皇室後裔,雖然到他一代基本淪落為平民,但在西漢末年這個講究門閥觀念時代,他的皇族後裔身份就使得劉秀再同別人爭霸中具有先天的優勢。因為在西漢末年人們觀念中劉氏王朝並非腐朽不堪,尤其是廣大統治階級也比較認可劉氏王朝的統治。劉秀在起兵後雖然具有了一定的實力,但還是忍辱負重,如果沒有遠大的志向,絕對不會在哥哥被殺後仍能委身於仇家。而且,劉秀本身就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其很多戰事都是劉秀親自參與並取得勝利的。
最後,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舊有勢力、也對舊有秩序完成不同程度的衝擊。而在這舊有勢力不斷被消亡的過程中,新勢力趁機產生並在消滅農民起義的過程中不斷髮展壯大,而劉秀正好是新勢力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