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忠華一席談

    為什麼大部分農民把糧食賣了之後,糧食價格才上漲?

    你說的是糧食主產區的現像吧,咱說說黑龍江牡丹江農村的賣糧狀態吧。

    大多數農戶都有種糧貸款,而農行和其它放款單位都在年底或元旦前後收回貸款,那農民的貸款指啥還呢,就得靠賣糧,貸款戶一賣糧食,其它種糧戶就跟風賣,常常是春節前農戶有糧食的不多了。

    一般農戶像玉米都在大地堆著,留一天就被老鼠吃一天,還怕雨淋捂雪,頭些年都是一家一戶種口糧田,再加上產量低,沒多少,都蓋倉子扎樓子,現在不但產量高,而且種地戶從其它農戶手裡二次承包了不少地,這樣種地的農戶糧食量大了,像玉米就直接鋪在地上,圖省事省工省錢就不扎玉米樓子了,直接就地脫完玉米就賣。

    冬天的玉米除了一些養殖戶用以外,大多是糧商把玉米烘乾了賣給了南方省份兒,只要本地儲備糧庫不往外放糧,本地糧食已經不多了,價格自然就上漲了,這不奇怪。

  • 2 # 何處待好風

    不當幾年農民,都說不到要害處。為什麼糧賣出去了,糧價才漲了?你想,收割時間是準時來到的,糧商專在這個節點上壓價,還有就是到春節前壓價,吃準你急用錢,急於出手,低價你也賣。如果存糧,待價而沽,則運輸,貯存,晾曬,都是有投入的,折算下來,不一定有當即出售合算。新糧水份大,也是壓低價的理由。自己晾曬,等高價出售,價格雖然高,但水份成了自己的損失,斤數又少了。有的是無力搬運,有的是沒地方存放,有的產量太少,價格漲,賺得也不多,有的打工或業務收入高,計較這一點並不合算,也有的急用錢,等不及漲價就得賣出去。還有許多類似原因,就不一一列舉了。

  • 3 # 安哥愛生活

    農民把糧食賣了之後,糧食價格才上漲。 我的回答是:首先我是個地道的農民,每年也在種稻穀。不一定是農民賣了糧食,糧食才上漲的。

    1、市場需求。收購商有一定的經營市場,他對收購的價格會有所提高。比如說我一個朋友經營一家糧食加工廠,同時也為中儲糧儲備糧管理,因此收購價略高於其他收購商;

    2、質量問題。有的農戶的糧食水點達不到入庫要求,收購方要投入人力成本。糧食的出米率不高,也會影響其價格;

    3、管理成本。收購方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工成本,因為入庫的糧食要經常或不定期的翻曬等,加之鼠類等的損耗;

    4、資金成本。收購糧食需要大量的資金,資金的回籠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農民自己庫存糧食也變相的為購方減少各方面的成本開支,因此後賣糧食的農民感覺價格上漲了。

  • 4 # 雙猴機杼

    糧食關係到國計民生,應由國家統收統管,不允許奸商插手糧食收購。農民自所以不願種糧,都是不法糧商壓價收購造成的。要讓農民安心種糧,必須取消私人糧商收購糧食。

  • 5 # 馬小平1225

    對於你提出的這個問題,我的想法就是:因為農民賣糧有兩個節點,第一個節點就是每年的12月份,就是在這個節點的前,中,後期賣糧就都是賣不上價的。第二個節點就是每年的剛開春。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到了每年的12月份,這是一個還貸款的月份,有貸款的一部分農人,就想方設法的把當年產出來的玉米賣掉,用來償還貸款,這時一些收玉米的小商販就出現了,顯然這時賣的玉米價格就是最便宜的,因為你為了還貸,咋賤你都得賣。這個時候賣的也有底確是缺錢的及隨波逐流的。還有第二種就是,他本身種植的玉米是晩熟品種,很溼,他看別人家年前沒賣他也沒賣。放著放著就放到了第二年的開春,所以,就玉米長了毛捂玉米棧子了,所以,就得給價就賣玉米了,這樣,就賣不上好的價錢。透過以上的兩個方面的分析,就給人的印象就是,大部分農民把糧食賣了之後,糧食價格才上漲。其實,不是這樣的,好的玉米,千粒重高的玉米永遠能賣上好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年了,買紅米K30的4G還是5G,4G版本划算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