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古代皇帝不把皇位傳給優秀的大臣呢?這樣豈不是可以更好的治理國家?
3
回覆列表
  • 1 # 腳踏一枝梅

    因為這是家天下的傳統! "99.9,19.在z我啊1111.

    古今中外,家天下的價值觀根深蒂固!

    我的地盤我作主,臥榻之床豈容他人酣睡?秦皇、劉邦、朱_§:з)))」∠)_✺◟(∗❛ัᴗ❛ั∗)◞✺;﹌(・●・;?包..2 vxx⊙ω⊙(

  • 2 # 謝金澎

    這之中有兩個因素影響了封建帝王不會把皇位傳給優秀的大臣。第一個因素是君權天授思想,導致了家天下傳承哲學的產生;第二個因素是可預見的有序傳承,才能夠確保政治穩定。

    第一個因素就不說了,開宗立櫃打天下的人,冒著掉腦袋的風險,誰不是為了給自己與子孫換來一遍福廕?就如同很多私營企業,老子創立公司,辛苦經營,誰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最終成為優秀的繼承人?

    再者,封建事情為了有利於統治,統治者都會刻意營造出君權天授的氛圍,既然是上蒼的賜予與眷顧,又豈能出爾反爾,拱手讓給他人?

    第二個因素,如果沒有完整配套、成熟執行的禪讓制度,君主一時心血來潮把帝位傳承給優秀的大臣,必然導致覬覦者以得位不正之名發起叛亂,最後影響到國家根基,導致天下大亂。

    戰國時期,燕王噲將王位禪讓給位高權重的國相子之,最後引發燕王子以及各方勢力的反擊與干預,導致燕國大亂,兵連禍結,動搖了燕國國本。

    不但齊國藉機揮師入境大肆屠戮,燕國自己也內戰不止,最後子之橫死,燕王噲、太子平均死於戰亂,燕國國本動搖,從此一蹶不振。

    所以,封建王朝時期,除非是透過拳頭硬打下來的天下,即便是封建帝王自願傳承給有能力的大臣,那大臣也不一定能夠把天下坐穩。其主要原因就在於沒有配套的禪讓制度和社會基礎,覬覦神器者眾多,於是封建帝王們明知繼任者才能低下或者年幼,也要傳位於自己的子孫。

    這其中有家道傳承的自私因素,也有大局權衡的歷史大勢因素。

  • 3 # 每日一段歷史

    換誰誰都不樂意。

    其實,中國在部落制時代就是搞禪讓的,誰有能力誰當王,比如堯舜禹三代,但是到了禹的兒子啟這代,事情就變味了,他把禹的繼承人伯夷給殺了,自己做了王,並且改禪讓製為世襲制。

    原始時代:一片和諧

    世襲制對國家有什麼好處呢?主要的好處就是政策穩定,地盤穩定,不會你上來搞三天,明天我上來搞把你的政策全廢了。我老爸佔的地盤我不能丟,我兒子也不能丟我佔的地盤,一代代傳承下去,國家的地盤越來越大。

    於是中國社會從公天下變為家天下。

    世襲制對個人有什麼好處呢?這是一種源於血緣關係的制度,對個人的好處遠遠大於國家,也就是它形成了一個家族為核心的穩定的利益集團,以及由各級官吏組成的治理集團,統稱統治階級。

    這個集團會為了鞏固自己階級的政權,自動地和造成威脅的其他集團鬥爭,而統治集團內部的爭鬥則大大減少,太子就是太子,親王就是親王,大臣就是大臣,誰也不用爭。大家也不用為誰能做王打來打去了,好處有你一份,也有我一份,這樣,被家族圍繞的執政者——王,在世時也就更加安全。

    夏啟:我是吃螃蟹的人

    另一個唯心的理由,就是王死後可以進宗廟享受血食,這在主張靈魂不滅的中國古代社會是很有市場的,說不定我駕崩之後吃得好點,來世還能當王呢?

    傳給大臣?別美了!誰知道大臣會不會傳給他兒子,然後把我踢出宗廟。下面這個例子就很說明問題:

    話說當年武則天想立武三思為太子,狄仁傑勸她說:陛下,李顯是你兒子,他做皇帝之後你仍然可以呆在太廟裡,但你是武三思什麼人?是他姑姑!他做了皇帝,還能把你這個姑姑放在太廟裡不成?

    武則天嚇出一身冷汗,連忙打消了這個念頭。由此可見,皇帝把皇位傳給非直系親屬尚且不可能,何況外姓人!

    世襲制就是這樣一種極端自私的制度,他將人的自私自利的惡放大到極致,允許少部分人窮奢極欲,揮霍無度,在個人利益極度擴大的同時,它使得千千萬萬的老百姓生活極端困苦,掙扎在死亡線上。

    狄仁傑:黃桑你還想死後進太廟嗎?

  • 4 # 博勃兒

    對於這個問題,我回答如下:

    中國曾經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前前後後出現了400多位封建帝王;這個封建社會最大的特點,就是最上層建築實現家天下封建制——最高統治者之家的傳承繼位均是在家族之間,一輩一輩地往下傳,或至少也是在兄弟、叔侄或本姓族人之間進行帝位傳承;當然那些權臣奪位或逼迫禪位的除外哈!

    那麼,為什麼這些封建帝王都不會主動將皇位傳給優秀的大臣,以便更好地治國呢?

    筆者以為:一是開創了一個王朝的封建帝王,因為辛辛苦苦打下了江山,深感“成功來之不易”,就絕不會輕易地將它拱手讓人、尤其是外人。

    二是封建帝王們都是將江山與國家視為了自家的私產。家國、家國,家即是國,國即是家。有誰見過有哪家的主人、能夠將家產主動轉與外姓人的(尤其是在有自己子孫的前提下)?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封建王朝的家天下體制也能確保王朝運轉在一定時期內的穩定性及可持續性。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一個王朝如果失去了民心、腐敗無能了,那麼它的末日也就不遠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數十個大大小小的家天下王朝,其存續壽命最長的也不過四百多年吧!

  • 5 # 海中巖haha

    你的房子你願意傳給你的鄰居嗎?你幹了一輩子存的家產不都是想傳給兒子?對皇帝來說國家就是他的家產,肯定不想給別人。

  • 6 # 江東汪郎

    我辛辛苦苦打下的家產為什麼要給外人?誰會捨得把自己家的財富平白無故的送給別人。不要說古代,就是現代,這也是人之常情!其實在封建社會,每逢改朝換代,就意味著天下的利益重新分配。

    作為開國之君,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完全是提著腦袋,拿自己命賭的明天,才得到的大明江山,這個過程中如果稍微不注意就有送命的危險。

    這麼不容易,試問那些開國皇帝怎麼會捨得讓給臣子呢?

    作為後繼之君,更不會把皇位送給毫無血緣關係的大臣了。

    皇室子弟們好不容易脫了貧,擺脫了祖上數十代的貧苦身份,從而醉生夢死、作威作福、呼嘯天下,世代享受榮華富貴,又怎麼會捨得將天下讓給別人?封建王朝是家天下的社會,皇室的繼承穩定,天下也就安穩!

    皇權是封建社會的權力頂峰。登上皇位者,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這種奢靡只要是人都會有想法。

    況且古代以多子多孫為福,民間如此,更別說皇室了。

    那麼對於皇子來說都想能為九五至尊,號令天下,以康熙的九子奪嫡為例,就知道皇位的誘惑有多大了。

    皇子爭奪皇位就這麼激烈,過程中就有攪動天下大亂的可能。如果皇帝真的將皇位讓給大臣,天下就真的要大亂了。首先皇子們就第一個不服啊,分分鐘就會讓繼位的大臣死無葬身之地!

    所以家天下的社會,帝王自然不會也不可能將皇位傳給優秀的大臣。

  • 7 # 靈石蘊

    封建社會大部分時間,皇帝玩的是垂拱而治,也就是說,皇帝坐在龍椅上,隔著簾子看大臣們治理國家,他自己不說話。這時候,如果把皇位傳給優秀大臣,那對國家來說,不就是自縛雙臂嘛。還有少部分時間,皇帝親自治理天下,比如漢武帝,比如隋煬帝,比如朱元璋,比如朱棣……這樣的皇帝畢竟少數,而且這幾位皇帝,貌似比那些優秀大臣更優秀,他們治理國家,效果是槓槓滴,當然,隋煬帝搞砸過……

    皇帝家大業大,人吃馬嚼,都需要很大一筆錢糧。曾經吃國庫,可以花費無度,可時間久了,大臣百姓們都不幹,修橋鋪路搶險救災,這都得錢糧,皇帝家把錢都弄走了,百姓官員咋辦?推翻暴政唄!後來,新王朝就有了制度,雖然率土之濱莫非王土,但皇帝家要花錢也只能花內庫的了,這內庫呢就是國庫裡撥點,自己皇莊收點,再做點買賣創收一些……皇家很倒黴,有國主稱號,卻花不了國庫錢財,有時候國庫赤字太大,還得用自己的內庫去補貼國庫……

    皇位雖然有這不好,那不好,但畢竟是自家的,率土之濱莫非王土,有這名義,才能佔更多的資源,好年景,傻子才會把皇位讓出去呢……社會大同,按需分配,那是很遙遠的未來,現在都做不到,何況封建時代。就像實現一個曉目標網友說的,你會把你的房產存款交給鄰居家優秀的兒子嗎?

  • 8 # 子衿讀歷史

    大禹建立了夏王朝,依舊按照堯舜的禪讓制度,晚年把王位授給大臣益。禹死後,天下百姓擁護禹的兒子啟登上王位。從此以後,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自階級社會以後,統治階層都是王位世襲制度。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夢想建立子孫萬世之業。每一個王朝政權的更迭都是透過血腥的戰爭得來的,不可能把自己辛苦得來的江山拱手送人。

    好比現在的公司,無論員工如何能幹,也不可能把CEO的位置讓給對方。更何況一個天下呢?

  • 9 # 可可潘琴

    封建社會從奴隸社會走來。奴隸社會的開始是私有制的存在。所以封建社會以血緣(私有)制基礎上的封(王)建(地)形式發展的,至止於清朝。是最完善的中央集權的體現。封王不建只為權力集中。

    大臣在憂秀不是血緣關係的宗室,皇族成員。封建後形成地方勢力。不利於統治。

  • 10 # 左說春秋

    一、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國家體制。古代的帝王制,是一種把國傢俬有化的國家制度。中國的上古社會,是一種部落社會,所謂原始共產制度,部落首領對部落有行政管理權,但沒有私有權。古籍所稱道的禪讓制度,不論執行落實如何,都是擇賢而立。不是家傳天下。二、現在見到的典籍,從夏禹開始家天下,算作第一個王朝。家天下制度下,既有傳子的嫡、庶之分,長幼之分,賢愚之分;又有傳兄弟之分,可以傳子,也可以傳兄弟。這都屬於家天下範疇。中國從夏商周到清代都是家天下的私有帝制,也就不可能發生家族之外的讓賢。三、除帝王制外,君主立憲制、共和制等,都是擇賢治國。君主立憲制度,皇帝或國王只是國家的代表符號,並不擁有整個國家。

    這樣回答不知題主可否滿意?

  • 11 # 靜夜思160519196

    因為他們是一家一姓的王朝,家天下。就算他們有這種高尚的品德,誰能保證他們讓出皇位和權利以後,會沒有生命危險。歷史上除了魏晉,清朝,退位的皇帝沒有一個有好結果的。

  • 12 # 平沙趣說歷史

    如果這麼做了,那不就是傳說中的上古禪讓制,所謂的“公天下”了?然而眾所周知,自夏朝建立,中國歷史就進入了“家天下”的時期,對此的評價也是公認的,進步!

    上古的公天下建立在部落聯盟的基礎上,君主就是部落聯盟的盟主,他選擇繼承人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容易導致各個部族之間的爭奪、仇殺。並且隨著物質的發展,家天下應運而生,它的出現也標誌著統治階級趨於穩定,保證了社會進一步發展。

    同理,即便封建帝王要走禪讓這條路,那禪讓給誰呢?優秀大臣?優秀可不是固有屬性,沒有人是生下來就是德才兼備的,也沒有人頭上寫著優秀二字。

    判斷一個人優不優秀需要長期的觀察,然後作出決斷,但這種決斷也不可能包拯百分百正確,畢竟,人是會變的,現在看他挺優秀,上位後指不定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除了候選人的不確定性,還要挑選機制的正確與否,是君主自己挑,還是跟一幫大臣商量著挑。無論哪種,君主注意的候選人往往不止一個。

    參照過往的奪嫡大戲,可見為了爭奪那唯一的位置,這些潛在的候選人會鬥得不可開交,誰也不會樂意甘居人後,尤其是在他有機會的時候。

    參上機制,也就是把原本的皇子換成大臣,擴大了繼承人的選擇範圍,一切該有的爭鬥還是會有,對權力的爭奪是永恆的話題,不會因這種選舉面的擴大而發生改變。

    以上是這種制度的不可行性,但其實它很少在歷史上出現,最大的原因就是君主的阻撓。

    “家天下”綿延數千年,進入封建社會以後,整體的發展趨勢是君主權力不斷加強,換言之,就是“家天下”不斷加強,天下就是君主一家的,在他們眼中,國家是我(我的祖先)辛辛苦苦打下來的,現在傳給我,我為什麼要白白送給外人?

    從古至今,沒誰會把自己的財產平白無故送人,或許你會說國家是公器,是大家的,但這是你的想法,古代君主不會這麼想。

    而且把家產送了人,你去哪?有誰會祭祀他人的祖先?祭祀祖先這件大事可是從很久很久以前就根植於人們心間了,這是文化的影響,帝王也無法擺脫。

    在制度、文化、社會輿論的壓制下,即便帝王想要禪讓給臣子,底下人願意嗎?尤其是原本應該即位的皇子(王子)們,這是利益的衝突。

    說了這麼多,舉幾個例子。戰國時期的燕王噲,它就禪讓君位給大臣子之,結果國內大亂,前太子平跟將軍市被反叛,雙方鏖戰數月,死者數萬。緊接著齊宣王發兵攻燕,燕王噲被殺,子之逃亡,被齊人抓住砍成肉醬,要不是趙武靈王為了平衡列國進行干預,燕國就被齊國吞併了。

    再有漢哀帝劉欣,這位有斷袖之癖的皇帝,甚至曾想禪位給男寵董賢,招致滿朝文武一致反對,最後不了了之。

    總而言之,家天下的出現是維持統治階級內部穩定的必然結果,在經濟政治模式相似的封建體制下,要改變家天下,無疑是在造成社會動盪,不僅帝王不願,大臣們也不想。要想改變家天下,社會經濟和政治思想體制的發展是必由之路。

  • 13 # 馮國華的發言

    我寧願相信此事當真。因為,上古時經濟相當落後,坐上帝位是很辛苦的,幹活在人前,也沒有什麼享受!互相轉讓位置倒是有可能的。

    一旦當上帝王有權勢、有經濟好處、還有妻妾成群,想巴結的人如過江之鯽,好處數不勝數,嚐到這種滋味的人,難道還會將帝位輕意送人嗎?在信史中、在現實的歷史中,找不到這樣的先例。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我覺得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自己不想讓位。自己千辛萬苦,拋頭顱撒熱血換來的帝位豈能讓人?即便讓位,也只會讓給有血緣關係的人。二,如果讓位,後果很嚴重。皇位一旦旁落,皇族人一般都會被斬草除根。換言之,保住了皇位,也就保住了家族的性命。

    皇位不傳給大臣,是由皇權性質決定的。即:皇權者,它將國視為私家產業。國家是皇帝的家,不是百姓的家。許多頭腦簡單的人,一講起國家來,就很激動,感覺與自己休慼相關,其實,在皇權專制下,國不是民眾的。列寧早就說過:工人沒有祖國!

  • 14 # 起起落落快樂

    什麼叫家天下,就是隻有自己的家人擁有的天下,要是誰都可以就不叫家天下了。和現在沒什麼區別這是一個概念和思想的問題。

  • 15 # 深度文字剖析

    舉個栗子:假如你有一家上市公司,你是唯一的boss,那麼當你老了,你願意把職位傳給你手下優秀的員工嗎?

    我想是不會的,畢竟時代不像堯舜那個時代,那時候唯賢是舉,但隨著社會發展,一切都開始和慾望以及人性分不開了。

    如果我是一位封建帝王,我肯定不會將皇位傳給我手下的優秀大臣,為什麼?

    第一:控制慾。

    如果我將皇位給了大臣,不僅代表天下改了姓氏,還代表我的權利也發生了轉移。每個人都喜歡高高在上掌握生死的感覺,如果將皇位傳給大臣,那麼就代表將自家的權利教給別人,沒有了權利,你就手無縛雞之力,生死就被別人操控,所以我寧願選擇傳給自己的後代,哪怕他是笨蛋,但他是我的後人,弒父在封建時代哪怕是皇帝都不敢亂來。所以傳給大臣所帶來的變數要比傳給後代的變數大很多。

    第二:自私慾。

    假如你有一件好東西,你第一時間會給分享?答案是家人,好朋友。所以人本來就有一種近親性,血濃於水,這種血緣關係在那裡放著呢,如果你家人和你好朋友打起來,你肯定會幫你家人,哪怕他有錯,這就是親情,畢竟家人永遠是家人,朋友,真正的朋友很少。

    第三:還要考慮各位大臣的想法。

    眾所周知,古代的大臣也會成群結隊拉幫結派,那麼這麼多“派別”你傳給誰?你說這位大臣優秀那其餘大臣就不優秀了?而且你把皇位傳給大臣,那就肯定有人不滿,不滿那好,那我就反叛。我和那位大臣關係不好,他當了皇帝第一個肯定要搞死我,與其被他搞死,還不如我現在放手一搏。

    第四:為了江山穩固。

    就如第三點說的那樣,你把皇位傳給大臣會造成勢力的重新洗牌,為什麼?因為他要讓自己的心腹上位。你見過幾位異性皇帝讓前朝皇帝的心腹來輔佐自己?上位第一件事肯定是將朝廷勢力重新洗牌,要知道,隨著地位發生改變,那麼人的心理也會改變,你傳給大臣不符合情理,那麼其餘大臣為什麼要輔佐他?而你傳給自家後代是合情合理,天下還是這個天下,沒有改名換姓,古代講究忠誠,什麼是忠誠?輔佐你或者你的後人就是忠誠。

    第五:做的了好大臣不一定做的了好皇帝。

    這個我想大家肯定會明白,諸葛亮這麼聰明為什麼不自己做皇帝?李世民手下這麼多能臣和武將為什麼他們不自己皇帝?因為他們做不來。

    他們雖然會出謀劃策,但皇帝講究的是“帝王之術”,就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能人異人天下多的是,但一個好皇帝,很少。你將皇位傳給大臣,本來他就心高氣傲,你退位後說的話你保證他能聽?到時候你能安度晚年就不錯了。

    而自己的後人就不一樣,因為是自己從小看大的,你說的話總歸還要起作用,就如康熙和孝莊太后,雖然康熙是皇帝,但在孝莊太后面前還是恭恭敬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羅志祥“多人運動”,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