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龍廷虎躍

    粵語白話起源先秦

    距今約12.9萬年以前,嶺南出現了早期古人(馬壩人)。在距今五千年前後的傳說中的堯舜時代,廣西已出現的最早蒼梧古國。先秦時期,嶺南屬百越之地,分屬西甌、駱越、南越等部落 ,就是今天的壯族、侗族、黎族、布依族、傣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等壯侗語族少數民族的祖先。

    約在戰國前後時期,在廣西地區出現了西甌、駱越兩大方國。這是嶺南地區方國的鼎盛時期。而廣東地區人口稀少,政治實體較為鬆散,廣東地區就是多種文化匯合並存的地方。商與西周時代,廣東的南越部落與中原商、周王朝有了經濟文化往來。春秋戰國時代,嶺南與吳、越、楚國關係密切,交往頻繁。

    秦漢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分五路,平均一路10萬,一路攻取東甌和閩越(浙江、福建),兩路攻南越(廣東),其餘兩路攻西甌(廣西)。第一階段就很快打下廣東地區,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大的阻力。而在廣西則打了六年之久,並且是以“伏屍流血數十萬”的代價才能統一廣西及越南地區。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

    秦始皇鑿通靈渠,征服嶺南以後,戰後剩餘計程車兵大多數留在嶺南。為了鞏固對嶺南的統治,朝廷從中原遷來的50萬人。除了遭到貶職的官員之外,大多是“賈人”,也就是“商人”的意思,是朝廷重農抑商政策的打擊物件;既懲治“商人”,又滲透了嶺南,朝廷認為一舉兩得。據記載,秦代的移民大致有5批,為了穩定軍心,解決戰後駐留士兵的配偶問題,南海郡向朝廷申請加派3萬單身女性來嶺南,其理由十分含蓄:“為來自北方士兵補衣服”。秦朝最終批准這個申請,但是在數額上打了折扣,1萬5千名中原寡婦和未婚女子浩浩蕩蕩加入支援邊疆的行列。

    自秦朝平定嶺南2200多年來,本地歷史上至少發生過6次較大的移民潮 。當時廣東地區人口稀少,中原移民大規模遷入,推動了廣東的開發,到公元2年,廣東人口有37.52萬人。秦漢時期,廣州已成為中國南方的重要城市和外貿口岸,但廣東經濟和人口分佈的重心仍在粵北和西江流域 。人口分佈的這種特徵與中原移民南遷廣東兩條路線有關:一是由湘桂走廊下西江,在高要、羅定等地定居,有的更南達雷州半島;二是經摺嶺的隘口順連江而下到達連縣、陽山等粵北一帶,形成漢代廣東的人口分佈以粵北山地人口最多,西江流域次之。而珠三角地區、潮汕平原一直到唐代都是人煙稀少、還沒有被開發的地區,直到宋代,由於移民的大規模遷入才迅速發展起來。

    秦滅亡後,南海郡尉趙佗兼併桂林郡和象郡稱王,建立了短暫的南越國。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13年),漢朝派軍滅亡南越國。粵語的形成過程,就是雅言整合廣信一帶語言的過程,粵語完整儲存了雅言的基本特點和廣信當地語言的某些因素。粵語自秦朝起至今,約有2200多年的歷史。

    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再次處於長年內戰,“永嘉之亂”是引起中原人南遷入廣東第一次高潮 ,大量中原士民遷至嶺南,北方中原語言不斷對本地語言衝擊,來自中原一帶“衣冠望族”計程車民,逐漸左右了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方向,促進了粵語的發展。

    唐宋

    唐朝鼎盛時期,嶺南地區人口進一步增加。北宋滅亡和南宋末年,兩度形成士族豪門、平民百姓和抗元將士南逃,兩宋時期的移民潮從規模上遠遠超出了兩晉 。這一階段粵語仍受中原語言影響,成為一種既對應中古漢語發音又有部分獨立詞彙的語言。宋代的粵方言,大概已與現代的粵方言相差無幾,它所用的語音和詞彙,可能已經奠定了現代粵方言的基礎。故唐宋時期可被視為粵語的定型時期。因此現代粵語仍能對應宋朝《廣韻》的發音,但難以對應元朝或以後的古漢語發音。

    元明清初

    元朝,蒙古人遷都至位於燕雲十六州內的大都(今北京地區),並以當地話作為官方語言。當時的中原語言與中古漢語和粵語的差別在此後不停變大:當時的中原語言急劇地向北京官話方向發展,北京官話的入聲迅速消失(即是-p/-t/-k韻尾脫落,如“入日北”三字在中古漢語和現代粵語都帶有不同入聲韻尾),又出現了不屬於“平上去入”傳統四聲的輕聲聲調;已經定型的粵語則未元朝影響而獨立發展。

    明朝末年,再次有中原移民遷徙嶺南 。明朝至清朝中期,中原官話韻尾進一步消失(現代官話僅存-n/-ng韻尾,-m尾與-n尾合併)。又有連線i/u韻母的g/k/h聲母被完全顎音化成j/q/x聲母(如“吉其兮”三字在中古漢語和現代粵語均帶有g/k/h聲母,現代官話則被完全顎音化成j/q/x聲母);18世紀到20世紀(即清初到民國初)出現一本叫《分韻撮要》的記錄粵語的韻書。

    清朝中末

    清朝閉關自守,僅留下廣州作為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的口岸,很多外華人來到中國後掌握的漢語是粵語而非官話。

    近代

    中華民國成立時,雖然有現代白話文取代舊式文言文正式書寫的趨勢,但粵語的實際使用沒有多大限制。但建國後,國家規範官話普通話口音作為全國通用語,粵語受到普通話的影響越來越大,以致在中國大陸粵語分佈區的許多年輕一代不懂得一些專門名詞的粵語讀法。這種情況使得不少以粵語為母語的人士開始產生一種母語危機感。

  • 2 # 雷山九郎

    個人認為是先有粵語的,古代並沒有拼音,拼音是建國初才有的。

    粵語(cantonese)是發源於北方的中原雅言(漢族母語)而於秦漢時期傳播至兩廣地區與當地古越語相融合產生的一種方言。粵語是一種屬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它的名稱來源於中國古代嶺南地區的“南越國”(《漢書》作“南粵國”)。古代“越”和“粵”是通假字,指華南百越地區。明清近古以來兩個字的含義開始有所區別,前者多用於江浙吳語地區的,後者多用於嶺南兩廣,長期作為嶺南地區的統稱。在聲調方面,粵語完整保留了中古漢語中。詞彙方面,粵語保留有較多古詞古義,一些被粵語使用者視為通俗的字辭均可在古籍中找到來源,而在普通話中這些古詞已被極少使用。在詩經、尚書等古經典作品中,不少用詞亦在今天粵語中慣常使用。粵語保留較多更古漢語底層成分,粵語本身是由古華夏語和古南越語的混合語發展而來,因此它同時具有古華夏語股南越語的底層特徵。

  • 3 # 藍致知

    先有粵語拼音,後有漢語拼音。

    若你想研究拼音,推薦兩本書給你.一本是《粵語入門速成班》,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附贈光碟,可聽到讀法;另一本是《新編今日粵語》,北京語言文化出版社.這兩本書對粵語拼音的講述都很清楚.

  • 4 # 淡藍色榮譽02

    先有的漢語拼音。

    後有的粵語拼音。

    現代漢語標準音——國語/普通話。

    也就是說,普通話就是漢語。

    國外學漢語,就是學普通話。

    另外,中國話,chinese,漢語,中文。主要意義基本一致。就是普通話。

    另外,相關歷史。

    先有的粵語,後有的普通話。

    粵語廣府話有2000多年曆史,國語/普通話從民國新國音開始算,至今也不足百年。

    而國語/普通話的基礎是官話方言。

    官話方言則普遍有幾千年的歷史。尤其是中原官話。應該和華夏曆史同步,起碼五千年。

    中國有八大官話。分別是東北官話,北京官話,膠遼官話,蘭銀官話,冀魯官話,江淮官話,西南官話和中原官話。中原官話區正好是華夏文明的核心誕生區域。包括陝西關中,河南大部,山西河北南部,魯西南,還有安徽江蘇北部。而中原官話和其他官話的差異,尤其是和膠遼官話的較大差異(漢初,指膠東方言為齊東野人語),則可以證明上古就存在逐步方言的不同,沒有人和鎮一個朝代磨滅這些方言的不同就代表了漢語的五千年傳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菜播種應注意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