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百科文鴛
-
2 # 鴻鵠迎罡
李白(701年——762年)是唐代乃至中國文學史上最有才華的詩人之一,出生在唐朝劍南道綿州昌隆青蓮鄉,現在為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鎮,也許是愛屋及烏,他對自己的出生地有很深的情感,再加上他對道教很感興趣,所以,在成年後行走江湖時,他自稱“青蓮居士”。
李白從5歲開始讀書,到10歲就會寫詩,到15歲時已經寫了很多首詩,在當地小有名氣。在16歲時,他一邊學習劍術,一邊拜訪當地名士學習道學,到24歲時,他已經成為才華橫溢的詩人,並開啟了漫遊之路。
李白的父親名叫李客,是在巴蜀一帶做生意的富商,也是一位深藏不露的俠客和隱士。
“士農工商”的等級意識在唐代依然盛行,因此,唐代朝廷規定:商人的兒子沒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
參加科舉考試步入仕途的大門向李白關閉後,李白唯有透過朋友的舉薦達到做官的目的。他開啟漫遊之路,在全國各地四處遊山玩水,實際上是想結識一些有分量的朋友。
從724年——740年這16年裡,李白先後結識了李邕、孟浩然、許圉師、元丹丘、岑夫子、張說、張垍、崔宗之、張卿、玉真公主、賀知章、李龜年等許多朋友,這些人裡邊,真正幫他進入仕途的是玉真公主與賀知章。
743年春,透過玉真公主與賀知章不厭其煩地向唐玄宗舉薦李白,唐玄宗終於同意召李白進入翰林院工作,做他的御用文人,跟今天秘書的工作類似。
做了御用文人後,李白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陪伴在李隆基身旁,即興發揮,寫一些詩給他娛樂,讓他越高興越好。
“雲想衣裳花想容”正是李白在此期間寫的,是《清平調詞三首》裡邊的第一首,全詩為: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這首詩寫於744年春末夏初,也就是牡丹花盛開的季節。
當時,唐玄宗李隆基與愛妃楊玉環結伴在興慶宮遊春、賞牡丹,樂師李龜年在旁邊給奏樂,一群宮女踏著音樂節奏在旁邊表演歌舞。賞花的同時,還能聽著優雅的樂曲,看著精彩的舞蹈,還能喝著美酒,有錢人真會享受生活。
玩到盡興時,唐玄宗命令李龜年拿著金花箋宣李白到場作應景詩。李龜年來到李白跟前,發現李白已經喝得飄飄忽忽,站也站不穩。李龜年急中生智,拿起酒杯從湖中舀起一杯冷水潑在李白臉上,被冷水一激,李白立刻清醒,明白了來宣他的用意。
對才高八斗的李白來說,寫這樣的應景詩並沒有什麼難度,只見他略一沉思,大筆一揮,三首《清平調》就寫好了。李龜年捧著寫在金花箋上的詩稿,小跑著來到唐玄宗和楊玉環跟前,讓他們欣賞。
兩人看過詩稿後,非常滿意,當即給李白獎賞了宮錦袍。尤其是此時才25歲芳齡的楊玉環,一下子被這幾首詩讚美得芳心蕩漾,臉蛋如同園子的牡丹花,白裡泛紅,紅裡透粉,再加上美酒的作用,讓她的臉蛋更有韻味。
事實上,李白在此時還沒有見過楊玉環的面,他卻能寫出“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這樣的詩句,確實讓人匪夷所思,這完全是李白把他的文學想象力發揮到極致的表現。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為:
雲朵那麼聖潔,卻不想做雲想做你的衣裳,花兒那麼美豔,卻不想當花想做你的容顏,你簡直太美了,嬌美欲滴,好像沉香亭畔被春風吹拂的帶露水的牡丹。
你如果不是仙山上才能看到的仙女,必定是隻有在瑤臺月下才能偶遇的女神。
李白不惜溢美之詞,對一個素未謀面的女人如此誇讚,並不是他愛慕楊玉環,對其想入非非,想用自己的才華把她勾引到自己身邊來。其實,李白有自己難以消解的苦衷。
李白的苦衷,就是他不想再在翰林待詔這樣輕微的職位上任職了,他希望得到唐玄宗的重視,能做一名真正的翰林學士,參與到重要的工作之中,能為大唐王朝的國強民富貢獻自己的力量,進而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畢竟,“修齊治平”是古代知識分子共同的人生抱負。
然而,此時的李白,已經43歲,幾乎一事無成,如果再這樣消磨下去,只會距離自己的人生抱負越來越遙遠。
從李白進入翰林院之前寫作的許多詩歌來看,比如,725年寫的《望天門山》和《望廬山瀑布》、730年寫的《送孟浩然之廣陵》、731年寫的《烏棲曲》、742年寫的《蜀道難》等詩,都是氣勢恢宏,充滿豪情壯志的傑作,在這些詩歌中,李白不但歌頌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更是寄情於景,抒發了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
在743年,雖然透過友人賀知章的牽線,李白謀得了一官半職,但並沒有被重用起來,才華和生命被浪費著,豪情被消磨著,人生理想被阻擋著,面對此情此景,李白怎能不苦惱呢?
因此,給楊玉環寫如此肉麻的詩,成為李白抓住仕途的最後一根稻草。然而,他後來還是沒有抓住,只能紛紛離開京城長安。李白仕途艱難的根本原因是,他的個性過於強烈,並不適合在複雜的仕途上混。
-
3 # 胖虎影視匯
世人常說,李白一生豪邁,文豪之氣傳遍天下,尤其是作為唐明皇的御用詩人,這讓天下詩人為之羨慕,以詩仙之美稱譽之,也是這種豪邁的性情讓他站在詩人的最頂端。
在為唐明皇作詩時,他以不畏權貴,不阿諛奉承的詩骨為大家所傳頌,在《貓妖傳》中,李白所作的《清平調》大家都以為是在讚揚楊貴妃,詩詞的表面大意思也是如此。
在劇中李白寫詩時有三個前提和特點,才促就了這首詩,一是這首詩不是李白主動寫的,而是宦官為了討好楊貴妃向李白求的詩句,二是李白寫完這首詩後,連貴妃的面都沒見過,三是李白寫完這首詩後哭了。
這些都是為了在電影中體現出效果罷了,在貴妃讀完這首詩後,去見了李白只說了一句:“大唐有你,才真了不起。”,李白明顯頓了頓,停止了喝酒,彷彿是找到了知己一般,我們在看看這首詩真正歷史,其實這首詩作是明皇和貴妃在興慶宮殿沉香亭中賞牡丹時所作,有人說是李白第一次畏懼了權貴,眾說云云。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李白的詩永遠都是這麼的瀟灑,天馬行空,前兩句的意思就是說貴妃像花一樣,有牡丹花的貴氣,在古代,牡丹是貴族的象徵,寫出貴妃的驚世容顏,接著就是寫明皇對貴妃的恩寵,正春風得意,後兩句直接將·貴妃比作了天仙,而且只有在瑤臺之上才能相逢,一樣是表示貴妃的驚世容顏。
就是這樣的容顏能待在凡間嗎,當然不能,所以貴妃的下場可想而知,不是凡間物,來到凡間只能是一種禍害罷。
世人幾乎都是這樣理解的吧,可是這個歷史的背景是唐朝第二鼎盛時期,國力空前的強大,百國朝拜,這樣一個國家,誰在這裡不都是國泰民安嗎,李白醉了,就像是世人皆醒他獨醉般,又似世人皆醉他獨醒,他看到這個國家的詬病,貴妃一己之身獨受到明皇的恩寵,受到國民的熱捧,是個人都知道不對勁,這就是在說大唐的暗瘡在已經開始腐爛,大家忘記了危險還在自己的身邊,只知道醉生夢死。
李白何嘗不是將這個國家比喻了楊貴妃,這個國家的美已經屬於了飄渺,在之前的高貴當做了牡丹,與後面的飄渺之意形成了對比。
或許只有楊貴妃本人才知道這首歌的真正意思吧,她的美代表了國家的美,花凋落,這個國家也在凋落。
-
4 # 雲鎖高飛
“雲想衣裳花想容”是詩人設想雲朵想與楊貴妃的衣裳媲美,花兒想與楊貴妃的容貌比妍,這裡說明了楊貴妃的美,不然也不會把唐玄宗給迷的神魂顛倒的。這也側面證明了楊貴妃的美。
-
5 # 醉墨客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圖片/源於網路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李白寫下這首詩時的歷史時代背景。李白一生才華橫溢,很有一番輔國輔君的偉大抱負,青春歲月在長安城拜見王公大臣,以求能上書政見,但屢屢不得志。
直至41歲那年,他心情鬱悶西遊,碰上唐玄宗狩獵,趨機獻上《大獵賦》,得到唐玄宗的認識,從此才打開了接近上層階級的機會。
接著李白憑著詩賦過人,並且得到唐玄宗同母妹玉真公主的欣賞,再加上好友賀知章的舉力推薦,李白的許多詩作終於有了機會被唐玄宗看到。
唐玄宗對李白的詩作大白讚賞,召進他入宮,並且問了許多的當世事務。李白憑早年的遊學經驗,再配合時局的分析,對答如流。唐玄宗深感欣賞,立刻下令李白供奉翰林,主要職責就是給唐玄宗寫詩,並陪侍於左右。
說白了,此時的李白就是御用文人,專門寫詩歌頌皇室,以供消遣娛樂,僅是個玩物。
這首詩在這種背景下運用而出,詩句有很高的文學造詣,但非李白所願。李白是供奉翰林,專門為唐玄宗寫詩,所以唐玄宗與楊玉環整天卿卿我我醉生夢死時,命李白作詩,這首舉世聞名的詩句橫空出世。
既然是給皇上的龐妃寫詩,那自然就得拍拍馬屁,極盡讚美之詞。這詩句拋開政治背景的敗筆,它是有著非常高的文學手法價值。
李白抬頭望見蒼穹遠處的美麗雲彩,由彼及此的思緒一轉,想到楊玉環身上的多彩衣裳,低首處,看見怒放的嬌豔百花,就會想到楊玉環的美貌,就是用盡了華麗的詞藻來描述楊玉環的裝扮與容貌的美麗。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李白的個性,估計李白寫這詩句也是迫不得已的權宜。不久,李白厭倦了這種御用文人生涯,與賀知章等人離開了皇宮,接而發生了安史之亂,這是後話。
李白為楊玉環寫下的這詩句,無非是想透過得到他們的歡心而施展政能才華,但是事與願違。時代的特定情況下,這就是人的命運,主宰在誰也說不清的人心人性深處。
-
6 # 吃素的穿山甲
這是李白奉詔為唐玄宗和楊貴妃填寫的《清平調》詞中第一首的第一句,詩仙就是詩仙,出手不凡,第一句就寫出花枝亂顫氣象萬千的境界。
《清平調(其一)》 唐·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楊貴妃在古代四大美人中有“羞花”之雅號。李白的這句“雲想衣裳花想容”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兩個“想”字用的妙極,舉重若輕地寫出了楊貴妃那種不同凡響的美。
這句寫的很高明。用雲彩和衣裳、鮮花和容顏聯絡在一起,一般人估計幾乎用衣裳像雲彩容顏像鮮花這樣來形容,不是有句話說第一個把女人比作鮮花的是天才嘛,但李白顯然比天才更甚,直接透過雲彩想楊貴妃的衣裳、鮮花想楊貴妃的容顏這樣不走尋常路的表達,一舉將楊貴妃的外在之美寫到了無以復加的極致。
如果說第一句是寫楊貴妃顏值之美,而接下來的第二句順著第一句而來,用春風、露華這種自然物象寫出了楊貴妃的氣質之美。更進一步突出了楊貴妃那種自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溫潤雅緻的氣質美,這種發散性的氣質美具有強大的氣場,如拂檻的春風一般柔和,又如凝結的露華一般濃烈,將楊貴妃的雍容華貴的氣質之美寫的飽滿而豐富,猶如最頂級的雞尾酒一般富有層次感和複合性的味道。
最後兩句很好理解,群玉山頭見也好,瑤臺月下逢也好,凡夫俗子們在人間是見不到楊貴妃這樣的絕色美人,只能在仙境中才能見到。從人間直接寫到天上,這首詩前兩句還是透過凡間可見的物象寫楊貴妃的美,而這兩句直接將楊貴妃的美捧到了天上,也順道一舉兩得地吹捧了一把唐玄宗。這種功力非一般的人所能為也,深得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大愛也就理所當然啦。
-
7 # 滿船清夢壓熙和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第一句是經典。
想自做三解:
第一,看見天邊的雲彩就想到她美麗的衣袖,看到美麗的花朵就想到她絕世的容顏。如果只看清平調其一,這還真是一首經典的情詩。。。
第二,雲彩也想像她的衣裳一樣,花朵也想像她的容顏一樣。把鮮花比美顏,以雲朵喻華裳。一首應景兒的樂府能把擬人用到這種程度,只有苦功沒有天賦真心做不到(賈島,盧延讓,別跑,說的就是你們)
第三,雲彩也想做她衣服,鮮花也想去妝點她的容顏。這一層意思已經不是在誇長的好看了,能享受這待遇的明顯就是神仙。。。實話實說,我感覺這樣捧的有些過了。。。不過那氣質的感覺立刻豐滿了起來,通俗一點來講,前面對感官的影響猶如一張電影海報,加上氣質的刻畫對讀者的想象就猶如漫威的預告片一樣印象深刻了。
兩個想字,很簡單的互文手法,完全沒有從正面的描寫,卻能給人以如此多的想象。怪不得能享受楊貴妃:斂繡巾再拜的待遇。
如果沒有後面的清平調二三,說李白愛上了楊玉環我都信。。。
但是結合李白的: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一文來看,卻又有一絲騷人墨客的酸味自在其中。
想象一下那場景:沉香亭上,皇上奏樂,貴妃研墨,權貴脫靴,名仕歌詠,真可謂文人之巔峰。拿輝煌,又會給詩人帶來何等的寥落?
-
8 # 希望星晨58298869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欣賞這首詩之前,我們先來解讀一下李白的另一首詩的片斷: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李白顛沛流離一生的真實寫照.天南地北不為五斗米折腰已成了這位浪漫主義詩人的個性,然而四十一歲時,卻揮毫作詩,為楊玉環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是為何?
李白早有"至君堯舜上"的偉大抱負,但在現實社會中卻懷才不遇,鬱郁不得志, 直至已過不惑之年的41歲,西遊時碰上狩獵的唐玄宗並趁機獻上《大獵賦》,才開始得到關注;當時,唐玄宗同母妹玉真公主也很欣賞李白過人的詩賦,而早先的好友賀知章又不失時機地進行推薦,從此,諸多詩作才有了機會跟唐玄宗見面.
有一定文學才華的唐玄宗對李白的詩自然拍案叫絕,特地召他入宮並問了許多時事政治,才高八斗的李白對答如流;唐玄宗深感人才難得,便下令李白供奉翰林,主要職責是陪侍於左右,寫詩為李唐王朝歌功頌德,成了徹頭徹尾的御用文人,這與他的志向和情操相悖。
再談這首詩,唐玄宗與楊玉環整天耳鬢廝磨,沉浸在醉生夢死的氛圍中,當即命李白作詩描述這卿卿我我的場景,於是這首舉世聞名的詩句就橫空出世了;李白抬頭望見深邃天空中隨風飄蕩的美麗雲彩,聯想到嫵媚動人的楊玉環身上的五彩繽紛的衣裳,低頭近處百花齊放,爭奇鬥豔,由此聯想到楊玉環的美貌,無非是稱讚楊玉環的美麗.
不言而喻,李白是想透過讚美皇帝的女人,到得皇帝的開心,以便進階施展自己治國方面的才華.
-
9 # 亦有所思
網上能查到的解釋可能是“錯誤”的。
而“正確”的答案可能在小可的這篇回答裡。
“雲想衣裳”指的是雲衣,即雲氣、雲霧之意。李白在這一句中借用了楚辭裡的典故《九嘆》“服雲衣之披披”,以從側面烘托楊玉環的輕盈清靈之美。而且屈原《九歌》裡也有一句“青雲衣兮白霓裳”在此處是用來渲染楊玉環不似人間所有的美豔之氣。
“花想容”即容顏如花,所以這個“容”字真實的含義是“(如花)盛開”。那麼顯然“雲想衣裳花想容”的“正確”解釋是
白雲希望有霧氣增加自己的美,花兒想盛開渲染自己的豔。
這裡面有兩種顏色,淺白,深紅。
用白和紅兩種顏色進行對比,將雲的高遠,雲的仙韻和花的嬌羞,花的美豔形成一個組合。
即是顏色上的搭配,也是意象上的組合。
也就是說,李白用這種筆觸來描寫楊貴妃的美貌,或者諷刺楊貴妃的慾望。因為如果過度解讀,清平調的第二首明顯用典錯誤,而這種錯誤以李白之才是不可能犯的,當然也可能是無意為之。但畢竟成為了後來同僚攻擊李白的藉口,也讓唐玄宗不得不放棄李白。
如果此詩果真是“諷刺”,小可認為這是一種“過度解讀”,但只要過渡解讀便會發現這首詩同樣存在許多問題。
雲衣,也是道教術語。也可以指道士,道姑,道袍。李白是學過道的,不可能不知道。而且更要命的是,楊玉環當年可是偽裝過道士,只為和玄宗在一起。第二句“春風”加“露華”顯然是說雨露之歡。還最後一句“瑤臺”的另一種解釋是紂王的荒淫之所。
儘管如此,小可仍然認為這首詩不應當過度解讀,只是簡單的讚美而已,或許在用典故方面有些隨便,但以李白的氣度不至於如此暗諷一個女人,更不至於去暗諷一個皇上。
當時,他還在長安。
當時,他還充滿希望。
-
10 # 一往文學
題主歷史很好,這詩是形容楊玉環而不是形容楊貴妃的,因為那時她還是"太真娘子",而誇讚楊玉環主要是為了討好唐玄宗。不過,這詩也可能是李白以自己心中某個美人為原型而作的。至於為什麼這樣說,我將從全詩鑑賞和創作背景來好好帶大家分析一下。
清平調(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李白一共作了三首七言樂府《清平調》,尤以其一最為出名,其中"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流傳度最廣,幾乎成為了形容美女的固定詩行,此篇以雍容華貴的牡丹花襯托楊玉環,同時又將她比作仙女,極力讚美其傾城傾國的美貌。全詩大意有兩個翻譯版本,分別如下:
(1)見到雲就聯想到她華豔的衣裳,見到花就聯想到她豔麗的容貌;春風吹拂欄杆,露珠潤澤花色更濃。 如此天姿國色,不是群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臺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2)你的容貌服飾是如此美豔動人,白雲也想擁有你的衣裳、牡丹花也想擁有你的容顏。春風駘蕩,輕拂欄杆,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豔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樣。 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見到你,那麼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瑤臺才能欣賞你的容顏。
我們可以看到,兩個譯本的不同之處主要在於"想"的釋義上,一說是"聯想,想象"之意,又解為"希望,惦記"之意,做此解時為擬人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楊玉環的美豔動人。而這個"想"字的妙用,也為歷代文人稱讚,如:《唐詩絕句類選》:蔣仲舒曰:"想"、"想",妙,難以形容也。次句下得陡然,令人不知。《李杜二家詩鈔評林》:"想"字妙,得恍惚之致。《唐詩箋註》:此首詠太真,著二"想"字妙。次句人接不出,卻映花說,是"想"之魂。"春風拂檻"想其綽約,"露華濃"想其芳豔,脫胎烘染,化工筆也。
創作背景要想知道李白為什麼用"雲想衣裳花想容"來形容楊玉環,就必須從詩的創作背景來談。
唐玄宗天寶元年時,頒求賢詔,向天下網羅賢才,而受家世背景影響不能參加科舉入仕的李白,把握住了這次寶貴的機會,成功得到了唐玄宗的賞識,供職於翰林。別看李白以瀟灑風流著稱,可文人都有"學而優則仕"的心理,想把自己的文采轉化為政治資本,實現輔佐帝王、安定天下的政治理想,所以李白當然也不例外。
據李睿撰寫的《松窗錄》記載,天寶三年(744年)初,唐玄宗與楊玉環在興慶宮的沉香亭前賞牡丹,一時興致來了,想聽歌賞舞。但李龜年(當紅樂師)會的曲子玄宗都聽膩了,於是他說"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然後命李龜年持金花箋宣賜李白進新樂詞《清平調詞》三章獻上。
李白這時候正喝得酩酊大醉,李龜年急的一杯冷水潑得李白半醉半醒,這時李白大筆一揮,三章《清平調》即刻作好。李龜年又快馬加鞭將它呈到唐玄宗面前,玄宗即命梨園弟子絲竹伴奏,李龜年當場而歌,"太真妃持玻璃七寶盞,酌西涼州葡萄酒,笑領歌意甚厚",楊玉環高興地喝著葡萄酒,還親自領唱。唐玄宗也吹著笛子給楊玉環伴奏,且自此後更加賞識李白了,有文為證"上因調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上自是顧李翰林,尤異於諸學士。(《松窗錄》)"。只不過,這個"賞識"也不太看得出來,因為馬上李白就辭職了,而唐玄宗卻不加挽留的就"賜金放還"了。
透過這一段背景知識的補充,我們能得到兩個資訊:(1)唐玄宗很寵愛楊玉環,在未冊封的情況下,就稱其為"妃",這很顯然是不合禮制的(當然,這個"愛妃"來的本來就難以啟齒)。(2)李白作詩時,還沒見過楊玉環,但寫出的詩卻得到了楊玉環本人在內的一致好評。這兩點綜合起來可以說明一點,而這一點也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什麼李白如此大費文墨讚美楊玉環,那就是:李白在討好唐玄宗,他想透過巴結皇帝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那有人不禁要問,李白不是已經供職翰林了嗎?他還想做多大官呢?其實,那時李白只是個翰林待詔,當時翰林職位分兩類:一類是翰林學士,負責起草詔書等事宜,是非常重要的政治人物;另一類是由雜流組成的翰林待詔,比如:會畫畫的叫"畫待詔",會算命的叫"方術待詔"會下棋的叫"棋待詔",而李白就是"詩待詔"說白了就是天子弄臣,陪皇帝玩兒的。
可是,李白是抱著"濟蒼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才進入翰林院的,於是,他為了實現自己胸中的抱負,甘願作"語語濃豔,字字葩流"的詩來誇讚皇帝的寵妃,哪怕對她從未謀面,李白依然憑藉自己高湛的詩歌技藝,仍然作出了想象中美人的風姿。所以我說,這籠統又華麗的詩句可以是形容楊玉環,也可以是形容李白心中任何一個美人,反正任誰套用都不會錯。更誇張的是,李白在第二首詩中,甚至亂拍皇帝馬屁,把楊玉環這樣一個尚未有任何品階的娘子與前朝皇后作比,哄得兩人都開心不已。
只可惜,李白的詩作得越好,唐玄宗越不會重用他。因為唐玄宗對李白的欣賞的是基於他的文學才華,當他是文學侍從而已,而非把他當成一個大臣,更不要說拿他當政治家來對待了。結果就是,李白奉旨作詩贏得一片掌聲,唯獨對自己的仕途沒有任何幫助,他始終沒有辦法實現自己的崇高理想。天寶三年(744年)3月,李白憤然上疏,請求還山。玄宗並未挽留,而是順水推舟,賜金放還,李白渴望已久的政治生涯就此結束。
-
11 # 路尋寫作創富
當時,唐玄宗與楊貴妃在沉香亭觀賞牡丹,為討愛妃歡心,唐玄宗命李白作新樂章助興。李白應詔作詩,果然,詩仙出品,必屬精品!
《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意思是:雲霞是她的衣裳,花兒是她的顏容;春風吹拂欄杆,露珠潤澤花色更濃。如此天姿國色,若不見於群玉山頭,那一定只有在瑤臺月下,才能相逢!
“雲想衣裳花想容。”看見天邊的雲彩就想起楊貴妃的衣裳,看見嬌嫩的牡丹花兒就不由得想起楊貴妃的容顏。詩人透過“雲”與“衣裳”,“花”與“容”的相似性,透過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楊貴妃衣著的絢麗輕盈,容顏的嬌嫩可人。也可以理解成衣裳像雲彩一樣輕盈,容顏像花兒一樣美麗可人。
-
12 # 張生全精彩歷史
“雲想衣裳花想容”是李白為楊貴妃寫的三首《清平樂》中,第一首的第一句。李白用這句話來形容楊貴妃,可以說體現了李白極高的智慧。為什麼這麼說呢?
(楊貴妃)
楊貴妃是唐玄宗的寵妃。寫詩讚美女人不好寫,寫詩讚美皇帝的女人,那更是難上加難。
為什麼說寫詩讚美女人不好寫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所寫的東西,不能落俗套。魯迅說過,第一個把女人比喻成鮮花的人是天才,第二個把女人比喻成鮮花的人是庸才,第三個把女人比喻成鮮花的人是蠢材。
魯迅講的這句話,就是表明創新的重要性。但是,從古至今,描寫女人美麗的詩句可以說太多太多了,該用的詞語都用光了,哪能還有什麼創新!
為什麼又說寫詩讚美皇帝的女人更不好寫呢?
你不能對皇帝女人的身體器官進行描寫,說她“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也不能說她“吹氣如蘭”氣味芳香;更不能說她“肌理細膩骨肉勻”。就算是寫女人的神態,比如“美目盼兮,巧笑倩兮”這樣的,“既含睇兮又宜笑”這樣的,也都不能說。因為你要是這麼說,便意味著你在仔細地盯著皇帝的女人看,甚至你聞過皇帝女人的氣味,摸過皇帝女人的玉手。那樣一來,你就是欺君之罪,是要被殺頭的。
(李白)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寫鄰家女,有一種別出心裁的寫法:“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這裡沒有寫女人的任何身體器官,也沒說三圍怎麼樣啥的,所要表達的,就是一句“恰到好處”的意思。不過,這幾句話也不能用來寫皇帝的女人。因為就算這樣寫,其實也是一種評價。總之,評價皇帝的女人,就是不對的。
其實,在古代社會,皇帝的女人,應該稱之為“國母”,對她的評價,是應該從“德行”上來考慮的,說她“母儀天下”。如果這樣說,估計也沒有大問題。但是,唐玄宗肯定是不滿意的。為什麼呢?
一者,“國母”只有皇后才有資格這麼叫,其他的妃子,不是皇帝的正妻,就不能叫“國母”,因此也不能從“母儀天下”方面來考慮。楊貴妃雖然是貴妃,畢竟不是皇后,因此不是很恰當。如果李白非要從“國母”的角度去寫,那就有一種嫌疑。什麼嫌疑呢?就是李白想幹涉朝政,想讓唐玄宗封楊貴妃為皇后。這個罪名可不小,李白顯然不能這樣給自己添這個麻煩。
二者,唐玄宗讓李白給楊貴妃寫詩,顯然是得意自己有這麼一個國色天香的妃子,心裡多多少少含有嘚瑟的意思在中間。如果李白寫的詩,不涉及楊貴妃的容貌,不寫她很美,而把她寫得像廟堂裡的土地婆一樣寶相莊嚴,唐玄宗能高興嗎?再說了,唐玄宗本來就把李白當弄臣,希望他在詩詞歌賦上來點東西助興,又搞成廟堂上的那種樣子,那唐玄宗還要李白做什麼?
(唐玄宗)
有這麼多的禁忌,有這麼大的苦難,有這麼苛刻的要求,但是高明的李白,還是把這個任務完成了。而且他只用了“雲想衣裳花想容”這麼一句,就解決了所有問題。
李白沒有涉及楊貴妃身上的任何東西,沒有說她五官身材,沒有說她的氣味神態,李白說的是雲,是花。說雲很羨慕楊貴妃的衣服,花很羨慕楊貴妃的容貌。既然沒有說楊貴妃,只說了雲和花,那唐玄宗就挑不到漏洞了。
而且,你不得不佩服李白的別出心裁,別人都是把衣服比喻成雲,楊貴妃跳的舞《霓裳羽衣曲》,也是把衣服比喻成“霓”比喻成“羽”,李白是反過來。反過來有什麼好處呢?反過來不但避免了直接描寫楊貴妃的容貌,還把楊貴妃放在主體地位。你說楊貴妃像花,那首先是承認花的絕對美。你說花像楊貴妃,那就是承認楊貴妃的絕對美。世間還有什麼女子的美,能夠達到楊貴妃這種“絕對美”“主體美”“本原美”的呢?
這就是大才李白,你不得不佩服的一種詩歌境界!
(參考資料:《舊唐書》《全唐詩》等)
回覆列表
雲羨慕你的衣裳,花羨慕你的容顏。春風吹過你的窗臺,你露出華麗的容顏更加美豔。若不是你那麼高不可攀,我們一定會在月下瑤臺邊相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