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淇士中國
-
2 # 鑄造小AI同學
正好這段時間主要做不鏽鋼方面知識,有關不鏽鋼與醋到底會不會變成“毒藥”,下面跟大家一塊分析一下。文中,一部分專業知識,儘量口語化,如果仍拗口,可只對加粗劃線部分選讀。
1.我們需要知道題主所說的“毒藥”到底是什麼?根據2011年12月11日,中國發布的GB9684-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不鏽鋼製品》規定食品級不鏽鋼、必須滿足鉛、鉻、鎳、鎘、砷5種金屬元素遷移量(即析出量),具體析出數量見下表:
因此,題主中所說的毒藥,是指不鏽鋼產品中析出的重金屬!
3.合格的食品級不鏽鋼與醋反應嗎?會的!!
不鏽鋼對比碳鋼或鋁耐蝕性效能突出,但不是金或者鉑金那樣絕對不生鏽的金屬,也會腐蝕、生鏽。
不鏽鋼的不鏽特性是由於鋼板表面特殊的鈍化保護膜,所謂鈍化膜就是在不鏽鋼表面有一層以Cr(鉻)與氧結合的Cr2O3 (三氧化二鉻)為主的薄膜它是在金屬表面形成厚度約100萬分之數mm的不動態皮膜。由於這個薄膜的存在使不鏽鋼基體在各種介質中腐蝕受阻,這種現象稱為鈍化。不鏽鋼及其他鋼鐵產品,都是由晶粒組成的(具體內部組織變化可以參看《堅硬無比的鋼鐵,內部是什麼樣的?動畫詳細講解》),每個晶粒之間都有晶界,而晶界是薄弱環節,當與醋(就是酸)接觸後,因晶粒和晶界電極電位不同,會形成電化學腐蝕,腐蝕的結果就是重金屬離子大量析出,導致所稱的醋變成“毒藥”!!具體晶界腐蝕過程,見下圖:
.
4.那是不是不鏽鋼就不能放醋了?答案是:可以存放的,但不能長時間存放甚者加熱。
不鏽鋼腐蝕速度:最通用的檢查不鏽鋼敏感性的方法是65%硝酸腐蝕試驗方法。試驗時將試樣放入沸騰的65%硝酸溶液中連續48h為一個週期,共5個週期,每個週期測定重量損失。一般規定,5個試驗週期的平均腐蝕率應不大於0.05mm/月。
根據實驗可知,不鏽鋼在常溫、弱酸環境下是基本不發生腐蝕的。
5.最後一點:剛開始我們就做了假設,前提是不鏽鋼碗是合格的,與醋反應常溫、短時間基本可以忽略。但是,目前國內一部分無良商家使用的都是不合格的不鏽鋼產品,甚者是“二次鋼”,使用廢舊金屬直接熔化而成沒有其他質量手段,且使用錳來代替貴重的鉻、鎳元素,產品組織不純潔,電極電位大,常溫重金屬析出量就超標,如果加醋將更加嚴重。
6.結論合格的食品級不鏽鋼產品臨時存放醋不會變成“毒藥”是沒有問題,可放心使用。如果本身不鏽鋼產品就不合格,那就根本不能用,何況放醋。
因此,最後希望大家購買不鏽鋼產品時,一定擦亮眼睛,購買合格的食品級不鏽鋼,才是重中之重!
回覆列表
慎用偽劣不鏽鋼餐具不可長時間存放鹽醋
那麼,使用不鏽鋼餐具到底是否存有隱患?有不少網友”力挺“:“鹽醋屬弱酸類,不可能輕易溶解不鏽鋼餐具中的金屬元素。”還有部分網友則認為不能以偏概全,不鏽鋼分為很多種材質。市場上便宜的不鏽鋼餐具多為不合格產品,抗腐蝕能力差,可能出現金屬溶出超標。但質量較好的不鏽鋼餐具,穩定性強,一般不會被鹽醋腐蝕。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包裝與食品工程分會成員、華中農業大學工學院教授朱舒平介紹,人們日常生活用的不鏽鋼餐具,採用食品級不鏽鋼,即指符合《不鏽鋼食具容器衛生標準》GB9684-88規定的不鏽鋼材料,其鉛鉻含量比一般不鏽鋼要低得多,對人體損害不大。反之,使用不達標或者假冒偽劣不鏽鋼餐具,則會損害人體健康。
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汪的華教授解釋,不鏽鋼由鐵鉻合金再摻入鉻、鎳、鋁等微量金屬元素製成。鉻能使不鏽鋼表面生成一層緻密的鈍化膜,防止金屬基體被破壞,維持不鏽鋼的穩定性。但食鹽和食醋會破壞不鏽鋼表面的鈍化層,溶解其中的鉻元素,形成有毒且致癌的金屬化合物。
看含量掂分量用磁鐵辨真偽
儘管不鏽鋼餐具美觀耐用,但如果使用方法不當,其中的微量金屬元素會在人體中慢慢累積,達到一定量後不利於人體健康。所以,正確使用及選購不鏽鋼餐具尤為重要。
首先,在不鏽鋼餐具的標識上,看鎳、鉻含量。挑選鉻含量在18%至19%,鎳含量在8%至9%之間的產品就可以了。如果沒有標識,可用磁鐵測試。能牢牢吸住的肯定不是好的不鏽鋼,證明其含鎳量少,也就是抗腐蝕能力差;反之,吸附不上的產品質量較高。測試時,最準的方式是吸不鏽鋼容器的底部,因為容器的邊緣有時會因為拋光產生磁性,在測試時也會吸得住。不過,這個方法在添加了錳的不鏽鋼製品中並不適用。
其次,掂分量。一般情況下,合格的不鏽鋼餐具品牌比不合格的更重些。最好不要貪圖便宜,購買小攤小販手中的所謂不鏽鋼製品。事實上,小攤上的東西大部分都是假的,真正的不鏽鋼製品是不會那麼便宜的。一般產品的價格都是根據製作材料的成本高低決定的,那種輕飄飄的“不鏽鋼”肯定不是食用級不鏽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