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
回覆列表
  • 1 # 榆樹聊法

    “胡”原本是秦漢時期北方遊牧民族匈奴的自稱。

    單于遣使遺漢書雲:“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不為小禮以自煩。”

    胡,並非對遊牧民族的蔑稱。它只是對遊牧民族一種稱謂。後來則變成對居住在中國北方和西方的外族或外華人的一種泛稱。“《春秋》之義,內諸夏而外夷狄”(江統《徙戎論》)。諸夏即是中原,胡人的概念也是基於中原的視角提出的,其中並沒有摻雜感情色彩。西漢時,匈奴單于狐鹿姑曾經給漢室皇帝致書,說“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漢書》)。也就是說,“胡”在匈奴人眼裡是天之驕子的意思,和漢人的天子意思差不多。

  • 2 # 星座易控君

    在中國古代史籍中記錄的胡人民族主要泛指北方和西方的遊牧漁獵民族,主要是匈奴,也包括那些敢和漢室作對的其他少數民族。再如東胡族,因為居住在匈奴的東邊而得名,就是匈奴東邊的胡人的意思。

    秦漢以後“胡人”的稱謂逐漸廣泛使用,把北方和西方的遊牧漁獵民族都囊括其中,從這些地區輸進的物產也被冠上“胡”字,像什麼“胡琴”、“胡椒”、“胡羅卜”、“胡桃”、“胡瓜”等。

    有一種觀點,認為“胡”作鬍子之意,其實是來源於“胡人”就是長大鬍子的人。漢人喜歡以貌取人,或許是看那些遊牧民族都長著長鬍子,所以乾脆叫他們“胡人”吧。那麼,問題是歷史上的遊牧民族真的都長看大鬍子嗎?秦漢時期的匈奴人長什麼樣子,史書沒有描述,不過現存的漢朝驃騎將軍霍去病墓前的“馬踏匈奴”石像,那個被馬踩在腳下的匈奴武士卻是個大鬍子。

    五胡亂華時期的羯人,就具有深目、高鼻、多須的特點。關於羯人,《魏書》卷九五《羯胡石勒傳》雲:“其先匈奴別部,分散居於上黨、武鄉、羯室,因號羯胡”。現經考證,認為羯人是中亞康居人,屬於白種人,與匈奴不是一個民族,而是被匈奴作為戰俘帶入中原地區的。其次,即使不是長著絡腮鬍子,北方和西方的民族男子還有蓄鬍的習慣,鬍子拉碴的給人印象就是個大鬍子,稱為“胡人”也就可以理解了。

  • 3 # 濤說精彩歷史

    1、我們嘴上的毛髮,絕不僅胡這一個字!還有髯、髭、須等很多種法,“關羽美髯公”總知道吧?“溜鬚拍馬”多常見,“溜胡拍馬”沒見過吧?

    1、初識“髟”字部(biāo)

    (胡的繁體字,與偏旁)

    分析漢字,不能光看簡體;胡的繁體是鬍,貌似和胡人有關,但它的部首是十畫的“髟”字部(biāo),可一點和胡人沒關係。

    遠古單字為詞,管鬍鬚只叫“須”,比如須發皆白,溜鬚拍馬,沒聽說“溜胡拍馬”的,所以,中古以前的須字,和胡人沒關係;倒是中古以後,雙音詞開始多起來,鬍鬚才成了連用詞。

    2、深入“髟”字部。

    古人比今天人愛惜毛髮,成年男子要束髮,女孩要行笄禮,沒這一步,你就是披頭散髮的夷狄。

    所以,以髟字為部首的繁體字非常多,有70個之多!只是漢字簡化,這些字我們今天很難用到了。

    如:

    10畫:髟biāo,12畫的有髠kūn;

    13畫:髢dí,髡kūn,14髧dàn,髦máo,髨kūn,髤xiū,髥rán,髣fǎng,髩bìn,髪fà;

    ……

    一直到27畫的鬤ráng,(上面是髟,下面是襄,指頭髮散亂的樣子)

    這個您如果感興趣,可以找本字典自己看一看。

    (髟字部的繁體漢字很多,99%與鬍子無關)

    3、再嚴謹一點看正史,“鬍鬚”二字連用,出現在公元1050年前後《新五代史》;之前先商、商朝、秦漢、魏晉、隋唐3000多年的歷史中,都沒這個詞連用。

    《新五代史·雜傳第三十一》:晉人復取絳州,攻臨汾,叔琮選壯士二人深目而鬍鬚者。

    之前的官方正史,都沒有這個詞。

    總之,您如果非得說中古以後,雙音詞多了以後,鬍鬚這個詞的出現,與胡人有關,我也不好否定。但之前的身體毛髮,與胡人關係不大。

  • 4 # 揚生解史

    鬍鬚的叫法,與胡人沒有關係。

    “鬍鬚”叫法的由來

    華人管臉部的鬚髮稱為“胡,”始於先秦時期。在《詩經·豳風》中的《狼跋》一詩稱:

    “狼跋其胡,載疐其尾”、“狼疐其尾,載跋其胡”。

    而“胡人”這一叫法,卻是始於魏以後。也就是說,在中國古代,是先有“胡”再有“胡人”的。所以,鬍子的叫法與胡人無關。在《漢書·西域傳》記載:

    “自宛以西至安息國,雖頗異言,然大同,自相曉知也。其人皆深目,多鬚髯。”

    因為“自宛以西至安息國”之人皆有長鬍須的特徵,所以古人稱之為“胡人”。

    “鬍鬚”的類別

    鬍鬚是統稱,具體又有不同的叫法。如上唇的稱為“髭”(又叫“八字鬍”、“兩撇鬍”,粵語叫“二撇雞”),下巴的叫“山羊鬍”,兩鬢連至下巴的叫“絡腮鬍”,兩頰上的叫“髯”(蜷曲的叫“虯髯”)。

  • 5 # 字耕農

    胡,古+肉,古表音。指的是人或者動物下巴長毛且凸出的部分,連同上面的毛髮一起。比如《詩經》裡有狼跋其胡。就是狼老了下巴那個肉疙瘩會變大,鬍鬚也會變長,低頭經常自己會踩著。胡人就是西北遊牧民族大概是因為起鬍鬚更加茂盛,就是說都是大鬍子,因而叫胡人。鬍是胡的加旁分化字,出現在胡人這個概念之後。不能因為胡人沒有寫為鬍人,就認為不是和鬍須有關。簡化字又把鬍還原為原來的胡,鬍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多少人,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