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叢中笑6603
-
2 # 真正鱷魚不哭
道理很簡單,技不如人,同等條件在戰場上打不過諸葛亮。
戰術上不行,不能禦敵於國門之外,才要搞“空間換時間”以本傷人。
理論上說,曹魏可以調集大軍,以勢壓人。但是蜀漢軍要面對糧食困擾,魏軍一樣也要,魏晉關中經東漢末年董卓李傕馬騰等多路軍閥反覆廝殺破壞,早已不是先秦漢初的天府之國八百里秦川,根本養不活大批常備軍,真要駐軍十餘萬,也要從中原大量轉運糧秣,這都是要大筆錢錢的。
不過事情也沒那麼嚴重。諸葛亮不是嗜殺之徒,蜀漢軍總體也算紀律嚴明,不至於過分擾民,而且丞相也搞屯田,用優惠條件招募關中流民,不至於弄到關中哀鴻遍野的地步。
-
3 # 閒談三國
我認為這個關中百姓餓死,和曹魏不與諸葛亮野戰沒有太大關係。另外,題主應用的史料很多地方都是斷章取義,和諸葛亮北伐內容毫無關係!
關於題幹中的史料第一句話“世或謂魏氏不用錢久,積累鉅萬,故欲行之,利公富國”出自《晉書.食貨志》講的是魏建國初期,非常富有。這個和曹丕的經營有關。沒有什麼可以辯論的。
第二句話“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出自《晉書.安平獻王孚》。但是題幹中只講了半句話。原文如下:
《晉書.安平獻王孚》:孚以為擒敵制勝,宜有備預。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宜預選步騎二萬,以為二部,為討賊之備。
意思是:司馬孚認為要克敵制勝就應該早作準備。所以為了應對諸葛亮的北伐,他選了2萬的預備部隊,分成了兩個部分,隨時應對諸葛亮的進攻。
這句話表明了魏國很好的應對了諸葛亮的北伐,而不是題幹中指的,曹魏疲於奔命。
第三句話“歲有數千萬斛,以充兵戎之用。”出自《晉書.食貨志》。也是非常嚴重的斷章取義。原話如下:
《晉書.食貨志》:於是袁紹軍人皆資椹棗,袁術戰士給贏蒲。魏武於是乃募良民屯田許下,又於州郡列置田官,歲有數千萬斛,以充兵戎之用。
講的是曹操在諸侯爭霸初期的屯田政策效果非常好,糧草得以保證。和諸葛亮北伐沒有任何關係。
第四句話“每大軍徵舉,運兵過半,功費巨億”出自《三國志.鄧艾傳》。原文:
《三國志.鄧艾傳》: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軍徵舉,運兵過半,功費巨億,以為大役。陳,蔡之間,土下田良,可省許昌左右諸稻田,並水東下。
這是鄧艾在上奏朝廷的奏摺中,建議在陳和蔡這兩個地方之間進行屯田。這樣在攻伐江東的時候,可以省下很多運輸費用。這裡的重點是淮南,是準備和孫權的戰鬥,不是西蜀。也和諸葛亮北伐沒有關係。
最後一句話“初,帝議遣宣王討淵,發卒四萬人。議臣皆以為四萬兵多,役費難供”出之於《三國志.明帝傳》。講的是魏國進攻遼東時由於國庫空虛所以大臣建議,派去計程車兵少一點。至於為什麼國庫空虛,請看下面內容。
為什麼曹丕時期國庫充裕,而曹睿時期國庫空虛?這個問題有兩個答案。
第一,曹睿的生活很奢華。
喜歡建造宮殿。比如在《三國志.明帝傳》中記載了。在太和元年二月,修建了文昭皇后的寢廟;夏季開始修建宗廟直到太和三年十一月才完成。另外,在《魏略》中有這樣一句話,可以體現當時曹睿的奢華生活。
太子舍人張茂以吳,蜀數動,諸將出徵,而帝盛興宮室,留意於玩飾,賜於無度,帑藏空竭。
第二,曹睿時期天災不斷。
太和二年五月大旱。太和四年九月,伊水,洛水,黃河,漢水氾濫。太和五年再次發生旱災,連續半年沒下雨。青龍二年四月發生瘟疫。青龍三年再次發生瘟疫。景初元年六月,洛陽發生地震。景初元年九月冀州,兗州,徐州,豫州發生水災。
曹魏為什麼不和諸葛亮進行野戰這和曹魏的戰略方針有關係。俗話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所以曹魏的進攻重心一直在東吳一方。而對於蜀漢,曹魏採用的是戰略防守的態勢。曹魏在關中一帶配置的兵力並不多,在諸葛亮打過來時,根本不可能拉開架勢和諸葛亮幹一戰。同時,曹魏一方也早就看出糧草補給是蜀國軍隊最大的問題,只要守住一段時間,蜀軍自然就撤退了。
結語諸葛亮的北伐的確給曹魏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是不可能給曹魏帶來什麼實質性的影響。曹睿時期,百姓的苦難主要是曹睿奢華的生活,以及連續不斷的天災導致。
參考文獻:《三國志.明帝傳》,《三國志.鄧艾傳》,《晉書.食貨志》,《晉書.安平獻王孚》
-
4 # 江上風清ace
有軍事常識的人都會善於利用地理優勢,曹魏利用秦嶺地理優勢有效防禦蜀漢進攻,消耗其戰爭資源(包括人力物力人才),最後摧枯拉朽一擊,難道不是非常高明的戰略嗎?!
魏國一開始是 “世或謂魏氏不用錢久,積累鉅萬,故欲行之,利公富國”,然後 “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 “歲有數千萬斛,以充兵戎之用。” “每大軍徵舉,運兵過半,功費巨億”,結果是 “初,帝議遣宣王討淵,發卒四萬人。議臣皆以為四萬兵多,役費難供”.(魏書·明帝紀)(曹魏百姓已有飢色)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很清楚,曹魏從赤壁之戰之後,同諸葛亮的每次交手,大多數是以失敗而結束,因此,同諸葛亮交手,成為魏軍的一個忌諱,一塊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