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是風間啊

    詩——詞——曲——明清小說——近現代影視——虛擬現實(未來)

    首先糾正題主的一個誤區——題主問為什麼現在文人不會作詩了?

    這個問題苛刻得說,不成立,現在文人也作詩,只不過是現代詩,古體詩很少,但是沒有嗎?也是有的。

    不會嗎?真想作,初中畢業的稍微學習一下格式都可以照葫蘆畫瓢作出來,水平還能不錯,畢竟我們站在無數篇優秀古詩詞堆積的落葉上。

    所以以下回答建立在為什麼當代文人很少作古體詩的問題下:

    王羲之在《蘭亭集序》最後有這麼一段論述: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我引述這一段,是想說明,古今中外的文人,或者說所有人,在情感上是沒有多大區別的,雖世殊時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在表達主體上的差異,究其根本,與生產力息息相關。

    遠古人莫非腦容量就小嗎?並不,仰望星空或者夜聽秋雨時就沒有感觸嗎?也有。但是他們只有語言作為情緒表達的載體,沒有文字,只能結繩記事,但是結繩這個載體承擔不了多少資訊。

    後來倉頡同學,很偉大,創造了文字,解決了一個大問題,但是問題還是很多——文字用什麼寫?寫在哪裡?寫了能儲存多久?

    基於這些限制,古代詩歌的開端——《詩經》也是在周武王滅商(前1066年)以後才產生的,並且《詩經》所選內容的原載體還是語言,經某位不知名的偉大存在收集整理成文字才得以流傳至今。

    顯然,以語言為原載體口口相傳的文學作品篇幅不能太長,並且要朗朗上口,便於記憶,因此為四字短語。

    可能有人要說了,屈原的《離騷》寫於戰國時期,《蘭亭集序》寫於魏晉,篇幅都已經很長了,為什麼之後的篇幅較短的唐詩宋詞能夠成為文學主體?你這個理論不靠譜啊!

    其實還是生產力的限制,具體說還是文字載體的限制,的確,社會高層已經有足夠的載體(筆墨紙硯)來完成較大篇幅的創作了。但是還不夠,不夠像講義一樣給你打印出來每個同學人手一份給你看(北宋時期(11世紀左右),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但沒有普遍使用,而是仍然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創作的文字載體基本解決了,流通的文字載體沒有解決。

    打個比方,我們親愛的薛之謙同學穿越到了唐朝,想著勞資才華都溢位太平洋了,火過李白肯定沒問題,果斷推出《認真的雪》一首:

    雪下得那麼深

    下得那麼認真

    倒映出我躺在雪中的傷痕

    夜深人靜

    那是愛情

    偷偷的控制著我的心提醒我

    愛你要隨時待命……

    但是大家都沒有mp3,只好讓小弟學會再唱給別人,自己也到處走穴推廣。但是聽眾們覺得:“這是什麼玩意兒?這男的怎麼唱歌?這是個女的吧!聽起來有點兒意思,但是記不住啊。”

    小薛考慮再三,只好把詞改了:

    雪落至深

    映吾傷痕

    輾轉反側

    誰竊吾心

    憶昔獨立

    伊人捧橘

    這樣好歹小火了一陣。

    之後印刷術越來越成熟並且得到大範圍應用,文字載體限制(紙張)和大範圍流通限制(印刷)越來越小,明清出現小說是歷史的必然——不要懷疑文字創作者的話癆屬性。同時文學創作從專屬於社會高層(官宦階級)擴充套件到社會各層也是原因。但歸根結底,都得益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近現代的改變就更好說了,圖片和影片的資訊量遠大於文字,也更直觀,所以影視作為新的表達載體,排擠和取代單純的文字作品如小說也是大勢所趨。同時文字的載體限制和傳播限制因為資訊科技的發展而趨近於零。文字輸入方式(鍵盤、語音)的突破也讓創作變得更快,更便捷。現在文字的限制主要在創作者——人的精力和想象力以及時間上了。你可以看看現在網文界五百萬字以上的小說有多少本,這是曹雪芹不敢相信的。

    依舊是出於生產力的限制,文字短時期內不會沒落,但無疑正在被其他表達載體替代(如紀錄片對百科全書的替代性,你樂意看直觀的動物世界還是讀生硬的文字描述?再比如抖音等短影片APP對微博等文字平臺的衝擊。)。

    不過文字作為交流載體的資訊侷限性,給了讀者更大的想象空間(腦補空間)。跟影片比起來這也恰恰是它的優勢。原著黨很少會說改編的影視劇比原著更棒(因為影視對想象力的表現能力還是有待提高)。

    但你不能否認,廣大路人更傾向於去看電影而不是讀原著。在文字作為資訊載體都呈頹勢的情況下,你當然可以去寫古詩詞,但是受眾在哪裡?憑什麼和內容豐富的小說與直觀的影視作品爭?

    當然,你也可以寫出來陶冶情操,自娛自樂,不過現代詩還好,在古體詩詞這個被歷代大家深耕過的領域。單單“秋葉”一個意象就有

    “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等眾多名句。你能寫出什麼新花兒來?

    三分熟的牛肉色相極好,你確定要來一份嗎?

  • 2 # 米夫

    詩詞歌賦在外來文化的面前已是雞肋。可喜的是現在小學教育中已經鼓勵在背誦及理解的條件下,需要學生自己也要模仿和自己做。

  • 3 # 孫國起

    謝邀!現代人生活節奏快了,高科技日新月異。同時,人民生活的壓力也大了,工作,事業主導了一切。唐宋時,生活節奏慢。人們成功的途徑很少。讀書為科舉考取功名,成為許多人的必由之路,而表現才能的方法就是賦詩 作詞。而這種生活方式自然而然地就產生了許多詩詞名家。再者,古代人以才高為榮,現在以錢多炫彩!…

  • 4 # 義務傳授格律詩詞

    詩詞的鼎盛在唐、宋時期,經濟繁榮,人們的思想開放,產生不少著名詩人,寫出了大量的詩詞,不少經典的一直流傳至今。

    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文化領域的發展也日新月異,人們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也產生對文化的需求,進而推動了傳統文化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國家高層管理者對傳統文化的提倡,詩詞創作如雨後春筍,利用網路的便捷,建立了許多學習、交流的平臺。目前影響力最大的是由曲度先生潛心研究的《詞普》和《教材》,義務教學,目前已完成多期教學,培養了大批的優秀學員。

    不是沒有,是沒有深入瞭解,現在很多人都在學習創作詩詞。

  • 5 # 滄海一夢

    俗話說:“上愛下好”。國家不提倡,領導人不喜愛,各有關文化部門便忽略不關注,人們也自然沒有熱情,沒有寫詩的習慣了。

    像足球,哪怕越踢越爛,但各大佬還踴躍投資,便勁砸錢,難道僅僅是錢多無處可用或處於對足球的熱愛嗎?這中間就沒有一點獻媚逢迎之意嗎?

    再加上現在高考又不考寫作詩詞類,如果每年高考試題中都有一題:寫一首詩詞題目;那麼人們學寫詩詞的熱情自然會無限高漲。瞬間全國便會冒出千百萬個詩詞培訓班,其火爆程度絕對會遠遠超過當年的奧數類。

    現代人之所以沒有寫詩習慣,當然還有很多原因,現代的漢語教育也比不上古時的教育,人們對漢語知識文化的學習和掌握是遠不及過去的,所以這便增加了人們寫作的難度。

    寫詩更需要熱情和執著,一首好詩往往經過作者無數以吟誦、推敲和修改,這對於今天快節奏生活的人們,也是比較難做到的。

    因為以上種種,再加上不及寫到的種種原因,所以現代人就極少寫詩,自然也養不成寫詩的習慣了。

  • 6 # 使用者1031067435662

    一個人只有一個大腦,滿腦子都是想著還錢,還房貸,還車貸,倒卡,賺錢……。生存的壓力如此之大,哪裡來的閒情逸致去詩詞歌賦啊?詩歌可以陶冶情操,但是,得閒下來,才能去享受啊……。無奈!

  • 7 # 水道山行

    主要還是官方不提倡,高考也不考,所以沒有現實的、功利性的驅動,大家都不願意把資源投入到這上邊。你看當官的會寫個毛筆字就覺得很文化了,那要會作詩那不得讓同行嫉妒死啊!所以,附庸風雅就行了。

    寫詩和中醫一樣,都要大量的時間、經驗積累。而且,我們現在看到的唐詩宋詞都是歷代精選過的,實際上你要活在那時,也有大量的口水詩、豔色詞、馬屁文。現在社會太浮躁,都想著怎麼拿學問快點圈錢變現,早就沒有了古代文化人的傲氣。

    唐詩宋詞抒發的是什麼,是愁憂苦悲、國破人亡,現在的環境已經不適合了。

  • 8 # 西愛非遺

    做得了嗎?

    說輕點,舉國上下只"語"而不"文",況詩乎?

    說重點,華夏思想不誦不讀不傳,尚是華人乎?

  • 9 # Iwillberightherewait

    唐詩宋詞在中國古代確實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古人們抒發情懷,抨擊醜惡,讚揚真善美,結交朋友,男女的愛情,愛國的思想等等的表達手段。

    詩的文體,字數,平仄,押韻這些都是相對固定的。古文人從小學禮,是講究禮的。長幼尊卑等時刻要保持為人的謙卑。又沒有更多娛樂的手段,作詩是最能體現文采,張揚個性,娛樂身心的活動。詩在唐發展到了鼎盛。詩經過了唐的巔峰後,就沒再被超越過,到了宋時,詞在很大一部分上取代了詩,成為人們抒發感情等等的手段,詞在宋也發展到了頂峰。

    到了近代,由於中國的孱弱,被西方的列強打開了國門。讓當時的學生青年,有識之士看到了科學,民主對國家的重要。發起了新文化運動,以陳獨秀,魯迅胡適為代表的兩派,成為了核心。大力的批判了純粹的中國傳統文化。詩詞也逐漸被白話文的現代體所取代。

  • 10 # 老閒事主任

    唐詩宋詞是一座豐碑,後人難以超越,既然太難,大家就另闢蹊徑,在另一塊地方,尋找自己發揮的感覺去了。我以為唐詩宋詞最大的問題是:1.法太嚴。遣詞造句本身就不容易,還“仄仄平平”一下,有志於詩詞,弄懂了"仄平“,還要練感覺,感覺入道了,還要按"律"推敲,推敲完了,靈感沒了。自由詩能使靈感盡情發揮,不受"律法“的約束,這是唐詩宋詞自身原因造成的。2.文化的多元化。現代人可創作的藝術形式多了,小說、散文、劇本、歌詞等都能抒發作者的感情,何必鑽那玩意兒?3.職業的多元化。現代職業分類很多,遠遠超過古代,各行各業都有發揮能力的平臺,何必搖頭晃腦的去吟詩?4.大眾文化的興盛。現代教育的普及,識字成了基本技能,多數人敢評詩論詞,自由化了,都有自己的主見,詩作者就難了。詩詞是小眾事情,自然面對大眾文化的興起,生存現狀可想而知。5:經濟發展的影響。面向經濟,是人都擋不住誘惑,連出版社都收錢發文,苦苦寫一首詩找出版,還得交錢,詩人本身就安貧樂道,你收錢?詩性早沒了。6.快捷文化。現代社會講短平快,通俗易懂,你那麼難,誰還去研讀?你通俗易懂,人家說那是順口溜,還詩?所以,現代人口味難調,累死詩人也作不好。

  • 11 # 二億六老人

    唐詩宋詞的作者是士大夫,貶官,失意文人。他們衣食無憂。能夠流傳幹百年是能夠引起後世人的共鳴。

    現代貶官(被處理官員)不想寫,不敢寫,寫了也發表不了,發到網上也無人看。

    現代失意文人不少,也發牢騷(詩言志),但不用詩詞形式。多用吐槽方式。

    現代士大夫(官員)多寫講話。有的寫詩,但他們有人不敢言志,怕被懷疑對上級有異心。若他們寫的表忠心詩詞,…。!

    現代人寫詩詞的人絕對數字並不少。但看的人不多,共鳴的人不多。自娛自樂。

    現代人詩詞流傳廣泛的形式是流行歌曲的歌詞。受眾是歌迷。

    至於能否流傳千年。呵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要學時尚的穿搭應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