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OYO情感

    媽媽,比起優秀,我更熱愛自由

    媽媽,比起優秀,我更熱愛自由

    【摘要】“優秀的人”往往是做給別人看的,只有自由的人才是為了自己且舒服的人。

    ---START---

    從小父母和老師都會鼓勵我們做優秀的人,因為優秀的人對世界更有價值,優秀的人會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和喜愛。卻很少有長輩或者權威,鼓勵我們做自由的人。

    長大以後的我逐漸意識到,他們的邏輯好像很有問題,七七八八整理一下,生活中所有的煩惱好像都來自於要做“優秀的人”。而“優秀的人”往往是做給別人看的,只有自由的人才是為了自己且舒服的人。

    小A姑娘長相甜美,個頭1.74米,身材纖細高挑,而且對於服裝搭配、化妝、色彩有著天生的敏銳度。

    我們在聊天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她有天生做模特的資本,為什麼當初沒選擇呢?她說,她也喜歡,也想嘗試來著,但爸媽覺得這不是一條好走的路,於是堅持讓她好好學習,努力變成一個優秀的好學生。她也如願以償的考了一所不錯的大學,選擇了一個爸媽給選好的專業,大學畢業後,直接校招進了公職單位。親戚朋友都拿她做典範要自己的孩子學習,她活成了別人嘴裡優秀的人。

    我們認識的時候,她告訴我她越來越不快樂了,做什麼都沒動力,心裡有著自己想做的事想活成的樣子,卻根本不敢去行動和選擇。怕辜負父母,也怕萬一自己選擇了沒有成功,到時候後悔就晚了。

    我理解她的顧慮,於是給了她一個建議可以從自己可以掌控的業餘時間開始。當想給自己生活做主的時候,其實並不用著急把原有的生活全盤打碎,因為每個人的承受力不同。在保證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內,然後不抱有太多得失心的去逐漸成長和積累,對於力量不太強的人是選擇自由的最好途徑。

    時隔兩年,我又見到了小A姑娘,是在一個朋友的婚禮上。她是新娘的高階化妝師,聽說她現在的出場費可是非常高的,真為她高興。

    她告訴我,現在她已經徹底辭去了原來的工作,全身心做自己喜歡的事。她有了自己的形象設計工作室,除了形象設計師還是一位健身美體塑形老師。看著她精緻的樣子,完美的身材,我覺得都不如她身上的自由自信讓我更心動。

    我認識小C是因為他和老婆鬧離婚,小C給所有人的印象都是顧家、本分、講情義、孝順。在他和妻子鬧離婚這件事上,大家都一邊倒的認為是小C妻子的錯。小C來找我的時候也是這樣的態度,覺得自己都做的這麼好了,怎麼還是留不住這個女人。

    在戀愛或者婚姻中,兩個人的關係是不存在絕對的強和弱的。貌似小C是這段感情中是吃虧的一方,但大家卻往往忘記了,輿論的聲音有多強和可怕。小C從小在潛意識中吸收了父母要求他做一個“迎合者”的好孩子,後來在自己和妻子的親密關係中也依然做“迎合者”。做“迎合者”的主要目的就是得到對方的愛和認可,而一旦對方對自己不滿意或者不認可的時候,“迎合者”大多會啟動“與受害者認同”的心理防禦。

    簡單分析就是:始終要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不論吃了多大的虧,受了多大的氣,都努力壓制自己的情緒,絕對不做沒有理的事。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這樣當兩個人之間出現問題,外在的聲音就不會指責我,因為我永遠都是有優秀美德的好人,壞人是你,錯的人也是你。

    看到了吧,貌似吃虧和抱怨的人有多厲害,大家叫這樣的人“老好人”。

    他們也有自己的“武器”來抵禦對方,每個人都不好惹啊。形成這樣的關係模式並非有意為之,這樣的人普遍有外在評價標準特別高的養育者。總是用條條框框的評價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對於孩子也一樣,就像工具一樣滿足了所以別人說的“優秀”才是好孩子,卻往往看不到一個孩子最真實的閃光點和與眾不同。

    在這樣環境里長大的孩子,往往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訴求,只能用迂迴的方式處理關係裡的矛盾,比如拖延、冷處理、或者做不好這樣的方式。越是親密的關係矛盾顯現越明顯,這時候自己解決不了了,就啟動外部評價體系給對方施壓,這麼看你還會覺得“優秀的老好人”好嗎?

    “優秀”往往是一種外在聲音,評價的尺子總是在別人的手裡,你達不到別人的要求,無法滿足別人的需要,他就不給你這個標籤。所以就會活的很累,再努力也沒辦法滿足每個人,而且活的像別人的提線木偶一樣。

    比起“優秀”,我更熱愛“自由”。從生命的初衷就尊重每個人本身有的樣子,不論是醜的、美的、聰明的、傻的、甚至是有缺陷的,都值得熱愛。不帶著任何人世間的有色眼鏡,像尊重大自然一樣,哪一種花或樹或草都有它們存在的意義。

    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自己自由成長,家長起到的作用是陪伴和供給。

    有人說“小樹不綁不直溜”,那是有人自以為是的認為,只有直的小樹才是美。而且綁過的小樹也最多就是小樹“體型”的調整,難道還能把桃樹綁成梨樹?尊重每個生命的特有屬性,才是對生命最真誠的謙卑與熱愛。

  • 2 # 王琨181028

    愛和自由不見得就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把握分寸的、知恩感恩的愛教育和講規則的自由教育或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若是單選題,我會選擇“感恩”❤️感恩祖國保家護佑,感恩父母養育之恩,感恩朋友暖心陪伴,感恩小人激勵成長,感恩所有遇見,幸運一路有你

    附:梅花香自苦寒來

  • 3 # 波羅密2

    謝謝老鐵邀請,首先給大家說明一下,西方所謂的自由純粹是扯淡,至少是有法律在約束之內,因為人性當中的邪惡部分,目前難以根除,因此所謂的自由也就成了空話,人只能在幻想當中享受暫時的自由,另外所謂的愛,很多人都是自私自利,從個人的角度出發,不是那種博愛,因此光喊口號是沒用的,西方的很多垃圾,早就給我們上了一課,扯犢子!

  • 4 # 魏選坤

    用愛和自由的觀點教育孩子,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收到實效。

    一、華人講究嚴是愛,與西方的博愛不同。中國家長對孩子要求懂規矩,守紀律,成人成才,這是大愛。不像西方人把愛說出來:孩子我愛你;華人即使對孩子有愛的表示,一般都很含蓄和內斂。這種表達方式的不同,並不妨礙孩子們在有感的愛的氛圍中健康成長,變得越來越優秀。

    二、華人對孩子講自由是管放結合,沒有絕對的自由,這一點和西方也是不同的。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即便孩子要遠行了,慈母都是不放心的,總有一根心線是牽掛著的。允許孩子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但不允許孩子有干涉別人自由的言行;暫時的不自由可以換來長時間的自由,現在的不自由可以換來將來的自由,這些都是中國家長的自由觀。這種中國式的自由觀,也會使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的同時,社會更和諧,行政和經濟更有效率。

  • 5 # 一枚有墨香的書籤

    看到這個題目,很想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因為我在懷孕期間讀育兒書,接觸到了蒙氏教育,那個時候讀的是孫瑞雪老師的《愛和自由》,還有她的《捕捉兒童敏感期》和《完整的成長》。

    而在孩子四歲的時候,我們也將他從公立幼兒園轉到了孫瑞雪的幼兒園,當然,這裡沒有任何宣傳的成分,我在客觀地陳述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其實蒙氏教育在強調“愛和自由”的同時,還有另外一個理念“規則和平等”。關於“愛和自由”,有些時候真的是被曲解了,認為完全的放任孩子去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情,不要干涉,而愛也成了溺愛。

    我所理解的愛是真正無條件地去接納孩子原來的樣子,即使他不如你期望中那般乖巧懂事,聰明伶俐;自由則是在理解了孩子更多的生長規律前提下,儘量地為他提供一個沒有太多限制的環境,保證他們去有足夠的空間發展自我。

    再說說“規則和平等”,我認為這兩點是兒子轉到孫園之後,讓我體會最深的兩點,真正接受了蒙氏教育的孩子一定是有規則感的,並非想象中的完全自由。

    舉個例子,關於“歸位”和“不能打擾”,以及“粗野行為”,孩子們在幼兒園裡使用完的教具,都需要自己收起來歸位,開始做不到的時候,老師會演示給他們,並告知這個叫“歸位”,下次做不到再提醒,演示,告知名稱,一遍一遍地將行為和行為的名稱配對,從而建立“歸位”的規則。

    當別的孩子在工作(操作教具均稱為工作,而非玩兒)或者在睡眠室午休等,都不可以打擾到別人。

    打人或者說不禮貌的話都是粗野的行為和語言,也是被禁止的。

    我們還在老師的指導下,和孩子一起制定了家庭的規則,有了界限後,孩子反倒會更好協商了,因為他知道哪裡是邊界,不能跨越。這是規則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

    最後關於“平等”,我們有太多的人很難做到“平等”,包括之前的我們。但是現在,規則是大家一起執行的,我們做了不尊重孩子的行為也需要誠懇地向孩子道歉。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將來不會畏懼權威,他們尊重的是規則,內心力量更強大。

    總結一下就是“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並行,會讓孩子在得到充分的愛和自由的同時,有界限感,自尊水平更高;內心的愛越多,越會流淌出來再去愛別人;懂得“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傷害環境”。

  • 6 # 軒媽親子財商

    張瑞雪老師創辦了大陸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兒園和第一所蒙特梭利國際學校,之後又創立了蒙特梭利教育研究中心。

    她在自己的育兒書籍《愛和自由》裡,提倡“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我看後受益匪淺,愛和自由,真的能讓孩子更加的優秀成長。說說我的三點閱讀心得:

    1.真正的愛孩子才能滋養孩子。

    “你以為你愛孩子,你想象你可以愛孩子,你認為這就是愛孩子,和你真的愛孩子是有差別的。也許,你需要停下來思考:你是不是基於你的想法,你的恐懼,你的焦慮,你的習性來愛的。”

    張老師的這段話真的發人深思,我也在想,我給孩子的愛,是孩子想要的嗎?我瞭解孩子在哪個階段,需要什麼樣的愛嗎?我是不是也常常用大人的思維,去評判孩子的行為?

    真正的愛是懂得尊重孩子的生長規律,兒童六歲前對事物的認知是由敏感期組成的,無知的我曾在這方面犯下不少的錯誤:

    比如常常催促孩子,不懂得孩子現在剛開始成長;

    會為孩子不聽話而惱怒,卻看不到自己是想控制孩子,

    會責備孩子愛打人,卻不知道孩子的語言發展還沒跟上;

    透過閱讀,當我用愛的名義去要求孩子,我會內觀自己,這其中是否夾雜了,自己未被滿足的安全感?是否會有自己無力擺脫的恐懼等等?

    2. 真正的自由給孩子創造力。

    我們願意給孩子時間和空間,讓他自由的探索世界嗎?有時覺得自己會,但真的不容易做到。

    家長們真的喜歡圖省事,為孩子衣食住行花金錢可以,但在孩子的精神成長上,對待孩子捨不得花時間和耐心,願意傾聽尊重孩子的內心想法。

    比如我家是男孩,他特別淘氣,喜歡到處亂爬,衣服扔了,一開始我還會對自己說,衣服不重要,孩子開心最重要,當冬天來了,老是弄髒衣服,而你必須親自手洗時,我也常常忍不住抓狂了,開始訓斥孩子。

    家長們更喜歡不斷的打攪孩子,卻反過來責備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在這點上,我還是注意了,如果他在玩玩具或者玩遊戲很投入時,我一般不去打攪它。

    書中提到的蒙特梭利教學,在給予孩子的自由上,會有更多的教學道具,讓孩子自己探索,尊重孩子的自由,釋放天性。

    很多時候,家長們總是不相信,只要有適合發展的環境。兒童內在也有一個自然、有序的成長過程。

    所以我們總是粗暴的滅掉了孩子的個性,在家長的掌控中,孩子象一隻關在籠中的金絲雀,失去了自己的主見,沒有了飛翔的勇氣。

    用愛,用規則,用平等,用自由,讓孩子成長的更優秀吧,這樣,即使孩子展翅高飛,它仍然會飛回來感謝父母的付出,而不是在翅膀長硬後要和你斷絕關係。

  • 7 # 吳童鞋快樂學語文

    愛和自由都是一個概念而已。教育孩子的關鍵不在於你用什麼觀點,而在於你怎麼做。我覺得讓孩子能獨立思考,然後選擇他認同的觀點最重要。不要給孩子洗腦。

  • 8 # 悅讀漫寫

    面對“愛”和“自由”,很多的父母都會感到非常困惑。很多的育兒書上提倡給孩子足夠多的愛,可是他們發現自己的孩子卻總是無理取鬧,提出各種莫名的要求。那麼在成長的道路上,究竟應該給予愛和自由,還是應當嚴格管教呢?其實這兩點並不矛盾。

    一、做任何事情都應當有章可循,愛和自由是建立在秩序上的。

    愛和自由與規矩並不矛盾。作為家長,有義務告訴孩子有些事情是正確的。因為孩子很年幼,他還沒有足夠的判斷力,區分許多事情的好壞。有一本繪本相信家長們都看過,就是那本《大衛不可以》。裡面的大衛是一位非常淘氣的孩子。媽媽拼命地對他說“不可以”。但就在這一句不可以中,卻充滿了媽媽對大衛的關愛。

    如果沒有“不可以”,大衛的很可能從臺子上摔下來,弄傷自己。

    如果沒有“不可以”,大衛可能會赤裸著身子上街,不知道別人為什麼看著他指指點點。

    如果沒有“不可以”,大衛可能會沉迷於電視,影響了第二天的精力。

    ……

    所以家長也應該像大衛的媽媽一樣及時阻止孩子做出錯誤的決定。

    二、管教講究方法,建立在民主和自由上的正面養育

    說到“不可以”,也許就有人要問了:所謂“不可以”就是嚴加管制嗎?其實,並非如此!關鍵需要講究方式方法,很多時候,家長可以不留痕跡地對孩子進行養育。

    多一些動作,少一些吼叫,孩子既能感受到家長的關愛,也能在不知不覺中領會父母的意圖。

    比如有一天,一對父母看到孩子手上拿了一個尖銳的螺絲刀跑來跑去。在這種情況下是否需要拼命的喊“寶寶不可以”呢?

    估計如果嘗試了以後,你會發現即使你喊上一百遍、一千遍、一萬次的不可以。孩子依然會拿著螺絲刀四處亂竄。事實上這個情況你只需要敢在孩子面前,輕輕抓住她的手,把螺絲刀拿下來。然後慢慢告訴他,“這樣跑危險”。然後引導他坐下來,將正確的用法示範給他即可。

    三、“愛”和“自由”對孩子來說還是相當重要的,作為家長,應該鼓勵孩子積極探索

    之前說過,愛和自由和管教實際上並不矛盾。作為家長應當給予孩子正確的生活指導,但更重要的還是要鼓勵他們積極探索這個世界。

    孩子都充滿無限的好奇心,家長應當放手,讓他們獨自去嘗試。不要怕他們受傷。孩子在一次次嘗試中,他們會漸漸總結經驗,獨自去思考各種問題。

    有些家長總擔心孩子走路磕著碰著,害怕他們弄髒衣服,這其實也是不必要的。就像年幼的孩子,他們對任何事情都充滿著好奇心,遇到沙子不論玩多少遍,他們都不會感覺到膩。看到冰塊兒,他們會忍不住想要用手摸摸那種特別的質感。這個情況下就讓孩子鼓勵他們,多觸碰這些東西,尊重孩子的探索欲。

    “愛”和“自由”還表現在讓孩子做決定。很多家長總是將決定提前完成,沒有遵循孩子自己的意願。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應當擁有獨自思考的能力。只有讓他們嘗試,獨自做決定。他們才會更加深入的思考各種問題。不要擔心他們做出錯誤的決定,有機會嘗試多引導孩子。

    “愛”和“自由”還表現在多給孩子關愛。成長是一件煩惱的事情,經常會遇到各種困惑。作為家長,應當經常觀察孩子的所思所想,為他們排解心中的各種困惑。如果他們將心中的困惑解除,那就可以將精力全身心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因此:“愛”和“自由”還是十分重要的,父母在科學養育的基礎上,將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 9 # 家有二大爺

    任何教育都不能用片面的手段。對孩子的教育,無論是隻強調“愛”還是隻強調“自由”,或者只有“愛”和“自由”。這個孩子成人後不是成長為“聖母”就是變得很迂腐。

    誠然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愛和自由的觀念必不可少,但絕不是主要手段。遵守規則和制度才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基調。如果說愛和自由好比日常飲食的水果,那麼遵守制度和規則則是一日三餐的主食。光吃水果一個人不可能有健康的身體,光吃主食,也會造成人體缺少營養。

    一個缺少制度約束在愛和自由的觀念薰陶下成長的孩子,不可能具有真愛,也不可能懂得真正的自由是不能影響別人的自由。而一個在缺乏愛的澆灌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則往往流於冷酷,也容易走向極端。

    教育孩子是需要多種手段和方法同時實施的,並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只有從小培養孩子遵守制度和規則的習慣,同時用愛和自由去關心引導,才能讓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才能使孩子朝著既有原則又不呆板的方向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銀行未來房貸的利率是升是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