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刀o666o
-
2 # 使用者375157884204
南斯拉夫民族問題複雜,再加上這個國家的建立也是有先天隱患.幾個國家被生硬的組成了這麼一個南聯盟
塞族一直處於權力頂點,穆族克族對此一直憤憤不平.隨著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南斯拉夫這些民族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隨之而來就是內戰,非常血腥,塞族為一方,穆克聯盟一方.以前的鄰居,會拔刀相見,僅僅因為雙方屬於不同民族.演變到後面,變成了種族屠殺.雙方都不是好人,大家手上都有血.此為波黑戰爭.
波黑戰爭以後,很多國家分離出去了.接下來科索沃也要獨立,主要是阿族和塞族的衝突.
俄羅斯此時國內混亂,抽不出手管了.北約見縫插針,插手進來.主要扶持阿族.塞族當時的現政府,成為他們的打擊目標.目的就是進一步削弱俄羅斯在巴爾幹半島的殘存勢力.徹底廢掉南聯盟,這裡是北約牽頭,不單單是美國.先是搞了個偏袒科索沃的談判.當然塞族不幹了.
其實這談判根本就是個形式,為的就是找個藉口出兵.接下來北約發了個最後通牒,然後就開始空襲了.南聯盟,自然無法抵擋北約.最後只能接受斡旋,嚥下苦果.同意科索沃被聯合國託管.託管的結果,沒有意外.2008年科索沃獨立
至於國際反應,從古至今,國際政治都是強權是唯一.大家也就譴責下罷了,沒人敢為南聯盟出頭
科索沃戰爭是發生在20世紀末的一場重要的高技術區域性戰爭,是美國為了獨霸全球、利用北約這個地區組織對南斯拉夫聯盟進行的一場非正義、反人道的戰爭。它的直接導因是科索沃的民族矛盾。
科索沃是南聯盟所轄塞爾維亞共和國的一個省,面積1。1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20萬,90%以上是阿爾巴尼亞族,其餘是塞爾維亞族、黑山族等。 由於歷史原因,科索沃的塞、阿兩族長期不和,阿族要求建立“科索沃共和國”,並謀求從南聯盟分離出去,最終與阿爾巴尼亞合併。
而塞族則將科索沃視為自己民族歷史和文化的搖籃,不願放棄那裡的一寸土地。阿塞兩族針鋒相對,互不讓步。一些阿族極端分子成立了“科索沃解放軍”,號召阿族人起義,並策劃了一系列襲擊和暗殺事件,使暴力衝突逐步升級。
從1998年2月開始,科索沃局勢急劇惡化。
科索沃的民族矛盾正好被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所利用。冷戰後,美國希望透過擴大北約的職能範圍,使其成為自己獨霸全球的工具,在聯合國安理會“不聽話”的情況下,利用北約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波黑戰爭和科索沃危機正是北約新戰略的“試金石”,透過在波黑、馬其頓,隨後在科索沃駐軍,力爭將俄羅斯從其傳統的勢力範圍巴爾幹地區排擠出去。 同時,肢解南聯盟或使其屈服。將整個巴爾幹地區完全納入北約戰略體系之中,完成東擴和對俄羅斯的戰略擠壓。
因此,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從一開始就積極捲入科索沃危機,使其逐漸國際化,並著手準備對南聯盟動武。1999年1月,美國以武力強迫科索沃衝突雙方依美國的方案到法國的朗布依埃進行談判。 談判中,南聯盟表示其他條款均可接受,只有北約軍隊進駐科索沃這一涉及南領土主權的條款不能接受。
談判最終破裂,北約於是迫不及待地對南聯盟動武。3月24日,北約以“保護人權”之名,對南聯盟發動了代號為“盟軍”的空襲行動,將南聯盟拖入戰爭的深淵。
北約的空襲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3月24日到27日,共進行了四輪,目標集中在南聯盟的防空體系、指揮和控制中心、軍工廠和在科索沃的塞族軍隊。
3月28日,北約開始了第二階段空襲,目標轉為對北緯44度以南的南人民軍地面部隊和軍用物資進行攻擊,企圖破壞南的戰爭機器,迫使南屈服。4月13日,美國總統克林頓宣佈對南聯盟的空襲進入第三階段,擴大空襲範圍,增加空襲強度。
北約對南聯盟境內的所有軍事目標進行24小時不間斷轟炸;另一方面,為了削弱南聯盟人民的抵抗意志,北約還對南聯盟的民用設施,如橋樑、鐵路、公路、工廠、電視臺、通訊系統和電力系統等進行狂轟濫炸。
此外,美國還向巴爾幹派遣地面部隊和“阿帕奇”攻擊直升機,為地面進攻作準備。
據統計,北約在這次戰爭中共派遣飛機1000多架,艦艇40多艘(其中美國約730架飛機、24艘艦艇,北約其他國家約325架)。
飛機共出動32000架次,投彈13000噸,使用了大量殺傷效能極強的新式武器,造成南聯盟1800多名平民喪生,6000多人受傷,近百萬人淪為難民,20多家醫院被毀,300多所學校遭破壞,還有50多座橋樑、12條鐵路、5條公路幹線、5個民用機場被炸燬,39%的廣播電視傳播線路癱瘓,大批工廠、商店、發電廠被毀,直接經濟損失達2000多億美元,這一數字超過了南斯拉夫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受的損失。
至於軍人的損失,北約方面雖然宣稱南聯盟軍隊有5000人喪生,萬人受傷,但南聯盟只承認有462名軍人和114名警察部隊人員在空襲中死亡(戰後核查結果表明,南軍的實際損失與北約公佈的數字相差很大)。
南聯盟軍民不畏強暴,英勇抗戰,擊落了包括美華人自詡“擊不落”的F�117A隱形戰鬥機在內的61架北約飛機,以及無人駕駛飛機30架、直升機7架、巡航導彈238枚。 以美國為首的、擁有19個成員國的全球最大軍事集團,經過78天的狂轟濫炸,使用了包括B——1B和B——2戰略轟炸機在內的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付出了約130億美元的高額戰費,竟不能使一個只有10萬平方公里的小國屈服,使北約丟盡了臉面。
北約的這一野蠻暴行遭到了華人民和世界愛好和平人士的強烈譴責,北約在外交上越來越孤立。迫於壓力,北約不得不重新回到聯合國的渠道和政治解決的道路上來,6月10日,聯合國安理會以14票贊成、1票棄權(中國)的表決結果通過了由西方7國和俄羅斯提交的科索沃問題決議。
表決之前,南聯盟開始從科索沃撤軍,北約宣佈暫停對南的空襲。至此,北約對南聯盟的空襲結束。6月20日,北約正式宣佈結束對南轟炸。
科索沃戰爭的規模雖屬區域性,但影響卻十分深遠: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準則受到了粗暴地踐踏,聯合國的權威大大受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開了干涉別國內政的危險先例,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恣意妄為。
戰爭表明,世界多極化和單極化的鬥爭從幕後走到了前臺,訴諸武力,越來越可能成為美國建立單極格局的主要手段,美國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成為世界動盪不安和區域性戰爭頻出的主要根源。
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最主要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