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校草陌生

    這應該屬於現場實力的一部分,但是本人很中意這部分,所以單獨拿出來。有人說:“華晨宇是天生會用音樂表達情緒的歌手”,這一點都不誇張。為什麼很多人覺得華晨宇的mp3不如現場,就是因為現場演唱時華晨宇有豐富的肢體語言以及完美的舞臺表現力和演唱意識,更容易具有感染力,他的現場經常被戲稱為“邪教現場”。要知道一首歌曲,並不是只有傷春悲秋才能打動人心,華晨宇就用他獨特的演唱一次又一次感染觀眾。他的無字歌《癌》,爭議很大,喜歡的人很喜歡。

    現場版《癌》,如歌名,是關於癌症病人的掙扎。耳帝對這首歌的評價:華晨宇演唱以“癌”為主題的《無字歌》,這次音質清晰了就聽出了章法,其實可以不用放在“實驗”體系裡來看,這個就是Downtempo分類下的Dark Ambient、Trip-hop體系裡的嘗試,注意從1分10秒起,就是吹泡的節奏。他用高人氣來引領年輕聽眾們去聽“非華語主流”的東西,總歸是好事。

    如果覺得《癌》難以接受,他翻唱陳粒的《易燃易爆炸》和原版完全不同的感覺,如果陳粒是傲嬌的你還要我怎樣,那麼華晨宇版本的就是你他媽還要老子怎樣。

    創作:

    如果僅僅只是唱功好,那麼我對他的評價也不會這麼高,畢竟唱功好的人,一抓一大把。最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會創作,在大部分華語歌手還是演唱人家寫的歌的時候,這個小青年已經開始給自己寫歌了。自己寫歌的好處是,自己最清楚歌曲想要表達什麼,才能完美地詮釋歌曲。我的入坑曲《here we are》,(他自己作的曲,也是電影《使徒行者》的主題曲,單曲迴圈了一個星期)強推!

    專輯:

    出了兩張專輯《卡西莫多的禮物》以及《異類》,三專正在陸續放歌出來。真是勞模,一年一張專的節奏,每一張專輯都很有心,風格多變,製作精良。長期合作製作人,鄭楠,有很多經典的代表作,比如《中國話》。不出意外的話,三輯還是繼續合作的。專輯獲獎就不用說了,太多了,不願貼,而且獎項好像也不能代表什麼,不喜歡的人永遠都不喜歡。

    對音樂的熱愛:

    這孩子是真的很熱愛音樂啊。小時候接觸音樂也是偶然,然後體內的音樂天賦就按耐不住了,開始了學習音樂的漫漫之旅。在《花少》裡,很多人只看到一次次走丟的他,並不知道他為什麼走丟。有一次應該是因為在路邊聽到街頭吉他演奏?大概,然後聽入迷了。。。 《卡西莫多的禮物》這首歌也是在花少歐洲行時,在義大利教堂裡面看到一幅很抽象的畫,突然來的靈感。

    不管怎麼說,就唱功而言,華晨宇真的沒什麼好說的,至少是吊打同齡段的其他歌手的。況且人家只專心音樂,其他時候又不禍害觀眾。聽說今年年末還準備去伯克利進修,聽到這訊息的我簡直悲喜交加,進修是好事,汲取國外優秀的音樂知識,如果是真的,進修完又該上一個階層了。可是要等幾年才能聽他的新歌了,糾結。

    其實華晨宇的風格還是挺小眾的,至少聽慣慢情歌的大眾一下子不會適應那麼“吵”的歌,以及不懂他在唱什麼。但是仔細想一想,任何事物只有多元化才能蓬勃發展不是嗎?只有單一中式苦情歌的市場真的好嗎?所以,一潭死水的華語樂壇需要這樣的新鮮血液啊!

  • 2 # 乾貨長見識

    去聽完後,我個人的感覺是,光聽不看畫面的話,談不上好聽,也談不上難聽。

    首先,這真算不上什麼實驗音樂,無論作曲配器各個方面都談不上。另外,這應該也算不上一首歌,即便是所謂的無詞歌,它也不是這麼個結構的東西。不過我覺得如果放到電影或遊戲裡面做配樂的話,倒是不錯,雖然聽上去怪怪的,但也還算是有特點。

    關於華晨宇,沒什麼好說的,畢竟人家的專輯人家的演唱會,想唱啥想咋唱都沒問題。但有些粉絲的言行過於吹捧,導致適得其反,這是必然的結果。

    關於音樂的個人欣賞分歧,這是一件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古典音樂裡那些驚為天人的作曲家們,照樣有人不喜歡不感冒。有古典樂狂熱者卻無法容忍馬勒的交響樂的,有演奏家打心底就討厭某些作曲家作品的。所以,一首歌,一個歌手,有人喜歡,有人厭惡,這很正常。

    我在想

    如果這首歌取名為《孤》是不是就有人能從中聽出虛無宇宙唯我一人的抽泣

    如果這首歌取名為《愛》是不是就有人能從中聽出墜入愛河愛而不得的憤怒

    如果這首歌取名為《滅》是不是就有人能從中聽出萬物寂滅我心已死的哀怨

  • 3 # 松子事

    2014年12月,華晨宇與藝術家陸揚在天娛十年“明天的派對”中展示了他們合作的藝術作品《Cancer Baby》

    這是藝術家陸揚做了多年的一個主題,她把癌細胞具化為一個個Kimo Kawa(又噁心又可愛)的卡通寶寶

    並且為此創作了一首癌寶寶之歌,走的是洗腦神曲的路線。所以整個合作專案,留給華晨宇的空間並不大,華晨宇很不解,“那樣我對這個合作來說,算什麼呢,只是一個vocal嗎?我對癌症的理解並不是這樣的,我並不覺得癌症是色彩繽紛、很可愛的樣子。”經過莫力的溝通解釋,

    華晨宇最終接受了這種合作形式,但是他要求在展覽開幕的當天,進行一次即興的現場表演。那個表演是完全屬於他的風格,

    也就是後來的《癌》。這首歌沒有詞,他認為旋律已經足以表達這首歌的情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高速上被壓死的貓貓狗狗特別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