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SPA
-
2 # Sweet芊
熊孩子畢竟不是很多,熊孩子鬧事,是個案。兒童權益的保護並不是過度,恰恰是欠缺,大部分孩子的合法權益並沒有受到更好的保護,受到父母、社會等各個方面有形無形的干預。
兒童應該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現在的孩子成熟的都早,但並不意味著,他們就能夠充分認識到行為的後果,保證兒童利益的最大化,是全世界的共識,《兒童公約》也把兒童最佳利益原則作為基礎原則。
但根本的問題還是怎樣幫助孩子建立更好的行為模式,這值得所有人思考。
-
3 # 用良心做教育
是的,宣揚過度。被貼上標籤的”熊孩子”的背後,我覺得是教育評價的標準化、教育過程的流程化、教育方法的單一化與忽略孩子的個性發展、心理差異、成長潛質之間的矛盾
-
4 # 大鵝有話說
過度宣揚熊孩子和熊家長?這個問題很奇怪,我回憶了一下近些年常常聽到的有關兒童教育的新聞。似乎並沒有發現有過多的宣揚“熊孩子和熊家長”,最多新聞裡“熊”和“棒”的孩子家長五五開吧!也因此,我認為並沒有過度宣揚。
我們應該承認,適度地傳播有關教育的正面和負面新聞,都能對家庭教育產生正面影響。
“棒孩子和棒家長”,前段時間有個消防員的孩子,幫助自己父親救了一個不慎掉進下水道的孩子。我想這應該是最典型的例子了。父親從事的是最令人敬佩的職業之一,而孩子在他薰陶下,不光掌握了專業的知識還有一顆勇敢的心。我想,所有看見這個新聞的家長和孩子,都會在心裡為他們點贊,而這個新聞也肯定能幫助他們完善家庭教育!
反之,“熊孩子和熊家長”的新聞也有,多年前的“我爸是李剛”案例,相信許多人到現在還記得。看見這個案件被報道的時候,我當時似乎還在讀初中,還有“藥家鑫”,“小悅悅”等等。我父母沒有什麼文化,他們只會告訴我:以後要學好,不能亂搞。也要保護好自己,沒事莫亂伸手。即便是幾乎沒怎麼接受教育的父母都能教我向善。從中也能看出來,負面的案例,對於普通家庭,也可以產生正面作用。
所以,家庭教育必然受到外界資訊影響,但是,最重要的點,肯定是在父母身上。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不是沒有道理的。
回覆列表
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確實有點“過度宣揚”了。從根本上說,我認為這其實是一種“遷怒”,因為人們其實潛意識裡怕得更多的是“熊家長”和“‘熊’教育方式”。
我們不妨假設一個情景:你在咖啡館喝咖啡,將手機放在桌上,然後自己看書。隔壁桌的小孩強行要你的手機玩,但你不給,結果小孩生氣直接把你手機砸了(算是個比較經典的案例吧)。請問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我覺得大多數人是馬上把小孩控制住然後找他的家長理論吧,很少會有人直接動手打這個小孩。因為大家其實心裡都清楚,這個小孩不具備獨自處理這個問題的能力,或者說在小孩的意識裡,也許這個行為根本不算過分,罵他罵得再狠也起不了什麼用。而造成小孩這個行為的根本原因就是“熊家長”及其教育方式。
這時,小孩的家長走來了。我們再假設兩種情景:1. 家長誠懇地道歉並在你的面前當場嚴厲訓斥小孩,然後和你商量能令你滿意的賠償措施。2. 家長不以為然,用“別和小孩一般見識”等話搪塞你,然後不給或給極其少量的補償。
“手機被砸”這個事實已經發生了,你肯定是憤怒的。如果家長採取第一種解決方式,相信大多數人雖然心裡膈應,但還是會盡可能說服自己去原諒這個小孩(除非你立即需要手機去處理某些緊急事件)。如果家長採取的是第二種(大家最怕的)方式,那麼就會出現新聞或者知乎裡分享的各種情況,就不贅述了。所以我們如今罵/怕的其實是“‘熊孩子行為’和‘第二種處理方式’”這個繫結在一起的整體。我個人感覺其實更偏向這個整體的後半部分。
至此,我們再做最後一個假設:在小孩砸碎你手機後,你潛意識裡能“100%確信”他的家長會“主動”採取第一種解決方式(不用你去擔心和爭辯)。如果你以前的憤怒等級是10,那麼在這個假設的情況下請問你的憤怒等級是不是會下降呢?(我個人是會下降到5左右)如果這個社會里所有家長都能“主動”地採取第一種解決方式的話,相信我們對“熊孩子”的包容能回到以前那樣。可問題就是我們不能確定家長的行為。
綜上所述,我認為如今對“熊孩子行為”的憤怒其實是將上文提到過的“整體”遷怒於“熊孩子”這個個體上。再往深處講,這其實是一種“恐懼”,因為我們不知道孩子家長會採取第一種還是第二種解決方式。現在社會里,各種事件正在透支我們對他人的信任(如“扶老人被訛”等),所以我們會下意識地認為家長大機率會採取第二種方式。結果就是我們只能儘可能地“先發制人”,把自己武裝起來,採取嚴厲的態度來逼迫家長選取第一種解決方式。久而久之,這種“武裝”可能就變成潛意識了,一旦熊孩子出現,我們馬上就會反射性地暴怒。不可否認的是,如今確實有點過度宣揚了,但拋開“博眼球”等不純目的不談,我覺得這種宣揚更像是一種“自衛”措施。它能提醒別人小心熊孩子,同時也能告訴那些熊家長“管好你的孩子,否則我可能會採取過激行為”。不過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可能有人會說,假如家長真的會主動採取第一種解決辦法,那麼熊孩子壓根就不會出現。因為家長的素質很高,高素質教育基本不會出現熊孩子。這個確實有道理,不過在此基礎上又可以做其它假設,懶得動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