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線上攝影
-
2 # SmileAugust
懂不懂物理雖然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不大,但是學好物理可以讓我們明白生活中很多有趣的奇妙的現象。比如,筷子放入水中會發生彎折是因為發生了光的折射;雨後彩虹的出現是由空氣中的雨滴對光的折射和反射引起的;清晨荷葉上的露珠是由於夜晚溫度降低水蒸氣發生液化造成的;在電梯中感到輕微的眩暈是因為在乘坐電梯的過程中電梯在加速和減速時發生了超重和失重的現象,並不是我們的身體出現了問題;把水倒入裝有電路板的水杯中,杯子中的小燈泡會亮起,是因為水是可以導電的,等等。生活中很多的現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識來解釋,它可以滿足我們的好奇心,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所以生活中處處有物理,學好物理還是很有必要的噢。
-
3 # MeeoLi
有用!
物理學挽救了許多生命,但肯定沒有醫學科學那麼多。物理學在贏得戰爭中被證明是非常重要的,但這是否重要呢?我們不要爭論那件事。
我認為物理學很重要,因為物理學知識是瞭解一個技術日益進步的世界的最佳背景。當你瞭解物理學的時候,你就不會被新的科學發現或新的工程進展所嚇倒。
物理學的基礎給你提供了一個極好的背景來了解和評估全球變暖、空氣汙染、計算機、因特網、能源、國際安全、衛星以及其他許多事情。也許一半的國內關鍵問題和國際問題都有高科技的成分,儘管物理學家們並不瞭解所有的這些技術,但它們有一個背景,使他們能夠快速地瞭解和理解任何新技術。
生物學當然是重要的。它可以幫助你理解一些關鍵的發展。同樣,對於數學,儘管統計證明是最重要的部分。(我指的是應用統計學,而不是抽象統計學)化學對許多問題都很重要。但這些都沒有像物理那樣橫掃世界範圍的各種問題。
無論是氣候變化、北韓的核武器,或反恐。我認為物理學是最高技術的文科。
-
4 # 篤行初中
不知道這位同學是處於哪個階段?估計提問者應該是屬於初中高中階段。
首先,作為剛接觸物理不太深的同學,那麼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對升學非常有幫助,而且是非常拉分的一個科目。
其次,物理這門學科在初中,特別是高中階段有非常多的同學會覺得太難,實在是學不會。從筆者的學習經歷來說,智力因素其實非常小,最主要的還是學習方法上的問題。因此,在心態上就要建立一種信心,其實它只是一門學科,只要找到方法其實真的沒那麼難。
同學不免要問了,我當然知道啦,可是我就是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呀!
這邊給到一個關於理科學習基礎理論:
很多人會誤以為學習是A種類型,只要我努力了,成績總是會穩步上升的。其實很多時候特別是理科的學習是B種類型, 它是平臺型上升的,你需要集中時間精力進行關鍵突破,如果你沒有突破到上一個平臺,即使你跳躍到了99%也是沒有意義的,還是處於下一個臺階的水平。
這裡給到的一句話共勉:
集中整塊的時間進行關鍵突破才是最高效的學習
彩蛋時間:
如果同學有學習到電子運動規律就會發現,原子的受激輻射便是需要達到一定的能量級才能激發電子躍遷到上一個能級的。因此自然界中的很多事物規律也是如此的,沒有達到相應能力,就算是99%的能量也是毫無意義的。
-
5 # 象山易學堂
什麼是物理
這是一個十分基礎的問題.翻開任何一本物理教科書,都不難找到這樣的定義: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但這只是對於物理這門科學在學術意義上的一種界定.而我們所面對的“物理”,它同時又是一門課程,於是就有必要從教育意義的層面上去進行一番再認識、再分析,以挖掘蘊含在其中的豐富內涵. 首先,物理是一門科學.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是發展最成熟、高度定量化的精密科學,又是具有方法論性質、被人們公認為最重要的基礎科學.物理學取得的成果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有力地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正如國際純粹物理和應用物理聯合會第23屆代表大會的決議
《物理學對社會的重要性》指出的,物理學是一項國際事業,它對人類未來的進步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探索自然,驅動技術,改善生活以及培養人才. 上世紀初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建立,為物理學的飛速發展插上了雙翅,取得了空前輝煌的成就,以致於人們將20世紀稱譽為“物理學的世紀”
.什麼21世紀呢?有一種流行的說法: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其實,這句話更確切的表述應該是:21世紀是物理科學全面介入生命科學的世紀.生命科學只有與物理相結合,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發展. 展望物理學的未來,充滿著機遇與挑戰.
李政道先生在《物理的挑戰》一文中,曾提出21世紀物理領域所面對的四大難題:為什麼一些物理現象在理論上對稱但實驗結果不對稱?為什麼一半的基本粒子不能單獨存在而且看不見?為什麼全宇宙90%以上的物質是暗物質?為什麼每個類星體的能量竟然是太陽能量的1015倍?這些問題極大地激勵著人們不懈探索的勇氣與熱情.
可以預見,一旦撥去這幾朵籠罩在物理天空中的烏雲,物理學將會展現出更加燦爛的前景. 其次,物理又是一種智慧. 誠如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德國科學家玻恩所言:“如其說是因為我發表的工作裡包含了一個自然現象的發現,倒不如說是因為那裡包含了一個關於自然現象的科學思想方法基礎.”物理學之所以被人們公認為一門重要的科學,不僅僅在於它對客觀世界的規律作出了深刻的揭示,還因為它在發展、成長的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獨特而卓有成效的思想方法體系.正因為如此,使得物理學當之無愧地成了人類智慧的結晶,文明的瑰寶. 大量事實表明,物理思想與方法不僅對物理學本身有價值,而且對整個自然科學,乃至社會科學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貢獻.有人統計過,自20世紀中葉以來,在諾貝爾化學獎、生物及醫學獎,甚至經濟學獎的獲獎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具有物理學的背景;——這意味著他們從物理學中汲取了智慧,轉而在非物理領域裡獲得了成功.——反過來,卻從未發現有非物理專業出身的科學家問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事例.這就是物理智慧的力量.難怪國外有專家十分尖銳地指出:沒有物理修養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 當今,物理學的觸角已經伸向眾多領域,並取得了越來越大的成就,以至我們很難再用傳統的眼光去界分什麼是物理學了.1995年在中國廈門舉行了第十九屆國際統計物理學大會,會上交流論文的涉及面十分廣泛,諸如植物的花序、DNA藥物系統、交通的流量、文字的儲存等等,光看這些篇目,似乎都不太象是物理.什麼,究竟什麼是物理呢?幾年前,美國《今日物理》雜誌,曾就此問題向讀者廣泛徵求意見.最後,他們推崇的答案是:物理學家所做的就是物理學.這話乍聽似覺偏頗,其實不無道理.因為在今天看來,物理學更多的是體現出一種智慧,“代表著一套獲取知識、組織和應用知識的有效步驟和方法,把這套方法用到什麼問題上,這問題就變成了物理學.”(趙凱華語)
再次,物理還是一種文化. 從廣義來說,文化指的是人類歷史實踐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同樣地,物理學家在長期科學實踐中所創造的大量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也就構成了物理文化.物理文化是科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家知道,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它的基本研究方式就是實踐,因而在客觀性上表現為“真”;
物理學創造的成果最終是為了造福於人類,它在目的性上體現出“善”;另外,物理學還在人的情感、意識等多方面反映了“美”.正因為物理學本身兼具真、善、美的三重屬性,我們完全有理由說,物理不僅是一種文化,而且是一種高層次、高品位的文化. 物理學是求真的.物理最講究實證,物理學家在科學研究活動中最基本的態度就是實事求是,堅守“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原則.
正如物理學家費曼所說:“不論你的想法有多美,不論你什麼聰明,更不論你名氣有多大,只要與實驗不符便是錯了,簡簡單單,這就是科學”.可以說,物理學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修正錯誤、不斷逼近真理的“求真”史. 物理學是從善的.物理學致力於將人從自然中解放出來,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幫助人們不斷認識自己,促使人的生活趨於高尚.這是物理學的價值取向和終極目標,因而物理學的本質是從善的;另外,物理學家的行為也是從善的.愛因斯坦曾這樣評價居里夫人和以她為代表的傑出物理學家:“第一流人物對時代和歷史程序的意義,在其道德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更大”.他們那種嚴謹求實的態度、獻身科學的精神,熱愛人民的情懷等等,對於後人無疑是一份尤為珍貴的人文財富. 物理學是至美的
.德國物理學家海森伯說過:美是真理的光輝;羅馬哲學家普洛丁又說過:善是美的本原.由此,物理學因真而美、因善而美就是十分自然的了.物理的美屬於科學美,主要體現於簡單、對稱和統一;
對稱則統一,統一則簡單,它們構成了物理學的基本美學準則. 翻開物理學的篇章,可以發現到處都跳動著美的音符,體現了人們對美的追求與創造.僅以統一性為例.當代物理學的發展,正朝著兩個相反的研究方向延伸:最宏大的宇宙與最微小的粒子.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隨著研究的深入,它們兩者並非是分道揚鑣、越走越遠,反倒顯示出不少殊途同歸、相反相成的跡象.例如,粒子物理學的一些研究成果常被天體物理學家所借鑑,用來探尋宇宙早期演化的圖象;(正由於此,粒子物理學在某種意義上也被稱為“宇宙考古學”.) 反過來,宇宙物理學的研究也為粒子物理學家提供了豐實的資訊與印證.於是,物理學中兩個截然相反的分支,就這般奇妙地銜接在了一起——猶如一條怪蟒咬住了自己的尾巴. 又如,英國物理學家狹拉克首先發現,在自然界的某些物理量之間存在著下列引人注目的關係: 宇宙半徑/電子半徑≈1040,宇宙年齡/強衰變粒子壽命≈1040, 氫核與電子的電力/氫核與電子的引力≈1040,…… 在上述比數中,宇宙這個最大的系統,與基本粒子這個最小系統之間,竟然珠聯璧合達到了如此完美的統一,讓我們再次領略到了物理世界的美,一種動人心絃的壯麗的美.正是這許多美不勝收的事例,激發起人們對大自然由衷的讚歎與敬畏,難怪愛因斯坦會說:“宇宙間最不可理解的,就是宇宙是可以理解的”.
透過以上分析,我們對於物理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它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文化.作為一名物理教師,能對自己所任教的物理作一番全方位的審視與剖析,這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可使我們看到,物理原來有著如此豐富的的內涵,從而會更自覺、有意識的去挖掘和開發它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又使我們看到,物理原來有著如此美好的稟性,從而會更加鍾愛物理,更有激情地去從事物理教學.我以為,只有真正熱愛物理的物理教師,才能做到不僅教會學生理解物理、應用物理,而且還進一步引導他們去感悟物理、欣賞物理. 二、為什麼教物理 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卻又十分根本的問題,要正確回答並非易事.筆者對此問題的認識,就經歷過從“知識本位”到“學科本位”,最後又迴歸到“學生本位”這樣一個曲折漸進的過程. 有很長一段時期,我都把物理教學的目標鎖定在知識層面上,認為教物理就是要把物理知識儘可能多地傳授給學生,以供他們今後一生的受用.因為我信奉“知識就是力量”.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我們授予學生什麼多的物理知識,其中不乏象“F=ma”這類極其重要的知識,但在他們往後的生活和工作中,卻很少顯示出有什麼直接的功用.以至過了若干年後,許多學生把所學的物理知識幾乎忘得一乾二淨,用他們的話說,“全部都還給老師了”.我為此感到深深的失落;但每當我向他們提出“高中三年豈不白讀了”的反詰時,這些離開學校多年的學生,卻又都會異口同聲地作出否定的回答,一致認為高中階段的學習,對於他們的成長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可又說不清究竟是哪些具體知識所起的作用.我想,這大概好比晚飯,誰都不會否認吃飯對於生存的意義,然而誰又都說不清楚,吃了這頓飯究竟是在身上的什麼地方長了塊肉. 一位畢業已有二十餘年的學生,曾與筆者聊起他“印象最深”的一堂物理課.原來那堂課講的是重力勢能.當時為了說明重力勢能的相對性,我曾向學生提出過這樣的問題:有人站在五樓的窗臺上要往下跳,你說危險嗎?開始大家都認為這太玩命了,後來仔細一琢磨,又全都樂了:你別往窗外跳,往窗裡跳不就沒事了嗎?這位學生覺得這個例子特有意思,於是經久不忘;但問他該例說明了什麼物理知識時,他說忘了.正當我面露憾色時,他緊接著的一番話卻令人寬慰,他說:“這個例子使我懂得凡事都是相對的,從不同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儘管這堂課所傳授的物理知識,這位學生已經遺忘殆盡,但透過有關知識的學習而凝鍊成的思想、方法等,卻在他的心裡銘刻上深深的印記.從這個意義上說,二十多年前的這堂物理課,對他不也是極有價值的嗎?學生從高中畢業後,他們中的大多數可能將告別物理,所學的物理知識終究會被忘記,到那時再回頭審視一下:物理教學留給他們的還有些什麼呢?如果在他們的身上,體現不出物理所給予的才智與啟迪,那將是物理教學的失敗.由此看來,具體的知識通常只是作為教學的載體,在知識的背後還有更多值得我們去追求的東西.正如中國資深科學家錢偉長教授說的:“我在大學裡學的是物理學,……. 以物理學為物件我學到了調查研究,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和邏輯思維的能力,物理學的知識有時是很有用的,但透過物理學學到的這些能力,比物理學知識更有用.”錢老在讀書時就是透過“物理學”這個載體,獲得了很多比物理知識更重要的能力.所以,那種將物理教學等同於物理知識教學的看法是偏面的,而以“知識本位”來確立物理教學目標取向的做法同樣是短視的. 隨著教學實踐的深入,教師一般都會對自己所任教的學科日臻熟悉,從而格外鍾愛.可能是受了這種職業情感的影響,我還一度把物理教學的目標,定位於“將盡可能多的學生培養成為物理學家或物理工作者”.尤其是當我從農村普通中學調入重點高中,面對的是一個個聰穎好學的學生時,這種願望愈顯強烈.但我不久就發現,其它學科的教師大概也出於各自的職業偏好,都對學生有著與我類似的期望.這樣一來,大家自掃門前雪,各唱各的調,沒能將各學科的分力凝聚成一股合力,實際效果當然就差強人意了.尤其令我沮喪的是,班上那些物理學習優秀的“得意門生”,日後直接從事物理專業的竟然也少之又少.正當我陷於迷惘之時,復旦大學原校長楊福家先生的一則事例給了自己極大的啟迪.當年復旦大學曾對核物理專業的畢業生的去向做過一次調查,結果發現,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學生畢業後從事與核物理有關的工作,其餘的都紛紛改行,活躍在金融、企業或行政等崗位上.對此,多數人都斷言這是物理系的失敗,而楊福家卻認為這正是“復旦”的成功.因為,透過這四年本科的物理教育,使學生具備了良好的素質,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於是畢業後都能很快適應各種不同領域的工作.這也印證了趙凱華先生的話:“一個人學了物理之後幹什麼都可以,他的物理沒有白學.在我看來,對於學物理的人無所謂‘改行’…….”
經過上述曲折的認識歷程,使我逐漸看清了物理教學最終目標的聚焦點,既不在知識的本位上,也不在學科的本位上,而應該落實在我們的教育物件——學生的本位上. 對於“為什麼教物理”這個問題,也可以反過來設問:“如果我們不教物理,學生不學物理,將會對他們今後的發展留下那些缺憾?”一種顯而易見的回答是,學生將因此學不到許多重要的物理知識.這話沒錯,但不夠全面.因為除此之外,學生還將失去更為重要的,有關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等方面的培養與薰陶,從而最終影響他們的科學素養的提高.當前,物理已經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每一位有教養的公民都必須懂得的知識.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他今天學習物理的目的,恐怕不是為了明天去進一步研究物理,而是有助於他去面對或決策所遇到的大量非物理的問題,為他們今後一生的文明、健康,高質量的生活奠定基礎.正如《面向全體美華人的科學》一書中所說的:“教育的最高目標是為了使人們能夠過一個實現自我和負責任的生活作準備.” 據此,對於“為什麼教物理”這個問題,最確切的答案就是: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而教.——這應該成為我們的物理教學觀. 眾所周知,生物基因對於生物進化有著非同小可的作用,極其細微的基因差異,往往會導致生物之間的巨大差別.受此啟發,有不少社會學者正致力於尋求在人類文化傳承與發展過程中,有著哪些最為核心的要素,從而提出了“文化基因”的概念,並將其定義為人類文化系統中的“遺傳密碼”.文化基因的核心是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人類的進化比一般的生物進化更為複雜,它具有雙重進化機制,除了生物基因進化機制外,還有文化基因進化機制.教育正是推動文化基因機制的重要途徑.學校教育的要義,不只是文化現象的展示與詮釋,而在於文化基因的傳承和發展.物理教育當然也不例外.什麼,蘊含在物理教學中的“文化基因”究竟有些什麼呢?筆者以為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即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因為這三者是構成科學素養最基本的要素.如果將科學素養比擬為一座金字塔,什麼科學知識猶如塔基,科學方法就是塔身,科學精神則是塔尖.物理教學的最高宗旨,就是為了構建這座宏偉的科學素養之塔而添磚加瓦.
換言之,物理教學的核心價值就在於促進學生實現三個轉化:
一是把人類社會積累的知識轉化為學生個體的知識,使他們知識世界是什麼樣的,成為一個客觀的人;
二是把前人從事智力活動的思想方法轉化為學生認識能力,使他們明白世界為什麼是這樣的,成為一個理性的人;
三是把蘊含在知識中的觀念、態度等轉化為學生的行為準則,使他們懂得怎樣使世界更美好,成為一個創造的人
-
6 # dereckjieli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也是對自然界概括規律性的總結,是概括經驗科學性的理論認知。作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物理學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律,因此成為其他各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物理學的理論結構充分地運用數學作為自己的工作語言,以實驗作為檢驗理論正確性的唯一標準,它是當今最精密的一門自然科學學科。
物理學來源於生產生活,也體現在生產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已滲透入生產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已經成為非常普通的代步工具,手機發展成為主要的通訊工具,它們不但給我們帶來了便利,並且是物理學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的典型例子。
物理學又分為力學,熱學,電磁學和光學等,當然還可以細分,比如:固體物理學、天體物理學等。下面就其作一一舉例。
力學
民以食為天,每個人都在生活中都會接觸到做飯,如果您注意生活中的細節,那麼您就會輕易的發現有很多與力學直接關聯。並且這些知識在上初中的時候就都已經接觸到了。 例如,菜刀的刀刃薄是為了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這樣您才能很容易的切菜甚至是剁很厚的肉類食品。菜刀的刀刃有油,為的是在切菜時,使接觸面光滑,減小摩擦,這樣做會更省力,給您帶來便利。菜刀柄、鍋鏟柄、電水壺把手有凸凹花紋,使接觸面粗糙,增大摩擦,使您握的更牢。磨菜刀時要不斷澆水,是因為菜刀與石頭摩擦做功產生熱使刀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刀口硬度變小,刀口不利;澆水是利用熱傳遞使菜刀內能減小,溫度降低,不會升至過高。又如當您用火鏟送煤時,是利用煤的慣性將煤送入火爐。還有就是住宿舍平時免不了去提水,這個是親身可以實踐的,當往保溫瓶裡注入開水時,根據聲音就可以知道水量高低。因為隨著水量增多,空氣柱的長度減小,振動頻率增大,音調升高,也就可以根據聲音調控什麼時候關水龍頭。
光學
還有光線在生活中的應用,光線和聲音一樣是無處不在的。在這裡只重點舉一個例子——汽車。因為汽車是人類的一個很重要很偉大的發明,透過它的介紹可以對光學有一個比較基礎的認識。首先,如果您開過車的話,會發現,汽車駕駛室外面的觀後鏡是一個凸面鏡, 它利用凸面鏡對光線的發散作用和成正立、縮小、虛像的特點,使看到的實物小,觀察範圍更大,而保證行車安全。汽車頭燈裡的反射鏡是一個凹面鏡,它是利用凹面鏡能把放在其焦點上的光源發出的光反射成為平行光射出的性質做成的,是看得更遠,保證夜晚行車的安全。其次,汽車頭燈總要裝有橫豎條紋的玻璃燈罩。汽車頭燈由燈泡、反射鏡和燈前玻璃罩組成。根據透鏡和稜鏡的知識,汽車頭燈玻璃罩相當於一個透鏡和稜鏡的組合體。在夜晚行車時,司機不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況,還要還要看清路邊持人、路標、岔路口等。透鏡和稜鏡對光線有折射作用,所以燈罩透過折射,根據實際需要將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勻柔和地照亮汽車前進的道路和路邊的景物,同時這種散光燈罩還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標和里程碑,從而確保行車安全。
還有,有的轎車上裝有茶色玻璃後,行人很難看清車中人的面孔,因為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還會吸收一部分光,這樣透進車內的光線較弱,由於車內光線較弱,沒有足夠的光透射出來,所以很難看清乘客的面孔,保證您的隱私性,並且可以遮陽。
熱學
上面光學的例子,另外生活中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覺生活中有很多小細節都可用物理學知識來解答,不光是光學,還有熱學應用也很明顯。五香茶雞蛋是人們愛吃的,尤其是趁熱吃味道更美。細心的人會發現,雞蛋剛從滾開的滷汁裡取出來的時候,如果急於剝殼吃蛋,就難免連殼帶“肉”一起剝下來。要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個訣竅,就是把剛出鍋的雞蛋先放在涼水中浸一會,然後再剝,蛋殼就容易剝下來。 因為一般的物質(少數幾種例外),都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質受熱或冷卻的時候,伸縮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說來,密度小的物質,要比密度大的物質容易發生伸縮,伸縮的幅度也大,傳熱快的物質,要比傳熱慢的物質容易伸縮。雞蛋是硬的蛋殼和軟的蛋白、蛋黃組成的,它們的伸縮情況是不一樣的。在溫度變化不大,或變化比較緩慢均勻的情況下,還顯不出什麼;一旦溫度劇烈變化,蛋殼和蛋白的伸縮步調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滾燙的雞蛋立即浸入冷水裡,蛋殼溫度降低,很快收縮,而蛋白仍然是原來的溫度,還沒有收縮,這時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殼壓擠到蛋的空頭處。隨後蛋白又因為溫度降低而逐漸收縮,而這時蛋殼的收縮已經很緩慢了,這樣就使蛋白與蛋殼脫離開來,因此,剝起來就不會連殼帶“肉”一起下來了。明白了這個道理,對很有用處。凡需要經受較大溫度變化的東西,如果它們是用兩種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麼在選擇材料的時候,就必須考慮它們的熱膨脹性質,兩者越接近越好。
工程師在設計房屋和橋樑時,都廣泛採用鋼筋混凝土,就是因為鋼材和混凝土的膨脹程度幾乎完全一樣,儘管春夏秋冬的溫度不同,也不會產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鋼筋混凝土的建築十分堅固。
電學
另外還有電學的應用也極其廣泛與重要。沒用電的應用,生活將寸步難行,這裡舉幾個簡單的例子。生活中的很多用具都是將電能轉化後得以使用的,例如,電飯堡煮飯、電炒鍋煮菜、電水壺燒開水是利用電能轉化為內能,都是利用熱傳遞煮飯、煮菜、燒開水的。排氣扇(抽油煙機)利用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利用空氣對流進行空氣變換。微波爐加熱均勻,熱效率高,衛生無汙染。加熱原理是利用電能轉化為電磁能,再將電磁能轉化為內能。廚房中的電燈,利用電流的熱效應工作,將電能轉化為內能和光能。廚房的爐灶(蜂窩煤灶,液化氣灶,煤灶,柴灶)是將化學能轉化為內能,即燃料燃燒放出熱量。
這樣的關於物理學的例子舉不勝舉,物理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科學,與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絡。
回覆列表
在物質層面,現在社會科技日新月異,掌握基本物理知識可以讓你走入社會不會有陌生和被動的感覺,不僅容易掌握現代的基本裝置(如各種家電),而且也不容易上當受騙(現在偽科學和利用這些騙人的很多)!在思想上,物理可以提升個人的唯物主義價值觀,可培養人實事求是的精神和理念,因此不大會迷信別人,而且做事判斷更容易成功,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在精神側面,學物理容易理解客觀決定主觀,理解宇宙自然的浩渺無邊,只有尊重科學規律才能得到應有的收穫,所以學物理可以防止人的思想走極端而產生心理疾病。還可以令人控制過多的慾望,道德高尚,不簡單追求物質而注重精神生活。會變得寬容,心態良好的度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