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郭嘉與諸葛亮,誰才是三國第一謀士?
10
回覆列表
  • 1 # 滄齡

    首先,這個問題的提問者並沒有看過三國,他只聽說過郭嘉和諸葛亮。而且從時間上劃分,郭嘉也不是三國時期的人。從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每個諸侯其實手底下都有一些頂級的謀士,他們之間相互沒有什麼交集。而每個諸侯陣營裡面都有一個謀士他們被自己的主子稱為謀主,毫無疑問,這些謀主都是自己陣營裡面最厲害的。董卓陣營的李儒,被稱為伏龍。袁紹陣營裡面的沮授。他們雖然沒有被稱為謀主,但是他們的能力在自己的陣營裡面是最厲害的。而親口被自己的主子稱為謀主的有曹操陣營的荀攸和蜀漢陣營的法正。所謂郭嘉諸葛亮等,論謀略是要低一等的。但是諸葛亮荀彧魯肅,這些人不可以單純的稱為謀士了,他們可以籌劃全域性,卻不會對單一的區域性形態做出及時可靠的判斷,這些人是政治家。

  • 2 # 麻辣教師

    網上的郭吹已經喪心病狂了。孔明就是歷史上的軍事能力不如演義裡那麼變態,但也是指揮大軍團作戰的統帥。死後立祠,列入“武廟十哲”,更成為千百年來智慧的化身!郭神到死都只是個軍師祭酒,拿什麼跟孔明比?

    一句話:郭嘉的早死,給了郭吹們無限的意淫空間!

  • 3 # 天空的回望

    三國第一謀士應該是荀彧,曹操的首席謀臣。

    郭嘉和諸葛亮是被演義捧得最厲害的兩個謀士了。以至於荀攸的好多謀略功勞都被轉嫁到了郭嘉身上,其實郭嘉唯一一次獨立謀劃就是北伐烏桓,雖然很出色可惜之後就病逝了。而荀彧在戰略方面為

    曹操

    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

    曹操

    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方面曾面對

    呂布

    叛亂而保全

    兗州

    三城,奇謀扼

    袁紹

    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

    鍾繇

    荀攸

    陳群

    杜襲

    戲志才

    郭嘉

    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

    匡弼

    、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

    子房

    ”。可以對於荀彧感覺就是半個張良加半個蕭何結合體。而可以與荀彧相比的應該就屬諸葛亮,司馬懿,張昭少數幾人了。不過我覺得諸葛亮雖然其被演義放大了但是歷史上同樣才華橫溢,不過其已經超出了謀士的範疇了,和司馬懿,陸遜等人都屬於出將拜相的人物。故而不能算作謀士了。

  • 4 # 讀史有感悟

    提到郭嘉和諸葛亮大家都熟悉,這二人在三國裡沒能夠智鬥一場確實令人感到惋惜,後人也對此二人的智謀高低一直爭論不休,畢竟兩人沒有交過手,但是我們從他們二人生前事蹟也能揣測一二。

    郭嘉和諸葛亮他們有相似的地方,在各自陣營中都佔有重要的地位,曹操對郭嘉的評價是,能助我成就大業的人必定是郭嘉;劉備得諸葛亮輔佐時也說過,我有孔明猶如魚得水一樣,也就是說郭嘉和諸葛亮對他們各自的主公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郭嘉助曹操統一了北方勢力,諸葛亮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他們二人的成就都居功至偉,而且此二人善於揣測別人的心思,善於攻心。

    郭嘉和諸葛亮的不同之處:思維不同。郭嘉善於出奇招,這個軍事天才能夠隨機應變,當機立斷。曹操起家的時候實力並不強,三戰呂布的時候,士兵疲憊準備撤軍,郭嘉力主再戰,而且再戰肯定會勝,果不出所料生擒呂布。

    曹操征討袁譚袁尚的時候,連戰連勝,眾將領都主張再戰的時候,郭嘉卻讓撤軍,果不出所料,袁譚袁尚禍起蕭牆,曹公坐收漁利。曹操在幾場戰役中包括剿滅袁紹部隊,都屬於以弱敵強,然而在郭嘉神機妙算的謀劃下,曹操敢於用聽從郭嘉用上險招,最終為統一北方的打下了基礎。

    而諸葛亮則不同,一生謹慎基本上把能想到的都想到了,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尤其是與司馬懿智斗的時候,兩人都非常謹慎,可見小心到什麼程度,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的時候,劉備手下不過關張趙,而且當時還在荊州吃劉表救濟,能夠從這種情況下,幫助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可見諸葛亮的軍事、政治才能非一般人能及。

    但是就郭嘉生前為曹操策劃的幾場大戰來看,郭嘉的軍事才能勝孔明一籌,但是從諸葛亮給劉備的隆中對策,以及到後面建立蜀漢政權來看,諸葛亮的政治才能是要勝過郭嘉的。

  • 5 # 城南太守

    諸葛亮(臥龍),龐統(鳳雛),郭嘉(鬼才),賈詡(毒士),徐庶(吸血山蝠),司馬懿(不死小強),周瑜(美洲狼),田豐,沮授,荀氏叔侄,劉燁、法正,以及陳宮,魯肅,陸遜

    注:孔明、司馬懿、周瑜、陸遜等雖為統帥,卻也是靠智謀運籌帷幄之人,故在此亦算謀士。

    第十名: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

    河清海晏少波濤,幾載垂鉤不得鰲。空向人間修諫草,又來江上詠離騷。

    笳吹古堞邊聲遠,嶽倚晴空楚色高。何事明廷有徐庶,總教三徑臥蓬蒿。

    徐庶,字元直,潁州(今河南許昌)人。天下奇才,早年與諸葛亮,龐統同為好友。曾投劉表,後投劉備任軍師,幫助劉備接連打敗了曹操。後曹操的另一謀士程昱用計騙徐庶投靠曹操,徐庶因老母被曹操所騙自殺,

    而痛恨曹操,終生沒有為曹操設一條計策。徐庶臨別劉備時,推薦了諸葛亮。

    第九名:龐統------出師未捷身先死

    赤壁鏖兵用火攻,運籌決策盡皆同。若非龐統連環計,公瑾安能立大功?

    曹操徵南日日憂,馬騰韓遂起戈矛。鳳雛一語教徐庶,正似游魚脫釣鉤。

    古峴相連紫翠堆,士元有宅傍山隈。兒童慣識呼鳩曲,閭巷曾聞展驥才。

    預計三分平刻削,長驅萬里獨徘徊。誰知天狗流星墜,不使將軍衣錦回。

    龐統,生於公元一七九年,死於公元二一四年,劉備謀士。字士元,襄陽(今湖北省襄樊)人。外號“鳳雛”先生,與諸葛亮齊名。劉備領荊州時,任龐統為耒陽縣令,在縣官位上不理縣事,後經諸葛亮、魯肅再三推薦,被劉備任為副軍師中良將。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與劉備進取川中時,在卉縣(今四川省廣漢北)落鳳坡被劉璋手下名將張任用伏兵亂箭射死,死後追爵為關內侯。

    第八名:荀彧------生食漢祿,死為漢臣

    魏武揚塵萬里搖,王佐振翅天欲曉。

    霸業一曲痴心逆,日暮蒼流心何遙。

    “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三國志。中期曹操幾乎言聽計從。

    荀彧,生於公元一六三年,死於公元二一二年。字文若,荀攸的侄子。先為袁紹謀士,後投效曹操,參與軍國決策,貢獻頗大。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殺身亡。

    第七名:陸遜------東都郊廟日將曛,江左英風最出群

    虎帳談兵按六韜,安排香餌釣鯨鰲。

    三分自是多英俊,又顯江南陸遜高。

    持矛舉火破連營,玄德窮奔白帝城。

    一旦威名驚蜀魏,吳王寧不敬書生。

    陸遜,生於公元一八三年,死於公元二五四年,吳國著名儒將。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熟知兵法,胸有城府,有雄才大略,人稱江南奇才。呂蒙奇襲荊州之計,便是出自於陸遜。公元二二二年,劉備伐吳,陸遜受命於危難之時,用火燒大敗劉備於虎亭,又用計大敗曹休,官至丞相。孫權廢太子,屢次進京相勸,孫權不聽,憂憤而死。

    第六名:司馬懿-----成大事者大度方成器也!

    開言崇聖典,用武若通神。三國英雄士,四朝經濟臣。屯兵驅虎豹,養子得麒麟。諸葛常談羨,能迴天地春!

    司馬懿,生於公元一七九年,死於公元二五一年,三國時魏國大將。字仲達,河內溫(今河南省溫縣)人。熟悉兵法,多智謀,善於玩弄權術。曾多次出師與諸葛亮鬥兵法。曹芳任皇帝時,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遺詔輔政,後乘曹爽出城遊獵時,發動政變,殺了曹爽,代為丞相,封晉王,執掌國政。死後被孫子司馬炎追尊為晉宜帝。

    第五名:賈詡------牛鬥秋高劍氣橫,幾人馬上取功名。

    鳳雛不雄飛,伏龍井絡拄。

    阮公無臧否,豎子嘆廣武。

    莊陵真高尚,所際中興主。

    賈詡,三國時魏國大臣。字文和,武威女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善用計謀,先在郭汜帳中任謀士,後又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在宛城用他的計策打敗了曹操,張繡兵敗後他則歸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戰袁紹、潼關破西涼馬超、韓遂,都用他的奇計。曹丕稱帝后,官封太尉、魏壽亭侯。死時七十七歲。

    第四名:陳宮------空負棟樑材

    曹操謀刺董卓未遂,被到處畫圖捉拿。他逃到中牟縣,被縣令陳宮手下的人抓住。陳宮認為他是一條漢子,就棄官和他一塊逃走。哪知中途曹操多疑,錯殺了好人呂伯奢一家,而且還發表了千古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覺得此人乃“狼心之徒”,於是又棄曹而去。幾經周折,最後才選擇了呂布。

    可惜陳宮沒有好好分析呂奉先這個領導的巨大缺陷:他有勇無謀,剛愎自用,並非將才;好色之徒,見利忘義,反覆無信,難成大事。所以,他雖然也佔過徐州、兗州,打敗過曹操、袁術,但都是曇花一現,最後因屢屢不聽陳宮的計謀而遭致徹底失敗,被曹操生擒活捉。

    其實,當呂布屢次不聽陳宮的計謀、眼看敗局已定時,陳宮也想到離開這裡,但他怕別人笑話,說他不忠不義;另外又不忍心,還想盡力補天。這就是一種迂腐了。像呂布這樣的傢伙,早晚要垮臺,你何必要陪他去倒黴呢?

    第三名:郭嘉------雖然天數三分定,妙算神機亦可圖

    青青子衿悠悠心,為郭奉孝時沉吟。

    天賜奇才冠群英,英才早殞痛君心。

    曹操早期軍事智囊團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戰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為其大局觀出色,在對於作戰目標的選擇和作戰時期的把握上經常有精闢獨到的成功建議。在曹操徹底粉碎袁紹,呂布等幾個實力強大的軍閥,成就北方制霸的過程中謀功至偉。郭嘉達於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賞也被傳為佳話。

    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烏丸清剿袁勢餘患後,篤疾而夭,年僅三十八歲。

    第二名:諸葛亮------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優點和缺點同樣明顯。

    諸葛亮,生於公元一八一年,死於公元二三四年。三國時蜀國政治家、軍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琅琊郡(今山東省沂南)人,號“臥龍 ”先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幼年喪父母,隨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被劉備三顧茅蘆的誠意感動,出任劉備軍師,並幫助劉備佔領荊州、益州、漢中,是赤壁大戰的主要指揮者之一。劉備在成都稱帝后任他為丞相,劉禪繼位後封為武鄉侯,任益州牧,領軍平定南蠻,七擒孟獲,並北伐曹操,一生打了無數勝仗。製造“連弩”武器,以及能在山地運輸糧草的 “木牛流馬”。建興十二年在與司馬懿軍相拒時,病死於五丈原(今陝西省岐山縣東南)軍中,葬於定軍山(今陝西省漢中勉縣定軍山)。

    第一名:連諸葛亮都自嘆不如的奇才

  • 6 # AAA歐陽上雲兮

    在我看來,三國首席謀士應該是賈詡。為了在亂世保全自己。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本來苟延殘喘的東漢王朝剛剛有喘息的機會。結果又導致天下大變。後來李傕等人失敗後,賈詡又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要知道曹老大啊。各位觀眾,治世能臣,亂世梟雄啊。他這一輩子也沒有吃過幾次敗戰吧。宛城之戰張繡用了賈詡的謀略把曹老大打的屁滾尿流。差點沒死在宛城。自己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還有自己最喜歡的愛將典韋皆戰死。後面官渡之戰。賈詡又獻計投降於實力跟袁紹差十萬八千里的曹操。之後還有離間馬超韓遂。又後來幫助曹丕稱帝。這一路過來,他的謀略很少。都是每條都有顯著的效果。

  • 7 # 劇組演員拍攝濤哥

    個人覺得是郭嘉,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叫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我想既然說這句話那就肯定還是有他的道理的,但是奈何天妒英才!沒辦法成也郭嘉敗也郭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次原油價格跌到負數還有贏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