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幫助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多數是他的同鄉,甚至像湯和等人還與他同村,是幼時的玩伴。這些人在戰鬥中出生入死、東征西討,為朱元璋奪得了天下。待到朱元璋登基成為皇帝后,他們之間卻有了君臣的名分,凡事都不可逾制。後來,這些積累有赫赫戰功的功臣都被他殺了,這是為何呢?
5
回覆列表
  • 1 # 哲學詩畫

    當朱元璋面對昔日的功臣大開殺戒的時候,文弱儒雅的太子朱標曾勸諫他不要濫殺無辜,以免傷了君臣和氣。朱元璋當時沒有回答,第二天,他拿著一根滿是荊棘的棍杖丟在地上,讓朱標去撿,朱標看到上面都是刺,面露難色。朱元璋拿起棘杖,用利劍削去上面的荊棘,交給太子說:汝弗能執與,使我潤琢以遺汝,豈不美哉?今所誅者皆天下之險人也,除以燕汝,福莫大焉!意思就是說,你怕刺不敢拿,我替你把這些刺削掉再交給你,豈不更好!我殺的都是奸惡之人,把內部整頓好了,你將來才可以安坐天下。

    看完了這些,你該明白朱元璋的用意了吧!

  • 2 # 水木清華139416529

    只有他本人最清楚,大家只是猜測,其一 這是政治皇帝想的是江山穩固。其二 這些功臣忘了自己的角色沒有安分守法做了該死的事。但是朱皇帝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好皇帝,愛百姓痛恨貪官,並且殺貪官汙吏手段狠這個挺好。要放在現在朱元璋會把當官的殺一遍,是活扒皮。當時的官說朱皇帝殺人太多,朱皇帝問解縉,謝晉答道我主不想殺人,殺的都是該殺之人。現在國家就該學朱皇帝

  • 3 # 霜葉紅

    朱元璋火燒慶功樓根本沒有這回事。是清朝政府為了政治的需要詆譭、妖魔化朱元璋的。包括後來的戲劇小說等。

    朱元璋南征北戰定鼎天下以後,疑心這些功臣會奪取自己的天下而殺功臣的事是有的。但絕非有些野史傳說的那樣。根據正史記載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的大臣大都是善終的或病死的。如徐達、劉伯溫、嘗遇春、李善長等

  • 4 # 習慣了一個人8

    個人覺得,朱元璋大殺功臣第一點和太子朱標去世有直接的關係!

    朱標死後的藍玉案,牽扯1.5萬人被殺,如果朱標不死藍玉也不會被殺!朱標的太子妃,是常遇春的女兒,而藍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就是朱標的舅父。 而且藍玉和朱標交好。只要朱標活著一天藍玉就會盡心盡力去輔佐!本來大好前程,可歷史卻給朱元璋開了個大玩笑,讓這位37歲的太子病死了。這對朱元璋的打擊是非常大的,他對朱標給予厚愛和希望,突然像失去了未來,悲傷完還是要面對現實的。1392年9月,朱元璋立皇孫允炆為皇太孫,那朝廷上那些擁護朱標的官員怎麼打算呢?當然是斬草除根。

    要知道,如果自己哪天突然走了,15歲的皇孫繼位是怎麼都做不過這些人的。於是這幫原本是朱元璋為兒子朱標組建的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團班底,就被全部屠戮乾淨,而誅殺的理由就是謀反。無可否認的是,朱元璋對於朱標絕對是一個好父親,然後對這些被誅殺的開國將領,朱元璋卻未必是一個好兄弟。

  • 5 # 文泉漢水

    劉邦,朱元璋殺功臣是為了國/家繼承延順的穩定和安全。劉邦的太子懦弱仁慈程度和朱元璋的太子軟弱簡直是如出一轍,朱家皇孫建文也是差不多, 主上軟弱臣下虎狼, 難道再等藩鎮割據 八王之亂 四分五裂?軍閥四起天下大亂???

    李世民不用殺功臣是自己年輕,軍隊軍事也是他打出來的,不是他厚道。

    趙匡胤不殺功臣是因為軍事都掌握在自己和自己一家手裡,手下沒有地方王土皇帝藩鎮軍閥性的軍功重臣,

    劉秀不殺功臣是他自己是皇族,

    看看楊堅,看看五代十國,不殺功臣的後果。

    什麼是功臣?

    亂世虎狼之輩罷了,虎狼中的虎狼領袖,哪個都是手上沾滿鮮血,哪個都是殺人眉頭都不皺一點的,哪個玩陰的玩狠的玩秀的都是狼豺老狐狸虎豹中的極品。

    為了亂世逐鹿,各個地方山頭的各個大小虎狼之輩們聯合起來,建立起一時的聯盟( 偉人曰: 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 為了一個共同的歌名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一旦功成 建國, 這些虎狼之輩軍閥土皇帝無法無天肆意妄為殺人如麻者們如何處理?

    任由他們當新的更殘酷更狠更奢侈更心狠手辣更貪婪的老爺權貴家族? 不由他們當,難道這些虎狼之輩就會聽話馴服??

    理解了這些,就明白了。也歷屆了中國為什麼會有。。溫。。。格。。。了

    歷史的齒輪,總是迴圈重複,無法跳出歷史週期性規律性。

  • 6 # 狐狸晨曦

    朱元璋大殺功臣的直接原因,是為了讓自己那些在大明軍中根基淺薄的兒孫,能夠世世代代坐穩皇位,才要除掉那些在軍隊中親信甚多的開國元老宿將。

    而他大殺功臣的根本原因,則是這個人僅視天下為他一家一姓打下的私產,不肯與任何別人“共天下”,骨子裡的自私刻毒到了極致。所以才不願與其他任何開國功臣共享富貴,而根本無論這些功臣是否對明朝江山真有實質威脅。

    朱元璋誅殺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功臣,是他唯一在世的親侄子朱文正。尚在大明王朝正式建立之前。在朱元璋名義上還在“龍鳳皇帝”韓林兒的麾下做吳國公的時候,他的長子朱標年紀尚小,威信全無,因此朱文正也是當仁不讓的西吳軍二號人物。軍中上下誰都知道,如果朱元璋萬一有什麼意外,就必然是由朱文正來繼承他的基業。

    然而,等到朱文正在洪都(即南昌)保衛戰據城死守,力抗陳友諒號稱60萬的大軍圍攻,令其士氣低落、師老兵疲,為西吳軍在之後的鄱陽湖大戰中大獲全勝,立下首功後不久,就被朱元璋以“私通張士誠”的罪名處死。

    那麼問題就來了,朱文正死守孤城力抗幾十萬敵軍,危如累卵的時候都沒起異心,偏偏要鄱陽湖大戰打完,人人都知道天下差不離就要姓朱的時候,作為此役首功之臣、西吳軍武將之首的大都督,居然大發神經,去投靠已經是等死狀態的蘇州張士誠?

    這就和後來朱元璋處決胡惟庸的罪名,居然是“通倭”,堂堂大明丞相去裡通那時一窮二百、長年內戰的日本一樣,簡直就是侮辱當時後世所有人的智商。

    朱文正之罪,當然只是因為他立下世人皆知的蓋世功勳,偏偏又不幸並非朱元璋的親兒子,因此就成了極大的威脅,等到天下大局已定時,當然要騰出位置來,給投胎技術更好的朱標朱棣們。

    朱文正比之後來那些大明功臣,“幸運”也在他畢竟還是朱元璋的親侄子,因此極重視自己親族(當然不能和親兒子比)的朱元璋,開國後還是封了朱文正之子為靖江王,封藩廣西,世襲罔替,待遇雖然肯定不及皇子親王,但又遠高於尋常的郡王。

    而那些異姓功臣們,可就沒這麼好的待遇了,朱元璋在位期間,不止是先後處死了李善長、藍玉、馮勝、傅友德、常升(常遇春之子)、鄧鎮(鄧愈之子)這六個國公,更一共斷絕了六個公爵三十三個侯爵的蔭封,其對功臣的殘酷程度,遠遠超過了此前以誅滅功臣而聞名的漢高祖劉邦,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空前絕後。

    朱元璋自己開列了一個“一公十三侯二伯”的逆臣錄,其實被他殺的遠遠不止這些人,以下且看名單:

    南韓公李善長,滅族;

    涼國公藍玉, 滅族;

    宋國公馮勝, 處死;

    穎國公傅友德,處死;

    江夏侯周德興,滅族;

    南雄侯趙庸, 滅族;

    臨川侯胡美, 處死;

    定遠侯王弼, 處死;

    德慶侯廖永忠,處死;

    永平侯謝成, 處死;

    崇山侯李新, 處死;

    延安侯唐勝宗“坐胡惟庸黨”,滅族。

    吉安侯陸仲亨“坐胡惟庸黨”,滅族。

    平涼侯費聚 “坐胡惟庸黨”,滅族。

    河南侯陸聚 “坐胡惟庸黨”,滅族。

    滎陽侯鄭遇春“坐胡惟庸黨”,滅族。

    宜春侯黃彬 “坐胡惟庸黨”,滅族。

    靖寧侯葉升 “坐胡惟庸黨”,滅族。

    鶴慶侯張翼 “坐藍玉黨”,滅族。

    景川侯曹震 “坐藍玉黨”,滅族。

    會寧侯張溫 “坐藍玉黨”,滅族。

    普定侯陳桓 “坐藍玉黨”,滅族。

    舳艫侯朱壽 “坐藍玉黨”,滅族。

    懷遠侯曹興 “坐藍玉黨”,滅族。

    淮安侯華雲龍,其子華中“坐胡惟庸黨”,處死,爵除;

    鄂國公常遇春早死,其子開國公常升,“坐藍玉黨”處死,爵除;嘉靖年間,常遇春後人襲封懷遠侯。

    衛國公鄧愈早死,其子申國公鄧鎮“坐胡惟庸黨”,處死,爵除;嘉靖年間,鄧愈後人襲封定遠侯。

    汝南侯梅思祖早死,被追罪為“胡惟庸黨”,滅族。

    東平侯韓政早死,其子處死,爵除。

    濟寧侯顧時早死,被追罪為“胡惟庸黨”,爵除。

    靖海侯吳禎早死,被追罪為“胡惟庸黨”,爵除。

    鞏昌侯郭興早死,被追罪為“胡惟庸黨”,爵除。

    營陽侯楊璟早死,被追罪為“胡惟庸黨”,其子處死,爵除,

    臨江侯陳德早死,被追罪為“胡惟庸黨”,爵除。

    六安侯王志早死,被追罪為“胡惟庸黨”,爵除。

    南安侯俞通源早死,被追罪為“胡惟庸黨”,爵除。

    永義侯桑世傑戰死,其子桑敬封徽先伯, “坐藍玉黨”,處死,爵除。

    燕山侯曹良臣戰死,其子曹泰封宣寧侯, “坐藍玉黨”,處死,爵除。

    金山侯濮英戰死, 其子濮璵封西涼侯, “坐藍玉黨”,處死,爵除。

    以上一共是六家公爵、三十三家侯爵被除封。此外,還有:

    右丞相、忠勤伯汪廣洋,處死,

    誠意伯劉基,被宣佈為“被胡惟庸毒死”,

    曹國公李文忠,被宣佈為“被庸醫害死”,那些醫生都遭滅族,

    信國公湯和,雖然善終,然而他的子孫也不得嗣爵,爵位停襲,嘉靖年間,湯和後人襲封靈壁侯。

    因此,史書上才會有【及洪武末年,諸公、侯且盡,存者惟耿炳文及武定侯郭英二人】的說法。

    但是和燕王朱棣的岳父魏國公徐達一門相比,和子孫世鎮雲南的西平侯沐英相比,長興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又算不得什麼了。徐家和沐家才是洪武一朝真正僅有的大贏家。

    然而,就在朱元璋先後以“胡惟庸”“藍玉”兩大案,大殺功臣、或論罪其子孫,殺戮滅門無數的同時,卻又給自己那二十四個兒子和一個侄孫盡數封王,更讓他們世襲罔替,裂土封藩一方。

    朱元璋一邊給明朝官員們制定了歷史上最低的工資標準,另一方面又給了自己兒孫遠超之前歷朝皇子親王的物質待遇,禮絕百僚的尊崇地位、代代不減的肥田厚祿。

    他規定皇子封為親王后,年俸萬石,是官員最高俸祿的七倍,還不包括大量的土地等其他賞賜。諸王的府第、服飾規格和出行儀仗,只差天子一等,其他公侯大臣見了這些龍子龍孫,都要“伏而拜謁”。

    需知道此前的唐宋時期,親王如不另加官銜,品級不過三品,和宰相見面是互相持平禮;更早的秦漢時期,連皇帝都需禮敬丞相,行賓主之禮。普通皇子更需反過來禮敬丞相和三公大臣。

    足見朱元璋對自家子孫之優厚,以至於明人感慨,“我朝親親之恩,可謂無所不用,其厚遠過前代矣”。

    所以,朱元璋殺功臣,究竟是為國家為百姓,還是為自己兒孫,顯而易見,一目瞭然。

  • 7 # 關山明月779

    明朝建立以後,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國家治理終於走上正軌,但朱元璋並沒有因此而放下心來,唯恐有人造反,他在努力尋找著誰會造反。

    第一個撞上槍口的是胡惟庸。胡惟庸位高權重,心生它意,與倭寇和北元勢力勾結,想要殺掉朱元璋,一天,胡惟庸說他家裡的泉子裡有石筍,是祥瑞,他請朱元璋到他家裡來觀賞,周圍布好精兵和刀斧手。在去胡惟庸家的路上,宦官雲奇告發了胡惟庸。朱元璋藉此大案,處死了三萬餘人,隨後又撤銷中書省,廢除丞相,設立六部尚書,由皇帝直接領導,徹底結束了相權與皇權之爭,史稱“雲奇告變”。

    胡惟庸一案,血流成河,但是這並沒有讓朱元璋放心,因為胡惟庸沒了,還有一大批勞苦功高的大臣,難以保證他們不會造反,還需要再殺,洪武二十六年,藍玉案爆發,藍玉以謀反的罪名被殺害,株連一萬五千多人。

    縱觀中國歷史,開國皇帝與大臣總有不和諧的聲音存在。唐太宗李世民處理的最為妥當,因為他氣量恢宏,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也是仁義之舉。唯有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都是大殺開國功臣,而劉邦和朱元璋不同,劉邦一邊打仗一邊收降將,朱元璋身邊的人都是他的同鄉,交情非同一般。為了給子孫後代掃清道路,他選擇了斬草除根。

    朱元璋如此殘暴與他的性格有關,清代史學家趙翼說過“獨至明祖,即盡取天下之人而殺之,蓋雄猜好殺,本其天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搞直播的人算是賣藝的還是賣身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