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八卦歷史課

    按照《國家寶藏》裡的“官方”說法,是因為乾隆要體現盛世氣象,所以要“海納百川”,做一件集大成之作。這件“瓷母”集合17種釉色工藝,燒造成功率是0.23%,確實無論是工藝複雜程度上,還是技術難度上,都算得上是集大成了。

    可惜的是,藝術是要博採眾長,但絕不是大雜燴。乾隆顯然不懂色彩搭配上的“三一律”(整體顏色不超過三中)原則,苦心孤詣地打造了這麼一件讓人“眼花繚亂”的瓷器,難則難矣,然而不美。這也是被人吐槽“農家樂”品味的原因。

    說白了,這種在色彩上給人的眩暈感,是乾隆常常自帶的盛世眩暈感在藝術品上的體現而已。也就是在博物館收藏有文物價值,放在自家客廳,如果事先不知道這麼牛逼的背景,肯定被人吐槽醜爆。

    至於它體現了哪些不同朝代、民族的特色?據我粗淺的觀察,首先,民族特色是沒有的,都是漢文化。主體部分的12幅圖案,6幅寫實畫,6幅錦地,都是傳統的喜慶符號。

    6幅寫實畫從左到右:三陽開泰、吉慶有餘、丹鳳朝陽、太平有象、仙山瓊閣和博古九鼎。

    6福錦地從左到右:卍字、蝙蝠、如意、蟠桃、靈芝、花卉。

    都是經典的漢文化特色吧?當然,如果你一定要說乾隆是滿族人,所以這還體現了滿族文化,那我也沒辦法。大家開心就好。

    至於體現的朝代特色,希望有了解陶瓷藝術史的專家來給出全面專業的解答。拋磚引玉,據我膚淺的理解,所謂集大成,乃是歷朝歷代,很難區分出那個技術是那個朝代的。比如,我們都知道,宋朝有五大名窯:哥、官、鈞、定、汝窯,如果再加上刑窯,就是六大窯。後來再加上耀州窯、景德鎮,就是八大窯。還有磁州窯、吉州窯,很多很多。其實,技術是互通的,而所謂的集大成,恐怕也是綜合了各大窯的綜合技術而成。雖然17種釉中,有仿汝釉、仿哥釉、仿官釉這樣比較明顯的字樣,但是你怎麼知道一定是宋代的技術特色呢?

    如果有專家給出了仔細具體的論證過程,請@我,拜謝!

  • 2 # 藝萃

    看了《國家寶藏》之後,眾網友紛紛吐槽乾隆的農家樂審美,其實不止現代人,就是乾隆時期的先賢大臣們也覺得乾隆的想法似乎有些不妥。

    對此,乾隆以一句話迴應質疑:"鼎盛王朝就該海納百川”。

    我們先不說瓷母的造型、色彩這種藝術角度的賞析,乾隆製作瓷母的初衷可能就是為了彰顯大清盛世,說白了就是,顯擺。

    那麼這件被譽為農家樂水平的釉彩大瓶身上到底有多少內容呢?

    這件大瓶陳列在故宮陶瓷館(文華殿內),一進門就能看見它。高86.4cm,口徑27.4cm,足徑33cm.故宮是這樣介紹它的:瓶洗口,長頸,長圓腹,圈足外撇。頸兩側各置一螭耳。器身自上而下裝飾的釉、彩達15層之多。所使用的釉上彩裝飾品種有金彩、琺琅彩、粉彩等;釉下彩裝飾品種有青花;還有釉上彩與釉下彩相結合的鬥彩。所使用的釉有仿哥釉、松石綠釉、窯變釉、粉青釉、霽藍釉、仿汝釉、仿官釉、醬釉等。

    主題紋飾在瓶的腹部,為霽藍釉描金開光粉彩吉祥圖案,共12個開光,其中6幅為寫實圖畫,分別為“三陽開泰”、“吉慶有餘”、“丹鳳朝陽”、“太平有象”、“仙山瓊閣”、“博古九鼎”。另6幅為錦地“卍”字、蝙蝠、如意、蟠螭、靈芝、花卉,分別寓意“萬”、“福”、“如意”、“辟邪”、“長壽”、“富貴”。瓶內及圈足內施松石綠釉,外底中心署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清代乾隆時期歷時60年,是封建社會發展的太平盛世。此時,由於乾隆皇帝嗜古成癖,對瓷器情有所鍾,再加之督陶官唐英對景德鎮御窯廠的苦心經營,一大批身懷絕技的名工巧匠彙集於景德鎮,致使御窯廠的瓷器生產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達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特別是各種新奇淫巧的製品層出不窮,其工藝技術之高可謂鬼斧神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憑現在的技術能做出畫質以假亂真的遊戲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