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魚和貓咪的秘密
-
2 # 小石了了
小說和作者是父子關係。沒有作者,就沒有那部小說。
作者的創作水平,也是會直接影響到小說的藝術水準。
但也不是那麼絕對的,有的作者水平很高,但是如果他寫的,不是自己擅長的領域,那麼出來的作品,可能就比較讓人失望了。
小說裡面,常常體現出作者自己的價值觀,雖然情節是假的,但是能體現出作者自己的觀點與想法。
但也有這樣的情況存在,作者平時為人很差。但是他也可以這小說中,把男主角寫得左右逢源,人品極佳。這種情況中,就不能把小說,去等同與作者本身了。
-
3 # 怪先生1096
可以
後結構/解構主義就把小說和作者分開了,宣揚一種極端文字論。
分得簡直一乾二淨,畢竟“文字之外無他物”
-
4 # 小說俠
我覺得可以,我看的是小說,又不是他的人,他人怎麼樣,我不需要知道,也不需要去管,我只關心我要的看的,當然,要是傳播的他的壞思想,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
5 # 最快樂的小檸檬
不好意思,在此要祭出劉震雲的作品來談談。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有的作家寫出的作品會令你覺得如沐春風,有的會讓你大倒胃口。文學的人物千姿百態,個性思想也是各有千秋。但是劉震雲的小說,不管是《手機》還是《一地雞毛》、《我不是潘金蓮》、《一句頂萬句》,都繞不開這些猥瑣的小角色。
《莊子·齊物論》中說“大知閒閒,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與接為構,日以心鬥。”大意是,睿智的人豁達,只會小聰明的人則喜歡斤斤計較;大道之言如烈火燎原,耍小聰明的言論囉嗦不休。睡覺時心神紛擾,夢醒後形疲神散。每天與外面的世界交涉糾纏,耗費心力勾心鬥角。
很少在劉震雲的小說裡見到《莊子》裡的大知類的角色,小知倒是綿綿不絕。
“劉震雲可能是當代中國最悲觀的作家。這種悲觀,不是寫史詩性的悲劇,更不是在作品裡傷春悲秋呼天搶地,就是一些我們身邊雞毛蒜皮的小事,被他用樸實詼諧的文字娓娓道來,揭開生活表皮裡的爛疤,裡面的膿水就在Sunny底下肆無忌憚的流淌。劉震雲的作品讓你感覺,華人活了五千多年,不管是掌握一國命運走向的政客還是最大理想就是吃飽飯的流民,不管是公司裡衣冠楚楚的白領、單位裡混吃等死的小公務員還是老婆孩子熱炕頭的農民,古往今來,我們就是生活得這麼猥瑣這麼平庸這麼沒勁。”
對,就是這麼猥瑣這麼平庸這麼沒勁,還有麻木。
寫小說可以給你萬丈魔力,給你無限的自由。因為你可以在重構一個世界,你是這個世界的主宰,萬物變化都在你手裡掌握。你營造出來的可能是一個天堂,也可能是一個地獄。裡面是各路神仙,還是妖魔鬼怪都是由你決定。當然,你在現實中不敢想不敢做的事,到了小說中就可以全部施展出來。
當然,寫作者本身的視野和格局也決定了整部作品的高度。
如果文字失去真誠,那就沒有意義。同樣,要寫出真誠的打動人心的文字,需要把自己大卸八塊,理智解剖自己的所思所想。那些優秀的寫作者,伏案寫字的過程其實是充滿鬥爭和折磨的。因為你是在向世人剖析你的內心世界,蛛絲馬跡都會印刻在你的文章裡。電影也是如此,都是玩弄人心的藝術。
20世紀30年代,美學家宗白華把藝術的“價值結構”分為三層:形式的價值,就主觀的感受言,即“美的價值”;抽象的價值,就客觀言,為“真的價值”,就主觀感受言,為“生命的價值”(生命意趣之豐富與擴大);啟示的價值,啟示宇宙人生之最深的意義與境界,就主觀感受言,為“心靈的價值”,心靈深度的感動,有異於生命的刺激。
小說當然可以映照現實。但是如果每一次映照的現實都是出軌、勾心鬥角,肉體交易,那隻能說明這個作者構建的世界就是這樣,或者說他眼裡的世界就是這樣,他的思想也大抵逃不開這樣的邏輯。
相比而言,個人更喜歡高遠一點的或者充滿想象力的作品,讓你抽離出來反觀自我。因為那些奇妙的觀點、豐富的思想、荒誕的劇情,都是如此的閃閃發光啊!
-
6 # 不平事
小說和作者是魚水關係,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
小說源於生活,是生活塑造了小說的素材,作者透過嫻熟寫作技能,提取加工繪聲繪色地把鮮活的人物形象,呈獻給讀者。
讀者可以想象,作品的優劣是作者內心世界的最好展示,更是世界觀的最好體現,品德與社會是搖相呼應的!
什麼時代就有什麼作品,作品是作者極盡所能,最大化的把所見所聞以優質高效,通俗易懂,貼近生話,接地氣的優秀作品呈現在讀者面前。
讓你從中得到無盡享受,要麼開懷大笑,要麼義憤填膺,要麼捶胸頓足……
這就是小說的魅力所在,無疑是作者希望得到的效應,所以說小說和作者是密不可分,是一個完整的體系!
回覆列表
首先,藝術源於生活,小說的創作離不開作者,但是又超出了作者的個人格局。
其次,現在很多小說已經流於形式,開到了開頭便知曉了結尾,這樣的小說,難免不屬於機械化的產物,已經不能稱之為藝術了,僅僅只是個創作完成的作品。
最後,優秀的小說一定是作者在經過,看過,聽過,想象過一些事情後,創作的作品,源於作者卻超越作者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