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造物主20曹黎明

    首先,哥倫布不是刻意去發現美洲大陸的?他當時對贊助自己三艘帆嶄新帆船西班牙女王承諾說,自己絕對可以到達大西洋對岸的亞洲,並在印度找到巨大的黃金礦產!就這樣,哥倫布從“海神之柱”(直布羅陀海峽上空獵戶座獵人腰帶上的三顆等距相同、排列成一條直線的“三星”)以西一直來到了中美地峽西印度群島(巴哈馬群島之一的瓜拉尼島(聖薩爾瓦多島),自己走錯了航向歪打正中發現了中美洲巴哈馬群島不說,還始終堅持認為自己到達了亞洲的印度!故哥倫布就稱巴哈馬群島為“西印度群島”,而叫美洲原住民(華人後裔)為“西印度人”,改印第安人命名的珊瑚小島瓜拉尼島為“聖薩爾瓦多島”定是也!一句話,哥倫布發現的只是中美地峽巴哈馬群島之一的聖薩爾瓦多島,他並未發現而登上北美洲大陸的東海岸線,否則今天的美洲早就叫“哥倫布洲”了,而美國也應該被稱為“哥國”(即全稱”哥倫布洲國”)了!而美洲之所以叫“美洲”,卻是因為真正的南美洲大陸卻是由義大利人亞美利哥發現的一一即公元1500年,亞美利哥代表葡萄牙發現並登上了南美洲大陸西海岸線的哥侖比亞,並一直南下到達最南端靠近南極的阿根廷的火地島!所以美洲大陸就被人們命名為“亞美利加洲”一一簡稱為“美洲”,而美國最早的原稱卻是叫”亞美利加洲國”一一簡稱叫“美國”,但今天美國的全稱卻是叫“美利堅合眾國”是也!而中國明代的鄭和七下西洋,主要是為了尋找明成祖認為的“流亡海外”的建文皇帝朱允炆!就猶如清代昆明流浪布衣孫遙髯翁在《滇池遊》中所暗示的那樣:“西洋樓船岸,意在捕蛟龍。”儘管鄭和七下西洋發現了南洋諸國和印度洋非洲東海岸的索馬利亞和肯亞等國,和哥倫布和亞美哥相比,一個發現的是地球的另一半一一即西半球(美洲大陸),一個只是發現了地球板塊的一角一一即非洲大陸東海岸,故相比之下,鄭和的成就自然就不如哥倫布和亞美利哥了!但是,你別忘了!在中世紀公元1448年葡萄牙王子恩裡克發現並擁有非洲西岸第一塊殖民地從而拉開人類大航海時代序幕以前,中國的鄭和卻早於恩裡克王子27年之前(即公元1421年)就已第一個發現了非洲東海岸了!而且,我還沒說當初華人在將人類最先進的三大金屬文化傳遍世界後就已發現了地球的四大洋七大洲了!而至今在江西與福建交界處還保留著一個由108間船形房屋組成的一條巨大船形絕妙形狀的村子一一即“洲湖村”,這又說明了什麼呢?

  • 2 # 白馬嘯長安

    哥倫布,何許人也?名為地理大發現的先驅,第一個到達了美洲大陸。其實質上是個跌跌撞撞、滿腦子發財、貪得無厭的傢伙。所謂的成就,應該是指發現了美洲,從此歐洲人有了新的定居點,並且有了新的原材料供應。開啟了大航海時代,是世界歷史的重大節點。

    可與此同時,令人作嘔的是,殖民主義由此開始,殺戮和搶掠外族人,奴化外族,又有什麼光彩可言?鄭和頂多達不到哥倫布開啟新時代的成就,再說這是沒有後續者造成的。能全歸結於鄭和嗎?另一方面,哥倫布他們做的滅人性的事情,鄭和沒有做。這是鄭和在人性的光輝上遠遠超過哥倫布,可以藐視熱那亞水手的地方。

    鄭和本名馬和,家族是元代梁王的部屬。元朝末年,雲南被明大將傅友德攻破,小鄭和成為閹人送入燕王府。靖難之戰中,因為鄭村壩之戰的戰功,被朱棣賜姓鄭。因為鄭和的文韜武略,加上從小跟隨的忠心,永樂皇帝經常派重要的差事給他。應該說,皇帝非常信任他。

    公元1405年7月,鄭和統領船隊,浩浩蕩蕩第一次下西洋。1407年10月回國。這次在東南亞生擒了大海盜陳祖義,押回中國問斬。加封華人領袖施進卿為舊港宣慰使。

    公元1407年到1409年第二次下西洋,曾在斯里蘭卡迎佛牙。回國盛況空前。1409年到1411年第三次下西洋。1413年到1415年是第四次,繞過阿拉伯半島,到達東非麻林迪。麻林迪進獻麒麟——長勁鹿。1417年到1419年第五次,鄭和到達了東非木骨都束、麻林等。第六次1421年到1422年往孟加拉,途中遇險,返回中國。

    永樂皇帝駕崩。公元1424年仁宗皇帝宣佈停止下西洋。宣德皇帝在位的1431年到1433年,鄭和第七次也就是最後出航。鄭和勞累過度,死於印度古裡。衣冠冢賜葬在南京牛首山。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不同於哥倫布。哥倫布哪會想到青史留名,他完全是赤裸裸追求金錢而去。所用的手段可以非常卑劣,將西印度群島等美洲民眾置於水深火熱之中。鄭和是為了加強國家之間的交流聯絡,是為了宣揚大明的國威。還有就是訪查建文帝的下落,以防復辟。所做的貿易基本是賞賜為主,帶點奇異的東西歸來。可以說,不是為了發財,是出於政治和外交的舉動。鄭和的有限的軍事行動,是防禦性的。抓海盜,是為了海域和平。攻斯里蘭卡擒國王,是為了船隊安全。

    船隊經過了蘇祿、真臘、爪哇、蘇門答臘、天方、木骨都束等三十幾國,與各國交好,並不斷帶有國王、使者等人回訪。所到之處,上到王室,下到百姓,都知道了華人是強大並且友好的國家。鄭和首航比哥倫布要足足早了八十七年。

    每次出航兩百多艘船,近三萬船員。分寶船、馬船、糧船、坐船、戰船。明史寫“寶船高大如樓,底尖上闊,可容千人。”寶船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高四層。鐵砣要兩百多人才能舉起。簡直是那個時代的航空母艦。航海規模跟三艘船的哥倫布船隊,不可同日而語。

    鄭和下西洋之所以不能形成大航海時代的影響,還是由於國家的體制造成的。更久的航海行動,需要利益驅動。只有經貿結合,各方受益,這個模式方可持續。要促進對等的貿易活動,不能純粹搞宣傳工作。下西洋花費巨大,官員劉大夏才會燒航海圖,以免持續燒錢,影響民生。

    明代的決策者這點上不如南宋統治者。南宋半壁江山貿易收入遠超過明朝,特別是海外貿易。南宋政府良性的政策,使國家與百姓都有勁道去航海,去發展。明代斷了下西洋乃至後來的禁海,更是把自己與世界隔離,成了聾子和瞎子。即使外面有危險迫近,也是後知後覺了。

    鄭和之後無鄭和,這是華夏曆史的悲哀!時不待人,歷史會給予獎懲。

  • 3 # 青言論史

    那麼為什麼哥倫布能發現美洲而鄭和似乎並沒發現呢?我認為有這麼幾點:

    1、航線問題。鄭和走的航線基本是確定的,而且是幾千年以來一直有人這麼走的,這條路是確定的。他的目的地就是舊大陸,而航線又早就被證明了無數次,又怎麼可能發現新大陸呢?而哥倫布不信邪的要往西走,開闢新航線,自然也就誤打誤撞的找到了美洲(其實直到他死了他都以為自己到的是印度)。

    2、使命問題。鄭和的使命是向西洋各國宣傳大明國威,捎帶手察訪一下朱允炆的下落,因此他就不可能去開闢一條都不知道有沒有人的航線;而哥倫布則是為了開闢新的商路,他的使命就是要“新”,所以他自然也就很容易地能找到新大陸了。

    3、民族性問題。華人的民族性發展到了明朝,已經逐漸失去了開拓創新的興趣,遑論我們本身就不是個喜歡開疆拓土的國家,沒什麼太大興趣去認識那些化外之民。而哥倫布們所代表的西方人,對於未知有一種本能的好奇和探索精神,所以即使沒有哥倫布,也會有亞美利哥、麥哲倫發現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5歲遇上中年危機,中年危機是自己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