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雪片片57321

    郭嘉是曹操帳下謀士,謀多智廣,多出奇計,而且對於時局形勢看得十分透徹,當時的曹操處於創業初期,禮賢下士,所以帳下的文臣武將極多,郭嘉自然不是最出色的人物,在他之上還有謀略的頂樑柱荀彧,鬼才賈詡,他雖然不是曹操的第一謀士,然而卻是與曹操最投緣的謀士,曹操在他英年早逝之後痛哭流涕,尤其赤壁大敗於周瑜之手,更是想念對他忠心耿耿的郭奉孝,郭嘉並不是他手下最厲害的謀士,可是的確是最貼心的一個,所以曹操失去他,不至於影響屋脊,因為他不是大梁;更不至於土崩瓦解,因為他也不是地基;最多就是多輸幾場戰役,動不了元氣的。

    龐統與諸葛亮齊名,道號鳳雛,曹操赤壁大敗,八十萬大軍被大火燒的幾乎不剩都是他獻的連環好計,這人也是同樣的賦有經天緯地之才,定國安邦之略,不過讀者卻覺得他是比孔明略遜一籌的,不一定是差在才能上面,然而確實心胸不如諸葛亮寬宏豁達,跟隨劉備進取西川,只想憑藉智謀速成,不顧仁義一味地想要謀殺劉璋,然而西川唾手可得,他對劉備講得道理是江山都該逆取順守,我們後期可以看到孔明南征北討都是先取民心,即便免不了動兵,也儘量少些殺戮,所以這就是諸葛亮高於龐統的地方,勝在德而不在才,龐統若不是貪功不聽諸葛亮好言相勸也就不會慘死於落鳳坡了,也真是可惜了曠世奇才,言歸正傳,劉備失去龐統之前曾做過一個夢,夢見一個神仙打了他右臂一下,醒了猶然覺得疼痛,這就是失去臂膀的徵兆,孔明與龐統就是他的左膀右臂,所以失去龐統他確實損失不小,試想倘若龐統沒有身先士卒,那麼孔明不必離開荊州進川救援,荊州不必交付關羽,關羽也就不會大意失荊州丟了性命了,所以劉備失去龐統大概相當於失去一小半江山了!

    那麼再看東吳失去周瑜又是個什麼局面?孫策去世的時候曾經交待弟弟孫權,若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所以張昭是東吳的大管家,周瑜卻是保護整個東吳的頂樑柱,他是吳郡四十一州的水軍統領大都督,沒有了他,外敵可就盡情得來欺負了,所以周瑜死後,由魯肅接任他的職位也實在太過勉強,不過我們看到的東吳好像也沒有受太大的損失,其實不然,周瑜死後的東吳一直是不安靜的,他在世的時候,還常常敢帶兵來荊州挑釁,他去世之後,好一段時候東吳都不敢放肆,後來幸虧又有了一個陸遜,如此賢才前仆後繼,東吳才不至於被吞併啊!

    所以看看三家失去賢才的損失,曹操失去郭嘉不動元氣,劉備失去龐統相當於斷了手臂,東吳死了周瑜傷得最重,若無陸遜,只怕三足鼎立難以支撐了!

  • 2 # 經久合拾

    感謝提問!

    徐元直說,臥龍與鳳雛,得其一便得天下,可見臥龍與鳳雛,都是非同小可的人物。

    這位鳳雛便是龐統先生,龐統為了讓劉備取西川出師有名,出賣了真誠之士張松,而且也讓自己受害於落鳳坡,讓劉備舉兵攻伐劉璋。看到這一章,我認為龐統用自己的生命喚醒了劉備取西川漢中的目的,其實,只要是劉備懂得大局,就知道西川非取不可,這位鳳雛就不用白白犧牲了。

    假如鳳雛還在,就算諸葛亮死了,相信龐統還是可以對付司馬懿,蜀國大機率會統一天下。

  • 3 # 文都楊稼

    據題所問,《三國演義》裡應是吳國失去周瑜損失最大。

    周瑜當時在孫權手下可是個二當家的,文能治國,武能拒敵。

    都說周瑜肚量小,實際周瑜肚量能海納百川。劉備新敗,無處棲身,諸葛亮憑三寸不爛之舌(實際是遊說),忽悠周瑜“孫劉聯好”。在赤壁之戰中都是吳國出兵出力,而結果是兩家受益。這其中因素,諸葛亮心中明白,周瑜心中也明白,可諸葛亮不思感激吳國,還賴著荊州不還,想方設法找氣給周瑜受,從精神上折磨周瑜。

    周瑜年輕有為,團結內部,效忠上級,是吳國的棟樑之才,他英年早逝,遲滯了吳國的發展。後雖有魯肅接班,可魯肅是個和事佬,在國家安全和決策上一個和事佬能做成什麼大事?

    龐統在演義中沒有什麼出色表演,只在赤壁之戰中巧授了一條“連環計”,他實難對得起“鳳雛”這雅號。龐統既非凡人能比,他心中更應當知道一山容不了二虎,也更應當知曉諸葛亮排異他人之手腕,他死於“落鳳坡”是咎由自取。

    龐統之死,是集團內部內訌的原因,是他貪圖利祿的原因。龐統之死,無人惋惜,對蜀國各方面沒有被動影響。

    郭嘉,在曹操發檄文討伐董卓之時就追隨曹操,在曹操初期發展階段的謀略上有很大的成功幫助,在官渡之戰中,有郭嘉全盤決策,曹操步步為勝。

    袁紹敗,袁紹三子四子袁譚、袁熙引殘部逃往遼東公孫瓚,曹操大軍北至柳城烏桓,已人困馬乏。郭嘉因水土不服,暫染疾病,雖曹操不在身邊,郭嘉仍留下計謀,後來果然應驗,曹操平定北方。

    所以曹操班師回營時,心胸舒暢,經過碣石,才留下了《短歌行》“東臨碣石”的豪邁詩篇。

    郭嘉之死,曹操悲痛不己,猶如大廈將傾,好在曹操後面謀士多,有荀彧、荀攸等,雖對魏國有些損失,但影響不大。

  • 4 # 蜀鄉小果

    就針對三國演義的郭嘉、龐統與周瑜三人而言,對於各自的國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要說到三個國家失去這三個人之後所受的影響誰最大,就我個人而言認為東吳失去周瑜的影響可能會比其他兩國失去郭嘉與龐統的影響要大些

    魏國失去郭嘉

    雖然說三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每個人處於不同的國家,所佔有的作用就有一定的差異。首先來說郭嘉,郭嘉是大魏帝國曹操的手下,在曹操統一北方之前,郭嘉可謂是為曹操獻言獻策,為曹操統一北方付出了莫大的功勞;但同時我們在看三國演義的時候,都知道曹操所帶領的魏國是真正的兵多將廣,不管是謀士還是武將,都是一大把。

    而且曹操本就是一代梟雄,可以說是有膽有識,對於整個戰局的把控是非常精準,算是非常傑出的軍事家,所以對於手下謀士的建議,他採用更多的只是參考,所以說曹操的大魏帝國失去郭嘉,對魏國而言是影響最小的一個國家。

    蜀漢失去龐統

    同時我們也知道,劉備從一開始就屬於兵寡將少的領袖,對於每一個有志之士都處於招手的狀態,一直都處於一個吸納人才的階段,對於好不容易才獲得鳳雛龐統的劉備來講,一下失去龐統之後對他的影響到底大不大呢?

    影響肯定是有的,但是與東吳失去周瑜比起來,那影響是要小很多的,因為劉備一直以來都是以諸葛亮為主進行作戰規劃的,而龐統的出現只是為劉備打天下添磚加瓦的過程,其實這樣說有一點輕浮,畢竟龐統為劉備的貢獻還是不小的,而且龐統死了都是為劉備下一步計劃做了鋪墊的,所以說龐統的死要稍次於東吳。

    可能有另一個方面是我個人覺得,諸葛亮與龐統同是一個時代的佼佼者,正所謂一山難容二虎,兩個頂尖的智者在一起共事肯定是不會長久的,而且兩人心裡也比較清楚,難免自己的出色不會影響到對方,所以這樣來看,這未免不是一個比較好的結局。

    東吳失去周瑜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東吳失去周瑜的影響,其實周瑜並不像三國演義裡說的那麼小氣,而是一位具有真才實學、雄才大略的將才,既能帶兵打仗,又能謀劃全域性,可以說東吳能有霸佔三國一席的地位,周瑜功不可沒。

    這裡先不講周瑜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只講他的死但對於東吳的影響有多大。周瑜在被氣絕身亡之前,一直是東吳的大都督(總司令級別,掌管所有兵馬),而且周瑜更有一統天下的雄心,這個想法就與孫權有差別了,因為孫權只想守住東吳。但是如果等到魏國或是蜀國強大之後,東吳未必能夠與之抗衡,不管是魏國的強大國力,還是擁有諸葛亮的蜀漢帝國,對於東吳來講都是巨大的隱患,所以當我們站在周瑜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後,就完全能夠理解他的想法。

    但是在周瑜之後,並沒有出現與他有相同才幹的人才,不管是魯肅、呂蒙還是陸遜,與周瑜相比都稍遜一籌;而且當時諸葛亮的評價是相當的高,但是周瑜卻能與之抗衡,這一點就足以證明周瑜的才幹。

    而且當週瑜死後,接下來的幾位兵馬大將軍都沒有一統天下的雄心,同時孫權也不敢再將所有兵權放到一個人手裡,這也就對東吳的發展起到了束縛作用,導致發展受到限制,滅國時都是在長江以東的父兄江山規劃裡,也襯托了孫權並沒有帝王之才。

    如果這樣還不能夠說明東吳失去周瑜的重要性,就只能打一個比方,東吳失去周瑜,與蜀漢失去諸葛亮的影響基本相同

  • 5 # 收藏遠去的難忘歲月

    題主所例三國時期曹魏的郭嘉(軍師)、蜀漢的龐統(軍師)、東吳的周瑜(都督)三人都是很有謀略的實力派人物、論運籌帷幄的能力三人實難一見高低,但是從三人相繼去世以後對各國前後功績影響,我覺得是曹操失去郭嘉的影響最大!

    郭嘉助曹操平呂布,滅袁紹、統一北方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中歷史上著名的“十勝十敗”論,他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他的分析極具說服力極大的提高了軍中將士的鬥志,助曹操一舉成功了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官渡之戰〉。

    後來曹操赤壁之戰慘敗之後失聲痛哭:“如有郭嘉郭奉孝在,能讓我有如此慘敗”!這也證明了郭嘉在曹操心目中極高的份量。假以時日如果郭嘉沒有英年早世,助曹操一舉拿下赤壁之戰,那一統天下就幾日可待了,那三國曆史就要改寫了(後話亂談)。

  • 6 # 杏林帥哥

    赤壁大戰以後,曹操敗回南郡。守將曹仁為他設宴壓驚,令眾人蒙圈的一幕出現了:一路上,曾三次大笑的曹操,此時卻放聲大哭,哭的鼻涕一把淚一把,那叫一個冤啊!

    眾人忙問:“丞相於虎窟中逃難之時,全無懼怯,今到城中,人已得食,馬以得料,正須整頓軍馬復仇,何反痛哭?”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隧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眾謀士皆默然自慚。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的一個轉折點,自此以後,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曹操再也沒有機會消滅孫權和劉備了!

    郭嘉曾為曹操平定北方,立下汗馬功勞,他的死,給曹操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郭嘉死時,年僅三十六歲。

    周瑜死時,年僅三十六歲。說明一下,歷史上的周瑜,是病死的,而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這兩位青年才俊,真可謂英年早逝。他們的死,充分證明了一個真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龐統是在戰場上,中流矢而死。

    龐統死時,年僅三十六歲!

  • 7 # 隨手談詩

    蜀國失龐統影響力最大,直接導致了蜀國基本盤的混亂;東吳失周瑜次之,讓東吳少了很多可能性;魏國失去郭嘉最小,因為郭嘉死得太早,只能假設。

    魏國郭嘉

    赤壁之戰敗後,曹操痛哭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搞得一幫文臣武將臊紅了臉,也直接神話了郭嘉,但問題在於,郭嘉如果沒事,是不是真的可以挽回赤壁之敗,是不是真可以讓曹老闆免於華容道之恥?

    曹老闆手下能人太多了,郭嘉確實是最受信任的那個,但國家之死對曹魏的影響可能真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但東吳的周瑜和蜀漢的龐統就不一樣了,失去他們之後的影響,是可以看見的。

    東吳周瑜

    東吳的老闆是孫權,但東吳的奠基者,是孫策和周瑜——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很多陰謀論,把周瑜之死矛頭指向孫權的重要原因。

    不說別的,赤壁一戰正是由於周瑜的運籌帷幄,才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大軍,成就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周瑜死後東吳的大都督,都沒有達到這樣的高度過。

    特別是在荊州的問題上,周瑜的繼任者魯肅太溫和了,導致了荊州一直掰扯不清,而荊州是蜀漢立國之本,《隆中對》已經說得很明白了,要“橫跨荊益”。

    如果周瑜在,荊州絕不會出現後來的混亂局面,周瑜的大戰略就四個字:軟禁劉備。在此前提下進行伐蜀。

    雖然說因蜀地地理位置,以東吳當時的實力,成功機率不大,但至少你老闆在我手上,你投鼠忌器,荊州拿不到手,就不可能坐大。

    蜀漢龐統

    諸葛亮在蜀國的地位不用多說了吧,龐統軍事中郎將,當時是和諸葛亮平等的,可見其重要性。

    蜀國本來就缺少人才,不說比不過曹魏,就連東吳的人才儲備,也可以把蜀漢按在地上摩擦,龐統一死對蜀漢的破壞性就更大了,高層是很牛啊,文有諸葛、法正,武有關、張,但除此之外好像真沒有可以獨當一面的大神了,以至於蜀國後期無人可用。

    幸而有諸葛亮力挽狂瀾,硬是抗住了魏、吳兩方勢力,但也正由於諸葛亮太牛了,才導致了他死後蜀漢衰落的加速。

    那麼,如果龐統在,局面是怎樣呢?

    漢中之戰,劉備有法正小可愛,無往不利;成都大後方,有諸葛亮鎮守,毫無顧慮;荊州關羽身邊必定會派龐統去幫忙,關二爺傲歸傲,但大哥欽點的人,還是要給幾分面子的,很大可能不會出現關二爺輕視孫吳的事情,也就不會出現孫劉聯盟破裂的局面。 有龐統這樣的牛人在,呂蒙要搞背刺,恐怕還要多掂量掂量。

    要知道,橫跨荊益、聯合孫權,都是《隆中對》的戰略目標,龐統不死,荊州不會出事,劉備不會輕易伐吳,諸葛亮不會急於北伐,會給蜀國爭取大把時間儲存實力,培養人才。

    綜上,我認為蜀國失龐統的影響力>東吳失周瑜>魏國失郭嘉。

    但歷史不容假設,也不是後人覆盤就可以改變的,任何一個細節都可能引發鉅變,即使你有上帝視角,也不可能看到每一個地方,我們做這些對比,娛樂一下罷了。

  • 8 # 天命自知啦

    周瑜周公瑾,少年持重,英才蓋世,並非三國演義中描述的那樣。小說是為了突出戲劇鑑賞力,才違背歷史真實,杜撰出來一個個故事來。

    東吳失去周瑜,有如西岐沒有姜尚,開疆擴土,保家衛國,失去了一個最最重要的和最最赤膽忠心的棟樑之才。自公瑾英年早逝後,東吳陷入逐漸衰敗的泥潭之中。孫權的治國安邦人才儲備庫中,真正能承擔國家重任和揚起民族振興的能臣寥若星辰,文武之道難以通行,復興之路無從開啟。只能偏安苟且一隅。

    反觀郭嘉和龐統,雖是曠世奇才,但在各自陣營中並非擎天柱的角色。曹公雄才大略,挾天子以令諸侯,能臣大儒謀士比比皆是,可謂人才濟濟,失去一個郭奉孝,影響損失不算慘重。

    龐統倉惶遁去,對於劉氏集團振興之路,雖說是重大損失;但對於諸葛亮復興規劃執行,少了一些阻礙。俗話說:一個槽子栓不了倆叫驢,龐統和孔明的治國理念絕對有分歧;況劉備未必能真正重用龐統。

    綜上所述,周瑜逝去,東吳損失巨大矣!!!

  • 9 # 你與你的故事

    先給結論:吳國失去周瑜,受到的影響最大。

    判斷一個人的喪失對於一個國家的影響,我們的思考方式是這樣的:

    1. 這個人在這個國家,處於什麼地位?

    2. 這個人對於國家當前的戰略發展,有什麼影響?

    3. 這個人對於國家未來的戰略走向,有什麼影響?

    一個在國家身居高位,主持戰略發展,並對於未來走向有著重大影響的人的喪失,對於整個國家的打擊是巨大的。所以,我們來分析這三個人的基本特性如何。

    1. 郭嘉。

    郭嘉的定位,是謀士。他是曹操謀士團中的一員,屬於曹操的高階參謀。關於郭嘉的事蹟和特點,《三國志》中,主要記載了以下幾個事例——投奔曹操,意氣相合;料敵制勝,知孫策必死於刺殺;獻計破袁譚,袁尚,袁熙;死後赤壁之戰曹操哀嘆若郭嘉在,不令吾至此。可以明確看到,郭嘉的行事風格是以【決斷】和【奇謀】為主的,這也符合其個人謀士的定位。

    謀士可以影響一場戰爭的走向,但對於一國的影響,並不能過高估計。曹操團隊中,荀彧、陳群、賈詡都有影響整個曹魏集團內政的案例,但郭嘉沒有。從曹操對於郭嘉的評價上,可以認為,曹操也是將郭嘉作為高階謀士來看待的,是決勝千里之才,但還沒有到“子房”的程度。

    郭嘉對於曹魏集團的戰略發展,是不甚明確的。或者說,郭嘉在死前,完成了他準備為曹魏集團完成的所有工作——平定北方。至於其後的事情,根據郭嘉的其他言行,很可能是對劉備集團發動攻擊,但從史料上,能夠確定的資訊也就在此了。

    總體來說,如果郭嘉能夠存活到赤壁之戰,是有可能改變戰局的,但並非必然。赤壁之戰中,曹操的自信和意氣達到頂峰,未見的會被一名謀士改變。從這一點來說,郭嘉之死,對曹魏是重大的損失,但未傷及根本。

    2. 龐統。

    龐統的定位,是蜀漢政權副軍師,四川攻佔計劃的主要推手和執行人。龐統起初是周瑜的幕僚,在周瑜死後投奔劉備。劉備在短暫磨合後迅速地認清了龐統這個人的能力和意志,立即火箭提拔,將龐統扶上了軍師中郎將的高位——這是和諸葛亮平齊的位置。而下一步執行中,龐統更是隨著劉備西征,而諸葛亮卻坐守荊州。

    因此,在蜀漢集團的規劃中,龐統應當是此次取蜀的核心,將來很可能也是治理西蜀的最佳人選。龐統個人的表現在史書中雖然記載並不多,但完全圍繞取蜀、建國兩個角度。可以說,龐統的個人定位就是將劉備扶上蜀地之王的寶座,而這與蜀漢政權的基本方略是一致的。

    龐統的死亡是一件非常意外的事情。作為西征的總參謀,被流矢所傷,聽起來是命運的一場遊戲。然而,事實就是這樣發生了,龐統失去了他繼續發揮才華的機會。然而,蜀漢的戰略卻立即執行了下去,取蜀計劃並未因為龐統的死亡而得到任何的推遲。從這一點上來看,龐統的喪失,對於其集團的當前損失是最小的。從長遠來看,龐統在少數的史書記載中已經體現了其治理國家的能力,他的喪失對於蜀漢後續的治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造成了諸葛亮一人掌權,無法託付其他人的情況。

    基本概括,龐統的死,對於蜀漢政權當前是一項正常的人員流失,但對後續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3. 周瑜

    周瑜的定位,是孫吳政權合夥人和首席軍事代表。周瑜的輩分可以說要比孫權高一輩,是孫策的好友與合夥人,為建立江東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孫策死後,周瑜帶兵迎駕,為孫權確立權威作出了最為堅實的保障。可以說,郭嘉和龐統在地位上,是臣子;但周瑜已經是半個監護人般的存在,地位要更高一些。

    江東集團的基本戰略,是魯肅提出的二分天下之策。而周瑜,就是這個策略最為積極的響應人和執行者。赤壁之戰前後,江東的基本戰術是壓制劉備,對抗曹操,窺視蜀地。這三個任務,周瑜都進行了完美的執行。周瑜在世之日,劉備集團並未像演義中那樣不斷竊取東吳的勝利果實,而僅僅是拿下了南方四郡,在大局面上依然受到周瑜的壓制。然而,這卻是劉孫兩家最為和平的時期,雙方都明確當前自身的戰略位置,因此雙方實際上並未爆發出嚴重的衝突。

    周瑜對於江東政權的未來期望,是平定蜀地,先劃江而治,再尋找時機,一統天下。這在周瑜的遺書中,已經明確地提出。然而,周瑜的死亡,讓這一切成為了泡影。

    周瑜死後,繼任的魯肅缺乏周瑜那種對於軍隊的絕對控制能力,在軍事戰略貫徹能力上也並不如周瑜一般得心應手,他雖然提出了二分天下的規劃,但卻無法自行執行,只能退一步,求孫吳政權的一時安穩。劉備集團抓住了這個機遇,立即開始了小動作,同時向西進軍。而魯肅,只能抗議,卻無能為力。如果周瑜尚在,劉備集團很可能終其一生,都在小小的荊南四郡困死。

    此外,周瑜的死,還帶來了一個後果,就是龐統投奔劉備。從這一點上來看,周瑜的死其實是劉備的巨大利好,對於孫吳而言,則不啻為一場災難。從此,東吳再沒能對西、對北擴充套件一次領土,從一個本來有著統一全國可能性的政權,變成了一個純粹的地方政權。這是東吳戰略巨大的失敗,也是從孫策開始的大規劃的徹底失敗。

    總結:

    魏失郭嘉,等於失去了一把利刃。非常可惜,但並不致命。

    蜀失龐統,等於失去了五根手指。直接少了一個拳頭,痛徹心扉。

    吳失周瑜,等於失去了雙腿。從一個健全人直接變成了重度殘疾人,再也無法與正常人士一同同臺競技,甚至可能因為發炎而危及生命。

    失去周瑜,吳國再無未來。誰重誰輕,不言而喻。

  • 10 # 曹老師xixi

    其實我個人覺得還是吳國失去周瑜,影響比較大。下面我簡單的說一說具體原因。

    一、東吳唯一的真統帥

    首先周瑜是東吳唯一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統帥,這個是東吳其他將帥無可比擬的,比如同為江東四英傑的魯肅更偏向於謀士,呂蒙更偏向於將領,而陸遜最為接近統帥,但卻沒有周瑜那樣的號召力,並且也沒有什麼權利。如果一個國家的軍政過於集權於君主一個人的話,那對於這個國家是非常不利的,凡是能大一統國家,必定皇帝身邊有具有實力又有權利的左膀右臂,比如魏晉的三公,唐宋的丞相,明代的內閣,清代的軍機,如果國家無人參謀的話,那這個國家的前途就只能完全依靠於這個君主的個人能力了,而恰恰孫權不具備這樣的能力,自從周瑜去世後,孫權就開始集權專制,剛愎自用了,自身雖然在權謀上有少許才華,但是在膽略上確是草包一個,自周瑜去世後,其統治的40年中,在開疆上幾乎沒有什麼成就。

    二、東吳最後的主戰派

    再者周瑜是東吳最後一個主戰派,從孫堅奠基,到孫策開疆,孫氏父子都以攻取中原,一統天下為目標,尤其是孫策多次企圖偷襲許昌,劫持獻帝,自從孫策去世後,孫權繼位,由於孫權缺乏膽略,東吳在軍事上由主動出擊逐漸變成了被動防禦的局面,而老一輩將領程普韓當等老將也逐漸凋零,唯一剩下的只有跟隨孫策南征北戰的英傑周瑜,周瑜的目標不僅要滅曹操,而且還要滅劉備,這與繼任者魯肅完全不同,隨著周瑜的去世,東吳再無任何人能領導主導東吳主動出擊的方略,後面唯一一次的偷襲荊州也是曇花一現。

    再對比曹魏之郭嘉,蜀漢之龐統,就是郭嘉龐統去世後,不僅國家方略沒有轉變,而且有人可以替代,曹魏的郭嘉去世了,還有荀攸程昱荀彧賈詡曹真司馬懿等謀臣武將,蜀漢的龐統去世了,還有諸葛亮法正等能臣賢良。只能說郭嘉和龐統的去世是魏蜀的一大損失,其對國家的影響是萬萬不及東吳周瑜的去世的。

  • 11 # 老蟲

    肯定是蜀國的損失最大

    先說魏國,曹操兵多將廣,就是人多。

    曹操手下光“謀主”就有5個,謀士多如牛毛。

    雖然郭嘉對曹操很重要,但是郭嘉死後,並沒有影響曹魏的反展壯大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能頂諸葛亮”。

    曹操手下5個“謀主”,一群謀士,再不濟,也不會比一個郭嘉差吧

    再說周瑜。

    吳國雖然偏安一隅,但是人家就是不缺這種能文能武的“帥才”。

    周瑜到魯肅、呂蒙、陸遜,甚至最後的陸抗都是“帥才”

    隨便拉出來一個,都能獨當一面

    這就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吧。

    為什麼說蜀國損失最大。

    蜀國雖然有“五虎將”,但是真的缺謀士啊。

    劉備早期的謀士,什麼糜竺、簡雍、孫乾之類,小打小鬧還可以,真要是大政方針之類,還真不夠看。

    就一個諸葛亮撐著,可是諸葛亮也是分身乏術啊。

    在“隆中對”中,諸葛亮的方針就是兩步走先佔荊州,依託荊州佔益州

    由於荊州是根據地諸葛亮必須親自鎮守

    劉備帶兵去益州,身邊的謀士就是龐統

    龐統的謀略是不弱於諸葛亮的,以他的能力,輔佐劉備攻下益州完全沒有問題

    但是,就在此時,龐統身亡打亂了諸葛亮的部署

    龐統的去世,使得劉備身邊就沒有謀士,這樣益州有可能要落空。

    無奈,諸葛亮將荊州託付給關羽自己去劉備身邊出謀劃策。

    這才導致了後來關羽兵敗被殺

    如果龐統不死,諸葛亮坐鎮荊州,東吳是不可能偷襲成功的

    所以,龐統的死就是蜀國走向衰敗的開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幾個男人聚在一起最喜歡討論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