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菩提非樹LW

    一、什麼是志書 [zhì shū]

    志書:以地區為主,綜合記錄該地自然和社會方面有關歷史與現狀的著作,又稱地誌或地方誌。

    二、種類

    1、綜合全國情況的總志和一統志;

    2、地區性方誌,如省志、州志、縣誌、廳志、鄉土志等;

    3、專志,指山水禪林、寺廟、書院、遊覽勝蹟、人物、風土方面的志書。

    三、地方誌資料的概念和特點。

    1、方誌資料是經過蒐集、整理後能反映和記述一定行政區域(某個行業)的歷史和現狀的材料。

    2、方誌資料的特點是真實、全面、系統、實用、具體。

    3、地方誌資料的種類

    地方誌資料按存在形式分為文字資料、口碑資料、實物資料、電子和其它資料。

    四、志書現狀

    方誌,起源較早。以前,國家有三級修志的要求,但現在北京等地已新增鎮、村級修志。

    五、志書淵源

    《周禮·春官》有“外史掌四方之志”的說法。

    在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方誌尚處於形成階段。當時,方誌皆屬地理書,其稱謂亦多為地誌、地記。其內容主要記敘地區的方域境界、山川物產、風俗民情。

    現存的第一部具有比較完整內容的方誌書《越絕書》(相傳為東漢袁康所撰),就出現在這個時期。隋唐兩朝,圖經盛行,以志、記為名的方誌書也發展起來,更加接近於後來所說的方誌的性質。宋代,以記地為主的方誌成為史學的一個分支。至此方誌書始體例初備,自成一體。明代的方誌比較前朝又有發展,數量和種類都有增加。全國有一統志,各省普遍修總志或通志,省以下的府州縣亦各多次修志。此外還出現了邊關志,以及村鎮志等等。對於志書的性質,明代明確提出屬於史的範疇。清代是地方誌的全盛時期,不但種類全、數量多,在體例和內容方面也更加充實完整。清代朝廷多次下詔促令各省修志,修山水寺廟以及園林勝蹟的專志也很多,還修關津志、鹽井志、鄉村鎮裡場坊市裡等志。清末又新出現鄉土志。與清代相比,民國時期方誌的編纂,規模要小得多,體例多數亦沿襲舊志,不過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內容,如注意記載農工商業的生產情況和人們的生活面貌,還增加了各種統計圖表等等。

    中國的方誌,反映地方特點,志書按時修訂,包括內容廣泛,具有較大的可靠性和真實性。保留至今的志書(不包括山水祠廟等專志),約8500多種,其中清代最多,共6000多種,10萬餘卷。方誌書除分藏國內各圖書館外,在國外也有不少,亦有散存於私家的。

    20世紀80年代以後,中國方誌編纂工作由隸屬於國務院的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領導,到1995年,全國新出版的地方誌已達5000多部。

    通城二中 黎文

    二0二0年元日十一日

  • 2 # 詩詞學院

    一,文字資料,主要可以透過這樣幾種途徑蒐集:(一)檔案資料。這是歷史活動的原始見證,是編修志書最基本的資料,可靠的程度高。從區檔案館、單位資料檔案室(櫃)查閱檔案、工作簡報等資料。主要從檔案的目錄入手查閱,由通讀到重點閱讀,邊讀邊做筆記,邊讀邊影印。(二)報刊資料。這是歷史活動的真實記錄。例如《新華日報》《連雲港日報》等。(三)史志資料。這是歷史的倉庫。例如《嘉慶海州志》、《雲臺區志》、《連雲港市文史資料》、《連雲港市年鑑》等史書,蒐集資料。(四)圖書資料也是主要資料。一是可以向區直屬有關部門索取,二是從單位的簡介材料、統計資料、評估資料及有關書報等蒐集。 (五)網路資料,也是不能忽視的,可以透過有關網站或專題搜尋來獲得。

    二,實物資料,主要透過徵集和到基層去實地考察。修志,不免要面對大量的遺蹟、遺址和各種文物,這些都必須考察清楚。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大量的新的實物資料不斷湧現,有些實物資料本身也是文獻資料。如錄音、錄影、圖片、資訊光碟,甚至有的科研儀器、生產裝置、名特優產品等,也是實物資料的具體存在形式,值得我們在徵集資料時加以關注。

    三,口碑資料,即我們常說的“口頭活資料”。它也是我們在徵集資料過程中需要加以注意的資料形式。一方面,為了全面表述某一個歷史史實,往往需要我們對有關的當事人或知情人進行面對面的採訪,如採訪記錄、講話錄音等,也可以透過電話諮詢、寫信瞭解知情人的辦法收集。另一方面,社會生活中總是存在著大量的來自群眾的十分鮮活的語言,如民歌、民謠、諺語、傳說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為幼兒教師必須具有遊戲精神你怎樣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