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地郡王99140111

    我覺得要問“為什麼漢字保留了表意形態,而沒有發展成拼音文字”,還不如問“為什麼世界上其他文字最後都發展成了拼音文字”。最初是沒有拼音文字的,四大古文明最初的文字都是表意文字。在近東中東地區,社會結構是城邦制,可能由於各種文字交流頻繁,產生了注音符號,相當於給各個語言注音的國際音標。在中國,從黃帝以後,天下(華化地區)是一個聯盟,具有規範統一文字語言的條件,各地之間大同小異,交流時的障礙沒有到需要給漢字注音的程度。

    對上古漢語我只是知道皮毛,我只知道上古語音中一部分字是單音節,一部分是雙音節。到中古就全是單音節了。

  • 2 # Haziongshieng

    上古漢語語音複雜,但是基本沒有多音節字,也不算多音節語言,多音節通常指的是一個單詞(字)包含多個子音母音的組合,而母音之間的組合與單獨的子音都不算多音節,比如bikes(e實際沒發音不算)是單音節,拼音shuang也是單音節,像beautiful這樣的才能算多音節詞,上古漢語雖然有複子音,也有子音在詞中詞尾,也有母音之間的組合,但是上古漢語單字還沒有符合多音節定義的,比如“豹”的上古漢語發音近似prewgs這般複雜,但是按照定義仍是單音節詞。漢字自古以來就有六書造字的說法,並不是單單隻有象形一種,而且漢字自隸書以來就不象形了,應該叫表意文字而不是象形文字。之所以沒有發展為拼音文字,我想是因為在漢字的基礎上我們創造了相當輝煌的文明,以至於許多周邊文化都使用漢字或類似漢字體系的文字(比如西夏文)。漢語至少在魏晉時期就已經明確有音調區分了,而在古代中國周邊出現過的表音文字基本沒有表示音調的方法,比如元代曾經用八思巴文拼寫漢字,但是因為無法表示音調而無法準確表意,這個是當時拼音文字無法解決的問題。況且漢語語音在歷史程序中始終處於不斷簡化的狀態,這導致同音字非常的多,以致韻書都是按照相同語音的彙集一起來編纂的,這個也導致拼音文字無法準確表意。而漢字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足以方便使用,因此自然也不會被表音文字取代。漢字所承載的還是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因此也不能被表音文字取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的安全感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