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南小表哥呀
-
2 # 珠江浪潮
愚昧的邪教――神道教才是日本的文化主脈。2000年曆史的政教合一的天皇體制塑造了日本人特有的狹隘心理和排它心態。對其他民族產生歧視,並且萌發出奴役和消滅其他民族的衝動和意志。這才是日本文化以及日本大和民族的思想本質。認為日本天皇無罪和日本人民是侵略戰爭受害者的想法簡直就是二逼思維!菊與刀的作者是一個美國娘們,根本沒有去過日本,只是對集中營的日本人採訪後才寫的一片作文,所以僅僅是日本文化的皮毛,而不是本質。神道教不但維繫日本政治,還在經濟上劃分出等級,如華族,貴族,世家,地主,商賈,工人,僱農,乞丐等等階級。
-
3 # 若愚剪輯
1.你要說傳播方面我覺得還能代表日本人。
《菊與刀》彷彿就是外華人對日本的第一印象,但是搞笑的是外華人又對自己的觀點產生駁論,一方說這書解釋了日本文化的根基,是瞭解日本的入門必看之書,另一方說作者違背寫的完成不符合常理。其實菊與刀這本書本身沒有那麼多是與非,我感覺就是一群想挑起“戰爭”的人們的別有用心之舉。
2.你說《菊與刀》是什麼?(簡單介紹一下,知道的同學可以跳過)書名中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徵。“菊與刀”的組合,象徵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如愛美而又黷武,尚禮而又好鬥,喜新而又頑固,服從而又不馴等等)。本尼迪克特在二戰結束後寫成《菊與刀》。《菊與刀》共13章:從對戰爭的看法講起,講到明治維新,再分述日本人風俗習慣、道德觀念、一直到怎樣“自我訓練”(修養)和孩子怎樣受教育。全書夾敘夾議,拋開了對櫻花、茶道、武士道等煽情描述,更多是對家庭關係、精神信仰進行白描式的對比,諸如美華人和日本人看待健康、物質、戰爭宣傳、家族關係等的不同觀念。《菊與刀》直接影響了美國對日政策,美國戰後對日政策的成功也證明了《菊與刀》對日本人所做研究的成功。從此,西方對日本文化的研究熱潮也揭開了序幕。
以上取材於書簡介。
3.《菊與刀》至今是否還適用,我的回答是某些方面。《菊與刀》的核心觀點是恥文化
核心觀點是什麼?
我覺得:“日本人沒有自己獨特的思維。”
:“日本人總是以集體活動作為自己的觀點”
以集體活動作為自己觀點在日本當今社會依然常見,大到國家,企業,小到公司,家庭,都有這個觀念是縮影。(個人觀點,小生不才)
頑固的日本人會憑藉環境的改變,立馬改變自己原有的觀點,當然這不是絕對的,但也是普遍的。
換句話說,日本人總是在意別人對他們自己的看法。
再換句話說,他們從來不肯輕言反對集體的觀念。
可以說本尼迪克特是點中了日本人的死穴。
當今是否還能代表所有日本人,那肯定是不可能了。只能說在一定程度上還保留了日本現今社會的縮影。
-
4 # 興海亭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日本人的所謂精神是不可能改變的。他們的高素質,他們的律己,他們的高科技,他們的海上軍事實力隨時可以威脅中華民族的生存。
回覆列表
我認為不能。
對於華人來說,一提起了解日本,肯定就會有人推薦《菊與刀》,並且他還說不定會繪聲繪色的說,這本書是一位美國專家對日本國民性的深刻解讀,在後續的歲月裡成為連日本人都認可的大作。據說要了解日本,這本書不可不讀。所謂一手持菊,一手握劍的形象也被中國很多作者所熱切喜愛。但是如果再多瞭解一些的話,就不免會對深刻透徹的揭露日本國民性的語句起懷疑。
《菊與刀》作者本尼迪克特是個美華人,她本人是個人類學家,並不研究日本,也不懂日語,甚至完全沒有去日本生活過。她所謂的研究當時是美國軍方給她的一個任務,於是她採訪了一些日本在美國的移民,讀了一些翻譯過來的日本文獻,就寫就了這本書。一個從來沒去過日本,沒在日本生活過,不懂日語的人,就靠著這麼急就章的研究,就被稱為搞清了日本的國民性格。這樣說,實在是非常讓人起疑的。因為它不同於研究一些政治制度,經濟政策或某些久遠的如日本戰國曆史,即使你不去日本,也能透過文獻搞個大概,可是號稱瞭解日本人的性格,這樣的具有私人化和個人感受的東西,一個不去日本的人怎麼能夠被授予這麼高的榮譽。於是也就毫不奇怪,在《菊與刀》裡面對日本的描述就充滿了很多被旅日人士稱為謠言和誇張的部分。尤其是其中關於日本孕婦分娩不能發出聲音這一段,可謂荒謬到了極點。作者對於如此奇妙的謊言都予以收錄,幾乎已經完全將日本人視為外星生物。再說作者露絲本尼迪克特的理論基礎。對人類學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本尼迪克特當時流行的人類學家非常喜歡強調種族之間文化差距的必然性。本尼迪克特更是強調說自遠古以來,民族的性格就不曾變化。但是這種觀點在後來遭到了後來人類學家的拋棄,甚至有人指出民族本身在歷史上都是不穩定的,就以中國歷史為例,匈奴人,鮮卑人,契丹人都曾經是顯赫的民族,後來都消失了。在這種情況下,你怎麼去找所謂民族的性格呢。而且所謂的民族性格,本來就是非常難以定義的事情,一個國家非常的大,成千上萬的人呈現出來的性格基本上也是成千上萬。即使是有某種性格表現出來的主體傾向,也很難說這是因為這是本民族就是如此,同樣是華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和今天市場經濟期間的行為表現天差地別,但是他們還都是華人。同樣的事例,在日本也有發生,根據目前的民調,日本不願進行戰爭的人數在全世界都高居榜首,而日本今日那些動漫宅男,缺乏侵略性的所謂草食男跟上代寧願刨腹自殺也不願投降的日本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具體到《菊與刀》一書中,我們注意到本尼迪克特本人透過諸多的敘述,實際上給我們呈現了一種日本人非常極端的民族性格,似乎他們全都是好面子的玻璃心,追求自尊到了駭人聽聞的程度。可能正因為此,這種論述在遭受過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中國非常有吸引力,因為他等於不那麼直接的告訴我們日本人就是變態,他侵略我們是因為他們本性如此。在將日本人貶為性格不良之後,讓身為受害者的中國國民得到了某種心理上的滿足感。更加讓我們心理上滿意的是,本尼迪克特聲稱日本人的心理是無法改變的,即使是美國民主化的改造也不能改變日本人。這更是會讓中國國民這種心理上的滿足感可以永遠持續下去。但是這種如果本著日本人就是壞,日本人性格就是變態的態度去研究日本,特別是研究近代史,就會很容易忽略日本近代以來的很多具體的問題,其精英群體對世界貿易的敵視和強調國際社會弱肉強勢的極端達爾文主義心態,氾濫的軍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氣氛,對於政治自由的漠視以及對於鄰國特別是中國存在的高人一等的種族主義思想,還有種種日本政治制度上的缺陷。如果我們沉迷於日本人性格就是極端這樣的解釋中的話,就會忽略大量的從日本歷史中吸取歷史教訓的可能。
當然這更是一個警鐘,就是我們的研究者在二戰過去了這麼多年之後,依然沒有為我們大眾提供足夠通俗而深刻的理解日本的著作。才會讓《菊與刀》這樣的著作這樣片面而簡單的著作這麼流行。雖然這對學者而言可能是個比較高的要求,但是如果我們不能提供更好的作品的話,我們的下一代可能還會繼續用哈哈鏡來解讀歷史,這很可能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