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宏小巫
-
2 # 十里潭水
這短短的11個字加個問號,基本上就是HR的終極問題:這不你剛在會上戰略戰術侃侃而談自鳴得意彙報成功,老闆一句”某某,明天我們去某大學招聘,能招幾個計算機專業的就看你的了“,立馬就癟了。
這是一哥們的親身經歷,他們是做遊戲研發的,能從專業排名世界前幾的某大學招到計算機專業的人,老闆會給重獎。
能不能招到合適的員工,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但壓力都在HR身上。
”合適“這個詞很要命。有多少人的另一半是”合適“的?要都合適離婚率怎麼那麼高?又有多少企業的員工都是合適的?某些行業的離職率不是高得離譜麼?有些行業雖然離職的不多,但又有多少員工是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虛度光陰?
不合適的招聘,既耽誤別人也害了自己,所以大家都在尋找更好的辦法。
病急亂投醫,我們更多地把資源投向招聘渠道,拼命擴大選人的範圍,而對工作崗位與員工素質的匹配上投入較少,還有很多公司招人完全是在憑感覺,結果當然就是靠運氣。
工作崗位與員工素質的匹配是一門大學問,不可能在一篇小小的文章裡說清楚,這裡給出一些建議吧。
清晰地界定崗位職責清晰界定崗位職責是招聘的基礎工作之一,按理這應該得到很大的重視,其實不然。
不少公司的所謂崗位職責,都是從招聘網站上搬來的,看別人咋寫,自己就咋寫,套路多,乾貨少,看的人沒感覺。
雖說天下烏鴉一般黑,但招聘不只是看”顏色“吧!
認真對待自家公司各崗位的說明,尤其是部門負責人要經過一定的培訓才能把這個弄清楚,HR在這些事情上不能當甩手掌櫃。
從部門負責人那裡收集崗位需求和說明,然後要經公司裡有經驗的”行家“審訂和修改,人力資源部門還要再度審訂修改,使崗位職責界定清晰,才能作為招聘的基礎。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崗位崗位和崗位職責,都在與時俱進,這就需要我們以發展而不是靜態的眼光來看待它。
比如你要招個銷售,就不能只看公司眼前的產品,要看未來幾年的產品規劃,從而去尋找那些跟產品規劃契合度更高的候選人。
當企業面臨轉型時,發展的眼光尤其重要。
既重視當下的能力,也注意看潛能想長遠發展的公司,也需要能夠在本公司長期發展的核心骨幹員工。
短期發展看當下的能力,長遠發展看的是潛力。
潛力大的員工可塑性也強,即使眼前的崗位不太合適,也有機會調到別的崗位。
多手段吸引應聘者好公司都在挖空心思吸引人才,在招聘市場上,並不一定是“買方市場”,在這個人人都是網紅的年代裡,企業吸引人的手段也要與時俱進,要讓應聘者感受到你的溫度、活力和發展空間,還有就是對員工的責任感。
除了招聘網站,要更多利用自媒體、社交軟體等大家天天在用的渠道去宣傳自己。你刷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大家對你的好感度。
用好試用期試用期內雙方都可以沒什麼負擔的“毀婚”,員工的試用是需要設計的,也就是你需要他哪方面的能力,就要重點去“試”他的那些能力。試用期間的工作按排很有學問,HR一定要跟業務部門多溝通,儘量在試用期內安排豐富的工作。
有些公司把試用期全用來培訓,如果培訓的內容包含了人員的甄別,那沒什麼問題;如果只是業務培訓,那“試用”期就白白浪費了。
招聘是個技術活,找到合適的員工,是雙方的福份,值得我們去不斷提高專業水準。
-
3 # 窮人富講究
企業想要招聘到合適的人,首先解決企業想要什麼人的問題。企業對招聘崗位及公司需求的認識是否精準,給出的招聘條件是否明確,甚至是否有可操作性的量化指標,企業要認清什麼樣的人合適自己的崗位要求和公司需要;其次企業要有科學合理的量化考核標準,對新招聘員工實際工作素質進行實踐考核,檢驗新員工到底合適不合適企業需要。然後就是去找人,將自己的招聘資訊公之於眾,吸引合適的人前來應聘,公之於眾的途徑很多:1、政府舉辦的各大招聘會,特點是受眾廣,可以當面瞭解應聘者條件是否和自身要求的條件大致吻合,效力比較高;2、各大專業的招聘網站,推薦智聯招聘和前程無憂。特點是受眾廣,但無法第一時間判斷應聘者是否合適企業要求,增加企業在面試環節的成本。3、各大院校舉辦的推介會,主要面向即將畢業的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特點就是應聘者起點高,但是否合適企業需要,還得企業當場面試。4、各大獵頭公司和網站,這主要面向職業經理人級別的高階管理人才,是點對點的招聘,這種途徑最有可能招聘到合適的人,但招聘成本較高。透過以上渠道,相信企業應該能招聘到合適的人,但招聘環節認為合適只是表面的認識,只是為招聘到合適的人建立了人才儲備,到底合適不合適,必須經過試用期環節,企業要根據崗位需求,企業文化和發展規劃等等各方面對新員工做全方面的考核,只有透過實踐的檢驗,確實滿足了公司的需要,才能招聘到真正合適企業的人。企業招聘到和適合的人 ,是每個企業追求的目標 ,但是合適不合適,企業一定要用發展的眼光去考慮問題,某個員工當時合適,將來是否合適?所以要求企業要有完善的員工培訓體系,讓員工有學習成長的條件,緊跟企業發展步伐,只有能順應企業發展的員工,才是企業最合適的員工。
-
4 # 初夏晴天34
首先要梳理一下說要招聘崗位的相關資訊,比如崗位職責,任職要求,薪資待遇,人數,需到崗時間。另外需要就內容和用人部門負責人達成一致,應屆生或者沒經驗的時候可以,還是必須要有類似工作或者同行經驗,是否特別緊急,是否有必要透過獵頭或者外包來招聘。
再次就是釋出這些招聘資訊出來。可以透過傳統的招聘方式,報紙或者現場招聘。也可以透過網路釋出招聘資訊。比如華人才熱線,智聯招聘,獵聘,前程無憂,boss 直聘,也可以透過微訊號或者h5製作招聘資訊,透過朋友圈等方式釋出招聘資訊。內部推薦也是很好的渠道。
重要的高層管理人員或者技術人員,也可以透過獵頭公司招聘。
勞務型崗位可以在趕集網或者58同城釋出,或者找外包公司招聘。
應屆生或者無經驗要求的,可以透過校招,每年提前預備下一年的人力儲備。和各高校院校或者培訓機構合作。
-
5 # 泛海藍
1.梳理崗位需求;
這點非常重要,是一切的開始;可以參考四個方面:知識(知道什麼),經驗(做過什麼),能力(能做什麼),動力(想要什麼);例如:熟練掌握jave語言,有一年以上同崗位的工作經歷,能夠獨立負責新專案,並且有職業規劃;
2.搭建人才模型;
也就是說你想要的人是怎麼樣的;我要招聘銷售人員的時候,對人在軟實力上面有,要聰明,要皮實,有要性;你要有個期望,例如低於期望,符合期望,超出期望,驚喜,四個方面,你不能說,我招聘的每個人在每一點上都要驚喜程度,而是要這幾個方面要有自己的考量,例如這三個特點裡,有兩個符合期望我就要了;其他的設計也一樣,要有標準;
3.設計問題;
那怎麼知道呢他們是否符合標準呢?可以設定問題;問題的設定有三個步驟,分別是:定義,需求,問題;打個比方說:皮實,皮實的定義是抗壓性強,經得起批評,勤奮;需求是要抗壓性比較強的,極度勤奮的人,能夠快速調整情緒的;問題,你可以問候選人:之前經歷過壓力最大的事情是什麼?你是怎麼做的;請舉例說明;你之前工作強度是怎麼樣的?等等
4.匹配;
根據候選人的回答,給出你的判斷,形成一個評分表格;注意的點是,在打高分的專案和打低分的專案,必須要有案例支撐,不能說我感覺這個人動力很強,而是要說明這個人每個月固定支出有8000元,客觀上有這個動力條件,再者,他上分工作一直加班,協調資源,爭取高薪工作;不能光光憑感覺;
-
6 # 從來沒有過5
招員工是在哪也是一個問題,記得我有一次面試,那個面試我的人對我說過,“一個企業或者公司招聘人本身就是相互選擇的,沒有誰說你合適就合適,相互給對方一點時間,你在選擇公司的時候,公司也在選擇你,也許你認你適合這裡,公司缺不那麼認為。”當時聽了感覺挺有意思,我當時選擇了公司。
人才總是稀缺的,哪裡都喜歡優秀的人,作為一個企業那麼對你要招聘的員工是有一定要求的,制定好企業要的內容丟擲去,讓他們自行篩選。
其實不管是各大獵頭公司或者自己招聘也沒有說絕對合適,除非有那麼一個人能好,時間合適,剛巧你們碰見的,聊的也很不錯,他又希望得到這份工作,企業剛好也缺少這樣的人才,他很滿意企業給出的待遇。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都是企業在瞭解之後爭取的。
合適員工都是爭取來的,或者時間證明的。
-
7 # 信嘉企業資質
1、招聘需求和崗位描述要清晰準確
一個崗位的空缺,不是僅僅釋出一個招聘資訊,好比一個廚師要準備做菜,需要知道自己做什麼菜、要做哪些準備工作,要給什麼樣的人吃等。
如果沒有明確列出招聘崗位的明確需求,沒有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想用一個複製、黏貼、描述籠統的招聘需求招到合適人才,無異於大海撈針。
2、瞭解用人部門的真正需求
用人部門的主管可能會和HR描述他們的用人需求,待你找到符合條件的人才時他們卻認為不合格。
對此,HR要學會梳理背後的原因,用人部門需要人才能夠做哪些事情,透過和用人部門探討一些細節,理清用人部門的需求,對需要招聘的人才有個更準確的判斷,這樣才能夠根據他們的需求招聘到合適的人才。
3、選擇合適的招聘渠道
選擇正確的招聘渠道,能夠更有效的招聘到合適人才。招聘不同型別的員工需要利用不同的渠道,目前常見的招聘渠道包括:招聘網站、內部員工推薦、各種招聘會、獵頭、派遣外包等。
HR除了在招聘網站釋出招聘資訊,還要善用運用激勵手段鼓勵員工推薦合適的人才加入公司,而一些比較難招聘的可以交給獵頭來完成等。
對於求職者而言,看到招聘資訊,肯定會對公司進行一番瞭解。因此,站在求職者的角度,對公司介紹、福利待遇等進行詳細解釋,也會吸引到目標人才的目光。
-
8 # 深圳補貼百事通
謝邀;個人觀點:招員工招聘資訊上寫上著什麼什麼的要求啊,不需要什麼規矩都有,先給出足夠的公司福利吸引更多人才來公司面試就行,其實找到合適的員工都是面試決定的,你說對吧?只有到你的面前,展示了他的才華,而且你也跟他聊得很暢快,看他的作品來決定能力,到公司觀察一到兩天他的能力做事等等就什麼都知道了(最多就一週怎麼也看出來了)。所以說自己看的上的才重要,哈哈哈!
回覆列表
首先要從源頭考慮,即從需求出發,瞭解企業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這非常考驗作為HR對業務的瞭解深度。
企業現在處於什麼階段?業務團隊現在的人員配備情況是什麼樣的?缺失的是哪一塊?對標企業是哪些?這些都需要考慮。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縱然HR有一顆♥️,但大部分的現實情況是業務leader他根本就不知道他要什麼樣的人(HR同仁看到這,想著自己的經歷,必然都熱淚盈眶的點頭表示認同,都是血淚故事啊)
那解決的方法是什麼呢?是如上圖這樣暴力解決嗎?顯然不是。
分享個我常用的方法中的一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首先還是要常規的做功課的,與業務leader溝通他的需求,定第一版的崗位說明。
然後告訴他,我會先基於我們溝通的去搜索一批簡歷安排面試,但是也要說明,通常第一批面試是驗證你需求的,待這一批面試完,我們再溝通一下反饋,並修正需求。
(畫外音:以我多年經驗來說,基本上第一批面完了,需求方向就變了。。)
然後就第一批面試的候選人逐一與面試官溝通反饋。
這時候通常會出現的情況是:
a.透過面試,面試官瞭解了業界的新形勢,於是他也要追趕新形勢,原定的業務方向都變了。。♂️
b.發現面試的人都不是他要的,但是某些人身上有這樣的閃光點,某些人身上有那樣的閃光點,於是更具象他的人需求了。
c.透過跟候選人溝通,發現原來的目標公司不對了,重新確立了目標公司。
and還有一千種可能出現的情況。。
然後你就可以基於第二版需求開始找人了,然後迴圈往復。。
不過後面的步驟就需要小步快走了,不然你總原地不動尋思需求,老闆該考慮招個人來代替原地踏步的你了。
還有n多種小技巧,篇幅不夠,就不一一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