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憶思苦甜
-
2 # 知足常樂0724
♥中國文字語音博大精深,這是外華人無法比喻的。外華人的男人女人在一起叫marriage;華人的嫁娶是指在一定年齡後,可以脫離自己的父母一方,另起爐灶在一起生兒育女,重新另立山頭。但是受到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影響,都把女人叫嫁,男人叫娶。
現在的社會,已經逐步沒有十分明顯的嫁娶的意思了,即所謂的“不嫁不娶”了。徹底將過去的“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給顛覆了。束縛女人的三字經、道德經、女兒經已經奄奄一息了。祥林嫂是魯迅短篇小說《祝福》中的角色,是舊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典型,已經蕩然無存了。
-
3 # 高高panda
你好,我是國際莊的高高,很高興為你解答這個問題。 從嫁字本身來說,指的就是女子出嫁,同男子娶妻中的“娶”字。典故記載:嫁是女子去男子家,女子無家,以男之家為家。故有“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的古語。女子結婚就是歸家,《詩經》所謂“之子于歸”,即指此。所以家、嫁音近義同。 當今,作為女性獨立自主、男女平等的時代,嫁不在是女性去到男方家,我個人理解更多的應該是男女雙方都離開各自的家庭組成一個新的家庭。女家是嫁,女性在家庭中角色不同於古代的必須要生兒育女、對丈夫言聽計從。當代婚姻更強調的是溝通,彼此之間包容、責任、信任。 從題主的問題中,感覺對女性結婚被稱為嫁出去很有意見,嫁只是從古至今的習俗說法,真正結婚的意義還是需要雙方來賦予的,而不僅僅是一方嫁一方娶。不喜歡嫁這個字,可以用娶啊,把男性娶回家,現在這種還挺多的吧。不用拘泥於一個字,想想以後男朋友跪下來對你說:你願意嫁給我嗎?哇哇哇哇…………會不會好激動! 個人的小觀點,本人還沒結婚,不懂婚姻是否美好或險惡,不過心懷美好,希望也如我所想。
-
4 # 人生邊邊
嫁,從女,家聲。
說文解字如此解釋“嫁”:
(嫁)女適人也。白虎通曰。嫁者、家也。婦人外成以出適人為家。按自家而出謂之嫁。至夫之家曰歸。
從如上這段話可以看出古人為什麼稱呼女性結婚謂之嫁——因為適婚女子前往男子處,成立新的家,與孃家相比,這才是女子真正的家。
女子結婚,是回到自己的家中,稱之為“歸”,這真的是一個親切而又美好的字眼,在這樣的稱呼中,嫁過去的女性不再是外人,而是一個遠遊回家的自家人。
當然,雖然古人的用意是美好的,稱呼也是美好的,但仍然無法避免讓我們去想一件事,為什麼是女人去往男人的家,而不是男人去往女人的家呢?
觀察如下大篆的“嫁”字,我們會有一個有趣的發現:
左邊一個象形的人,自然是女子,而右下角還有一個人,顯然這個人可以理解為男人。
再觀察一下,不難發現,男人上面彎彎形狀的,那是什麼呢?
房子!
如此,男人準備好一切,迎接自己的“媳婦兒”回家,這便是一個“嫁”字所體現出來的現實意義。
社會常態如此,如果反過來,女子準備好一切,迎接男人回家,好吧,這叫倒插門,以前這會是被人看不起的,因為這說明男人沒本事,沒能力,連一個家的基礎設施都準備不好。
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這樣的觀念也在漸漸改變,但不可否認的是,就算在如今社會,成家立業這事兒,男方仍然要承擔主要的物質責任。
——END——
回覆列表
哈嘍,我是小憶
“嫁”一詞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古代女子出嫁後入夫家,冠以男方姓氏,算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那時候女性地位低,婚姻是不平等的,時至今日已經不同了,新時代的婚姻是自由平等的“不是我嫁給你,而是我從原有家庭出來,你也從父母的保護下走出來,然後我們共同組建自己的家庭”
所以嫁和娶沒有那麼明顯的區別啦,不用介意,只是一個名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