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字加工廠
-
2 # 玉城琪子
我給大家講一個關於乾隆皇帝的裕陵的靈異事件。
裕陵地宮棺槨的兩次“鬼頂門”,至今無人能解。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年壽最高的皇帝。一七九九年乾隆皇帝在睡夢中離開人世,享年八十九歲。乾隆帝在位期間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他修建了壯麗宏大的圓明園,並且當時文化、經濟、手工業都是極盛時代,他在發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貢獻,確為一代有為之君。廟號清高宗,諡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葬於清東陵,清裕陵。
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的裕陵建造時耗銀200多萬兩,地宮內葬有乾隆本人、兩位皇后和三位皇貴妃。裕陵明堂開闊,建築崇宏,工精料美,氣勢非凡,自南向北依次為聖德神功碑亭、五孔橋、石像生、牌樓門、一孔橋、下馬牌、井亭、神廚庫、東西朝房、三路三孔橋及東西平橋、東西班房、隆恩殿、三路一孔橋、琉璃花門、二柱門、祭臺五供、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和地宮。然而這樣一座高規格的陵墓,還是遭遇了孫殿英的毒手,實際上,在其陵墓兩次被開啟的過程中發生了兩次靈異事件,這兩起靈異事件就是裕陵地宮發生的兩次棺槨頂門,俗稱“鬼堵門”。
清東陵
清裕陵的兩次靈異事件,1928年,東陵大盜孫殿英盜掘裕陵地宮,前面一切順利。孫殿英的手下用後寶山上的大松樹的樹幹撞擊地宮石門,孫殿英“輕鬆”撞開了前三道石門,然而到了第四道石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石門卻紋絲不動。士兵情急之下,只好將其炸開。石門炸開後,看到的景象,差點把他們嚇死,一具巨大的棺槨自己跑了下來,頂住了石門,而這具棺,正是乾隆皇帝本人的。驚慌失措的孫殿英等人差點掉頭逃走,可對財寶的貪婪戰勝了恐懼,他們暫時忘記了“鬼堵門”的事。爭先恐後地開棺揚屍、洗劫了裕陵地宮。讓人們無法理解的是,當年乾隆沉重的棺槨安置到地宮石床上後,為確定風水線,校準龍脈最旺的方位,在棺的四角放了四塊很沉的龍山石。這四塊龍山石牢牢的固定乾隆沉重的棺槨,為何乾隆的棺槨會獨自"走"了下來?後來清室遺老收拾殘局時,將乾隆棺放回原位,重新封閉了地宮石門。
電影東陵大盜
第二次是在1975年,當地文物保管部門正準備對裕陵地宮進行清理。因為墓中的第四道石門已經被孫殿英的兵匪所毀,所以此時的地宮就剩下了三道石門。文保部門開啟三道門,可到了最後一道石門,又發生了和幾十年前相同的怪事,這道石門也是怎麼都推不開了。當時工作人員納悶,用千斤頂,才把最後一道石門頂起來,而石門開啟後,他們看到的景象也把他們嚇丟了魂——乾隆的大棺材不知為何又“走”了下來,頂住了石門。要知道,乾隆的棺材明明是被放回了原位,怎麼又從床上跑了下來?若是說地宮中水的浮力,那與乾隆棺一起的還有五口棺材,卻為何偏偏只有乾隆棺會“走”下來,頂住石門呢?
裕陵地宮
裕陵地宮棺槨的這兩次頂門之謎,即所謂的“鬼頂門”,在所有親身經歷過此事的人身上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或許,這位昔日的大帝即便是死去,也不願意人們來打擾他的安寧。
回覆列表
關於康熙帝的陵墓。我們都知道,無論帝王之家,還是平頭百姓,無論生前是榮華富貴,還是潦倒不堪,死後的葬禮絕對是隆重又氣派的,這是一種民間說法,就是死後要風風光光,不然會給小鬼看不起。因此,給逝去之人的陪葬品極為豐厚,尤其是皇家。這些在生前享盡一切人間富貴的人,在他們死後也貪心的要求這些物件隨他們長眠地下。於是,各種綾羅綢緞,珍寶物什,紛紛被掩入土下。而這些東西,自然引起了盜墓者的覬覦。
康熙死後,同他的妃子,皇后一同葬入景陵。康熙是一位帝王,更是一位有作為的帝王,因此他陵墓的修建,肯定是費了一番心思的。巧匠們在他的墓中修了許多機關已以攔截盜墓者,但是,機關真的能攔住他們麼?自然是不能的。歷史上有記載的清東陵的盜墓次數就不下三次。第一次是慈禧太后陵墓被盜,是孫殿英所為。第二次是抗戰勝利後,一些有不良居心的土匪和一些居民渴望陵墓裡的財寶,便不顧一切進去,結果當他們快得手時,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
他們剛要探及棺木裡的財寶,火焰便從棺木裡噴出,幾個人被這不明來歷的火嚴重灼傷,他們以為這是有鬼魂作祟,嚇得四散而逃,也沒來得及拿棺木裡的財寶。
很多人都想知道陵墓內的構造到底是怎樣的,想去一探究竟,李正就曾嘗試過。五十年代的時候,他和另外兩個人從盜墓者打出的洞口進入景陵,勘察墓室。然而由於墓年代太久了,墓室中積水太深,他們沒辦法見到裡面的棺材,而且墓室昏暗,也沒能看清墓室構造,最後只得悻悻而去。
第二件關於清王朝的異事便是隆恩殿莫名的大火。隆恩殿裡供奉的是清朝所有皇室成員的牌位,是非常重要的地方,照理來說,這地方應該是最不應該出問題的地方。然而某天,火焰從這裡竄出,燃起熊熊大火,牌位被盡數燒燬。皇帝震怒,這可是供奉祖先靈位的地方,無論如何也要一查究竟。但是過了很長時間,依然一無所獲。無奈的皇帝只得拿那幾個守衛開刀,而起火的原因終究沒能知曉。
關於這件事民間有兩種說法。一種也是與盜賊有關。說這個盜賊在追捕途中躲入殿中,點蠟燭時不小心碰倒,燃起了火焰;另一種是殿內的負責官員為了躲避處罰,重做了六個牌位來冒充被燒燬的那些,謊稱是他們拼死就出來的,以求寬待。
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不知到這裡為何會起火,這件事也成了清朝的又一大神秘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