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劉哈檔案
-
2 # 唐明國亮
人物生平
太平三年(258年),吳景帝孫休即位,賀邵由中郎之職升任為散騎中常侍。賀邵後來出朝擔任吳郡太守。吳末帝孫皓在位時期,賀邵入朝擔任左典軍,後升任為中書令,兼任太子太傅。
孫皓兇狠殘暴,驕橫自負,國家政事日益衰敗。於是賀邵上書直言勸諫孫皓要選賢任能,放逐貶退奸佞小人,虛心納諫,節慾剋制,勤於政事,警惕邊敵。書表奏上,卻引起孫皓的忌恨。
賀邵奉公忠正,孫皓的親近侍臣都很畏懼他。於是共同誣陷誹謗賀邵與樓玄毀謗國事,賀邵、樓玄二人都被孫皓詰難指斥。樓玄被流放到南方的廣州,賀邵受到原諒官復原職。天策元年(275年),賀邵因中風而不能說話,於是以病離職,離職數月後,孫皓懷疑賀邵是假裝有病,將他收捕關在酒窖裡,拷打千餘下,賀邵始終沒說一句話,最終被孫皓殺害,終年四十九歲,家屬被流放到臨海郡。孫皓同時下詔誅殺樓玄的子孫。
人物軼事
賀邵任吳郡太守時,在到任之初,足不出門。吳中所有豪門士族都很輕視他,竟在官府大門寫上“會稽雞,不能啼”的字樣。賀邵聽說後,故意外出,走出門口,回過頭來看,並且要來筆在句下補上一句:“不可啼,殺吳兒。”於是到各大族的莊園,查核顧姓、陸姓家族奴役官兵和窩藏逃亡戶口的情況,然後把事情本末全部報告朝廷,獲罪的人非常多。當時陸抗正任江陵都督,也受到牽連,便特意往建業請求孫皓幫助,這才得以了結。
人物評價
賀邵是一個仗義執言、剛正不阿的貞良死節之臣,歷代敬慕之。《會稽典錄》又敘“賀邵善容止,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動靜有常,與人交久益敬之。至於官府,左右那見其跣坐,常著襪,希見其足”,可見賀邵又是一位行為端莊、注重儀表、慈祥可親、拘於禮節的官員。
-
3 # 御前帶刀侍衛
太子太傅賀邵出任吳郡太守。初來乍到那會兒,他足不出戶。吳中的那些豪門大戶沒人瞧得上他,以至於在他的官府大門寫上“會稽雞,不能啼”的對聯。賀邵聽說後,特意走出家門。回頭看過之後,命人拿來毛筆,在對聯下補了一句:“不可啼,殺吳兒。”隨後,他就帶領三班衙役到各豪門大族的莊園,仔細查對顧姓、陸姓家族奴役官兵和窩藏逃亡戶口的情況,統統加以詳細記錄,之後將相關情形原原本本地報告了朝廷。這使得那些犯法的大戶紛紛被追究法律責任,不少人成為罪犯。當時,正擔任江陵都督的陸抗也牽連其中。不得已,他只好親自跑到長江下游的首都建業請孫皓赦免,這才勉強作罷。
-
4 # 驛棧長陽
賀邵,字興伯,會稽山陰人。是賀齊的孫子,賀景的兒子。
1.奉公貞正,親近所憚
孫休登基,賀邵從中郎出任散騎中常侍,出朝外任吳郡太守。孫皓時期,他入朝為左典軍,升為中書令,兼任太子太傅。孫皓兇狠殘暴,驕橫自負,國家政事日益衰敝。賀邵上奏進(作)諫(死), 章表呈上後,孫皓深深地含恨在心。(成功作死的優秀典範)
賀邵奉公忠正,孫皓的親近奸臣都很畏懼他。於是一起譖毀 賀邵 與 樓玄 謗毀國事,賀、樓二人都被孫皓詰難指斥。樓玄被押送南方的廣州,賀邵受到原諒官復舊職。
後來賀邵中風,口不能言,離職數月,孫皓懷疑他是假裝有病,將他收捕關在酒窖裡,拷打千餘下,賀邵始終沒說一句話,最終被殺死,家屬流放到臨海。孫皓同時下詔誅殺樓玄的子孫,這一年為天冊元年(275年),賀邵時年四十九歲。
2.朝野諮詢,為時儒宗
賀邵的兒子 賀循,字彥先。吳國被平定之後,回到了鄉里。
賀循節操高厲,童齓不群,言行舉動,必以禮讓。好學博聞,尤善三禮。舉秀子,出任為陽羨、武康令。
顧榮、陸機、陸雲上表推薦賀循,過了很久,賀循被徵召擔任太子舍人。石冰 破揚州,賀循也統合他的宗族,被平定後,閉門不出。陳敏 作亂,想要用賀循為丹楊內史,賀循稱兵堅決推辭,陳敏不敢逼他。
後來八萬之亂中,賀循一路推辭官職,卻升職到了太常,兼任太子太傅。當時朝廷(東晉)初建,凡是有疑議,宗廟制度,都由賀循來決定,作為朝廷的顧問,在當時是儒宗。
太興二年去世,享年六十歲。追贈司空,諡號為穆。賀循所寫的著論,都是傳世經典。他的兒子賀隰,官至臨海太守。
3.簡評
賀邵是一個仗義執言、剛正不阿的貞良死節之臣,歷代敬慕之。《會稽典錄》又敘“賀邵善容止,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動靜有常,與人交久益敬之。至於官府,左右那見其跣坐,常著襪,希見其足”,可見賀邵又是一位行為端莊、注重儀表、慈祥可親、拘於禮節的官員
回覆列表
賀邵(226年—275年),字興伯,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1],三國時期吳國官員、政治家、書法家。吳國將領賀齊之孫,賀景之子[2]。
賀邵歷仕三朝。在孫休即位時,為散騎中常侍,出為吳郡太守。孫皓時,入為左典軍,遷中書令,領太子太傅。孫皓是一個有名的暴君,兇殘驕矜,荒淫無度。賀邵上書直諫,說:“臣聞興國之君樂聞其過,荒亂之主樂聞其譽。聞其過者過日消而福臻,聞其譽者譽日損而禍至。是以古之人君,捐讓以進賢,虛己以求過,譬天位於乘犇,以虎尾為警戒。至於陛下,嚴刑法以禁直辭,黜善士以逆諫臣,眩耀譭譽之實,沉淪近習之言。”他列舉了許多孫皓遠賢臣親小人的事例,指出如此下去則“海內悼心,朝臣失圖”,國之危急不待日也。賀邵的奏疏引來孫皓的極大震怒。但賀邵“奉公貞正,親近所憚”,孫皓一時奈何不了他,於是與佞臣們設計,誣陷賀邵和樓玄謗毀國事。賀邵被詰責,不久,患中風,不能言。孫皓又疑其託病去職,收付酒藏,窮加拷掠,並用燒紅的鋸子去鋸他的頭顱。賀邵至死未出一聲,終遭慘殺,時年49歲。他死後,其家屬徙居臨海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