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舊時光老影像

    什麼是“歲貢”?

    明清時,每年或每兩三年從各府、州、縣學中選送生員升入國子監就讀,這稱為歲貢,如此錄用的讀書人便是“歲貢生”。

    清嘉慶年間歲貢地位

    嘉慶年間歲貢貢士經過殿試錄取者為進士,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此三人為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一甲名額固定為三人,二甲、三甲錄取名額從數十至二百餘不定。

    清代科舉制度

    清朝科舉考試分鄉試、會試和殿試三級。按照選拔官員制度,考生先後參加由知縣主持的縣試和由知府主持的府試,取錄後再由中央派往各省的學道(或稱學政、學臺)所主持的院試。院試錄取者即成為所在地縣學(州學或府學)的生員,初入學的稱附學生員,逐步升為增廣生員和廩膳生員,統稱為秀才。

    生員長久不能中舉,便逐步由附生升增生,由增生升廩生,由廩生選貢生。貢生分拔貢(每12年考選1次)、歲貢(每年選1次,按在學時間依次選補)、恩貢(無定期)、優貢(無定期)、副貢(每3年舉選1次,由鄉試取得副榜的生員中選送)。

  • 2 # Roangle

    “歲貢生”是正式稱呼,一般出現在清朝中前期

    “歲進士”跟“歲貢生”是一模一樣的的。這種一般出現在清朝中晚期,

    “歲進士”是“歲貢生”的一種“自娛自樂”、自我拔高的稱呼。

    因為貢生完成學習後有資格參加會試,所以就會被朋友、同宗、親戚“透支期望值”,先一步稱呼他為“進士”。根據你獲得貢生的不同途徑,稱“歲進士”、“優進士”、“恩進士”……

    歲貢生[suì gòng shēng]

    即歲貢。《大清會典事例·禮部·貢舉》:“教官及在籍恩貢生、歲貢生、監生,願就本省鄉試者,均許與生員一體考送,卷面書‘官’字、‘貢’字、‘監’字,另案發落。”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二二篇:“ 松齡字 留仙,號柳泉 , 山東 淄川 人,幼有軼才,老而不達,以諸生授徒於家,至康熙辛卯始成歲貢生。”參見“歲貢 ”。

    中文名

    歲貢生

    別名

    歲貢

    拼音

    suì gòng shēng

    貢生

    俗稱“明經”

    簡介

    貢生,俗稱“明經”。是指明清兩朝秀才(又稱生員)成績優異者,可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貢士不同於貢生,舉人經會試而被錄取者稱貢士。至於貢士經過殿試錄取者為進士。

    含義

    明清時,每年或二三年從各府、州、縣學中選送生員升入國子監就讀,成為歲貢。

    如此錄用的讀書人便是“歲貢生”,如蒲松齡、吳承恩。意思為保送生。

    何謂“貢生”?就是在科舉時代,挑選府、州、縣生員(秀才)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升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這些讀書人統稱為貢生,意為貢獻給皇帝的人才。明清兩代,貢生有不同的稱呼:明代有歲貢、選貢、恩貢和納貢;清代有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和例貢。

    什麼是“恩貢”?就是明清時代,凡遇皇帝登基或其他慶典頒佈“恩詔之年”,除歲貢外,加選一次,稱為恩貢。由此,錄取到國子監讀書的人就是“恩貢生”。

    什麼是“拔貢”?簡而言之,就是由朝廷在規定時間內,選拔到國子監讀書的人。清初,每六年選拔一次,乾隆七年(1742年)改為每十二年一次。名額是每個府學二名,州、縣學各一名;由各省學政從生員中考選,擇優保送入京。這類學生就稱為“拔貢生”。

    什麼是“副貢”?即由副榜錄取的貢生。明代嘉靖年間,鄉試就有副榜,名字在副榜的,準做貢生,稱為副貢。清沿明制,也有鄉試列於錄取名額以外的備取副榜,名字在副榜的可以直接進入國子監學習,叫做副貢。這樣錄取的學生就叫“副貢生”。

    什麼是“歲貢”?明清時,每年或每兩三年從各府、州、縣學中選送生員升入國子監就讀,這稱為歲貢,如此錄用的讀書人便是“歲貢生”。

    什麼是“優貢”?即清代各省學政三年任期滿時,在儒學生員中考選一次,考上的送入國子監學習,這稱為優貢。這樣錄用的學生便是“優貢生”。

    什麼是“例貢”?這類情況非常特殊,是指在清代不由考選而由援例捐納(向朝廷交納一定錢財)取得貢生資格,故稱例貢。這樣的學生叫“例貢生”。

    除貢生外,在國子監學習的人就稱監生。貢生由考試直接升入。監生則指非考試進入國子監讀書的人,有四類:恩監、廕監、優監、例監。舉個例子,廕監就是指入監讀書的三品以上官員子弟或勳戚子弟。乾隆以前對監生嚴加考核,後來僅存虛名,一般未入府、州、縣學而欲應鄉試,或未得科舉而欲入仕做官者,都必須先行納捐取得監生出身,但不一定就在監讀書。清初吳敬梓筆下的嚴監生就屬於這種型別。

    最後,我們不妨作個梳理。

    生員(秀才)參加鄉試,考中者即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舉人經會試而被錄取者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貢士經過殿試錄取者為進士,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此三人為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一甲名額固定為三人,二甲、三甲錄取名額從數十至二百餘不定。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在封建社會,要想出人頭地,除了承襲,便是苦讀。否則,只能永遠生活在社會最底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熱血同行一定要在優酷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