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曉夢龍

    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反應了一個人的歷史觀,我們究竟該如何客觀的思考歷史。歷史是過去,過去是無法或者很難驗證的。只能全方面的考慮各種因素之後去思考,去推理這件事的真實性有多少。伍子胥鞭屍楚平王,從伍子胥的性格、動機、情境等因素綜合來看,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楚平王怨殺伍子胥父兄屬實,追殺通緝伍子胥屬實,等等楚平王與伍子胥的恩怨都屬實)。但是也並能不排除是盜墓為財之人所為。歷史曾經真實的發生過,後人無法去驗證是非真偽,主觀的思考帶有理性就好。

    從這個角度來講,讀歷史也能提升我們的推理能力,合乎邏輯的記載,其為真相的機率大,不合邏輯的故事,其為真相的機率就小。

  • 2 # 歷史的刀鋒

    大家都知道,伍子胥為了報仇雪恨,在藉助吳國的力量攻打下楚國後,便掘了楚平王的陵墓並將其屍體挖了出來,用鞭子足足抽打了三百下方才,由此還產生了“鞭屍三百”這個典故,也因此伍子胥也被後人稱為最狠毒的盜墓者。

    在翻閱當時的史料我們不難發現除了《呂氏春秋》以及《春秋穀梁傳》這兩本書以外,諸如《戰國策》《孟子》《莊子》《春秋》《春秋公羊傳》《韓非子》等書中都沒有關於伍子胥掘墓鞭屍的記載。

    而按照當時人們對周禮的推崇、重視程度和嚴格的等級制度來看,伍子胥掘墓鞭屍楚平王這件事情顯然是一件影響力巨大的事件,是對整個天下大義、道德觀的衝擊,顯然如果是真的那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並受到諸子百家,王公權貴的批判。

    另外在《呂氏春秋》以及《春秋穀梁傳》中也並未記載伍子胥“掘墓鞭屍”,而是鞭打楚平王的墳墓。

    《呂氏春秋》:“(伍)親射王宮,鞭荊平之墳三百。向之耕,非忘其父之仇也,待時也。” 《春秋穀梁傳》:“庚辰,吳入楚。日入,易無楚也。易無楚者,壞宗廟,徙陳器,撻平王之墓。”

    而我們所熟知的掘墓鞭屍則是最早出現在司馬遷的史記中,至於更詳細的“左足踐腹,右手扶其目,誚之曰‘誰使汝用讒諛之口,殺我父兄,豈不冤哉’”這些細節描述。則要等到東漢時期趙曄的《吳越春秋》才會出現在世人眼前。

    因此我認為伍子胥鞭屍楚平王的情況是不存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堅強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