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殿風來暗香滿

    感恩老師提出這個好問題,讓大家有一個平臺來共同探討!

    這句話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shì),猛獸不據,攫(jué)鳥不搏(bó)。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pìn)牡(mǔ)之合而脧(zuī)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

    第一部分:老子用誇張比喻的手法來描述嬰兒的特徵,讓我們能夠悟出很多生命的哲理。首先

    把“德”蘊含在自己身心裡十分深厚者,就像有赤子之心的嬰兒,毒蟲、猛獸、惡禽都不會去傷害他——因為嬰兒的生理狀態是處於無私無慾的狀態中,嬰兒的頭腦裡也無傷害他人之心、無貪爭之念,不會威脅到其它生命的存在和發展。

    所以,嬰兒也不會產生招引獸禽傷害的磁場資訊。

    其次

    有德的人就像一個剛剛出生的金色嬰兒,因為具有嬰兒的無為、柔弱、沒有攻擊性的特點,所以就不會引發對方的進攻。

    而毒蟲、猛獸、惡禽為什麼要常常加害人類呢?往往是它們覺得人類常常為了自己的慾望有可能要侵害它們;人類在動物面前,不能保持一顆平等心,不能把動物當作自己平等的朋友,而是存在著貪婪、殺機、恐懼、戒備等等負面情緒,所以才會牽動毒蟲、猛獸、惡禽它們對人類本能的殺機。

    再次

    道德深厚的人具有赤子之心,不會聽任何人的是非挑唆;不會激發對任何人的殺機,而是對誰都發自內心的喜悅,所以也不會遭到內心受傷害的業果。

    第二部分:老子講了嬰兒剛剛離開母親的子宮有一個現象。首先

    嬰兒雖然骨弱筋柔,但拳頭握得很緊。這一細緻觀察是在告訴我們,嬰兒來自先天大道,先天大道的本身就具有圓滿大德的廣遠、深厚、純真、旺盛、充沛的磁場,這種磁場人見人愛。

    其次

    可以戰勝一切的力量不是來自逞強,而是來自自身的“柔弱”,來自自身的大慈大悲,才可以達到真正不可戰勝的境界。

    在人生旅途中,誰達到嬰兒的柔弱狀態,誰就掌握了和諧與平衡的境界。所以,弱中有強、柔中有剛是嬰兒的第二大特徵。

    再次

    嬰兒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骨弱筋柔”的新生兒境界,是他一生中生命最“厚”的時候。從“骨弱筋柔”發展到“骨堅筋強”,既是個成長的過程,也是骨和筋生機衰退的過程。

    所以老子在告訴我們,人在後天只有不斷明亮“含德之厚”的赤子之心,才能彙集聯接先天的“精氣神”管道,才能保持“柔弱者,生之徒”的生命永續性。

    第三部分,追求道的最高境界的人,他的程式是什麼?首先

    嬰兒“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是精滿神足的狀態,是真正健康的狀態。

    “終日號而不嗄”是孩子的根本動力和源泉,是孩子生命力充足的最佳狀態。“精之至”與“和之至”都表現出嬰兒有充分調和、暢達的先天大德之能量。

    其次

    大德之德的拳頭握固的精氣神,其天生強勁地聯接著另外時空的宇宙能量支援。大德之德是來自另外時空浩蕩天生的物質或能量——這種物質能量對於塵世的任何實物,都要來得更沉實、更強大、更神速、更細膩。

    所以,誰的身上積了大德之德,誰就再也無意對常人去算計、妒忌,而他的威力卻遠過常人;誰身上有大德之德,誰就再也無意對常人去炫耀自誇,但他的威德卻遠過常人;誰身上有大德之德,誰就從來是說話平和、能夠溫暖任何人心。所以,他的神威就越強大,他的無量慈悲就越能夠消融敵意與惡念。

    再次

    如果一個人包藏禍心,無論他隱藏得多深沉,他都會從神態表情、肢體語言等方面自然地流淌出來。因為從宇宙的另一空間來俯瞰,他的內在深處必然會散發出一股股具有破壞性的黑氣,明眼人立馬可以看得到、感知得到。

    有時人與人之間發生詐騙、包藏禍心時,而一方不能覺察,是因為他們的心性、德行和境界大致相處在同一個層面上,因此不易區分。但動物和人類不同,它們更容易窺視另外空間的許多奧秘!它們一眼就能看到人體散發出來的是黑氣還是光芒,因此動物會該飛時必定飛走,該停歇時必定停歇。所以在發生大地震之前,許多動物都會事先感知到災難來臨前的殺氣騰騰,而煩躁不安,而紛紛出籠遷移。

    所以,今天的人類很容易怒恨交加——動輒咬牙切齒,視一切不如意為仇寇;同時濫殺動物,仇恨妒忌一切,心中只有意氣、衝動、物慾支配自身,卻不修之以身、不重德修真、不明理歸道、不反省內心、不修養自我……

    如果聽任自我墮落得越深,也就越易為小人、惡霸或鬼魅侵凌。當鬼魅都能將他侵凌之時,那就意味他的標準已非人的標準,而是地獄的標準。最後,他必然親手將自己毀滅!

    所以,本章的關鍵點主要透過對嬰兒的比喻,來說明厚德載物的前提是“精”與“和”的統一,而且“精”必須是以“和”為基礎的。

    供您參考,請各位老師指正!

  • 2 # 平常心132178314俞凌

    天生萬物,人是靈首,聖賢皆從人中出。骨弱筋柔而握固,說明自然天地衝氣以為和,人者即是化育而現。末知牝牧之合而全作。五行平和之態,自然化育形象,正說明道法自然,尊從自然則長生!

  • 3 # 陳廣逵

    這只是《道德經》第五十五章中的一句,只有帶入那個語言環境裡才能解釋。下面是我對該章內容的詳解詳析。

    第五十五章

    [原文]

    [通釋]

    心裡有厚重的道的品德,就像剛出生的男嬰一樣:毒蟲不咬他,猛獸不撲他,兇鳥不抓他,筋骨柔弱拳頭卻握得緊緊的;不知曉雌雄交配的道理小生殖器卻挺起來,是生命本能的精氣發揮了作用,成天嚎哭聲音卻不嘶啞,是平和無慾的元氣發揮了作用。知曉保持生命本能的平和元氣就叫把握了天道,知曉保持天道就叫做明智;使生命延長就是吉利,意識能夠控制元氣就叫做強健。

    [註釋]

    ①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懷有厚重的品德,能同剛出生的男嬰比較。含,包含,懷有。德,道之德。厚,豐厚,厚重,深厚。比於,同……可比較。比,相比。於,同。赤子,紅孩兒,剛出生的男嬰。

    ②蜂蠆虺蛇不螫:各種毒蟲不咬他。蜂蠆虺蛇,泛指毒蟲,河上公本此四字即作“毒蟲”。蜂,飛蟲螫人者。蠆,音chài,蠍子一類的毒蟲。虺,音huǐ,傳說中一種似龍似蛇的常在水中的動物。螫,音shì,毒蟲或毒蛇咬刺。

    ④攫鳥不搏:兇鳥不抓他撲他。攫鳥,用爪搏擊的兇猛之鳥,如鷹、雕之類。攫,用爪抓取。搏,撲擊。《禮記·儒行》疏:“以腳取之為攫,以翼擊之為搏。”

    ⑤骨弱筋柔而握固:筋骨柔弱拳頭卻握得緊緊的。握固,拳頭攥得很緊。

    ⑥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不知曉雌雄交配的道理小生殖器卻翹起來,是生命本能的精氣達到了極致。這一句是判斷句。未知,不知曉。牝牡之合,雌性和雄性交配。朘,音zuī,男孩的生殖器。作,翹起來,挺起來。精之至,精元之氣達到極度純一。精,沒有受到“汙染”的精元之氣。之,放在“精”與“至”這個主謂短語之間,取消該短語的獨立性。至,達到極致。

    ⑦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成天嚎哭聲音卻不嘶啞,是平和無慾的元氣達到了極致。本句也是一個判斷句。號,音háo,大聲哭。嗄,音shà,聲音嘶啞。和,平和無慾。

    ⑨知常曰明:懂得保持常道叫做明智。可參見第十六章註釋⑥。

    ⑩益生曰祥:有益生命就是吉祥。益生,對生命有好處,即精誠純一、平和無慾的狀態有益於生命。祥,吉祥,祥瑞。

    ⑪心使氣曰強:意識控制元氣叫做強健。心使氣,即意志控制著自己的慾望。心,指人的思想意志。使,役使,駕馭,支配。強,強健。本句下王弼本有“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第三十章已經出現,系分章者在錯誤理解基礎上分章所致,或者系點評者錯誤理解以點評植入的,故刪。

    [意義歸納]

    本章是《道德經》中專門談被推崇的道之“德”的一章,強調應具有赤子一樣的“厚德”。

    [考辨]

    蜂蠆虺蛇,河上公本此四字為“毒蟲”。

    我極疑心“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是錯簡重出,因第三十章已見此語,只是“謂之”在那一章為“是謂”。正是這段話使得一直以來的《道德經》研究者曲解了“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本章與第三十七章“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的“人主”之強截然不同,本章是從正面角度讚頌道的。這裡說的“祥”與“強”,與老子的“物壯則老,是謂不道”說的不是一回事,它是圍繞“赤子”而談的。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放在這裡,在邏輯上自相矛盾,是一種誤導,它是在錯誤理解基礎上分章或點評留下的痕跡。由“是謂”變成“謂之”,恰恰是用這幾句話點評留下的不完全一致的痕跡。

    有的研究者認為這裡的“祥”是“災殃”之意,其實不然。全本《道德經》“祥”算本章凡四見,第三十一章“夫唯兵者不祥之器”“兵者不祥之器”,第七十八章“受國不祥”。那三見都直接用了“不祥”,“不祥”就是“不吉利”“不吉祥”。因此,這個“祥”應解釋為“吉祥”。

    出現“不祥”和“慾望支配精氣叫做強”的解釋的原因是下文出現了“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這段話。《郭簡》已經在本章出現“物壯則老,是謂不道”,可見這個錯誤出現的較早,至此把許多研究者引上歧途,由此還出現了對“祥”與“強”的曲解,它與三十章似重出。是本章的“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當刪,還是第三十章的“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當刪?有人以為三十章的當刪,我卻以為本章的當刪。“赤子”“益生”“心使氣”皆天性,此“強”是合道之“強”,再用“不道”自相矛盾。

    無獨有偶。恰恰是對第三十章“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也出現曲解,所以,有人總感覺第三十章結尾不該放“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我的考辯有兩個重點:一是用最常規的解釋處理幾個關鍵字,而且這種解釋是一貫的;二是保持一章的不矛盾性,同時透過不同角度的分析,保持老子思想的不矛盾性。後人“釋老”雖也注意考慮保持老子思想的一貫性,但在章節中往往忽略邏輯思維的一貫性,顧此失彼。比如用“求生之厚”套解“生生之厚”,比如將“能蔽不新成”(第十五章)與“敝則新”(第二十二章)混為一談。

    [解讀與點評]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指的物件是誰?是道,道之純粹猶如剛出生的男嬰,不受侵襲,不受阻撓,赤子所具有的品德它都具有;是任何依道而行的人,他也會像赤子一樣“知和”,懂得“益生”,能做到“心使氣”,因此五毒不侵,妖邪不擾。

    “蜂蠆虺蛇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真有這種情況嗎?老子及古人是怎麼形成這個認識的呢?這裡講一個故事。

    老子生活的時代,楚國有一個著名宰相(令尹)子文,姓鬥,名豰於菟(Gòuwūtú),《左傳·宣公四年》就補記了子文的名字來源:子文的父親與妘君的女兒私通生了子文,“妘夫人(子文的姥姥)使棄諸夢中,虎乳之。妘子(子文的姥爺)田,見之,懼而歸。夫人以告,遂使收之。楚人謂‘乳’‘豰’,謂‘虎’‘於菟’,故命之曰‘豰於菟’……實為令尹子文。”

    用現代語言解釋上面引述的文字就是:

    “妘夫人派人把子文扔到雲夢澤中,有隻老虎餵養了他。妘子打獵,見到了這個場面,恐懼地回到家。妘夫人把實情告訴給他,他於是派人把子文抱回來。楚人把‘乳’稱作‘豰’,把‘虎’稱作‘於菟’,所以給子文起名為‘豰於菟’……實際上就是後來的令尹子文。”

    由“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可以看出,《道德經》中的“德”是“純天然”的,未經後天加工改造的品質,具有“樸”的特點。

    赤子,紅孩兒,初生之子,未經後天加工雕琢。老子用赤子來比喻深厚修養的境界,能返回到嬰兒般的純真柔和。“精之至”是形容精神充實飽滿的狀態,“和之至”是形容心靈凝聚和諧的狀態,老子主張用這樣的辦法就能防止外界的各種傷害而免遭不幸。如果縱慾貪生,使氣逞強,就會遭殃,危害自己,也危害別人。

    知曉保持生命本能的平和元氣就叫把握了天道,知曉保持天道就叫做明智;使生命延長就是吉利,意識能夠控制元氣就叫做強健。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先承上談“知和”即為“明”,繼而認定“和”有“益生”的屬性,“和”就是“心使氣”,得出“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的結論。

    “祥”與“強”圍繞“赤子”而談,厚德而保持“赤子”本色,才能像赤子一樣,“蜂蠆虺蛇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才能像赤子一樣,“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才能“終日號而不嗄”;才能“精之至”、“和之至”;才能“明”。這就是循道而行,這就是真“祥”,這就是真“強”。

    說道“含德之厚”,像赤子一樣,“蜂躉虺蛇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正是第五十章所稱道的“善攝生”。說道“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終日號而不嗄”“精之至”“和之至”,是“知常”,是“益生”,是“心使氣”。此“心使氣”之強是真強健,是“摶氣致柔”的頑強,不是“剛強”之假強。“心使氣”正是“馭氣”,“摶氣致柔”(第十章)是養性之道,當然“益生”,當然“祥”。“心使氣曰強”,即第三十三章中所講“自勝者強”。“知和”是達到“心使氣”的必要條件。“知常曰明”全篇兩見,另一見在第十六章。

    “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猶第五十二章“見小曰明,守柔曰強”,此“益生”與“心使氣”是自然而為,是天道。

  • 4 # 春友229888

    骨弱筋柔而握固是什麼意思?

    譯:他的骨頭還很軟弱,他的筋脈還很柔嫩,

    但握起東西來卻很牢固。

    就這麼簡單解釋,

  • 5 # 李神奇123

    首先“骨弱筋柔而握固”出自於《黃帝內經》裡上古天真論中。是啊!不論什麼時候,什麼情況,古代文字不能用現在字意去理解,每個字它的時間、環境不同,她的意義不一樣。在古代每個字是一個詞語的意思。而現代的人認得兩個字就認為我自己能看通、讀懂。2018年5月杭州大學就有一個女生在網上說:《易經》是日本的。因為《易經》原版在日本的博物館裡放著。那是因為日本人把中國的國寶搶去了,他們又看不懂,只好放在博物館裡放著。後來,大學裡全校停課整頓且要求不能在網上亂髮表言論,這時記者給大學生一個美妙名號就是“知識文盲”。而華人是口口相傳,中國小學一年級數學就有這樣一個題目。那是2013年人教版的,九宮格里填1、2、3、4、5、6、7、8、9要使橫、豎、斜三個數的和相等。這不就是《易經》中的河洛文化嗎?“握固”是大母指掐在無名指的指根處的動作叫握固。半歲前孩子要靠這種動作用來自保。中國的養生體操八段錦裡也有這個動作,學藝之人也有這個動作,尤其是陰陽師用這個動作來自保。

  • 6 # 臥雲賞月獨醉

    這是講像剛生的嬰兒一樣得天地之精氣,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母之合而(sui zuo),精之至也。意思是說小孩兒又不懂男女之事但陽具勃起,你能說他是想男女之事了嗎?所以是在說小孩得天地之精氣是至真至純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畢業幾年了你做過多少份工作?是否越發覺得自己沒本事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