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晶露隨筆

    人是千姿百態的,你永遠不知道你下一個會遇見什麼樣的人。

    我覺得沒有必要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對方做的好是對方的事情,對方做的不好也是對方的事情。每一個人的觀點,個人看法,都是不一樣的。這些我們都要學著接受,學著接受別人的不一樣。即使對方很討厭,那也只是別人的生活習慣,你無權干涉,或者說你又不是他(她),你憑什麼干涉別人。

    我們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別人的生活方式我們厭倦,那就不要管別人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評判標準,我們為什麼要拿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對方呢?管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還有一點,我們可以從中汲取經驗,那就是你所討厭的東西,那就不要讓自己也變成對方那樣。如果你討厭他(她)故而認為他(她)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不對的,那麼我覺得這樣做你也不對。

    畢竟每個人都有優缺點,我們不能只看到對方的短處,看不到對方的長處。全面的看問題,不因討厭一個人而否定他(她)的全部。畢竟你也不能保證你遇見的每個人都會喜歡你。

  • 2 # 李建中心理諮詢

    你自己也很明確意識到,你是因為不喜歡她才產生這樣的情緒的,你其實很不想這樣的情緒經常出現,因為影響了自己的生活,你的注意力似乎就盯著她了,她的不好,她的運氣,她的洋洋得意,你非常關注,所以好像她一舉一動你都很留意,問題就來了,為什麼一個跟你三觀幾乎相反的人,你很明確不喜歡她,但是你會花那麼多精力和時間給她呢?按理說,你應該明確不喜歡她之後,就不去關注她了,不理她了,你去找你的朋友,關注你的朋友去了,開開心心一起做事情,一起學習,一起玩,多好啊,為什麼會花那麼多精力和時間給她呢?而且你也清楚,你很關注她,很生氣她,她也還是這樣,不會改變的,她還是她,你在旁邊氣得半死,除了讓自己難受到影響自己的生活以外,好像沒有什麼其他的意義,你不開心,她還是依舊,何必呢?

    是的,理性來說,你自己也知道放下她就好,但關鍵是,你好像沒有自己的朋友可以一起開心的,你好像沒有自己的愛好和喜歡做的事情,最吸引你的注意力的就是別人的不好,其他的好人好事呢?對你來說好像不存在一樣,沒有感覺,更不用說開心的感覺了,其他的室友呢?應該有感覺不錯的吧,其他人呢》也應該有不錯的吧,這些好人好事其實同時存在於你面前,但是你好像看不到,你的內心似乎習慣了關注不好的人和事,對好人好事無感。經常處於不好的情緒和感覺裡面,自然是不開心了,影響自己的生活是必然的,更何況自己好像沒有自己的生活,如果不去關注她,不去關注那些不好的話。

    具體的情況還需要進一步詳細瞭解,一般來說,你的習慣注意力在不好的感覺上,負面的情緒反應習慣比較強烈,正面的情緒反應似乎很弱,這可能是因為小時候習慣了憤怒生氣,身邊的人總是給你這樣的感覺,很看不慣但是又無法忽略,很生氣但又很無奈,沒有辦法迴避和擺脫,一般都是家裡人,父母的性格可能就給你這個感覺,這樣的關係中長大,會慢慢習慣了關注不好的感覺,人和事情,關注好的那個注意力好像沒有得到鍛鍊,小時候得到好的感覺就很少。

  • 3 # 熊玲心理諮詢

    先糾正一下你提問的邏輯問題,不是你“因為討厭一個人而嫉妒她”,而是你“因為嫉妒她而討厭她”,即正確的邏輯是:嫉妒是原因,討厭等負情緒是結果。而且,嫉妒是導致我們的不好感受,包括許多人際衝突的根本性原因。

    認識嫉妒

    相信你也同意嫉妒的概念吧:當發現別人擁有某種好處,自己卻沒有而又特想擁有時所產生的煎熬之情感,或說,是從別人身上看見了自己的缺陷後的痛苦,一種憤怒之痛苦。

    通常說的羨慕嫉妒恨,其中的恨,是羨慕和嫉妒的分水嶺。羨慕是對別人好處的欣賞,對擁有是渴望之心;嫉妒是仇視別人的好,想破壞別人的擁有。

    羨慕或嫉妒之心人皆有,就像愛美、競爭之心人皆有一樣。只是,人的社會性和理性警告我們,任何本性之需求過頭了,會有風險,人們所感受的慾望心理衝突,不過是較輕的風險罷了。比如,你因嫉妒而影響了你自己的生活,也是一種風險體驗。

    你目前體驗的嫉妒或許有些重,形象點說,你心中的嫉妒已像一團火,被她的優秀,不時的給點燃,致使你疼痛難受,影響到了你的正常生活。

    可我們知道,嫉妒是雙刃的,它的力量既可能毀滅人的意志,也可能催生人超越、成就理想。即,嫉妒既有破壞性,也有重建性,它究竟帶給我們何種功能,是取決每個人的認識和選擇。

    如何不被嫉妒負影響?

    你先要問清自己:既然嫉妒是雙刃的,為什麼嫉妒對你構成的是負面影響?我猜想的可能性有:(1)與優秀的她之間有很特殊或矛盾的的關係。她身上可能有令你討厭的地方,但嫉妒她,一定是她身上有閃耀之處,真令你氣急敗壞的自然是後者。嫉妒,一般發生於同行、同輩等熟悉關係中,離我們遙遠的各行業名人、明星,是激不起人有嫉妒。

    可能性(2),你性格中的自卑、敏感多疑,自我認同、或自我價值感較低,對他人的優秀和對自己的“不好”都會特別敏感....當出現意願挫折時很容易暴怒。這或許跟過去有較深刻的被否定很有關。

    其次,弄清自己的需要,以及自己的長項。

    我覺得,你需正視一個事實,你生活被影響的嫉妒之火,彷彿來自她的討厭處,但火源應該是你自己對自己缺陷的不滿。所以去填滿自己的缺失,是走出妒火之獄的唯一出路。哪怕這過程很慢。

    這就得先完成一份工作:理清楚,你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自己有哪些興趣,哪些長項?若有,可以去發展它們,讓它們點綴你身上的閃耀;若沒有,可以去創造、培育它們,它們仍然是鑄就你自身的閃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穿黑色才能大氣又不暗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