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希倫寶貝
-
2 # 就業紅娘
“通”為核心,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注重培養氣節、胸襟、目光。“通”繼而演變為“大”,不大不博,恐有坐井觀天之險。
-
3 # 南山小築
傅雷近代著名的翻譯家,其子傅聰世界頂級的鋼琴家。《傅雷家書》,摘編了傅雷及夫人在其子傅聰留學波蘭後相互之間的通訊。一封封飽含深情的家書,體現了傅雷為學教子之道。傅聰的成就,可以說與傅雷的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密不可分。
其中涉及如生活細節、人際交往、讀書求學、感情處理等諸多方面。不是單一說教,而是像朋友一樣交談,以身作則,有例項,有感悟。這諸多方面,也都是傅雷先生的自我要求、自我寫照,是傅雷先生為學、教子的生動體現。
-
4 # 智慧花
傅雷作為一個翻譯家,別人說“沒有他,就沒有巴爾扎克在中國”,他譯介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深深影響了幾代華人;作為音樂鑑賞家,他寫下了對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的賞析;作為文學評論家,他對張愛玲小說的精湛點評,為學界作出了文字批評深入淺出的典範;他寫給長子傅聰的家書《傅雷家書》自80年代出版至今,已經感動了數百萬讀者。
-
5 # 範本娜
傅雷家書寫的太好了,我孩子上大學時,我讀了第一遍,給孩子發了不少上邊的好句子,那時是用簡訊。
他和兒子就是朋友,對孩子方方面面的教育,都是那麼心細。
他夫人也是那麼善解人意,給他孫子織了毛衣,孫子穿著奶奶織的毛衣照的照片太可愛了。
可是沒見到孫子,就雙雙自殺了,很是讓人惋惜,都那麼愛他們孩子,是怎麼捨得走的。
傅雷四歲父親就去世了,只有二十四歲,他母親在他二十五歲時也去世了。
他兒子是世界有名的鋼琴家,每一次收到兒子的信,夫婦是那麼開心,每次都是讀好幾遍。
兒子的每一次進步,都與父母教育分不開的。
最近又讀了第二遍,又有不一樣的收穫。
看他的家書,真是受益匪淺。
-
6 # 金豆兒金豆兒
1.傅雷年幼時,母親便為他請先生讀書認字,先天的聰慧加上後天的好學,都為他以後的造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博覽群書,大量的閱讀,開闊了眼界,拓展了邏輯思維,學以致用,因此在文學,藝術,翻譯上都有所成就。
3.高度的道德修養,一顆赤誠的求學之心,對孩子知識的培養和嚴格約束,才能在為學之道上越走越好。
-
7 # 著迷於你的眼神
傅雷近代著名的翻譯家,其子傅聰世界頂級的鋼琴家。《傅雷家書》,摘編了傅雷及夫人在其子傅聰留學波蘭後相互之間的通訊。一封封飽含深情的家書,體現了傅雷為學教子之道。傅聰的成就,可以說與傅雷的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密不可分。
回覆列表
在傅雷先生寫給孩子的家書中,我們看到的絕不僅是他對於兒子傅聰的深深愛意,更重要的是他獨特的教子之道。
在生活細節方面,傅雷先生對於傅聰的要求是極嚴格的。他在1954年8月16日的信中寫到對於傅聰習慣的改進建議,例如“手插在上衣兜裡比插在褲兜裡更無禮貌”,“雙手不拿刀叉時要平放在桌面上”等。這封信的結尾,傅雷先生又叮囑道:“但望你不要嫌我繁瑣,而要想到一切都是使你更完滿、更受人歡喜!”在譯林版的序中,樓適夷先生回憶傅雷對於孩子幼時的施教:“比方每天同桌進餐,他就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邊的姿勢,是否妨礙了同席的人,飯菜咀嚼,是否發出喪失禮貌的咀嚼聲。”傅雷先生在教育孩子時,是從各方面去向他提出自己的建議,事無鉅細,只為了讓傅聰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以後的人生道路更平坦。
傅雷對於孩子的思想精神也極其注重,他曾多次在信中叮囑傅聰。1955年12月9日的信中,傅雷寫道:“唯有把過去的思想包袱一起齊扔掉了才能得到真正的精神上的和平恬靜,才能真正心胸開朗的繼續前進。”一個人只有擁有清澈明朗的內心,才能讓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更自然,才能遵循自己的內心去生活。傅雷先生也曾說過:“心情不穩定,就懶得動筆。”足以見得,他在教育孩子時,總是能發現孩子所處的狀態,並且針對這些教育孩子。傅雷先生的話既具有針對性,卻也具有普遍性。對於我們而言,的確,只有把握好心態,有正確的思想,才能成長得更好。
在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境況時,傅雷先生也會有所感悟,對於孩子進行教育。在一信中,傅雷先生在參與過中共中央全國宣傳會議,聽取毛主席的報告後,給傅聰寫道:“自己先要鍛鍊的堅強,才不會被環境中的消極因素往下拖,才有剩餘的精力對好朋友們喊‘加油加油’。”是的,人當自強為先,只有自身強大以後,才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傅雷先生對於傅聰的教育是極全面的,並不著眼於生活,也從國家的層面、社會的層面給了他一些啟發。
在傅聰遇到感情方面的困惑時,傅雷先生給了他極重要的觀念。傅雷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本質的善良,天性的溫厚,開闊的胸襟。他並不看重兒媳的家境、學歷等外在條件,只要天性是好的,其他都可以逐漸培養。對於夫妻的相處之道,傅雷曾多次叮囑傅聰和兒媳彌拉,一定要互相尊重、寬容、理解,這正是感情持久的要素。
無論孩子的人生在哪個階段,傅雷先生都會對他進行殷殷教誨,只擔心自己給他的太少,只想讓他少走些彎路,這一生平安喜樂。如傅雷先生所說的那樣:“爸爸不為兒子煩心,為誰煩心?爸爸不幫助孩子,誰幫助孩子?兒子苦悶不向爸爸求救,向誰求救?”傅雷先生是在用自己一生所積累下來的經驗,傾己所能去教育孩子,這是代代父母最偉大的地方,也是兒女最幸運的地方。
傅雷先生的教子之道,是從傅聰的生活裡,從自己的生活裡,或是從他人的評價裡,給予傅聰平實的、細微的卻極重要的建議。天下父母心,都是為了孩子更好,而傅雷先生的這份,更厚重,也更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