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戇爸爸
-
2 # 媽咪愛生活
數學的學習主要是鍛鍊思維能力,在美國哈佛大學加德納博士創立的多元智慧理論中,叫做邏輯數學智慧,因為數學和邏輯是緊緊聯絡在一起的。所以我們經常發現數學好的孩子一般邏輯思維能力也會比較強。
數學的學習和語言的學習不太一樣,它並不是透過記憶來完成的。因此數學的學習應該透過玩和練習來達到理解,才能真正掌握。
從孩子一歲左右就可以透過抱著她或者和她一起上下臺階的時候數臺階來讓她慢慢感受數學的概念,然後再透過分類遊戲,來對數學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其實用一副撲克牌就可以學到很多數學的概念了。比如,可以用撲克練習分類:把各種花色進行分類,把不同的數字進行分類等等。還可以透過數數和數學來了解數字和數量的對應。還可以玩排順序的讓孩子瞭解數字的前後順序和大小。
-
3 # 喵媽育兒
數學不是記住的,不是記住的,不是記住的!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數學是一種思維方式。對於低齡段的小朋友而言,數字是一種感覺。高逼格一點的說法叫數感。
讓孩子多數數,正數,倒數,都可以鍛鍊數感。數感好的孩子,對於計算以及數字關係會很有感覺。
我家孩子3歲多沒有訓練任何算數的情況下,有一天突然說9只小老鼠,2只公老鼠,7只母老鼠。這其實就是一種數感。
數學需要訓練很多孩子從小被大人要求算數,其實孩子邏輯思維能力還沒發育成熟,也只能是記住。尤其乘法口訣表,大多數的孩子對乘法沒有理解,所以也只能是背誦。
而靠背誦來學數學,是沒法舉一反三的,因為沒有形成思維方式。而思維方式,其實需要訓練。
我家孩子4歲多,曾經很愛玩一個遊戲,就是幫大家拿碗筷。有3個人,要拿3雙筷子,也就是6支。4個人,就拿8支。這後面就有乘法的思維方式,而加法就是乘法的基礎。日常孩子的這種類似於遊戲的訓練會給孩子建立很好的數學思維。
不要讓孩子討厭數學學數學對中國孩子來說特別不容易。或許是因為一貫大家覺得數學好,孩子就聰明。許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數學好。但是,父母對待數學的方式往往讓孩子懼怕甚至討厭數學。
而背誦乘法口訣表,估計就是造成這種厭惡的罪魁禍首之一。
數學真不是一個靠記憶可以搞定的學科,數學基礎離不開生活,只要在生活中多培養孩子數感,慢慢鍛鍊,孩子對數學不厭惡,自然也不會學得太差。 -
4 # 豆豆and豆媽成長記
數學屬於邏輯思維,講究一種感覺。對於低齡的孩子來說,可以透過遊戲讓孩子知道簡單的概念。
我們家經常玩的遊戲:
一、記憶考驗
拿出幾張撲克牌(j、q、k、王不要),先讓孩子記住哪些數字,然後抽走一張,再讓孩子回答抽走的是哪張。
二、顏色比拼
把全麥圈或其他小零食放在不同顏色的物體上,然後讓孩子進行搶到,答對了就可以獲得物體上面的全麥圈或零食。
三、搭火車
用積木搭一列直線或曲線火車,讓孩子對線條有簡單的認知。
四、比比誰高
用積木壘高,然後進行高矮對比,讓孩子對高矮進行認知。
五、Follow me(跟我做)
家長從眾多積木中拿出1粒,鼓勵孩子跟著拿1粒;家長拿2粒,孩子拿2粒,以此類推……讓孩子對數數有簡單的認知。
六、看誰抓得多
拿一盆豆子,家長和孩子各抓一把,看誰抓的多。讓孩子對多少有簡單的認知。
數學源於生活,而後還原於生活。所以,我們不能死板的教孩子進行概念的認知。針對學齡的孩子,閱讀對數學非常重要。很多家長肯定會疑惑:閱讀應該是跟語文有關,跟數學有什麼關係啊?
大錯特錯,閱讀跟數學關係大得不得了。隨著年齡的增加,數學絕對不只是單單背背概念、記記公式那麼簡單,更多的是題目的理解,理解力怎麼培養?閱讀,唯有大量的閱讀方能提高理解力。
那刷題呢?刷題可是暫時,不理解題目意思,這會兒明白,轉個彎就又忘記了。
學齡孩子記住“小九九”最好的辦法是玩“24點”:拿出任意四張撲克牌(jqk王除外),然後運用加減乘除、括號湊成24。
最後強調一下:數學好不是記出來的,是玩出來的。
回覆列表
數學是一門自然科學,要讓孩子數學學得好,要從幾個方面入手:
一、多給孩子和數接觸的機會。比如從小讓孩子數一數,鍛鍊孩子對數的感覺。在帶孩子出去散步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數一數路邊有幾朵花,有幾輛車等等,培養孩子對數的印象。
二、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不是讓孩子從小做題目,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對數學產生壓力和抗拒,如果以後上學了,很可能最不喜歡的學科就是數學。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可以有很多種方式,比如把水果做一些分類,蘋果分一類,梨分一類,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分類,也可以讓孩子分積木。
三、鍛鍊孩子的空間概念。有很多兒童玩具可以開發孩子的空間概念。比如搭積木,玩樂高,比如做一些可以自己造型的玩具,讓孩子用材料自己做一個房子、杯子、車子,都可以鍛鍊孩子的空間感,而且孩子玩的興致勃勃,不亦樂乎。
四、如果孩子對一種方法不感興趣,就試著換一種方法。記住,不要刻意讓孩子做題目,刷題,這樣會影響孩子對數學的長期興趣,對孩子未來的學習不利。
希望每個家長都能找到學數學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