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來吹殼子

    現在的農村,已經告別了了所有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生活模式。現在的00後、90後甚至80後都沒有了種田的習慣。至於未來的糧食是不是很緊張,個人認為至少不會出現糧食短缺的地步。具體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個:

    1、農業的發展趨勢,決定了以後的農業不需要那麼多人。科技在發展,農業生產技術在進步,已經不需要原來那麼多人從事糧食生產了。未來的農業,一定是朝著集約化、機械化的方向發展,先進的種植技術和機械,本來就可以淘汰一部分的勞動力。也就是說,本來就不需要那麼多人種田了,種田的人少點也無所謂。

    2、全球貿易可以解決一部分糧食供給。整個世界來看,不同國家和地區發展程度是不同的。在全球那麼多適合生產糧食的國家中,像越南、緬甸、巴西等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國家大有所在。不是所有的國家都像中國發展那麼快,它們要想擺脫農業生產為主的現狀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全球經濟貿易日漸平凡,我們因大部分年輕人不種田少生產的糧食完全可以拿錢去進口。

    3、當糧食值錢了,有的是人去種田。90後、00後不種田的最主要原因是種田付出大、收入少。他們不種田是一種市場經濟行為。同樣,當真的糧食緊缺的那一天,糧價上漲,肯定會有很多人回到農村進行糧食種植,這也是一種市場經濟行為。

    4、國家不允許糧食緊張情況出現。“民以食為天”,如果人民吃不飽,肯定會出大亂子。從國家戰略出發,國家不允許糧食供給緊張情況出現。現在國家儲備了很多糧食,就是為了應對糧食危機的出現。在糧食緊張前,或許動用儲備糧、或許加大進口、或許出臺政策鼓勵種植糧食,國家肯定會出手的。

    所以,即使現在有很多的90後、00後不種田了,也不必過分擔心糧食緊張。

  • 2 # 山老虎

    在前幾年,農村的土地荒蕪的得厲害,反而這兩件土地荒蕪反而變少了,這是什麼原因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這個現象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重視,現在種田,不僅不需要交公糧,還有補帖,特別是今年,我們縣針對乎沒人種早稻晚稻的現象,政府下文一定要求農戶種植兩季稻,種兩季稻每畝補貼高達200元。第二、很多在外務工的中年人,因為上有老人下有小孩需要照顧,也需要返鄉創業,目前返鄉創業,也可得政府的支援,有息貸款,有免費培訓等等,可以說現在返鄉創業,也是幾年前出去打工一樣是個機會,過了幾年,這個機遇也就不會再有了,這部分的人,回鄉了也種回了以前荒蕪的田地,第三、現在種田不是十幾年前了,耕田犁地有專業的拖拉機,打稻穀有收割機,種穀直接撒播在田裡就行,不象以前一樣需要育秧時田,廢時廢力,沒有效力,打農藥可以統一有無人機,一個要種十幾畝田不是很輕鬆的,也不是很累的。第四、現在出現了很多專業種田大戶,他們連片承包,一種就是上百畝,所以現在90後00後沒有種田的習慣也沒關係,糧食肯定是有人種的。

  • 3 # 外地媳婦小杰

    現在年輕人都不種地,未來糧食會不會很緊張?

    這個問題,我們得首先看一下,為什麼年輕人不種地了。原因很簡單,這是一筆經濟賬。一般農戶,一個四五口的家庭,也就2畝田。種田一年的純收入,都不如年輕人在外打工一個月,辛苦不說,收入還少。如果普通農戶種田一年能有比較好的收入,那很多年輕人也不會出去打工了。

    再來說說,年輕人不種田了,會不會影響糧食,影響未來吃飯。未來種田的模式,都是機械化大規模操作了,這個美國在幾十年前就是這樣了。普通農戶不種田,就會有人來承包,大片、大量的機械化種植。國內的幾大產量基地,都是機械大規模種植。

    並且,目前看,國內種植水稻技術不斷提升,畝產還在繼續提高。鹽鹼地種糧的技術,也正在突破,這也意味著未來有更多可大規模機械化種植的土地。袁隆平院士曾指出,中國不會出現“糧荒”, 完全能夠自給自足。袁隆平曾表示,中國有約15億畝鹽鹼地,其中具備改造潛能的鹽鹼地面積在2億到3億畝之間,每畝的目標產量在300公斤。

    未來如果出現糧食緊張,我覺得最可能的原因有氣候惡化、天災、戰爭或病蟲導致糧食大規模減產。年輕人不種田,導致糧食緊張這種情況,可能性微乎其微。

  • 4 # 大川視角

    答案:不會

    90後00後不種田不代表,中國農業後繼無人。農業科技的進步,中國以後或將進入大農場主,大集團化的農業管理,耕地紅線不會退讓的政策,也給出了答案,不會緊張!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政策:

    中國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紅線,2017年底耕地面積達20.23億畝,劃定永久基本農田15.5億畝並實行特殊保護,大力推進土地綜合整治並建成高標準農田4.8億畝,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新格局基本形成。

    原則堅持:

    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

    在耕地保護制度上,自然資源部將深入貫徹“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基本國策,嚴格耕地管控性保護,儘量“不佔少佔”;牢牢守住耕地紅線,確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提升、生態有改善。

    有了國家的政策紅線,和科技的進步,答案就一目瞭然了

  • 5 # 豫東鄉村

    隨著科技的發展,農業也逐漸實現機械化,智慧化,以後一個人可以輕鬆打理幾十畝甚至上百畝地,可以說未來農業或許是最吃香的行業,

  • 6 # 科研者666

    雖然種田的人在減少,但中國的農業科技也在不斷髮展,中國的農業生產方式會慢慢的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向集約化和機械化的方向轉變,可以大量減少對農業勞動力的需求,解放出更多勞動力投入到其他行業中。

  • 7 # 金牛座719

    近年來,隨著農村的大力發展,已經有很多人都放棄了在農村種地,年輕人基本上都去打工去了,而且由於最近的糧食價格一直都很低,農民們種了一年的地,到了豐收的季節,他們卻開心不起來。儘管收成不錯但是糧食的價格卻很讓人寒心,這也就導致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種地。那麼,農村年輕人都去城裡打工了,以後沒人種地,那我們的糧食從哪來?

    中國有句古話說民以食為天,只有吃飽了飯才有力氣幹活。而中國一直是人口大國,在世界上的人口數量位居第一位,倘若真的沒有人來種地,那麼中國14多億的人口靠誰來養活?靠國家來養活肯定是不現實的。而且有關情況顯示中國現在的荒地有很多,有很多的偏遠山村都是隻有老人在村子裡種著一畝三分地,大部分的耕地都荒廢了。

    而且這種現象還不在少數,國家也採取了一定的措施來緩解這種情況。現在的土地流轉制度也在不斷的完善,農民不願意種的多餘土地,可以由承包人接收,承包人只要每年付給農民朋友租金即可。如果租期到期了,還可以續租,這就給了農民朋友們極大地便利。

    或許有人講現在不是有進口糧食嗎?以後直接進口糧食不就行了嗎?這種想法太不現實了,中國有那麼多人,要是進口那得花多少錢。就算國家的經濟很發達,但是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其實國家政府有自己的糧食庫,每年都會有糧食進入苦中。但是這也不是長久之計,所以現在國家在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減輕農民的負擔,提高對農民的糧食補貼。讓種地不在廉價,也在對糧食價格進行調控,以穩定糧食的價格。

  • 8 # 收_心209357101

    雖然種田的人在減少,但中國的農業科技也在不斷髮展,中國的農業生產方式會慢慢的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向集約化和機械化的方向轉變,可以大量減少對農業勞動力的需求,解放出更多勞動力投入到其他行業中。

  • 9 # 尊尼男裝

    現在種田和以前大不一樣了,以前機械化沒有普及,牛車,驢車甚至人力是普遍採用的,而且都是各家各戶分散作業。以後的發展趨勢是提倡大地塊,大農戶,農場式管理,或者農業合作社。而且現在國家政策好,農民購買大型農機具,國家都有補貼。所以以後只需要有一少部分人種地就可以,解放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來參與到其他工作,比如城市建設,比如工廠工作等等!

  • 10 # 搬果將

    1: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為什麼新一代越來越不願意種地?其實很簡單,就是“累”,還沒有經濟效益!

    尤其是上一輩人的影響,很多生活在農村的80,90後都應該聽父母說過這句話:好好上學,以後別像我們這樣沒出息,只能在家種地,又髒又累;對於父母而言是鼓勵孩子好好學習,同時也“醜化”種地這件事,當然種地確實很辛苦,所以很多年輕人即便學習不好,出社會也不願意留在農村種地.

    2:種地收入確實低,對於很多農民而言,除去種子肥,耕地肥,化肥費,農藥費,糧食的收入確實低的不能再低!那麼種地就真的沒錢賺嗎?不是,所以這也可能是未來種植業的發展,大規模承包戶專業種地,這樣專業種地,成本降低、效率提高,收入還是很不錯的!

    3:國家現在所有的問題都聚焦在三弄上,對於很多出去謀生的人而言主要是因為種地得不到收入還費時費力,農民種地沒有工人賺的多,大部分人為了生計沒辦法只能進城打工!如果從事農業生產能夠獲得豐厚的利益,擺脫貧困,大部分人還是願意留在家裡種地.

  • 11 # 好貨測評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食以農為本”,可現在的老人的年紀大了種不了田,而年輕人又不會種田,55歲以下的人,在田間很少能看到,留守老人和婦女反而是種地的主流軍了,這將是未來農村遇到的問題,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喜歡農業了呢?

    傳統的種田模式還免不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模式,很多農村的年輕人不用被束縛在土地上,可以進城務工獲得自己的一份收入,種地僅僅能夠維持老人的日常生活,對於年輕人的吃飯,討媳婦,買房子,基本上沒有太多的幫助,種田累死累活忙一年,甚至不夠外面三兩個月掙得多,所以外出打工,是必然的選擇。

    如果這一代種地的人沒有能力再種地,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種田,未來社會會怎麼樣?

    雖然當下農業“後繼無人”,但是相信我們會盡快走上農業現代化的道路,以後的現代農業就是要把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現在中央對三農的利好政策不斷出爐,鼓勵有技術、有實力、喜歡農業的年輕人在農村發展,承包村民土地,搞特色種植,相信會有更多的能人異士奔赴農村,去建設鄉村、發展農業,讓我們的農民也像西方的農場主一樣,人少,產量還大,中國的田園不會荒蕪!

  • 12 # 使用者102170253654

    給你算個帳: 中國按進口9千萬噸大豆,每畝大豆在國內的高產量平均300斤, 我們如果自己種植需要多少耕地??? 需要:6億畝!!! 加上其他雜糧和肉奶及肉奶製品, 中國的耕地缺口是:8億畝以上!!! 走私肉奶製品除外。 8億畝左右,佔中國水澆地的6成!!! 換言之,我們如果全部自已生產,耕地面積缺一半!!! 或者說:按當下的生活水平, 我們有一半的人口將沒有口糧!!! 即:7億人口沒有口糧!!! 這還沒有把國際形勢,和氣侯變暖對糧食生產的影響! 14億人口,14億張嘴呀! 你說問題嚴重嗎?

  • 13 # 使用者7005159177617

    我想說幾招:賴的說:說了當沒說:你看八零九零的年青人早就知到了:知到人口多:將來糧食有問題:二胎都不生了:華人口減少一半以上:糧食就沒問題了

  • 14 # 廣東清遠佛岡CMY夢

    為什麼沒人去種尼?因為農業很複雜,天氣多變,稍微不精心打理就沒產出了。而且每天日曬雨淋,根本每幾個人願意幹這樣的活。再過多十年八年,我們的父母老的做不動的時候,糧價就飛上天了。

  • 15 # 人生在世959

    莫說大道理,再過十年看看還有糧食不,現在我承包了一百三十多畝,每年掙不了三萬。又累又重。誰還種田,只抵一個好單位的人一個月工資

  • 16 # 十步之劍

    我世代為農,也不知特麼有多少代了。每個種地的農民都有一個相同心思,那就是自已一下代不再種地。因為他孃的太不值。現在看來,終於耍實現了。多好。糧食緊不緊張,關農民屁事?誰擔心以後沒米吃不飽,來,我把這幾畝地讓給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波蘭有可能繼法國和德國之後,也領導歐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