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求之

    這首詩是作者臨刑前題在牢獄的牆壁上的,主旨鮮明而突出:不管變法結果如何,我們都一定要堅持下去,持之以恆,奪取勝利。後兩句豪情萬丈,擲地有聲,表現了一個改革家的崇高精神和不屈意志。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它激勵了許許多多的後來者,成為他們克服艱難、走向勝利的精神支柱。比如,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事業中,有不少志士仁人在面對巨大艱難和犧牲的關頭,都常會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譚嗣同為榜樣,從而汲取力量堅持鬥爭。

    該詩是譚嗣同就義前題在獄中壁上的絕命詩。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佈“明定國是”詔書,宣佈變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發動政變,囚禁光緒皇帝並開始大肆搜捕和屠殺維新派人物。譚嗣同當時拒絕了別人請他逃走的勸告(康有為經上海逃往香港,梁啟超經天津逃往日本),決心一死,願以身殉法來喚醒和警策華人。他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詩的前兩句,表達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門投止”地匆忙避難出走,使人想起高風亮節的張儉;一些人“忍死須臾”地自願留下,並不畏一死,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樣高風亮節的杜根那樣,出來堅貞不屈地效命於朝廷的興亡大業。詩的後兩句,則意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揚;仰笑蒼天,凜然刑場!而留下的,將是那如莽莽崑崙一樣的浩然肝膽之氣!

  • 2 # 滿樓書坊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維新志士譚嗣同被捕,其在獄中牆上題寫絕命詩:

    “望門投宿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譚詩中所用典故頗多,這裡先一一解釋。其中,詩中說的張儉與杜根,這兩位都是不畏權貴、敢於直諫的大丈夫。

    據《後漢書·黨錮列傳》,東漢末期張儉任山陽東部督郵時,曾嚴劾宦官侯覽及其為非作歹的家人,為民間所敬仰,其後因黨錮之禍而被迫逃亡。

    所謂“望門投止”,說的是張儉在逃亡時,人們敬重他的人品而冒著破家滅族的危險接待他,甚至“郡縣為之殘破”。

    杜根是東漢安帝時期的郎中,性格耿直。當時安帝年幼,由鄧太后攝政,外戚專權。安帝成年後,杜根上書要求太后歸政。

    鄧太后大怒之下,令人將他裝在麻袋裡摔死。執行的官員憐惜杜根是忠臣,於是有意手下留情,將他打暈之後扔出城外。

    事後,鄧太后還不放心,又派人去檢視。杜根裝死三日,目中生蛆,這才僥倖逃脫。15年後,鄧太后死,杜根這才復出並官拜侍御史。

    譚嗣同的絕命詩用典準確,讀起來雄渾悲壯,豪邁激揚。但可惜的是,原文其實是這樣:

    “望門投趾憐張儉,直諫陳書愧杜根。手擲歐刀仰天笑,留將公罪後人論。”

    兩個版本的前兩句大意相同,但後兩句透出一個明顯的細節差異是,原詩是“手擲歐刀仰天笑”,改作之後卻成了“我自橫刀向天笑”,一個主動,一個被動,性質完全兩樣。

    據臺灣歷史學者黃彰健的考證,這改詩的不是別人,正是譚嗣同的同志兼好友梁啟超。

    所幸的是,譚嗣同的絕命詩為當時獄吏所錄,後來交給了參與此獄的刑部主事唐烜(戊戌六君子之一、御史楊深秀的同年)之手,原詩才得以儲存下來。

    不過,原詩的流傳範圍及其影響力當然遠遠比不上樑啟超所改之詩,否則也無須學者考證了。

    不過,又據近年晚清史學者孔祥吉的看法,梁啟超雖然對譚嗣同題壁詩有所潤色,但大體可信,僅修改數字而已。

    據梁啟超的解釋,所謂“我自橫刀向天笑”自是志士絕命情懷,而“去留肝膽兩崑崙”,則指的是兩個好朋友,一是留下的大刀王五,二是逃命的梁啟超本人。

    如果,梁啟超真是改竄譚嗣同的詩,就未免是借別人的人頭來為自己評功擺好了。

    其實,如果原詩是“手擲歐刀仰天笑,留將公罪後人論”的話,倒是透露了戊戌年的一重大隱情,即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企圖搞“圍園殺後”,奪取權力,結果導致了這場流血的失敗。

    所謂歐刀者,刑人之刀也,可見譚嗣同自認其罪;而將“功罪”留待後人去論,其實也在某種程度上透露了這場未遂的政變。

    從這個意義上說,譚嗣同是求仁得仁,他本有機會逃走,但考慮到這次的密謀把光緒皇帝捲入(光緒本人對康梁等人的圍園殺後之謀卻毫無所知),譚嗣同決定留下來為光緒皇帝做一清白證明。

    此後,譚嗣同等六人不審而殺(或審而不公開案情即殺),也是為了保護光緒皇帝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譚嗣同敢作敢當,敢於承擔自己的責任,是條真正的漢子。

    至於康梁等人,無論道德、品質、為人,那就高下立現了。

  • 3 # 誰聞暗夜有流風1

    這是被梁啟超改動後的詩句,原句為“手擲毆刀仰天笑,留將功罪後人論。”

    被篡改的詩句其前後的意思是完全相反的,原句的意思是用淋漓的鮮血警示世人,死得其所,功罪任人評說。改了之後則變成了英勇就義的與跑路保命的都是英雄,我們是以圖將來,旁人不要瞎議論,我們不是怕死。譚嗣同任人評說,康梁怕人評說,人生意境大有不同。

  • 4 # 使用者50100488895

    如果一位歷史名人為國捐軀,警醒後人,被子孫後代銘記,那是件幸事;反之,愚昧之人拿來嘲笑,那只有悲哀。我很佩服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豪情。想來飽讀詩書的譚大人早已抱著變法的理念,早已明白變法是要用鮮血,去證明那顆忠誠的愛國之心,他放棄了逃跑,和另外幾位義士走上了刑場。歷史永遠記住譚嗣同,也記住了他最後的詩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慕斯蛋糕賣得貴嗎?哪種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