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編號9的聲音

    出處

    《尚書·牧誓》:“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索,盡也。雌代雄鳴則家盡,婦奪夫政則國亡。”用現代漢語說是“母雞不司晨,母雞司晨,家破人亡。”

    成語典故

    殷商時期,暴君紂王每天只知道吃喝玩樂,過著奢華荒淫無恥的生活,紂王對忠臣們的話毫不理會,只聽信他的愛妃妲己的話。商朝的忠誠比干因為向紂王進忠言卻被紂王殺了,還被開胸挖心,說要看比干長的什麼心眼,紂王的行為引起了群臣百姓的強烈反抗。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帶兵討伐紂王,周武王的部隊在距離朝歌七十里的牧野就跟紂王的部隊開戰了,周武王在牧野誓師時說道:過去說雌雞沒有晨鳴之道,雌雞代替雄雞打鳴則家盡,婦人奪取丈夫的政權則國家要亡,紂王一味的聽信妲己的讒言胡亂施政,是紂王亡國的根本。紂王收到訊息武王反叛,便帶著他的七十萬人馬迎敵,只是他的這些手下早就對他恨之入骨紛紛倒戈。紂王自已把自已逼到了絕路,他只好逃回朝歌自焚了結了。後以“牝雞司晨”代指女子參政,多含貶義。

  • 2 # 荊山書生

    這句話本來就是歧視語句。參考武則天大帝。

    武則天在世功大於過,在史學界聲譽很高,但由於身份敏感,因為是女人,所以歷來諸多男子對她潑汙水。一個女人在408位皇帝中奪得一席之地,奉為正統皇帝,本身很了不起,就連毛主席對她很是欽佩,爭權奪利敗者很多,卻以一己之力打敗舊觀念,打敗風俗,打敗當時所有的男子權貴,這能力千年難遇。

    而在宋朝,對她評價話鋒一轉,尤其是司馬光說她“牝雞司晨”這句話實則傷害了唐朝。史學家本身政治立場處於當朝,自然要貶低前朝,武則天被貶低實為不妥,不過宋元儒學後,女性地位進一步被貶,再沒有和武則天相媲美的天之驕女了。

  • 3 # 一葉孤帆行萬舟

    牝:雌性,牝雞,雌雞;司,掌管;晨,早上;司晨,報曉。雌雞像雄雞那樣鳴啼,指母雞報曉。牝雞司晨是生物的性變異現象,但舊時用來比喻女人篡權亂世,人們認為此是兇禍之兆。

    出處《尚書.牧誓》: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出處《新唐書.長孫皇后傳》:“與帝言,或及天下事;辭曰:牝雞司晨,家之窮也,可乎?”

    牝雞司晨這個詞的存在,真的有道理嗎?其實,這個詞語之所以會存在,就如同紅顏禍水這個詞存在的含義一樣,這兩個詞都是父系社會的最佳狀態,也是當時的男性眼中找到的關於政權消亡的替罪羊吧了。

    如果在歷史的長河中尋找牝雞司晨的女性的身影,我們會發現,她們處理的政事與業績,與男人不相上下。

    漢朝時期的呂后,唐朝時期的武則天,宋朝時期的劉娥劉皇后,這些女人,對歷史的推動終歸是有貢獻有功勞的。

    像牝雞司晨這種具有貶義、具有歧視的詞語還有很多,那是歷史遺留的病症,現在好了,男女平等,男人能幹的事,女人一樣可以幹得漂亮!!!

  • 4 # 走出來的哲理

    “牝雞司晨,惟家之索。”這是古訓之說。理同俗語“女人當家,房倒屋塌。”

    這話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會中應該是廣為傳誦的。古語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所以那時社會倡導男人主導女人,女人順從男人才是世間至理。當一個女人做了男人該做的事就像牝雞司晨,母雞去打鳴,它也打不了,這就有違自然規律了。

    古代女子地位低下,講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女子無才便是德。受這種觀念影響,很多女人見識都來自於坊間傳聞,夫妻溝通,資訊量很少,能讀書的不多。很多大事也都是由男人來做主。

    自古不乏巾幗不讓鬚眉的傳說和故事。就牝雞司晨,惟家之索之說,明顯是男權社會貶低女性之說。反向理解,女人做了男人的事,那男人不是更沒用了嘛?

    所以,個人愚見:表面貶低女人,實則暗諷男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蟹苗黑腮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