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老李笑談古今事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且聽老李為您細細道來。

    對皇帝來說,什麼人最重要?

    統率軍隊攻伐敵國的將軍,出謀劃策運籌帷幄的謀士,百官之首總領朝政的丞相;他們當然很重要。

    但除了他們,還有一種人被皇帝視作得力干將國之重臣,這就是掌管經濟,給皇帝提供錢糧的理財專家。

    西漢的桑弘羊就是這麼一個人!

    眾所周知漢武帝討伐匈奴、大興土木,建立了不世之功,得以名留青史成為千古一帝。

    可你要知道,他做這些事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若是沒有一個合格的錢袋子,恐怕大漢集團早就資不抵債宣告破產了。

    發家訣竅:學好數學很重要

    “(桑)弘羊,洛陽賈人子,以心計,年十三侍中”。——《漢書》卷二四下《食貨志下》

    桑弘羊十三歲就步入官場了,憑的是什麼?憑的是他出色的數學能力。

    桑弘羊出生於洛陽的一個商人家庭,多年的耳濡目染使他對算賬有了不淺的造詣,此外,他還尤其精通心算。後來他的名氣大了起來,就連漢武帝都聽說了有這麼一個人,便徵召他入宮做侍從。

    還有另外一種觀點,因為桑弘羊家裡很有錢,就有人推測他是靠捐錢捐的官。

    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在當時只要你足夠有錢,就連死罪都能赦免更別說做官了;要是司馬遷他老人家家財萬貫,鬼才願意受宮刑呢!

    他的主要政績

    1.算緡和告緡

    早在公元前119年,在御史大夫張湯的建議下,漢武帝就頒佈法令,推行算緡和告緡。

    那麼算緡和告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算緡就是對財產達到一定數目的商人徵收財產稅(大概是十中取一吧。),假如說你敢偷稅漏稅,那就用告緡來治你。

    告緡規定若是有人舉報商賈隱瞞財產,並且情況屬實,那麼被舉報人的財產就會被沒收,而舉報人則可以得到沒收錢財的一半。

    是故人們紛紛摩拳擦掌,眼睛時刻緊盯著當地的富豪大紳。

    可這種對付不法商人的利器,在最開始卻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

    桑弘羊劇照

    直到桑弘羊做了大農丞,以雷厲風行的態度把這個政策堅決執行落到實處;在這個過程中,官員楊可也出了大力。

    奪人錢財如殺人父母,桑弘羊此舉,雖大大充盈了國庫,卻是被那些“死了爹孃”的商賈們恨之入骨。(商人的兒子卻成了天下商人的生死仇敵,也真是世事難料啊!

    2.整頓貨幣

    五銖錢

    貨幣的流通順暢是一個國家經濟穩定執行的基礎。

    “摧抑兼併,均濟貧乏,變通天下之財,後世唯桑弘羊、劉晏粗合此意。”——王安石

    漢朝初期,貨幣政策異常混亂;這是因為國家監管不利嗎?不,國家壓根就沒有監管。在漢文帝時期,私人鑄幣是不會受到法律限制的;漢文帝著名的寵臣鄧通就是靠著鑄錢成為大富豪。

    在這種情況下,劣幣偽幣充斥市場,人民苦不堪言。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桑弘羊建議武帝改鑄五銖錢,並把鑄造、發行貨幣的權利收歸中央所有,嚴禁各諸侯國和郡縣私造貨幣。

    3.鹽鐵官營

    我們的印象中,在古代王朝,鹽和鐵的經營權似乎本就為國家所有。

    鹽鐵論

    但其實,這種制度是從漢武帝開始並逐漸成為定製的。在成為九卿之一的大司農後,桑弘羊開始著手此事。

    在大老闆劉徹的支援下,他用了幾年的功夫收回全國各地鹽業和冶鐵的權利;而後,在各個郡縣設立鹽官和鐵官。

    桑弘羊和他派往隔離管理鹽鐵的官員們,組成了一個官僚體系。

    他主導的鹽鐵系統為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一方面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另一方面沉重地打擊了地方豪強的勢力。

    怎麼惹怒儒生?

    董仲舒

    自董仲舒上書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學派在官場上的勢力一天比一天強盛。而桑弘羊,則是主張法家思想治理國家的。

    以穀梁學派為首的儒家勢力對桑弘羊的很多政治主張持有相當激烈的反對態度,認為桑弘羊與民爭利,對國家有害而無利。

    同時,他們反對武帝對匈奴強硬的態度,反對出兵與匈奴作戰,主張用愛心和仁德感化匈奴。但他們又不敢和武帝對著幹,於是桑弘羊就成了他們嘴力輸出的物件。

    他們吧過錯都歸結到桑弘羊身上,整天嚷嚷著“請誅桑弘羊”,激進點的還要烹了他。

    鹽鐵會議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武帝所取得的成就,功勞簿裡少不了他的名字。

    之所以那麼多儒生反對他,老李認為一是政見不合,為了國家的執政方針而反對他;二是因為學派之分,純粹為了打壓他。三則是利益使然。

    要知道,當時的文化人大多數家裡不是地主就是權貴,寒門子弟佔的比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桑弘羊的種種行為,極大地損害他們的利益,他們自然不會給他什麼好果子吃。

  • 2 # 來你繼續說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漢武帝的形象都是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還是一個好大喜功、控制慾極強的皇帝,他對國家和民生的破壞是非常巨大的。由於武帝常年征戰,文景兩朝積累下的充沛國庫竟被消耗一空,國家財政出現了“用度不足”的危急狀況。為了支撐持久戰爭,武帝把手伸向了百姓,他推行強硬的國營化經濟政策,實行鹽鐵國家專營。這些政策讓國家大發其財,卻導致民間經濟凋敝、人口銳減。他晚年就曾多次降下罪己詔,反思自己不惜民力的過失

    武帝去世6年後(公元前81年2月),漢帝國的議事大殿上發生了一場帝國經濟政策的公開辯論。辯論的一方是武帝時期的財政大臣(大農令)桑弘羊及其屬下,另一方則是一群儒生。這場經濟政策辯論的主題是——“鹽鐵行業是要放開民間自由競爭,還是繼續國營壟斷?”《鹽鐵論》記錄了這次對後世影響至深的大辯論。

    “桑弘羊之問”

    一上來,儒生就對桑弘羊採取凌厲的攻勢,歷數鹽鐵國營的罪惡:

    1.國有專營制度造成絕對壟斷,價格昂貴,強買強賣。

    2.強行收購糧食物資建立儲備,這是與民爭利,導致經濟蕭條、人民困苦。

    3. 國營制度豢養了權貴經濟,形成了以國營為名、攫取私利的特權集團。

    儒生說完,對面的桑弘羊卻沒有絲毫慌亂,輕輕地捻著鬍鬚,反問儒生:

    1.帝國運轉需要鉅額的財政開支,光靠農業稅根本不夠,如果不執行國有專營制度,請問錢從哪裡來?

    2. 一旦遇到戰爭、災荒等急需用錢,國庫卻空空如也,怎麼辦?

    3. 如果中央不把重要財源掌控在手中,形成壓倒性的力量,一旦地方勢力膨脹起兵造反,怎麼辦?

    1.帝國運轉需要鉅額的財政開支,光靠農業稅根本不夠,如果不執行國有專營制度,請問錢從哪裡來?

    2. 一旦遇到戰爭、災荒等急需用錢,國庫卻空空如也,怎麼辦?

    3. 如果中央不把重要財源掌控在手中,形成壓倒性的力量,一旦地方勢力膨脹起兵造反,怎麼辦?

    儒生們目瞪口呆,啞口無言。這就是聞名後世的“桑弘羊之問”,它難倒了中國曆代的知識精英,也成為皇帝們的最愛——這三個反問,不僅讓官家打壓民間經濟變得順理成章,還讓皇帝搜刮百姓變得心安理得

  • 3 # 歷史在記錄

    前81年2月,60多個新薦舉的賢良文學被召至宮中,就桑弘羊各項財政政策應否廢止,與丞相車千秋、桑弘羊辯論。賢良文學受霍光鼓動,又代表地方豪強的利益,批評桑弘羊各種與民爭利的政策。結果昭帝下令取消酒的專賣(榷酤)和關內的鐵官,其餘大部分政策都不受影響;霍光有意打倒桑弘羊的目的暫未達到。

    賢良文學代表儒家的意見,反對一切戰爭,主張節儉、藏富於民,反對官營商業。政治必須使民生安定,以仁義道德引導百姓,移風易俗,崇本抑末,即抑制工商業、發展農業;鹽鐵、均輸、平準、榷酤等法與民爭利,使人民趨向“末業”,應當廢止。賢良文學並批評,以桑弘羊為首的經濟官員驕橫奢侈。

    御史大夫代表法家的意見,主張朝廷必須充實國庫,加強邊防,防止敵人入侵;為了國家安全與榮譽,必須征討胡人,有信心制服匈奴。經濟方面,主張開發工商業,由政府統制,管制鹽鐵,以富國富民及應付邊防開支。御史大夫並批評,賢良文學是古非今,過於迂腐,對當前急務並無具體有效的對策。

  • 4 # 披堅執銳K

    桑弘羊與儒生,是市場經濟與特殊利益集團權力經濟之爭,市場經濟與國有壟斷之爭,藏富於民與國富民貧之爭。

    1、儒家的藏富於民,成就文景之治

    漢朝建立後,“與民休息”,讓老百姓自治。

    國家鼓勵生育,減輕稅賦,政府厲行節儉,小政府大社會,開放一切資源,開放關禁,搞活流通。

    民間資本進入鐵、銅,其意義等同於民間可以生產軍火、貨幣,開辦銀行。

    稅收超過孔孟的理想。孔孟要求政府10%,漢朝政府卻降到1/30,文帝在位二十三年中有十二年全免稅。

    藏富於民政策,使人丁興旺,家庭富足。各地紛紛湧現出很多的大企業家,大資本家,市場空前繁榮,物資供應豐富。政府糧食太多,腐爛變質;財政結餘太多,連串錢的繩子都朽斷了。

      民富國富,領導人卻對自己摳門。文帝禁止祠官為他祝福。在位23年沒有為自己建新房、換車馬。屢次下詔禁止各地貢獻奇珍異物。

    他所寵愛的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帳上連朵花都不繡。更別說出去開個公司幹個什麼買賣了。

    貴族官僚也不敢濫事蒐括,奢侈無度的事情即便有也不敢張揚。

    2、禮制治國,降低了社會管理成本

      官員有罪,自己自殺。為了培養官員的恥辱感,景帝掏出私房錢幫貪官堵窟窿,讓貪官自己羞愧、改惡從善。

    商人可以自己造貨幣,可以造武器,民間武器眾多,國家需要時老百姓自己帶武器戰馬出征。居然不違法,不造反,不僅沒有出亂子,反而社會安定,人民富足。

    法制寬鬆,條例少,有空子人們也自覺地不去鑽空子。

    3、漢武帝反儒

    (1)創立國家大學,擠壓儒生權利,破壞教育獨立;

    (2)以武力開疆拓土,而不是以認證柔遠能邇。

    也就是象德日那樣侵略、搶佔。不是象英美這樣吸引別國歸附、主動申請加入、主動移民投靠。

    (3)興辦國企,壟斷鹽鐵等關鍵經濟領域

    (4)政府經商,用行政手段干預市場、調劑物價,加大民營企業的經營成本,政府牟取暴利。

    剝奪民間創業商機,所有的商機都被政府端走,幾乎恢復到秦朝的“利出一孔”境地。

    (5)共同貧窮

    向富人徵收財產稅;向奢侈品徵收高額消費稅;

    有產者很快就都成了無產者了。滿城盡是窮光蛋。

    (6)共同墮落

    發動窮人告發富人,民風為之驟變,陰險、算計、卑鄙、猥瑣、殘忍、奴顏婢膝、不擇手段,好不容易被文景消除的秦制度下的惡劣民風官風,都被武帝恢復。

    官員盡皆酷吏貪官、無恥小人,百姓盡皆奴才、互相喂毒、互相欺騙,甚至當土匪。

    4、桑弘羊是漢武帝經濟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執行的領導者

  • 5 # 雪山156279707

    儒家主張不與民爭利,比如鹽鐵,就應該任由百姓自己使用。

    桑弘羊是致用之才,認為鹽鐵這種人民生活必需品是具有高額利潤的,如果把這種利潤讓給人民,則國貧民富,國家經濟不夠,而百姓、商人掌控了國家命脈,這是原則問題。

  • 6 # 穿插游擊隊

    循跡曉講·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公元前81年三月的一天,雖然已是春日,可在大漢未央宮朝堂之上,大漢的首席財政大臣桑弘羊卻感受到了儒生們對他吹來的陣陣寒流。

    “縣官鼓鑄鐵器,大抵多為大器,務應員程,不給民用。民用鈍弊,割草不痛,是以農夫作劇,得獲者少。”桑弘羊聽罷默然不對。

    儒生的大意是,政府專營的鐵器製造,絕大多數都是大型器具,而不考慮民眾的需求,不夠小巧鋒利。民眾拿著政府專營的鐵器耕田,花更多的力氣,卻得到更少的收成。

    |劉家灣村東臺漢墓出土長12.8釐米刃寬10釐米方形銎 圖源於網路

    儒生們所提出的,正是桑弘羊採取鐵器製造事業由政府專營壟斷政策的結果。為什麼凡事一旦由政府專營,就好不了了,就不顧市場需求,不從使用者的角度考慮了,這一點桑弘羊答不上來。

    但是桑弘羊並不著急,因為他根本不在意儒生們提出的問題,政府專營鐵器農民是否好用,壟斷政策是否利民,不是他考慮的問題,他要考慮的是更大的事情。

    |《鹽鐵論》書影 圖源於網路

    桑弘羊對儒生們丟擲了三個大問題:國家運轉需要的財政開支,光靠農業稅根本不夠,如果不執行政府專營制度,請問錢從哪裡來?一旦遇到戰爭、災荒等急需用錢,國庫卻空空如也,怎麼辦?如果中央不把重要財源掌控在手中,形成壓倒性的力量,一旦地方勢力膨脹起兵造反,怎麼辦?

    但是仔細思考桑弘羊的問題,其中並不單純,儒生們之所以回答不出來,主要還是桑弘羊在問題中埋藏了一些陷阱

    01

    辯論技巧

    對於儒生們提出桑弘羊的政府專營政策害民的問題,桑弘羊是無法辯駁的,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桑弘羊隨即引入了一種常用的辯論技巧:引入第三方,這個引入的第三方足夠強大到對方不敢得罪,並且在爭辯後能控制對方利益的人。

    桑弘羊引入的第三方是朝廷、皇帝,大體意思就是朝廷要用錢怎麼辦呢?朝廷沒錢如何壓制反朝廷的人呢?

    儒生和桑弘羊的辯論,本質上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因為任何事情,一旦扯到朝廷、皇帝,就無解了。

    |《大明王朝1566》截圖 圖源於網路

    在著名的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大明王朝1566》中(關於這部劇的評價,參見《為何《大明王朝1566》是中國最好的中國產歷史劇?| 循跡曉講》),震驚朝廷的杭州絲綢大案,從表面上的浙江官員貪汙絲綢貿易款項,最後查到朝廷頭上,被貪汙挪用的款項其實大頭都被皇帝本人挪用,這個案子就查不下去了

    其實這與桑弘羊與儒生的辯論是同理的。

    無論儒生如何訴說民間疾苦,只要一提到朝廷,民間就退居次要了,永遠要先解決朝廷的問題,要先滿足皇帝的需求。

    但是,朝廷為什麼會存在這些問題,皇帝為什麼要有這些需求呢?桑弘羊說的話就像是挖了一個陷阱,不管是儒生還是朝廷都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桑弘羊後人想象圖 圖源於網路

    如果桑弘羊所說的問題是現實存在的,那就只能證明,帝國制度是一種存在巨大缺陷的制度,永遠有人希望奪取最高權力,取皇帝之位而代之

    為了防止這種局面的發生,皇帝就必須做三件事來維持權力:

    一是控制更多的經濟,以絕對財力抑制反叛的野心;

    二是剝奪可能反叛者的財力和影響力,如皇帝家族內部成員的管理,對擁有巨大勢力的豪強;

    三是展示帝國的實力,如發動戰爭開疆拓土或者建設偉大工程來表明最高統治者之所以能坐在這個位置上的合理性。

    以上種種都離不開經濟實力的保障,正所謂以財力作為盾牌來維護住帝國制度,並掩蓋其缺陷。

    02

    國家財政

    漢初七十幾年間,漢朝統治者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社會物產豐富,經濟繁榮,國庫充盈。

    漢武帝即位以後,開始大興土木,到處用兵,短短十幾年間竟然把幾十年的積累給耗光了。就這樣,還不夠繼續支援武帝的夢想,不得不另闢財源

    漢武帝推行算緡令、告緡令,向商人強行徵收財產稅,而且鼓勵民間互相告發,防止有人隱匿財產。

    |算緡和告緡直接催生出一大批酷吏,影視劇中張湯的形象 圖源於網路

    同時,把關東的豪族大地主,強行遷移到長安附近,遷移的過程中,原來的關東大地主變成了關中的小地主,朝廷把他們就進看管,他們原本所有的土地財產也就順勢收歸國有了。再把國有的田地租借給農民耕種,定期繳納租金。

    算緡、告緡政策推行後,天下大地主悉數破產,就連中產之家也不能倖免,租種國有土地的農民也不堪沉重的負擔,國家向他們徵收地租,負擔遠重於為豪族地主耕種。

    在桑弘羊的策劃下,漢武帝推行了鹽鐵和白酒的專營政策。先推行所有自然資源一律國有,山澤礦產不準諸侯王、地方政府和私人開採。再由政府壟斷鹽業和鐵業,把百姓生存所必需的鹽和鐵收歸國營,朝廷就可以從中獲取穩定而高額的壟斷利益。

    |漢代井鹽製作畫像磚 圖源於網路

    專營政策不僅造成產業壟斷,價格上漲,大量的財富湧入國庫。同時專營政策也帶來了經營效率低下,貪腐嚴重的不良後果,不僅肥了國庫,更肥了負責專營的官員。

    壟斷了鹽業和鐵業之後,桑弘羊似乎還想壟斷更多的商業部門,他在全國各地設定了均輸官,以低價收購當地物產,運往其他高價地區銷售,物產流通也被官營事業所壟斷了。

    此舉的後果就是原本吃市場這碗飯的民間商人無錢可賺,但均輸卻又導致物價騰貴、物資緊缺,除了朝廷和均輸官員本人,全社會無人從中得利。

    商業全部收上來,還有金融。朝廷禁止民間私自鑄幣,收回了貨幣發行權。但朝廷鑄幣卻又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劣幣取代良幣,甚至搞通貨膨脹,收取鑄幣稅。

    以上種種政策,直接導致了漢武帝后期,百姓日子過得異常艱難。

    03

    為何花錢

    漢武帝北擊匈奴的連年戰爭,是否都是出於國家利益的考慮,都有必要呢?

    公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取得重大勝利,匈奴十餘年無南下之力。這一年,漢武帝38歲。以後,直到70歲去世,他從未停止對匈奴的大規模進攻。

    但這些戰爭的結果,漢軍不是無功而返,就是大敗而歸

    如果是共赴國難,以舉國之力支援國家抵禦外敵固然無可厚非。但公元前119年之後的漢王朝顯然不是這樣,它更像是一部將全體國民、整個國家強行捆綁,卻毫無制動機制的戰車

    | 圖源於網路

    在中原政權的君主心目中,每個人都必須是他的子民,都必須以他規定的姿勢接受他的統治,否則就被視為是對統治地位的威脅。

    拉鐵摩爾認為,中原文明的發展趨勢,讓遊牧民族不能以令他們滿意的立場來加入中原文明。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姿勢呢?

    秦始皇、漢武帝這樣的君主認為,每一個人都是帝國這架機器的零件,所謂“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臣民是為統治者服務的。人民的所有經濟生活活動都代表他們君主,也就是代表他們所從屬的政權。任何想要加入中原文明的民族都必須接受這樣的體系。

    北方遊牧民族則不然。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一地吃完草,便遷徙到他處,沒有發展出完善的國家政權體系,而是有各個相對獨立的首領們組成部落聯盟。聯盟中最為強悍的首領就有較大的動員力。但草原不能滿足人們所需的大量物資,需要透過掠奪來獲取。

    但由於部落聯盟的鬆散特性,各部落各自為戰,對中原漢地零星的騷擾。但中原政權不瞭解草原部族的生存方式,把零星騷擾都看作是國家行為,看成是對中原君主的反叛。

    |漢代步騎兵俑 圖源於網路

    漢帝國經過了近百年的發展和積累,看似擁有了足夠開動戰爭機器的實力。而在漢武帝的眼中,絕對不能允許在帝國的北方出現一個反叛他的政權。

    於是,戰爭發生了。

    為了應對戰爭,漢武帝任用桑弘羊,大刀闊斧的改革帝國經濟結構,從民間瘋狂斂財。

    但是從結果來看,漢武帝並沒有能夠真正消滅匈奴,漢匈之間的勝負也是跟客觀自然條件有關。

    前期的戰爭,更多是圍繞著中原漢地最北端與蒙古草原的交界地帶進行。此處水草豐美,宜耕宜牧,漢軍佔據了這些地區之後就進行移民開墾,改草為田,掌握了牢固的根據地。

    |西漢與匈奴的戰爭 圖源於網路

    此後匈奴與漢軍的遭遇戰,經常是匈奴集結大軍意圖奪回失地。

    但再向北,天氣十分寒冷,就不適宜農耕了。當漢人佔據了河套等地後,不能繼續向北擴張農耕區。而匈奴由於人口損失較大,也無力再集結力量南下奪地,漢軍就只能苦苦尋找匈奴主力,陷入茫茫大漠四處捱打的境地。

    漢武帝的愚蠢之處就在於,他不會也根本不能夠建立持久和平,從民間攫取的財富就這樣白白浪費,最終把西漢帝國拖垮了。

    04

    本質問題

    武帝后期,民眾生活凋敝是不爭的事實,連皇帝自己都意識到,這樣下去絕不是長久之計。

    一方面,漢武帝罷卻了初期開疆拓土的擴張性政策,但另一方面,對社會的搜刮卻一點也沒有減少。終漢武帝之世,桑弘羊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直是朝廷首席財政大臣,他的地位一直延續到漢昭帝時期。

    |漢昭帝劉弗陵(前94年-前74年6月5日)圖源於網路

    漢昭帝施行了與漢武帝截然相反的政策,一定程度上恢復漢初的與民休息狀態。

    但時殊勢異,漢昭帝的政策轉變與漢初真正的黃老學說,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最大的區別就是,漢昭帝雖然花錢少,但斂財卻一點兒也不亞於漢武帝

    漢昭帝繼續任用桑弘羊理財,繼續推行漢武帝末期的政策,朝廷財源滾滾,百姓民生凋敝。後來的漢宣帝之所以能實現所謂“中興”,離不開漢昭帝時期桑弘羊的貢獻。

    在歷史上,多次出現國家多年的積累,被一代皇帝在很短時間內揮霍殆盡的情況。

    漢武帝是一例,北魏孝文帝是一例,隋煬帝是一例,唐玄宗是一例,宋徽宗是一例,清乾隆帝是一例。

    |宋徽宗趙佶(1082年6月7日-1135年6月4日)圖源於網路

    為什麼農業國家如此脆弱,幾代之積,比不上一代之發呢?

    在農耕時代,社會發展緩慢,生產效率長期在一個較低的水平維持,因而國家對財富的積累也是十分緩慢的。這種緩慢的社會財富積累,遠遠比不上統治者個人貪慾的增長速度,為了滿足統治者個人的貪慾,使用權謀從他人手中奪取財富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桑弘羊陷阱的本質就是利益分配問題。

    儘管古代國家開疆拓土在客觀上起到了保衛人民安全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類似於現代國家提供的安全方面的公共服務,但開疆拓土的君主本人並非以保衛人民安全為目的。

    |漢未央宮復原圖 圖源於網路

    建設宏偉工程,也可以從類似的角度評價,客觀上也許促進了農業生產和物資運輸,有利於發展經濟,但君主建設工程的目的主要是為君主發動戰爭或者統治階級享樂而服務。

    這些都不應包含在一個正常國家應當花錢為人民提供的公共服務範圍之內。但君主對其卻又異常重視,一再耗費巨資。

    為了滿足君主的貪慾,只能在利益分配上做文章,與民爭利,收割百姓,在經濟沒有實現真正發展,國家財富總量沒有真正增加的情況下,讓君主多收錢,從而陷入了桑弘羊陷阱。

    05

    歷史輪迴

    歷史學家黃仁宇曾說過,“這個帝國的運轉,從來不是依靠法律權威和數字管理,而是從上至下的道德感召力。中國曆代的皇帝,從來沒有藏富於民,而是以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竭力削弱民間、做大中央政權。民間經濟的凋敝,讓中國始終無法擺脫農業國的身份。反過來,這種人身控制,也讓中央集權越發穩固。”

    在漢代的鹽鐵大辯論結束一千年後,宋太祖趙匡胤為加強中央皇權,極力削弱地方和民間。他的取法物件又是桑弘羊

    |宋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區域性 圖源於網路

    宋朝大量實行專賣制度,不僅鹽鐵專賣,連日用品、食品,只要市面上能見到的商品,全部都設立了專賣官署。宋朝對商人徵收很重的行商稅,只要有商品運進城市,就必須交稅。

    儘管如此,宋朝的財政收入依然滿足不了的養官、養兵的巨大開支

    為解決這一問題,王安石採取了一系列國家干預政策,把桑弘羊主義發揮到極致。

    不僅如此,王安石為了推行政策,疊床架屋設立很多機構,這些機構的執行人又成了新的利益集團。

    以青苗法為例,國家設立官署,負責在青黃不接的時節貸款給百姓,待百姓豐收之後再歸還本息。國家變成了高利貸者,具體負責的官員藉機大搞腐敗,強制農民借貸。最後國庫都還沒有開始賺錢,負責青苗法的官員卻先富了起來。

    晚清的洋務時期,朝廷鼓勵“興辦實業”,但不允許民間獨立經營,於是出現了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三種企業。

    |輪船招商局 圖源於網路

    其中,只有輪船招商局等少數幾個官督商辦的企業盈利。其實,洋務運動所宣稱的“自強”、“求富”,指的是朝廷的軍事力量變強,朝廷的財政變富,而不是真正的強國富民,因而這又是一次桑弘羊式的施政:即滿清朝廷以“洋務運動”為基,待孕育出絕對優勢力量後,對內消滅農民起義、對外戰勝西方列強。

    兩次提名諾獎的著名經濟學家楊小凱,如此評價洋務運動:模仿西方技術,建立先進企業,這種模式的確曾讓中國成為亞洲強國。但是,在不改革制度的前提下,技術帶來的經濟發展,只會助長政府的機會主義;政府和官辦企業利用特權,與民爭利,損害社會利益。最後,非但私人企業無法發展、政府和官辦企業貪汙腐敗橫行,國家的整體活力也必然被蠶食。在這種制度下,官辦企業效率越高,越不利於長期的經濟發展。

    06

    如何擺脫?

    其實桑弘羊也不一定明白,為什麼打擊碩鼠的同時又產生了新的碩鼠,為什麼朝廷分配資源的政策最終都變成了搶劫,為什麼強國和富民不可兼得。

    從公元前81年二月開始,到公元前81年七月結束,長達五個月的朝廷辯論結束之後,桑弘羊作為改革家的生命就提前結束了。過了一年,他受一場未遂政變的牽連,慘遭滅族,消失於歷史長河之中。

    |桑弘羊像 圖源於網路

    但是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國家終究要擺脫這個與民爭利的輪迴,走出桑弘羊陷阱。桑弘羊之問的著眼點就在於,如何才能讓君主獲得足夠的財富,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可見,保障君主的安全是古代中原帝國一切事務的核心

    要保障統治者的統治地位,歸根結底是防止反叛,而防止反叛,就要擴大統治基礎,讓儘可能多的人支援君主的統治。

    對於可能與本國對抗的外族政權,就要儘可能地去了解他們的政權結構、風土民情,掌握他們的需求和訴求,與其開展對話,找到雙方利益的共同點,以和平的方式,開展貿易互通有無,實現和平。

    |澶淵之盟 圖源於網路

    在這一點上,宋遼“澶淵之盟”、宋金“紹興和議”、“隆興和議”就是歷史上的典範。

    對於一些規模較小的邊遠部族,唐代以後經常實行的羈糜政策,即朝廷向他們封官,準其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自治,也是良好的方案。

    再例如古羅馬時期,羅馬人對於自願加入羅馬的民族,給予羅馬公民權,平等參與羅馬政治。對於離羅馬較遠的行省地區人民,實行行省人民交稅、羅馬負責派兵保衛安全的政策,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抵禦了來自日耳曼人的侵擾,羅馬全境物阜民豐。

    |羅馬元老院 圖源於網路

    羅馬也開展了大量的工程建設,雖然也有羅馬皇帝好大喜功、標榜政績以彰顯統治合法性的成分,但絕大多數工程都是公共工程,其功能就是服務公眾,是古代世界國家提供公共服務的典範。

    在這一點上,西方政治文明遠比東方高明得多。

    對於朝廷的開銷,儘量在法定的稅收範圍內予以解決。如漢初規定的“三十稅一”,清康熙時期的“永不加賦”,都是一種稅收法定的形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君主和統治集團的貪慾。

    如果朝廷的開銷實在巨大,需要臨時性增加收入,朝廷也可以適當地採取一些手段,如發行國債、賣官鬻爵等,儘量不要直接干擾民間經濟的執行。還可以不斷改革稅制,主動適應社會經濟變化,開展“一條鞭法”、“攤丁入畝”等方面的稅制改革。

    總之,即使在古代社會的條件下,依然有很多比桑弘羊更高明的辦法來保證朝廷的財政收入。

    結語

    國之大事,在錢與權。國家獲取財政收入本身並無可厚非,但財政收入的目的是什麼,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桑弘羊之問的陷阱,正是在於桑弘羊以君主不正當的財富需求為宗旨,想方設法從民間獲利,導致國庫豐盈,卻民不聊生。

    要擺脫桑弘羊之問的陷阱,歸根結底還是要擺脫君主不正當的財富需求,讓國家的財政支出真正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這並非只有現代國家才能做到的事,即使在古代,不同時期、不同文明,都曾經達到或者接近這一境界。

    至於為了滿足君主個人的貪慾,竭澤而漁,與民爭利的事情,也並非只有古代才會發生。

    任何國家只要偏離了國家的存在是為了給民眾提供公共服務的根本宗旨,都有可能陷入桑弘羊陷阱,不能自拔。

    (END)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沙特王儲小薩勒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