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看秋風999

    明朝中後期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問題在學術界已有共識。不過究竟是什麼原因延緩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生長,發展,開花結果卻莫衷一是,眾說紛紜,歸結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供大家參考:

    一,根本原因是由於存在著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它一方面殘酷剝削農民,造成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的牢固結合,並引起農民大量逃亡,為手工業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從而使生產技術不能很快提高,生產工具得不到迅速改進。另一方面,土地可以自由買賣,使許多作坊或工場手工業主把積累的資本用於購買土地,不能轉為產業資本;

    二,主要是取決於明朝政府的經濟政策。它一方面以抑商、重稅,摧殘工商業;另一方面用墾荒、賑恤、招撫等手段,使小農經濟得以勉強維持下去,保持自然經濟結構;

    三,主要是由於當時生產發展水平不高。明代舊的生產方式內部結構還非常牢固,小農業與手工業仍然緊密結合;地方性小市場在城鄉還廣泛存在;地主、商人、高利貸者三位一體。由此形成了從生產、流通到分配的一系列獨特的內部結構。沒有較高的生產力,就無法使之分解;

    四,主要是由於當時封建社會本身的特徵所造成的。生產力的發展還未形成突破舊的生產關係的條件;全國經濟發展不平衡,落後拖住先進;人口眾多的壓力,以及封建專制主義制度對經濟活動的干預和影響;

    五,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封建國家統治力量強大,並有一整套封建主義思想體系;

    六,關鍵在於舊的生產方式和舊的思想影響太深,而新的因素十分脆弱。

    再來看看同時期的歐洲。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產生於封建社會內部。封建社會經濟結構的解體使資本主義的要素得到解放。14、15世紀,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例如威尼斯)已經稀疏地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但是資本主義時代是從16世紀才開始的。在封建社會末期,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封建社會自然經濟的解體,引起小商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資本的原始積累加速了這種分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基本條件是:一方面,產生大批失去生產資料而不得不出賣自己勞動力的無產者;另一方面,鉅額的貨幣和生產資料集中在少數人手裡轉化為資本。所謂資本原始積累,就是強制地使勞動者同他們的生產資料分離的歷史過程,而對農民土地的剝奪是全部過程的基礎。其產生的途徑有兩個:一是從小商品經濟分化出來;二是從商人和高利貸者轉化而成。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被破壞,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破產,從而既給資本主義提供了自由勞動力,又給它造成了商品市場。剝奪農民和手工業者的歷史在不同國家帶有不同的特點,經歷不同的階段。勞動力轉化為商品和生產資料轉化為資本,標誌著簡單商品生產向資本主義生產的過渡,也標誌著對勞動者的剝削形式的變換,即由封建剝削變成資本主義剝削。資本原始積累還包括對殖民地的侵佔和掠奪,以及其他利用國家權力的暴力手段。1588年,七個省份聯合起來,宣佈成立荷蘭聯省共和國。這是一個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國家。很多歷史學家說,它是世界上第一個“賦予商人階層充分的政治權利的國家”。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創立於荷蘭帝國時代的1602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證券交易所,它位於阿姆斯特丹市的內達姆廣場附近。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同封建制度的地方特權、等級制度和人身依附是相矛盾的。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的經濟、政治力量不斷壯大,為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準備了條件。荷蘭在16世紀末,英國在17世紀中葉,法國在18世紀末,德國及其他一些國家在19世紀中葉,先後爆發資產階級革命,變革了封建制度,從而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取代封建的生產方式掃清了道路。

    資本主義經濟是經過工業革命,由工場手工業過渡到機器大工業以後最終確立的。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以及隨之而來的殖民地的開拓,使銷售市場擴大了許多倍,加速了手工業向工場手工業的轉化。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由於在工場內部實行勞動分工,比資本主義初期實行簡單協作的手工業,大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到18世紀,在英國等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裡,國內市場與世界市場的迅速擴大,越來越同工場手工業的狹隘的技術基礎發生矛盾。資本家為了在競爭中獲取更多的利潤,要求進一步改進生產技術。在這種情況下發生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誕生的機器大工業,標誌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物質技術基礎已經建立。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對抗階級成為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的階級結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於生產,促進了生產力迅速發展,使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擴充套件到一切生產部門,同時也使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抗進一步發展。

    這也就是明朝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和歐洲的資本主義發展結果為什麼根本不同的原因。

  • 2 # 驥駿M

    題目用"夭折"來形容資本主義萌芽在明朝後的狀況,並不恰當。什麼稱為資本主義的萌芽?在史哲範疇裡是指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就是僱傭工人來進行生產勞動。工人憑力氣和手藝勞動從而獲得報酬。稱無產階級。農民也有佃農僱農,另外有木匠等手藝人,這些因為有生產工具,所以稱半無產階級。那麼在中國宋代、明代已出現這樣的生產方式,如在絲綢、陶瓷以造船(因鄭和下西洋需求大)等行業大量存在。所以史學界共識是中國那時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這裡有一個區分,以家庭為單位的手工作坊,偶然請幾個幫工的並不列為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只有長期僱請工人才可列入。那這些萌芽在明清到民國時期都存在,怎能認為夭折?如認為無法移為社會化大生產,從而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以萌芽先天不足長不大來形容還可以。為什麼長不大,這裡面涉及多方面複雜原因,史學界也從八十年開始探討。只因篇幅所限,就不在此細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錢前提下,是先買輛車,還是先買個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