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露姐姐大語文
-
2 # 公雞司晨
要有發散思維,而且知識面要廣,所以,最好還是多讀點好的書籍,這樣以後自己寫文章的時候,不至於腦子裡面空空如也。
-
3 # 老穆說語文
老穆解析
看圖寫話作為初小階段的學習重點,歷來受到老師、家長和孩子們的重視。
看圖寫話主要考查學生“表達應用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難度中等偏上。
看圖寫話,顧名思義,就是觀察圖片,展開合理想象,寫一段連貫的話。
穆老師認為,要想寫好看圖寫話,首先得知道看圖寫話的書寫要求有哪些?穆老師為大家分析如下:
〖1〗寫字姿勢要端正(字跡工整)
〖2〗開頭空兩格(第一行寫完,第二行要頂格寫)
〖3〗標點符號要正確(見下圖)
〖4〗不會字,拼音替
遇到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5〗語句要連貫(巧用銜接語)
接下來,穆老師再帶著大家學習一下“看圖寫話的技巧”,如下:
〖1〗看
仔細觀察環境和人物(倘若是多圖,請找出圖無圖之間的變化和邏輯關係)
〖2〗思
思考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3〗想
聯絡生活去想象
〖4〗寫
a.巧用修辭去潤飾
b.動詞、形容詞、疊詞……
c.關鍵詞、銜接語
關於看圖寫話的流程,穆老師為大家整理如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認真閱讀,如下:
一、看圖
二、觀察
〖1〗看環境
時間、地點、季節、天氣……
〖2〗看人物
觀察人物的外貌、動作、神態(心情)
〖3〗倘或是“多圖”,注意圖無圖之間的變化和邏輯關係
三、思考
起因、經過和結果(心情、感悟、啟發、道理)
四、想象
聯絡實際生活,展開合理想象,揣摩人物心理、事件的結局……
五、列提綱
六、初稿
七、修改
八、定稿
試題例舉〖1〗圖片如下圖:
〖2〗試題解析
a.時間:有一天(週末、放學後……)
b.地點:醫院
c.人物:奶奶、小花(暫擬名)
d.動作:遞蘋果、接蘋果
e.表情:微笑(高興)
f.事情:小花看望生病住院的奶奶,給她一個大蘋果,奶奶高興地雙手迎接……
g.結果:奶奶誇小花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3〗範文如下:
一天放學後,小花滿懷關切地到來到醫院看望正生病住院的奶奶。她雙手拿著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高興地朝奶奶跑了過去,並微笑著地對奶奶說:“奶奶,這是我特意為您挑選的蘋果,祝您早日康復!”奶奶連忙用雙手迎了過去,也面帶微笑地說:“小花,你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加油哦! (現在已是深夜00:49分,穆老師向各位道聲:“晚安,好夢!”)
-
4 # 馨淼微美私密管理中心
看懂圖畫要表達的意思 然後開放自己 的想象空間 安排好人與事物之間的關係 增加一些童趣的語言 如此 完美了
-
5 # 林老師講作文
看圖寫話是小學生寫作文入門階段必須要有的一種訓練。而且這種訓練非常的重要。
因為,看圖寫話是作文的起點,也是書面表達能力的一個開始。看圖,訓練的是小學生的觀察力與想象力,寫話,訓練的是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這些能力都是語文學習的基礎能力。
此外,我們知道,好的作文都是既形象又生動的,好的作文讀完,頭腦中會像過電影一樣呈現出作文中講述的人、事、景、物。而看圖寫話則是給出了一幅直觀而形象的畫面,要將畫面用文字呈現出來。從圖畫到文字,再從文字到畫面感,正是這樣一個往復的過程,才使孩子的作文水平得到逐步提高。
如果把作文比作一個金字塔,那麼一二年級的口述作文和看圖寫話,也提出了對作文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連貫、準確、完整。
連貫:語句要連貫,不能前後句無聯絡,東一句西一句。這也是對思維邏輯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
準確:意思表達要準確,不能語焉不詳,讀了之後讓人不能理解,不知道想表達什麼。
完整:圖畫內容要表述完整,故事的講述,起因、經過、結果也要完整。
做到了以上三個方面,才能夠說是一篇合格的看圖寫話。
那麼,具體該如何才能寫好看圖寫話,達到連貫、準確、完整的要求呢?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還是以透過提問來引導。
首先記住一點:看圖寫話的“話”,寫的一定是故事,不是一句話兩句話那麼簡單。否則,只需要去做寫句子練習就可以了,不用做寫話的練習了。
寫故事,故事的六要素就要齊全,那麼拿到一個看圖寫話的時候就要問自己:
一、圖畫上的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比如說,畫圖上如果有太陽,就說明是一個Sunny明媚的天氣,如果有星星就是晚上,如果颳風下雨,就是一個差天氣。雖然這很容易發現,但也是容易被忽略。千萬不要覺得這無關緊要,因為寫話的第一句往往就是要交代時間與天氣情況的。
二、圖畫上的故事發生在哪裡?
這是要透過觀察圖畫獲取的第二個資訊,搞清楚事情發生在哪裡,接下來的故事發展一定都與這個地點、環境有直接的關係。不然,很容易出現邏輯性錯誤。比如說圖畫裡是一條小河旁,可是你的寫話只說是森林裡,那麼這樣的介紹就是不準確的。
三、圖畫裡有什麼人物?他們是什麼身份?如果有兩個以上的人物,那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呢?
確定故事裡的人物身份與關係,才能夠更加準確理解圖畫中所反映出來的故事。
所以,拿到一個看圖寫話,就要先問三個問題:什麼時間,什麼時間,有什麼人物?
四、接下來要追問:這些人物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呢?
首先,要把圖畫中人物的行為動作觀察仔細,接著,就是一個發揮想象力的過程了。要想象圖畫中的人物動起來是什麼樣,人物之間會說什麼話,人物的心裡會怎麼想。故事會怎麼發展?這些都是需要發揮想象力來完成的。
經過了細心的觀察與想象之後,我們的看圖寫話已經完全準備好了。
接下來的就是把自己觀察到的,和想象力的,串到一起。透過下面這幅圖,大家可以有一個具體瞭解。
無論是一幅圖還是幾幅圖,我們都要把圖畫之前和之後的內容進行想象,把想象到的,和圖畫本身所反映出來的內容進行串聯。這樣,一個完整的故事就會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的腦海中。到了這一步,你就會明白該怎麼寫這個看圖寫話了。
最後,告訴大家一個看圖寫話順口溜,熟記這個順口溜,看圖寫話再也不是難事了。
-
6 # 安家媽媽的小世界
小學語文中,孩子最先接觸到的是識字和拼音,但是馬上的,看圖說話這樣的練習,也是需要重點掌握的地方。我個人理解看圖說話,為什麼難,很大一定程度上是關係孩子的表達能力,平時說話,複述問題是不是有邏輯?是不是通暢,自身語言的儲備量是不是夠?有沒有一定的邏輯能力和想象力?有的孩子還存在一個問題,他們想象力非常的好,可以自己編故事,有很多天馬行空的腦洞,可是真正落實到看圖說話中,就會變得太過囉嗦,找不到重點。我自己的孩子是屬於那種,邏輯比較清晰,想象力也夠,但問題是描述能力一般,用詞比較蒼白單一。簡單來說就是不太會說話的那種小朋友。所以在他大班上學期開始,我就開始針對有意識的在做看圖說話的練習,為幼小銜接做準備。於是我本著做科學實驗的精神,再加上思維導圖的加持。用關鍵詞加引導的方式,讓他完成了第一次的看圖說話。讓他開始講述之前,先是看了以下圖片。然後引導他找出圖片上人物是誰?在做什麼?讓他開始講述之前,先是看了以下圖片。然後引導他找出圖片上人人物有熊貓和月亮,時間是晚上。因為有星星月亮晚上才出來。(順便還被他科普了一下,白天也有月亮,只是看不到。)地點是在雲朵上。事情經過是怎麼樣的?開頭我給他了一個主題,就是標題上寫著給月亮做衣服。一共有三幅畫,我分了三段,標註出了幾個關鍵詞。①who(人物) 小熊貓 月亮when(時間)晚上where(地點)雲上what(做什麼?) 尺子 馬甲衣服(我引導他看第一幅圖,小熊貓正在用尺子,給月亮量尺寸。)量尺寸。how (感覺)開心的月亮。②月亮變大了 變胖了 改尺寸 好幾天③滿月 ————月亮最圓的時候 又變胖最後在我這些關鍵詞的引導下,小朋友把故事編好了,我幫他用筆記在紙上,他照著念出來,完成了錄音。以下就是他自己講述的故事:小熊貓在量月亮有多寬,過了幾天,小熊貓看到月亮已經變大了。他想,為什麼月亮大了?那是不是衣服變小了?又過了幾天,小熊貓又去送衣服了。結果,月亮已經變圓了。小熊貓覺得月亮可能又會變小,又要再做了。(通篇下來發現給的關鍵詞一個都沒有用上。)最後一句是他忽然靈光一現,最後給加了一個轉折的結尾。雖然我已經很儘可能,不用自己的主觀思維在干擾他,但某些詞應該還是給他指了個方向,用填空的樣子引導他想出來,這些情節怎麼串起來。這一篇是第16篇看圖說話的練習圖片。經過了十幾次的練習孩子慢慢有所進步,這次的圖片中我讓他把情節邏輯串聯起來。讓他想一想這個問題,身上出現了兩隻鳥,為什麼第一隻鳥沒有幫忙,而是要等到第二隻鳥過來,才能幫小樹看病。我又讓他仔細觀察出這兩隻鳥有什麼不同。以下是我們一起總結出來的關鍵詞。①小白鳥——蘋果樹生病了——小白鳥的嘴巴很短——(在這裡他覺得了小白鳥的嘴巴是彎的。)——(可能是)一隻小鸚鵡。②沒法幫忙——叫其他鳥過來——啄木鳥③小白鳥——啄木鳥——樹病好了敘述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對人情緒的詞彙非常的不夠用,只能用開心來形容快樂的感覺。於是我現在先不急著教他形容詞,而是讓他舉例子說明為什麼開心。小鸚鵡,很開心,為什麼?小樹很開心?那為什麼?啄木鳥很開心?又是為了什麼?接著他做好準備,又說了一遍。生病的蘋果樹。小樹這一天生病了,小鳥在旁邊想休息一會兒小樹又想了一下,肯定是蟲子到了他的身體裡面。 鸚鵡就聽到了,就想叫其他的鳥來,但 叫了很久,都沒有(其他的鳥)來,但是他自己也沒辦法幫小樹。 是因為他的嘴巴太短,沒辦法啄樹的皮,然後到裡面去抓蟲子。只能叫其他的鳥來,結果他就叫了一會兒。有一隻啄木鳥聽到,他說小樹生病了。(結果)他就來這裡抓蟲子。他嘴巴尖尖的,可以啄樹皮,他就輕輕的弄了一下,發現有一個洞裡面有一隻藍藍的蟲子。他就把它拿出來,吃掉了。正好啄木鳥也很喜歡吃那隻蟲子。鸚鵡和啄木鳥都覺得很開心,然後最後樹病好了。不會生病了。他們就都很開心。小樹很開心,是因為他的病好了。鸚鵡很開心,是因為他幫了小樹,但是啄木鳥最開心,他幫了小樹,最需要的那一點就是把蟲子給從他身體裡面拿出來了。然後他們就一起玩了。每次只要小樹生病了,鸚鵡聽到(小樹)他說自己生病了,(鸚鵡)他就來這裡幫他。然後啄木鳥也在他旁邊,每次等到它生病了他就可以吃蟲子了。然後樹生病了,他就可以吃樹裡面的蟲子了。每個人都很開心。然後他們就一起玩了。現在他已經會熟練使用關鍵詞,雖然還有一些細節習慣性的重複,但總體好多了。有時候為了想把講故事的時間邊長,他自己加入了一些東西,我現在還要讓他學做減法,精簡一點,把內容豐富起來,不是把字數變多那麼簡單。接著這樣的練習到一階段之後,就在昨天我在打卡平臺上,找到了下一階段,看圖說話的主題。和之前最大的不同,這次的看圖說話內容更接近小學一年級,單一張畫面讓孩子總結歸納內容的要求。我給孩子也訂了新的目標,之前讓他更多的是從故事的情節和邏輯發展,來展開想象。而現在有更細化的目的,是讓他這幅畫中所有的要素,結合起來,描述出來。讓沒有看過這幅畫的人,也能知道這幅畫到底說的是什麼。第1次的嘗試,因為是錄音的關係,孩子保留了之前做故事看圖說話的模式,嘰裡咕嚕說的很大堆。從圖片中孩子們在屋裡想出去玩,一直到和媽媽的對話,再倒出來堆雪人的過程,結局是開心的回到了家。能感覺到,他對整套流程更加的熟練,也參與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但是我想讓他更加精準,快速的,就單單的一幅畫中找到重點細節加以描寫。於是這次我換了一個方式來列關鍵詞,簡單的三步驟:①介紹背景——下雪了——白白的——冬天②介紹人物和事件——(圖片中,按小朋友做不同的事情,分成了兩類。)人物A 兩個人在堆大大的雪人——雪人圓圓的——一個大圓一個小圓人物B 扔雪球打雪仗③ 描述結果和感覺:感覺好開心——希望冬天一直都在——因為可以一直玩雪孩子隨口說了一篇100多字的小短文:有一天,有一些小朋友出來(玩),拿著一些蘿蔔,黑豆子,辣椒,一起堆雪人。有一個小朋友管了一顆大雪球和一顆小雪球,他們做出了一個雪人。然後還有的小朋友用桶蓋在雪人頭上變成帽子,後來他們用蘿蔔做雪人的鼻子,用辣椒做嘴巴,用黑豆子做眼睛和釦子。有的小朋友在扔雪球或玩雪,最後他們玩累了,可以開心的回家了。真希望冬天一直都在,這樣就可以一直玩雪了。只是第一天簡單的嘗試,希望後面會有更好的表現。越來越覺得寫作並不只是寫作文那麼簡單,更多的還有教授孩子正確表達的技巧。希望之後會有更好的表現,媽媽也需要獲得更多的經驗來教授。
-
7 # 閆老師教作文
四個步驟,讓孩子學會看圖寫話
看圖寫話,是孩子初學寫作的必經之路。有了圖,解決了孩子無米下鍋的問題,不愁沒東西可寫了。看圖寫話,是借圖,讓孩子掌握寫作方法的一個有效辦法。那麼,怎樣學習看圖寫話呢?
一、要看懂圖意看圖寫話,有時是單幅圖,有時是多幅圖。不管是單幅圖,還是多幅圖,都需看清圖意。面對一幅圖,有的同學,是完全不知道什麼意思。有的雖然也寫了一篇作文 ,但卻不符合圖意。
二,要理清順序要根據圖,理清先寫什麼,後寫什麼。不能東說一句,西說一句 ,毫無邏輯。如果圖是一件事,要按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去寫;如果是寫人的圖,要看看圖上表現人物什麼特點,然後根據特點在去寫事;如果是寫景的圖,要看看圖上有幾處景,然後一處一處的去寫。
三、要進行想象看圖寫話,能夠有效的提高孩子的想象力。比如,一幅圖,上面只畫了一隻小貓。你就要圍繞這隻小貓去想象。可以想象它的樣子,想象它的叫聲,想象它怎麼吃東西,想象它怎麼玩毛線球,想象它睡覺怎麼打呼嚕,想象它怎麼和小夥伴瘋鬧等等。
四、要運用描寫在寫的時候,要注意運用描寫方法。比如圖中的人物會說什麼,會想什麼,表情是怎麼樣的,有什麼動作行為等等,都需要運用描寫方法。如果不用這些描寫方法,光是敘述故事,一定寫不生動,一定寫不具體,一定寫不到要求的字數。
看圖寫話、也需要反覆訓練,寫人的、寫事的、寫景的、寫物的、童話的,都需要去練,而且要反覆的練,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
-
8 # 小土豆0l
首先,仔細觀察全圖,瞭解圖畫表現的內容。其次,要緊密結合歷史或現實思考,確定主題。第三,佈局構思,開始動筆了。
-
9 # 欣知24
看圖寫話,關鍵是要把圖意寫清楚。那麼何為圖意呢?簡單的說就是圖上畫的內容,比如,人物、環境、物品、人物的動作行為、表情等等。合理的想象是可以的,但是圖上沒有出現的人物和情節是不能寫的。以下圖為例:
圖上畫了奶奶和一個小男孩,奶奶在剝豆子,小男孩在給奶奶敲背。寫話時就該圍繞這幅圖的圖意來寫,有的同學寫道:“晚上,媽媽回來了,誇獎小明是個好孩子。”這就不對了,因為圖上並沒有出現媽媽。所以說,想象是在看清圖意的基礎上實施的,離開了圖的本身,任何想象都是不合理的。
有些家長和學生認為,只要字數寫得多就一定能得高分。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其實看圖寫話不在字數的多少,關鍵還是要把圖上畫的內容清清楚楚地交代明白。那麼,怎麼指導學生去看圖呢?
首先,要指導孩子思考以下幾個問題:1、圖上畫著哪些人?他們在幹什麼?
2、他們會怎麼想?又是怎麼做的?做得怎麼樣?
其中第一個問題是指導學生看清圖意,第二個問題是指導學生如何寫具體。開頭先交代一句:“什麼時候,誰在哪裡幹什麼。”然後再接著往下寫。還是以上圖為例,我們可以這樣教孩子:
1、 圖上畫著哪些人?(奶奶和小明)2、 他們在幹什麼?(奶奶在剝豆子。小明在給奶奶敲背。)3、 他們會怎麼想?又是怎麼做的?(小明想:奶奶真辛苦。奶奶想:小明真是個好孩子。)4、 加上“什麼時候,誰在哪裡幹什麼”連起來寫。例文:下午,奶奶在家裡剝豆子。小明看見了,心想:奶奶真辛苦啊。他連忙跑到奶奶身後,伸出小手幫奶奶敲背。奶奶心想:小明真是個好孩子。她開心地笑了。如果給的是兩幅或以上的圖片,那麼就要把這幾幅圖作為一個整體,連起來看看圖上畫了一件什麼事。腦子裡有了整體答案後再動筆寫,寫的時候要注意把每幅圖意都寫進去。以下圖為例:
其次,要把句子寫通順,也就是要把話說清楚。這就需要學生在寫完句子後再好好讀讀,看看是否明白自己寫的內容,把沒有寫清楚的句子改寫通順。句子通順了,圖意寫清楚了,老師給的分數起碼是“良”。如果能把圖上的人物的動作、神態也寫一寫,那就能得“優”了。人物的語言除非必不可少,否則不要寫,因為孩子們不會正確使用標點,而且語句也嫌囉嗦。
第三,要注意格式。1.開篇空兩格。
2.正確使用句號、逗號、問號和感嘆號。
3.標點符號單獨佔一格。
4.每一行的第一格不寫標點,擠在上一行最後一格里。
5.不會寫的字可用拼音代替。
6.工整的書寫最可愛。
以下為例:
最後,要注意的是不寫錯別字,標點符號使用正確。
-
10 # 別做壞事“看圖寫話”六大步驟:
一、按順序看圖;二、觀察畫面中的人物;三、觀察周圍環境;四、發揮想象力;五、先說後寫;六、書面表達。
小學低年級作文能力的培養,應該從看圖寫話訓練起步,看圖寫話是作文最初步的訓練,是培養剛剛進入小學的孩子的認識能力、形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
看圖寫話可以參考下面6個步驟:一、按順序看圖;對畫面所表達的主要內容先有一個整體性的瞭解,學會安排文章結構:首先,要說清時間、地點、誰在做什麼?周圍有什麼景物?它們給你什麼樣的感覺等?然後把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說清,適當增加心理描寫和對話。
二、觀察畫面中的人物;觀察畫面中人物的形體、相貌、服飾等,弄清人物的性別、年齡、身份。從人物的表情、動作,推測人物的思想,以及他在幹什麼,想什麼。
三、觀察周圍環境;弄清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等等。
四、發揮想象力;自己在腦海裡浮現出事情的前因後果,透過仔細觀察畫面,,進行合理想象,使靜止的畫面儘量動起來,活起來,使單調的畫面充實豐富起來。引導學生把不會思維的想象成為會思維的,把不會說話的想象成為會說話的,由一幅圖聯想到前前後後的幾幅圖由一個動作聯想到前前後後的幾個動作。
五、先說後寫;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看圖說話”教學,可使學生在認識事物、口語表達的反覆實踐過程中,提高讀寫能力,增強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進而發展智力。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慾強,善於模仿,喜歡錶現自己,凡事都要問個為什麼,具體思維佔優勢,但是由於沒有經過說話訓練,表達起來缺乏條理性和連貫性,說起話來常是前言不達後語,跳躍性很強,有時重複,有時帶有語病。在訓練時不能操之過急,開始的要點不應過高。
六、書面表達。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只要用一兩句話寫清“時間、地點、人物,幹什麼”就行了。慢慢地隨著學生閱讀量的增加,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的提升。不僅要寫完整,更是要寫得具體、生動。寫出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等等。
在輔導過程中:(1)要讓學生先看明白,在想象的基礎上,然後組織語言說出來,要求說得有頭有尾,要遵循一定順序,條理清楚,表達完整,聲音響亮,並使用普通話。
(2)要表揚在語言表達上有獨到之處的學生。鼓勵學生用詞的準確與生動,啟發學生大膽思維、合理想象、積極發言。我總是要求學生:“誰能和大家說得不一樣?還可以用哪個詞語來形容?”注意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興趣盎然,表達精彩紛呈,富有童趣和靈性。一幅簡單的圖畫,在不同的學生眼裡就是一幅不同的圖畫。
(3)訓練要有層次的進行。動員全班學生參與訓練,敢說敢講。先讓口語表達較強的學生先說,再大面積展開。對有口頭表達能力差的學生,要引導他們進一步提高口語能力:想好了再說,說完整、連貫的話,用自己的話來說。對那些膽小不敢說的學生,也要循循善誘,促其發言,哪怕是三言兩語,也應予以肯定。
下面老師出個看圖寫話給孩子看看,《題目是樂於助人的小紅》看她能寫嗎
回覆列表
很多孩子一聽說要看圖寫話,就感到害怕,一部分孩子覺得沒話可說,沒話可寫。還有一部分孩子在交流中能夠對圖畫進行很好地闡述,說起來頭頭是道,但是一寫起來,卻又是磕磕巴巴。為什麼孩子說起來這麼容易,寫起來又這麼困難呢?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原因:
1.孩子觀察的能力總體不高。當給孩子們展示一幅圖時,他們經常會一籌莫展,不知道該從哪裡進行觀察,無法抓住重點。
2.孩子的知識體系不完整,生活閱歷不豐富,往往看不懂圖意,寫出來的內容常常不符合圖意。
3.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寫出來的內容往往語句不通,表意不明。
其實家長朋友們在輔導孩子看圖寫話,應注意抓住“多看、多想、多說、多寫”四個環節。在引導孩子進行看圖寫話的時候,要注意讓孩子仔細觀察:圖上有什麼?什麼時間?在哪裡?都有什麼人?他們在幹什麼?可能在說些什麼?也就是把最簡單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寫清楚、寫完整。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011) 》對小學生看圖寫話能力提出的要求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看圖寫話教學是低年級孩子進行觀、想、說、寫等綜合能力訓練的重要途徑,也是孩子寫作的基礎。
由於孩子觀察能力較弱、語言表達能力有待發展,在看圖寫話過程中又會出現許多小問題,導致寫作水平較低、得分不高。那麼孩子在具體的看圖寫話中又會容易出現哪些問題呢?
1.審題不清
看圖寫話的一般題目要求是:圖上畫的是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請用幾句話寫下來。
孩子們基本能把前三個問題回答出來,但是對“幾句話”這個問題忽略不計了。有的孩子可能只有一句話,沒有標點符號。而題目這裡要求的“幾句話”必須是“三句話”以上。這就要求孩子不但會描寫圖畫內容,還要會正確地使用標點符號進行斷句。
2.觀察無法,表達無序
部分孩子觀察不細緻,不能深入地觀察,不能發現圖中的一些重要資訊,包括圖中各種事物的特點,不同事物之間存在的聯絡。還有一部分孩子表達沒有順序,前後內容不連貫,句子和句子之間缺乏前後聯絡,寫話時東拉西扯,一會兒寫天上,一會兒寫地下。
3.語言平淡,缺乏想象
一部分孩子只是乾巴巴地把畫面上的景物凌亂地寫出來,沒有很好地根據畫面進行想象。只有根據畫面進行了合理的想象,寫出畫面背後無聲的東西,才會豐富生動。想象對於低年級的孩子很重要,因為它是體現孩子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孩子容易出現這些問題應該怎麼解決呢?怎樣才能輔導孩子寫出邏輯清晰、富有想象的高分看圖寫話呢?下面這些看圖寫話寫作技巧可以幫助家長朋友們。
1.觀察圖畫是看圖寫話的基礎
首先,從整體上進行觀察。對於單幅圖的觀察首先要讓孩子從整體上進行觀察,對圖畫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和掌握。要讓孩子看圖畫的主體是什麼,圖畫中的人物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做什麼事情,畫中人物有什麼動作和神態,圖畫的活動背景是什麼。
其次,進行細節觀察。讓孩子對圖畫的細節進行詳細觀察,對圖畫觀察的越細,就越有話要說。例如,對畫中人物的年齡、性別、身份、相貌、體態、服裝等進行觀察,寫出圖畫中的人物特點。
2.多種方式進行看圖寫話訓練
首先,要注重平時積累。在孩子的語言發展中,口頭表達能力的發展比書面寫作表達能力的發展要早,因此應根據這個規律,加強對孩子的說話訓練,注重平時對孩子說話語言的積累。
其次,加強說話訓練。看圖說話能力只有在反覆的訓練中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家長可用多種方式對孩子進行說話訓練。
3.對比前後圖畫的不同之處
例如給孩子兩幅圖,第一幅圖呈現了一條小魚在魚缸裡、一個貓站在魚缸邊上正朝著魚缸看,第二幅圖呈現了一個魚缸和一隻舔著嘴巴笑眯眯的貓。家長朋友們要注意引導孩子在觀察時,就要對比兩幅圖的不一樣,提醒孩子發現第二幅圖中魚缸裡的魚不見了,而貓正在舔著嘴巴。引導孩子想象魚哪去了,孩子很快就會想到魚被貓吃了。圖中省去了貓吃魚的過程,就需要家長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對比前後圖畫的不同之處。
4.發揮合理想象,豐富語言
首先,對圖畫情境進行想象。在看圖說話中,可以讓孩子對圖畫的情境進行想象,把自己放到圖畫的情境中,換位思考,也可以對圖畫中的人物、事物、地點、時間等內容進行想象,還可以對圖畫中事物的發展進行想象。想象豐富了,孩子就能說出形象生動的語言。
其次,對人物動作進行想象。圖畫中的人物雖然是靜止的,其中的人物也只能呈現出一個動作,圖畫中的人物要完成需要的任務或事情,就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動作,家長可讓孩子從圖畫人物的動作展開想象。例如,有一幅圖畫顯示的是一個媽媽帶著孩子“吹泡泡”。多數孩子只能說,媽媽帶著孩子去公園吹泡泡,這樣的說話平淡無奇。如果讓孩子進行動作想象,吹出來的泡泡飛向了天空、飛向了花叢、飛向了森林,這樣,表達內容就會更豐富了。
最後,對人物對話進行想象。許多圖畫中的人物對話只有簡單的幾個字,為了豐富圖畫內容,可以讓孩子對圖畫中人物對話內容進行充分的想象,甚至孩子能想象出許多獨特的對話內容,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語言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