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淡筆繪青春

    蔡東藩的《民國通俗演義》(部分)

    劍橋民國史。

    唐德剛(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晚清七十年、袁氏當國、

    徐中約(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中國近代史

    史景遷

    《追尋現代中國》、

    我推薦的這些書都是在海內外比較有名的歷史學家寫的書,十分有價值。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些比較雜亂的書籍,不過,如果樓主能夠把上面的那些書看完的話,已經是半個史學家了。光是唐德剛的一本《晚清七十年》我就看了很長時間了,還沒看完,寫的太他媽爽快了。

    ps:如果看海外華人學者或者西方歷史學家寫的書,最好是能夠找到完整版,因

    為國內的很多出版社的出版的都是閹割版,嚴重縮水,味同嚼蠟,使原作大失水

    準。但不幸的是,完整版在大陸是不可能買到的,所以就只好看電子書了。幸運的是,電子書在網上基本上都可以找到。

    另外推薦兩個網站,維基百科和豆瓣,上面都有關於書和作者的介紹,可以參考一下。

    北洋軍閥史話(春秋版絕版民國曆史書籍全套五冊精裝全) 舊香齋

  • 2 # 史可見證

    個人感受,真要學習掌握民國史的內容,必須要把1840年以後的中國近代史當做一個整體來學習。

    因為無論是建立民國的辛亥革命還是民國期間的軍閥勢力、亦或是新文化運動、還是民國期間的國際環境、或者是民國期間的各黨派的政治主張、包括日本侵華戰爭、外蒙獨立等邊疆地區的領土變遷、國共內戰、經濟建設等等,無一不是和清未這段歷史有著重要因果關係。

    就拿民國初期的軍閥勢力中最大的北洋軍閥來說吧,就是源於曾國藩、李鴻章當初建立的湘淮系部隊,而袁世凱正是李鴻章所選定的接班人。

    再拿發動9.18事變的日本關東軍來說,就是依據清未不平等條約獲得的在東北的住軍權,包括關東軍人數都是依據此條約而定的。

    又如新文化運動,則是繼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之後由民國期間知識份子發起的在救亡道路上的新的償試。

    而國共兩黨由合作轉向對抗、最後發展成兩黨不共戴天,根本原因還是救亡興邦的路選擇的不同。要充份瞭解國共為什麼選擇了不同的救亡道路,對中國1840後的近代史沒有充份認知是不可能做到的。

    以上只是簡單的說了一小部分,但這也足以說明要學好民國史就應該把中國近代史當作整體來學才對。

  • 3 # 魏德雲

    民國史就是一部戰爭史。以一九一二年至一九四九年蔣中正敗退臺灣止,每年都打仗,規模空前絕後。說到民國的歷史書,過去廣為流傳的是民國史小說,如蔡東藩寫的《民國通俗演義》,江南寫的《金陵春夢》了。影響極大,差不多被廣大讀者認做民國正史了,其實不然,野史就是野史!我推薦的民國史是以下兩部,一,由國家主編的《中華民國史》,二,《劍橋中國史之民國史》供參考。

  • 4 # 腦洞大開的歷史

    這個問題問得還應該再明確具體一點:學習民國史的目的是什麼?“瞭解”還是“研究”?如果是介於兩者之間,可以去讀那些把“真實”和“有趣”結合的得比較好的著作。

    在大陸,民國史的重鎮在南京,尤其是第二歷史檔案館。這個檔案館離我家很近,步行10分鐘左右,有幸聽過館長馬振犢講過課。對非專業研究者的一般人來說,當然不需要到館裡翻閱那麼原始的資料,但你看的東西,最好有第二歷史檔案館的資料作為參考文獻,否則很可能是演義或者野史,道聽途說,東拼西抄,不靠譜。

    民國史當然不全躺在第二歷史檔案館的資料庫裡,還有相當一部分在臺灣。老蔣敗退臺灣時,把不少資料也帶過去了,所以那邊國史館的寶貝也非常重要,很多是大陸沒有的,而且有的更為珍貴。臺灣學者根據這些資料寫出來的著作也值得一看,比如郭廷以先生的《中國近代史》就有不少民國史的內容。關於民國的資料分隔兩岸,所以有學者呼籲要加強兩岸的資料合作與學術往來。

    此外,還有一些資料和著作在海外。種種原因,有關民國的資料本身就在海外的大學圖書館或研究所,有的則由一些歷史當事者的後人捐贈到海外。因此,學者們利用這些資料寫就出來的成果往往很有價值,也很受歡迎。其中,名氣和口碑很好的一部是《劍橋中華民國史》,90年代初引入國內時,曾引起史學界震動。

  • 5 # 曉帆輕舟

    關於民國史的學習與瞭解,我有所體會,聊供網友參考:

    (一)以理性客觀的態度去看待民國史,既不汙名化也不刻意美化。這是瞭解民國史時的基本前提。

    (二)理清民國史基本的縱向橫向線索。否則會是一頭霧水。

    (三)結合某個人物史,展開“連結式閱讀”。

    可先選擇某一個有代表性的、很有故事的重要人物,從他的傳記、自述、著作入手,獲得對他的瞭解;然後,以他為引子,順藤摸瓜,連結與他一生相關的一連串史事,進行拓寬閱讀。這樣的“一箇中心,連結展開“的閱讀學習方式,很容易見效。

    我最近就是這樣做的:

    選擇五四風雲人物、教育家、政治活動家、學者羅家倫作為閱讀物件與突破口。

    讀《羅家倫傳》,瞭解羅家倫的生平、風采,予以思考。

    以羅家倫為線索,進一步瞭解與羅家倫一生相關的北大、清華、國立中央大學、蔡元培、傅斯年、胡適、辜鴻銘、五四運動、中印關係、中國大學史、抗戰史、近代人們的早年成長曆程等等。

    這樣以來,透過一個歷史人物,由他當“嚮導”,可以開啟一個廣闊豐富的歷史大廈,歷史在自己心裡就變得越來越具體、宏闊、連貫,而不是空洞抽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找個稍微滿意點的工作,能找到嗎?該注意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