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卡億小廚
-
2 # james134970781
首先你是新手,烤箱我建議你選擇40升以上的,一來太小了你用一個月進階後必須要換的而且價格差別不是很大,再就是空間大點受熱比較均勻,對於新手也好操作,空間大了對於模具的選擇也廣,樓上說什麼烤箱發酵,這點是不可取的,烤箱發酵溫度不可控,很雞肋,這個功能還不如一盆熱水,你選擇烤箱先看看你誠實有沒售後維修點,有就選有的,如果沒有,選擇售後口碑好的,最後就是烤箱是烘焙的主要工具,不是全部,先看看你預算,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要買,這個坑很深,花費也不小的,一個40升的烤箱如果不是不可逆的損壞至少可以用個兩三年,當然你預算高的話可以選擇更好的
-
3 # 乖綿羊CC
一般新手都是選擇30-45升容量內的,然後摸索一兩年後,熟悉了就換60升以上的了。如果你不想浪費錢又有足夠耐心,可以直接選擇60升以上的,但是如果你怕沒有足夠耐心的,就建議先搞個三四十升的,以免中途不想玩烘焙了,閒置了也不可惜。很多人剛開始都是覺得烘焙好玩,超級熱情的,但到後期就放棄了,因為這條路,你必須有足夠的閒錢,和多的空閒時間,還要有打不死小強的精神,才能堅持到最後
-
4 # 葉子的小廚
葉子從2012年買第一臺烤箱到現在,已經用了估計有二十幾個烤箱了,並不是用壞了,而是葉子作為一名資深吃貨,廠家出新款時很多都會發給我做評測,給他們真實的反饋,還有一部分烤箱是根據粉絲朋友們要求團購來選品,進行全方位測試後決定團不團,所以這幾年,葉子就用了很多個烤箱了。
如果從專業的角度來講烤箱,葉子不擅長,葉子只能作為一個親身使用者,站在使用角度上來說說如何選擇烤箱。
一、大小
葉子買第一個烤箱的時候買的迷你型,12寸的,別說烤蛋糕,連烤肉都得特別注意,一不小心就糊了。
緊接著葉子買了一個長帝30L的烤箱,為什麼要買這款烤箱,是因為當時也不知道哪個好,一開啟烤箱購買頁到處都是長帝的,而且做活動,於是就買了,買來發現烤肉還行,做糕點還是受熱很不均勻,後來一個朋友送了一臺伊萊克斯40L的烤箱給葉子,於是這臺烤箱就一直專門用來做糕點了,我家把這臺鑲嵌式的烤箱做進櫥櫃裡了,當時價格4000左右,但現在看來它功能一般,但也不好換了。
那臺長帝的烤箱已經壞了,換成了柏翠PE5389,38L的,這款烤箱也是因為粉絲朋友們要團購,在好幾款裡選擇出來的,屬於經濟實惠型,受熱很穩定,烤糕點沒有一點問題,第一批團購的到現在一年了,大家都反饋很好。
所以,我推薦的烤箱的大小方面覺得,烤箱一定不要太小了,葉子測評過25L的,30L,32L,33L、38L、43L的很多款烤箱,我最後覺得38L比較適合家用。太小的,影響烘焙的品質,太大的,佔地方,但如果家裡廚房足夠大,我還是覺得烤箱大點好。
二、品牌
做烤箱的品牌非常多,但是葉子用過的品牌只有長帝、伊萊克斯、美的、九陽、海爾、柏翠、ACA,我個人偏向於柏翠和ACA的品牌,這純屬個人意見哈,畢竟我不是專業做烤箱的。
三、價格
個人覺得買一個烤箱怎麼也要用好多年,起碼要買個差不多的,家庭經濟適用型的建議500-800元範圍的,中高階一點的有1000多到2000多的,還有蒸烤箱一體的,家庭型的2000多到3000多,這個要根據自己來選。
-
5 # 知麥烘焙實訓
要詳細的說清你的要求呀,能烤蛋糕的好的烤箱很多。你需要多大的,用於自己製作還是私房還是店面。除了蛋糕之外需不需要烤麵包或者其他的類的西點,能接受價格在什麼範圍之內的之類的,都沒說清楚讓推薦很茫了呀!
如果需要做歐包,要考慮帶蒸汽功能的。
-
6 # 大魚兒小魚兒美食
抱歉啊,因為很多朋友說烤箱買來閒置的時間比較多,所以我還沒有買烤箱哦,目前做的點心都是用微波爐做的,烤箱也沒有了解太多,剛幫您查了一下,方太,西門子,美的,這幾個品牌買的人比較多哦,供您參考
-
7 # Lynn8999
首先我覺得“葉子的小廚”小廚的回答已經比較全面了,下面我再從專業的角度來補充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提問者已經明確了烤箱的用途“主要用於蛋糕甜品的烘焙”,那麼!這個時候就不是隨便選一款烤箱了,下面從烤箱的技術要點及使用材質方面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考量一個烤箱的專業程度,關鍵看烤箱的“精確控溫”技術。目前,國家標準對於電烤箱體內溫度偏差允許+-30度,這個範圍是比較大的,目前市面上專業的烤箱生產廠家能做到烤箱體內的溫度偏差為+-5度,決定電烤箱精確溫控主要是感溫方式和測溫的位置。感溫的方式主要是指所使用的感溫器的品質,一些使用國外原裝進口的溫控的品牌更值得選擇。比如卡士Couss CO-3703,還有一下其他品牌,你也可以去找找看。
第二是要看烤箱內膽所使用的材質,目前市面上的內膽材質主要有鍍鋅板(價格便宜,熱反射效能較差,時間長了會生鏽)和鍍鋁板(價格便貴,熱反射效能好,不易生鏽),建議你使用內膽材質為不沾油塗層鍍鋁板的烤箱,這樣的烤箱烘焙出品成色更均勻,熱效率更高。
烤箱的控制方式有”機械式”(即旋鈕—無液晶顯示屏顯示溫度那種)和“電腦式”,建議選擇“電腦式”那種,溫度控制更準確。
還有比如”雙層玻璃門“、“上下獨立控溫”、”熱風迴圈“、”旋轉烤“,這些因為目前大部分烤箱都是標配的了,這裡不再贅述。
當然!也要結合自己的實際需求,如果是喜愛烘焙的,選擇一款好的烤箱,很重要,如果只是純粹的想烤個蛋糕或雞翅之類的,目前市民上的大部分烤箱都能滿足你的要求。
最後,建議還是買目前市場上主流的一些品牌,比如:美的、ACA、卡士(玩家級烤箱)、長帝、海氏之類的品牌,這些品牌無論是從產品品質和售後方面都是比較有保障的。
-
8 # 奧田整合灶
推薦奧田蒸烤一體整合灶,不僅帶烤箱,還自帶蒸箱,整合灶和吸油煙機,非常實用,價效比高
-
9 # 吾愛烘焙everyday
你是想要家庭使用還是私房的呢?
一般家庭使用的在30升左右,太小的話溫度不好控制溫度,有發酵和上下獨立控溫,和熱風迴圈的比較好。這些功能是經常要用到的,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款,吾愛覺得價效比和效能都比較好的,長帝32K電烤箱
-
10 # 蝸牛7yujian
小窩是一隻任性的廚電廚具買買買狂魔,烘焙入坑8年,因為有在專業西點烘焙學校學習過,專業廚房的商用烤箱也摸過不少,而我自家使用的家用烤箱也換了6臺。從300元檔的機械式入門級烤箱到4000元檔的蒸烤一體機都玩過了,對這個問題還是挺有發言權的。
入門級臺式烤箱選購
我的烘焙類帖子下面經常看到有人問微波爐能不能做啊?有點兒好笑又好氣
不行!微波爐不能代替烤箱!它們的工作原理完全不一樣!不不不,帶燒烤功能的微波爐也!不!行!
請你斷了用微波爐做蛋糕的念想,去買一臺基礎功能齊全的家用型臺式電烤箱,無需安裝即插即用,也花不了多少錢呀。
說起來現在的入門級烤箱,比起當年我剛入坑時的可是好上太多了,回想當年,上下管能分開調節溫度、有爐燈和熱風就算得上高階貨,而這些現在都幾乎已經是標配了。
那麼怎樣才算是“一臺基礎功能齊全的家用型臺式電烤箱”?如果你對烘焙的追求不僅僅停留於烤肉烤餅乾,而是希望做出豐富多彩的西點,結合目前市場行情和實際所需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1、最低限度30L以上,內部至少分為3層卡位;
2、搪瓷內膽(其實沒幾個人真能把鍍鋅板內膽用到脫皮釋放有害物質的程度,但關鍵是鍍鋅板沾了油汙有點兒難清潔,建議還是加一點錢上搪瓷吧);
3、有爐燈、熱風、發酵、轉叉(現在基本上都有了);
4、上下加熱管最好可以獨立開關,分別控制。另外發熱管如果是U型、M型、O型管等,會比上下各兩根直管加熱更均勻。
至於電子式控制不管在溫度和時間的控制上都比機械式控制要準確得多,但價格也貴不少,如果你不打算花太多的錢那就還是買機械式好了,因為我們還可以用爐內溫度計和電子計時器來開外掛啊!
對於我個人而言,第一臺入門級是鍍鋅內膽的長帝,後來換了美的的搪瓷內膽,價位都在300左右。這裡只隨手舉兩個例子。具體購買的時候自己看看是否符合上邊提出的1234點就可以啦。
美的(Midea)T3-L326B
https://item.jd.com/2375700.html?cu=true&utm_source=kong&utm_medium=tuiguang&utm_campaign=t_1001542270_2010990303_0_1904022090&utm_term=5967f33e3d7d4049895c279dab0c622a
▲ 200元檔:美的(Midea)T3-L326B,單層玻璃門,鍍鋅內膽,32L,入門最低限度建議買這樣兒的。
美的(Midea)T3-L324D二代
https://item.jd.com/5248778.html?cu=true&utm_source=kong&utm_medium=tuiguang&utm_campaign=t_1001542270_2010990303_0_1904022090&utm_term=a8047d15f3cc43b883198835f22d9350
▲300元檔:美的(Midea)T3-L324D二代,這臺就是小窩家把鍍鋅內膽長帝淘汰以後入的第二臺烤箱,倒是出乎意料的好用,溫控也挺準,陪伴我度過了相當長一段烘焙入門的時光。這款可以看作是上面那款的一個小升級版本,除了配色不一樣,還把門升級成了雙層玻璃門。以上這兩款美的都不超過400元,是入門比較合適的價位。
中檔臺式烤箱選購
當你把預算提高到500~1000元區間,就可以去選擇溫控更準的電子控溫烤箱,熱風迴圈更給力的背熱風,以及可以把眼光放到38L~42L的更大容量烤箱上了。
長帝(changdi)CRWF32PDJ
https://item.jd.com/3923986.html?cu=true&utm_source=kong&utm_medium=tuiguang&utm_campaign=t_1001542270_2010990303_0_1904022090&utm_term=409334710e414b17a1baef8081e119ba
▲500元檔:講到入門款到中檔檔位的家用烤箱,肯定繞不過長帝這個專攻烤箱的品牌,長帝(changdi)CRWF32PDJ,雙層玻璃門,電子控溫,搪瓷內膽。如果能把預算提高到500左右,這款算是很理想了。
長帝 CRWF42NE
▲1000元檔:長帝 CRWF42NE 不知道為什麼京東沒有賣這款,連結就不插了大家可以自行某寶搜。這款還挺經典的,前兩年的大熱門款,42L的大容量,搪瓷內膽,背熱風。我家有過一臺,雙十一的時候價格估計可以做到八九百?還是很超值的。
我家前後有過4臺普通烤箱,涵蓋上面舉例中的幾種型別。最終都淘汰了,今年年初終於升級到蒸烤一體機。目前家裡在服役的有兩臺臺式蒸烤一體機,一臺凱度的R8春節前入手,用得很滿意前兩個月又入了他家升級的新款SKY。
講到蒸烤一體機就無可避免地超出題主的1000元預算了,但由於實在是用得比普通烤箱爽太多,把自家蒸烤箱的一些使用體驗一併發在這條回答下面吧。
過完入門階段,強烈建議上蒸烤箱!!!!
關於蒸烤箱的前言
關於蒸烤箱,這其實已經是小窩寫到的第三篇了。小窩把普通烤箱升級成蒸烤箱也就是最近一年的事情,在此之前也曾糾結過“買蒸烤一體機比較好,還是蒸箱+烤箱各一的組合比較好”這樣的問題,用上蒸烤一體機之後完全是大型真香現場,因為 “蒸烤一體”的意義,遠非簡單地等於一臺蒸箱+一臺烤箱,而是能夠賦予料理更多的可能性,帶來全新的烹飪體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390509/answer/661115961
很多現實中網路中的朋友都被小窩種草購入了同款R8,但我的留言區裡也還是時常有收到網友們疑惑的聲音,畢竟家用蒸烤箱在中國市場是近幾年才興起的新事物,一些網友對於蒸烤箱技術和質量是否成熟可靠還有疑問,因此更傾向於傳統烤箱+獨立蒸箱這樣看上去似乎更可靠的組合,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事實上蒸烤箱在專業廚房裡早已經不是新鮮玩意兒,而是由來已久,技術和質量早已成熟穩定,並且已經是被廚師們公認的廚房神器。
專業廚房裡的商用萬能蒸烤箱,多見的品牌是RATIONAL德國樂信。至於價格嗎emmmm也就5W起步吧
這裡摘錄整理一段《現代主義烹調》中關於蒸烤箱的文字:(對,就是那套售價3000多塊錢的烹飪界神書,小窩家裡有一套用於鎮宅)
https://item.jd.com/12056365.html?cu=true&utm_source=kong&utm_medium=tuiguang&utm_campaign=t_1001542270_2010990303_0_1904022090&utm_term=40e35e8c60aa4d7c8ab6cc5bd800d7ff
“溼控”是現代烤箱的典型特徵
廚師們都深知加熱時保持食物溼度的重要性。水分控制,正是我們用錫紙包裹土豆烘烤、在砂鍋上面蓋上蓋子、以及在密封袋裡烤、燉和調味的原因,我們需要採取各種各樣的手段來抵消熱空氣乾燥對食物造成的失去水分的影響。
控制食物內部和外部水分的能力是現代烤箱技術與早期技術的區別。普通的烤箱透過加熱爐腔內的空氣,進而達到加熱被包裹在這些熱空氣中的食物。蒸烤箱的問世,則使我們能夠調節爐腔內的熱空氣中的水分含量,進而影響到被烹調食物的水分含量。
控制熱度是烹調中最重要的方面。不過事實證明,熱度只是決定食物烹調的兩個關鍵因素中的一個,另一個是溼度,即食物周圍空氣中的水分含量。溼度決定著食物的實際烹調溫度,它對食物表面的質地也至關重要,例如脆皮與否。
那麼家用蒸烤箱也就是商用蒸烤箱的縮小版本,空間被壓縮,一些精細高階功能也可能被割捨,但只要選擇可靠專業家電製造商生產的,質量與技術上大可不必擔憂。至於買來不會用,怕吃灰?你不是還有我嗎!
很多身邊的朋友和網友都在小窩安利下入了同款R8。前兩個月有個朋友跟我說凱度新出了個更高階的新款叫SKY,問我意見能不能買。
我看了一下,喲呵,相比R8,SKY的外形更好看,功能上也有升級,主要體現在蒸汽量可以調節(分10檔),以及能夠實現溫度範圍從50°C~115°C的低溫蒸~高溫蒸,另外,R8只有一個40°C帶蒸汽的發酵檔,而SKY的發酵檔可以精確調節任何你想要的溫度與溼度。
這些升級的點全都精準戳中我的需求,於是小窩跟朋友說:這誰頂得住,我先買為敬了,你丫等我的測評吧!(連結不插了)
開箱
開箱咱們就快速帶過,抓幾個重點來說:淺藍色的烤漆很好看!顏狗絕對可以閉眼入!
外觀圓潤可愛,它的前臉邊框設計蠻妙的,看上去薄而纖巧,實際上烤箱壁還是非常厚的。
SKY的容量是42L,在此前對R8的評測裡我已經說過這是非常推薦給家庭使用的蒸烤箱大小,爐腔內裡是食品級304不鏽鋼這是蒸烤箱標配了不用多說。共有5層烤架層。標配有兩個烤架,一個搪瓷不沾烤盤,一個搪瓷不沾接渣盤(可以塞進下管下方)。
上管是碳素纖維管,這種發熱管發熱更迅速,烘焙中所需的預熱時間將可以大大縮短。兩個爐燈在正上方左右各一,照明範圍更廣。
5U型的下管(我之前寫R8的時候很多人糾結沒有下管,現在SKY終於有下管了!)可以抬起方便用後清潔,也可以把接渣盤放在它的下方。
蒸烤箱一定要選直噴式的蒸汽系統!也就是機器製造好蒸汽以後直接噴入爐腔,這樣的蒸汽會更均勻細膩。同時SKY的底部還有一個蒸發盤,用於接收冷凝水加熱蒸發迴圈利用。SKY的水箱是我喜歡的外接設計(不佔用爐腔空間,中途加水不需要開門),在蒸烤箱底部,容量較大足有1.3L,一側有觀察水位的小視窗。同時蒸汽的排汽口也在前端另一側。
雙層LOW-E玻璃門非常厚實,實測表現中密封效能完美,蒸汽只從排汽口排出不會從門縫逸出。
開關、觸控式選單及檔位調節的旋鈕都在門把手上。選單分別為: 蒸烤,風爐,下烤,上烤,上下烤,純蒸,脆烤,發酵,解凍。右側上下兩個附加功能為爐燈、熱風迴圈。
蒸烤箱工作時,溫度、溼度和時間三個維度皆可透過旋鈕調節,溼度範圍10%~100%,溫域相當寬,可調節範圍25°C~250°C,工作時間可調節範圍1分鐘~3小時。
無論是工業設計還是功能配置上來說,我都還挺滿意的,家用蒸烤箱做到這份上真的已經非常精細和周到了。
而促使我在已有一臺蒸烤箱的情況下還是選擇入手SKY的最重要原因,是SKY的蒸汽量可以自行調節了,而發酵檔的溫度也可以精確到1°C,另外SKY的純蒸功能可以自行調節溫度,可以實現低至50°C的低溫蒸,也可以實現高達115°C的高溫蒸。
像我這樣精益求精的烘焙美少女,在溼度和溫度的控制上是非常需要精細化的自定義功能的。因此下面我先說說這些升級的功能,在家庭美食製作當中是如何起到什麼作用的。
實際應用
發酵,給麵包帶來了生命
現在網路發達,好的麵包配方隨便搜,但為什麼很多人收藏了那麼多的名家配方還是做不好麵包?很多網友問過我:為什麼自己做出來的經常是沒發起來的死麵餅,好一點兒的話也是孔洞粗大組織粗糙的發糕,冷卻以後硬得能把地上砸個坑。做麵包費時費力,折騰一整天就這結果,實在是太令人沮喪了!
小窩趁著寫這篇文章的機會,也正好跟大家詳細講講家庭自制麵包的幾個要點
麵包最大的特徵是:它是一種發酵食品,比如一根質樸的法棍,它誘人的香氣和美妙的口感,就源自於發酵。
發酵是什麼?麵糰裡的酵母在適宜的溫度下活性化,麵糰中佔比最重的澱粉,在酵素的作用下適度地分解,部分成了酵母營養來源的糖類,有助發酵的持續。為了保持住發酵產生的碳酸氣體,麵筋組織會伸長,麵糰持續膨脹,麵糰整體的物理性呈現為更具適度延展性、黏性及彈性。
除了碳酸氣體之外,發酵中還會產生酒精和有機酸的化合物等複雜的芳香性物質,進而變成令人喜愛的麵包香氣
因此,發酵對於麵包的外形、口感和香氣,都至關重要。
專業人員都知道,發酵是麵包製作中最重要的製程,但同時又是最難掌握難以捉摸的製程。專業的麵包房裡有專業的醒發箱,能夠創造適宜的溫度和溼度,來實現麵包的發酵管理。但是家庭麵包製作中,發酵是個很大的難題。相信大家都在各種教程裡看過用暖氣來升高溫度、用保鮮膜來保持溼度等等方法,這都是不得已的“笨方法”,通常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很多人做不好麵包,根本原因就在於做不好溫度和溼度的控制。
麵包房的醒發箱,大概長這個亞子
但是當我們有了一臺可以調節溼度和溫度的家用蒸烤箱,就相當於同時擁有了一臺小型醒發箱,可以對面團進行標準化的發酵管理,比起經驗主義的原始“笨方法”,為家庭自制麵包製程建立標準、做好品控就不再是mission impossible.
現在很多的普通烤箱也帶一個發酵檔,通常是提供適合麵包二發的40°C左右的溫度,小窩初入烘焙坑的時候家裡也用過很長一段時間的這種烤箱,二發的時候烤箱發酵檔提供溫度(低端烤箱的溫控通常都不太準,我見過發酵檔溫度高達45°C的烤箱,這樣環境下面包發酵過快,孔洞組織會較為粗糙不均),而溼度要靠自己在烤箱內放入一盤熱水來創造蒸汽,通常也是不太夠用的。
小窩早前也用過普通烤箱發酵檔+熱水的發酵方法 後來小窩家裡擁有了第一臺蒸烤一體機,凱度的R8,也帶一個40°C的發酵檔,同時蒸烤箱會持續產生蒸汽往密閉的爐腔裡噴,用下來覺得驚為天人,這個發酵檔為麵包二發創造了完美的環境,我的麵包出品確實有了質的提升。
現在這臺SKY的發酵檔進一步升級:溫度、溼度、時長三個維度均可以自行調節,溫度可精確到1°C,而溼度可每10%一跳。那麼也就是說一發和二發的全部發酵製程,我們都能利用蒸烤箱來進行標準化的操作了。只要我們再控制好出面溫,一發和二發所需的溫溼度都可以是固定的,家庭製作麵包也能穩定品控了。
這裡我用一個很簡單的黃油小麵包卷舉個栗子講解一下實操。
高筋麵粉:200g
低筋麵粉粉:50g
砂糖:25g
鹽:4g
脫脂奶粉:10g
黃油:40g
雞蛋:40g
耐高糖乾酵母:4g
水:130g
*此配方出品12個麵包卷,42L烤箱烤盤一整盤。
首先我們在打面的時候需要控制好出面溫:優秀的出面溫是26°C~28°C,我們需要把攪打時麵糰摩擦升溫的因素考慮進去,因此一般室溫在25°C~30°C的時候,我們採用5~7°C的水溫,而冬天我一般就直接用龍頭開出的常溫水,夏天室溫較高,我會使用冰渣水。
把配方中除黃油以外的所有材料混合
攪打至麵糰有一些光澤,麵筋初步形成,這時候加入室溫軟化的黃油。黃油切成小塊更容易融入麵糰。
加入黃油之後繼續攪打,軟麵包一般建議要打到最後的完全階段,即麵糰有韌勁,可以輕鬆抻開成薄膜,薄膜的破洞邊緣呈規則圓形。
這時候可以把麵糰抱出來,團成一個圓,放入盆裡準備進行一發。
現在是秋天,我做這個麵包的時候廚房室溫25°C左右,用了5°C的冰水,打面時間約20分鐘,來測一個出面溫:27.3°C,完美~
蒸烤箱選擇發酵檔,27°C,溼度70%,45分鐘後面團膨脹到約2倍大,第一次發酵就完成了。
網傳的那些手指沾些手粉捅一個洞,如果洞不回縮也不坍塌則表示一發完成,這個經驗也是成立的。但因為有準確的溫溼度和時間控制,就不會出什麼差錯了。
把一發過的麵糰從盆裡倒出,看到麵糰內部已經形成這種細密的蛛網結構的話心就定了,我們的麵包製作已經成功一半囖,加油加油。
把麵糰排氣,分割成12個40g/個的小麵糰,滾圓,蓋上保鮮膜防止它們變幹,讓它們在室溫裡進行15分鐘的醒發鬆弛。
開始把分割好的小麵糰整形做成麵包卷:拍扁,擀開,三折,然後擀成長條錐形,從大的一頭開始捲起。一一做好擺放在烤盤裡,注意留出間隙供麵包二次發酵膨脹。
這時候放入蒸烤箱進行第二次發酵,相對於一發,二發要讓麵包表皮不幹燥,又要膨發的好,需要更高的溫度和溼度,二發的適宜溫度是38°C,80%~90%溼度,時間大概在40~60分鐘。二髮結束後的麵包卷白白胖胖,表面溫潤如玉,不會因為膨脹而使表面出現乾裂的痕跡,這都是因為有適宜的溫度和溼度。
將發好的麵包取出,蒸烤箱調到上下火純烤模式,210°C,等待烤箱預熱的幾分鐘時間,我們可以用來給麵包表面刷上蛋液:打散的全蛋液可以加一點水稍微稀釋,然後用羊毛刷刷在麵包表層,蛋液可以在烤制過程中給麵包形成一個光澤的誘人的棕色表面。
烤箱預熱好後把麵包送入中層,高溫度短時間急烤,10~12分鐘左右,麵包烤成棕色就可以了。發酵賦予了麵包蓬勃的生命力,在烘烤剛開始的頭幾分鐘,甚至還會再長大一些。
晾涼以後掰開一個看看,組織細膩孔洞均勻。這個麵包卷配比簡單也沒有新增豐富的餡料,鬆軟又清香,十分好吃
那麼下面把麵包製作中溫溼度控制的乾貨知識點再總結一遍,想在家裡做好自制麵包的童鞋們記好筆記啦:
1、 透過控制配方中的液體(水、牛奶等)的溫度,來將出面溫控制在26°C~28°C之間
2、 一發的適宜溫度是27°C,溼度是70%,發酵時間約45分鐘(如果你的出面溫沒控制好稍微超出,比如達到了30°C出頭,問題也不大,一發這裡縮短時間,可能30分鐘就會發好了)
3、 二發的適宜溫度是38°C,溼度是80%~90%,發酵時間約40~60分鐘
*添加了砂糖黃油的吐司類或者點心類麵包都可以參考這個溫溼度。
做麵包沒有那麼難,最重要的是需要你對溫度和溼度的控制既有概念、也有方法。這也是為什麼小窩會把蒸烤箱強烈安利給所有愛好烘焙的小夥伴,因為當你有了“概念”以後,蒸烤箱就是你能找到的最完美“方法”。
希望大家都能開心玩烘焙,成功做麵包~
“低溫慢煮”與“低溫蒸”
前文用了很大篇幅講解了SKY在需要精細化控制溫溼度的麵包製作中的應用。如果看乏了,硬菜這就來。
猜猜這牛排是怎麼做的?
SKY在純蒸模式下,溫度是可以自行選擇的,調節範圍在50°C~115°C之間。
五六十度的低溫蒸功能有啥用呢?它可能是一個會被大多數人忽略的模式:除了用來為已做好暫不上桌的菜餚保溫以外似乎想不到別的什麼應用場景。
但是呢,實際上低溫蒸模式能夠提供真空低溫烹調袋中或在帶蓋的鍋中烹調相似的烹調環境。
我們都聽說過真空低溫慢煮的原理:食物裝入密封袋內抽真空,在較低的恆定水溫中進行長時間水浴,使之達到可食用的熟度。這種烹飪方法,由於是使用低溫非常緩慢地加熱食物,最終改變食物的核心溫度,因此可以精準控制食物熟度。比如直接煎一塊牛排,新手大機率會煎廢,但如果有低溫慢煮裝備,熟度掌握一下子就變得毫無門檻了。
我的ANOVA低溫慢煮棒 而在低溫慢煮受熱過程中,食物本身蒸發出的水分,被留存在真空密封袋裡,相對溼度達到100%,進一步的蒸發就會很快被停止。
而蒸烤箱如果能夠提供低溫汽蒸模式,就可以用於在沒有密封的容器的時候來實現跟低溫慢煮同樣的烹調效果。在這種情況下,維持適度的水分部分來自蒸烤箱,而不是全部來自食物。當我們想要使一些模製食物(如果放入真空袋會被破壞形狀,比如餡餅、布丁等)或者一些過於大塊的食物(太大了以至於無法放入真空袋,比如整隻雞)達到類似於真空低溫烹調的效果的時候,低溫汽蒸烹調就非常有用了。
——我知道真空低溫慢煮大家聽得多了,“低溫蒸”的概念也許還是第一次聽說。但別以為這是我瞎掰,本節內容同樣參考自《現代主義烹調》中關於萬能蒸烤箱的章節。
所以,本節開頭的牛排確實就是應用到了SKY的“低溫蒸”功能啦!提到低溫慢煮,一般會首先想到牛排吧!小窩也是一樣,那麼根據上述理論,蒸烤箱的低溫蒸功能,本質上就是沒有真空包裝的低溫慢煮。讀過《現代主義烹調》,我決定來試一試低溫慢蒸的牛排是否同樣美味
這是從店裡淘來的寶貝,M7的和牛板腱,好東西。3CM的厚切因為有近350g了,實在是一次吃不完,所以下面演示的是對半切過後的一條(原諒單身狗吧)。牛排放在烤架上送入蒸烤箱中層,按照往常低溫慢煮的經驗,低溫蒸的時候我同樣選擇了55°C,60分鐘。
這是低溫蒸結束的樣子,灰不溜秋看上去平平無奇。我比較驚奇的是本來以為畢竟是蒸出來的牛排,表面應該會非常溼,甚至會有種溼噠噠到肉味兒都被“稀釋”了的感覺才對,但卻並沒有,牛排下方接渣盤裡也僅有很小的一灘血水而已。這也是蒸烤箱全面優於普通蒸鍋的佐證:直噴式蒸烤箱蒸汽不在多,而勝在細膩和均勻,足以包覆食物以蒸汽傳導溫度,卻又不會使食物溼得像水裡撈起來。
和低溫慢煮一樣的後續操作:低溫慢蒸的牛排用廚房紙吸乾表面水分,在鑄鐵鍋里美拉德反應來一下,上桌切開,你就說美不美!
本節開頭的圖這是對半切開的另一邊,我第二天又低溫蒸了煎的,這一邊油花更多味道更美。
小窩家早於蒸烤箱就已購入ANOVA低溫慢煮棒,頗有低溫慢煮的經驗了,可以很負責任的說,如果你有一臺能夠實現低溫蒸的蒸烤箱,它是能夠代替低溫慢煮棒幫你實現完美牛排烹飪的。
那如果除了低溫蒸以外,你偏還是想要體驗真空低溫慢煮,把腦洞開一開,蒸烤箱也是可以幫你實現低溫慢煮的:把水在灶臺上燒熱,然後緩慢加入冷水耐心調整至55°C,抽真空的牛排浸在水中,連鍋一起放入蒸烤箱,同樣選擇55°C蒸汽1小時,只不過這一次不再是蒸汽直接給牛排傳導熱量,而是把蒸烤箱當作一個恆溫箱,用於保持鍋中的水溫,以達到低溫慢煮的效果。
SKY的溫度相當準而穩定,1小時後鍋裡水溫我量了一下是55.2°C,保持得非常好。
煎好上桌切開,粉嫩、均勻、完美。
【劃重點時間又到了】
相比空氣,蒸汽或者水都是更好的熱傳導載體。而低溫蒸與真空低溫慢煮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在長時間恆定低溫加熱的同時,仍能最大程度使食物保持自身水分不揮發,真·原汁原味。
而對於牛排烹飪來說,低溫慢煮/低溫慢蒸所能達到的對熟度的精確掌握、肉質柔嫩多汁的口感和風味,都絕對是直接煎所達不到的,低溫烹飪相對於直接煎,可以說是“降維打擊”一般的存在。感興趣的話你一定要試一試。如果擁有低溫蒸功能的蒸烤箱,那麼售價一千多元功能單一的ANOVA可以不必買了……
關於“高溫蒸”
講完低溫蒸,再順帶說一說SKY帶的高溫蒸功能。高溫蒸是很多蒸烤箱都有的功能,因為它既是蒸箱也是烤箱,一邊往爐腔裡打蒸汽,烤管一邊加熱,就能夠把爐腔溫度維持在100°C以上。SKY的蒸功能最高可調至115°C
我們知道蒸汽溫度低於100°C就會重新冷凝成液態水了,那麼超過100°C的蒸功能,好處就在於不需要持續大量噴發蒸汽來保持爐內溫度,同時還不會產生破壞食物表面的惱人的冷凝水。
比如在用傳統蒸鍋做蒸水蛋的時候,很多教程會告訴你,為了不蒸出一碗蜂窩煤狀的蛋,一定要加蓋保鮮膜後才放入蒸鍋,其中的道理其實就是防止過於大量的蒸汽以及回落的冷凝水破壞蒸蛋表面的。但用蒸烤箱的高溫蒸就沒根本這個煩惱。雞蛋一個,正常大小雞蛋一個,正常大小飯碗加水到8分滿,加少許鹽打成均勻的蛋液,SKY的蒸功能調到115°C,無需加蓋保鮮膜直接送入蒸烤箱,高溫蒸10分鐘即可。
這碗蒸水蛋在適宜的高溫中凝結,而又沒有受到過多的蒸汽和回落的冷凝水乾擾,表面光澤嫩滑,完美無瑕。倒上少許生抽和芝麻油開吃。
自從有了蒸烤箱,家裡的蒸鍋已經基本不再使用了。蒸烤箱容量比一般的蒸鍋大太多,它不跟傳統蒸鍋拼蒸汽量大,而是在蒸汽的細膩、均勻、溫度與量皆可調節等多方面全面勝出,既能低溫慢蒸、又能高溫快蒸,且蒸出的食物維持著恰到好處的溼潤與原汁原味,而不會像蒸鍋那樣蒸完一盤子的水,一半是蒸一半是煮。
再放兩張家裡蒸梭子蟹和鱸魚的圖,做法就不展開細講了,因為只需要根據你平時用普通蒸鍋的經驗即可,蒸烤箱做蒸菜,耗時與蒸鍋是一致的,沒有太多學習成本,但一定會出品更好賣相更佳。
蒸鍋一般放兩隻梭子蟹就滿了,蒸烤箱三四五隻都是可以隨便擺的
可以看到魚蒸好以後盤子裡的積水非常少,顯著少於用傳統蒸鍋蒸的
蒸烤結合
很多菜餚在製作過程中是會結合到蒸和烤兩種烹飪方法的。
比如小窩在抖音上學來了一道脆皮土豆,是先把切塊土豆蒸粉蒸糯,拌入調料後高溫烤出脆皮的,在家試了一下,嗷,真香!“這不是烤土豆,這是薯片包裹著的土豆泥~”
又比如烤箱烤生蠔,可以只開下火模擬碳烤先把生蠔殼烤熱,再加入蒜泥接著烤幾分鐘,這時候如果能給爐內打入一些蒸汽,就能保持蒜泥和蠔肉溼潤不被烤乾,出品口感會更好些。
不加蒜蓉,蘸芥末醬油吃我也超愛的。後半段從純烤轉為蒸烤,是保持蠔肉嬌嫩的秘訣。
再比如烤雞也是非常經典的蒸烤箱應用。如果你要脆皮雞,你就先用蒸功能把雞蒸熟,晾乾,再用烤功能將皮快速烤乾烤脆。如果你不要脆皮雞,而是想要那種表皮油亮亮掛著醬很誘人的感覺,你可以把醃好的雞先用90°C~120°C左右的較低溫度進行低溫慢烤,再調高溫度至200°C左右進行蒸汽烤。
蒸烤箱的經典應用非常多,從糕點烘焙到中西式菜餚,從低溫慢煮到蒸炸煎烤,它是萬能的。要寫食譜教程我可以源源不斷地寫下去,篇幅所限,今天就先跟大家分享這些,先關注小窩,上述提到的一些食譜我後面會陸續給出詳細做法噠。
容小窩再次強烈安利一波:蒸烤一體機絕非獨立烤箱+獨立蒸箱簡單的功能疊加,而是將蒸與烤巧妙結合,相輔相成,早買早享受,它一定會給你帶來非常實用且樂趣無窮的烹飪體驗。
彩蛋:
收到SKY那天剛好小窩過生日,很開心的馬上開箱烤了個檸檬戚風,奶油隨便抹了一下,自己的生日蛋糕就有啦。
-
11 # 80後冬瓜小哥
提起“推薦烤箱”,一定要先考慮擺放的具體位置、以及空間的大小,合理的擺放位置不僅能為烤箱挑選提供參考依據,也能在使用時提高效率。
如果是新裝修房子,可以考慮內嵌一臺烤箱。雖然價格會比普通臺式烤箱稍高,但是與直接擺放在操作檯上相比,你就等於多了一大塊可以靈活使用的空間,進行處理、散熱等操作時就不必東奔西跑了。另外,也可以避免產生烤箱底部和後部的衛生死角,平時清潔時,只要擦擦烤箱門就好。
這個位置可以在定做櫥櫃時,根據自己的身高選擇立櫃的中部,以眼睛便於觀察烤箱內的食物狀態、開啟烤箱門後一抬手就能拿出烤盤為宜,不要太高。如果不做立櫃,也可以選擇下櫃的某個區域,但是上櫃不可以(此處劃重點)。這是因為烤箱在使用之後溫度很高,為了固定烤箱門,大多數烤箱都是選擇向下開門的方式,如果固定在上櫃,實在是不方便拿取,也很容易燙傷。說了這麼多,你一定會有點暈,所以簡單總結一下:
1、在廚房或距離廚房比較近的地方,選擇一個較開闊的空間,然後根據空間大小以及自己的預算挑選一個容量最大的烤箱。
2、除了必要的烤箱燈、時間與溫度調節、冷門、溫控等基礎功能外,其他功能有則加分,沒有也沒太大關係,可以用外部工具來完善,不要被紛雜的功能說明亂了眼。
3、一分價錢一分貨,尤其是對溫控、電路穩定性等一些看不見摸不著但又特別重要的東西來說。大件廚房用品不會換太勤,可以稍微多花一點錢,保護自己的健康、安全和時間。
4、一入烘焙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入坑需謹慎,慢慢來,前前後後玩了3年烘焙,目前是做烤箱菜比較多。
5、養成良好的習慣、多研究菜譜,要比糾結半天到底選哪個烤箱靠譜得多。不同烤箱脾氣不同,需要自己去了解和磨合。
-
12 # 輔食記與食物戀
個人感覺蒸烤一體機並不能把烤箱和蒸箱的作用都發揮到極致,舉個例子的話就像洗髮產品似的,越是說自己“洗護一體”的洗髮液、護髮素,越是什麼都做不到,因為本身洗護就是矛盾的,蒸烤也是如此,蒸需要大量的水汽,烤需要非常乾燥,硬要將兩種工作機制的東西合併起來,最終得到的機器只能是烤也烤不好、蒸也蒸不好。蒸箱就不給你推薦了,因為我覺得蒸箱沒什麼太多的技術含量,差不多的品牌都可以,甚至不用蒸箱直接用鍋蒸,也一點不差。
我來說說烤箱,昨天剛回答完別人關於烤箱的問題~用過了n多烤箱,嵌入式烤箱用過西門子、beko、海爾、方太,臺式烤箱用過美的、九陽、北歐生活、還有些小牌子,每個都有自己的問題,所以我也是不停的再換。現在我用的是海氏的烤箱,功能強大,溫度精準。真的,溫度精準太重要了,還有就是,溫度分佈均勻也太重要了,否則看出來的東西這部分還沒熟那部分已經焦了,或者是我按照食譜設定了多少度,拿出來發現已經烤過了。。。總之,因為溫度方面的問題我真的是一度對烤箱這個東西很頭疼,非得買個上萬的才行嗎?然後,又抱著不死心的態度入手了海氏,心想這次要是再不行我就退出烘焙圈,結果一下子愛上了。所有要求都能滿足,如果非說缺點,那就是稍微小了點,但是這個無所謂啊,因為再大的烤箱你烤出來的東西是廢的也沒用啊,然後我就各種烤,烤肉、烤麵包、烤蛋糕、烤布丁。哦對了,還有一點,海氏的烤箱我買的C45,當時價錢還不到1000塊。
回覆列表
我自己覺得卡億的烤箱不錯,我自己也在用嗎,而且用了很長一段時間了,買的時候價格很優惠,還送了很多的禮品,都是一些很實用的禮品,這樣的話我就不用去單獨買烘培工具了,回家以後就迫不及待的烤了很多東西,一個禮拜要用很多次,烤雞,烤菜,烤串……很多都試過了,我覺得這款的烤箱是不錯的,現在不管是網上還是線下的很多牌子的烤箱都是大同小異,功能都是差不多的,無非就是兩個不同點,第一個是價格的不同,還有一個就是牌子的不同,其實這兩者是有聯絡的,價格聯絡這牌子的大小,牌子的大小也關係的價格的高低,眾所周知,大牌子的烤箱相對而言都是比較貴的,小牌的的烤箱都是比較便宜的,在別人眼裡大家都覺得好的東西怎麼可能功能各方面不好呢,小牌子嘛都是坑商家的錢,其實現在很多事情都不一定的,首先就拿卡億這個牌子打比方,這個牌子的產品和很多的大牌子烤箱都是出自於同一個工廠,而且現在這個牌子的知名度正在上升期,所以不管是質量,還是服務都會是很好的,因為想要做大,就必須把自己的東西都做好,如果一開始就做的亂七八糟的話不就是砸自己的招牌嗎,我現在覺得小牌子不一定不好,大牌子也不一定好,這兩者之間的可能性,大家也要看清楚,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卡億這個牌子的,名氣雖然現在不大,但是東西確實好,價格也比較低,還送東西,五年質保什麼的,一個產品如果不好怎麼敢弄五年質保呢,現在的維修費是多少高呢,隨隨便便上個門就要兩三百,傷不起啊,作為商家也是一樣的,如果東西好的話就省去了聯保的這個金錢和時間,客戶也是一樣的,也不會經常擔心自己的產品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