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菜小包
-
2 # 舊人何時歸
我們都知道,有句話叫短兵相接,在冷兵器時代戰鬥是人與人面對面進行搏鬥的,除了個人武藝和身體情況外,手裡面的武器就變得很重要。而在古代出現過各式各樣的兵器:長的短的、硬的軟的。經過現代人總結為: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撾、钂、棍、槊、棒、拐、流星錘等十八種。
而題主所說的槍則剛好是古代士兵普遍使用的幾種制式兵器之一。不過題主應該是沒有分清古代和現代的長度標準。因為古代士兵常用的槍長度一般在七尺到八尺左右,甚至有更短的(另外一種兵器矛則會超過這個長度)。摺合現代長度是2-3米之間。四五米的槍一般是用於裝飾或者是儀仗使用。雖然俗話說“一寸短一寸險,一寸長一寸強”但是考慮到靈活程度和操控,一般不會投入到戰爭裡面的。
那麼假如如題主所說,當槍達到四五米的時候戰鬥時會不會彎曲,我的答案是會的。因為:
我們都知道古代士兵數量也是巨大的上萬上百萬,如果全部採取純鐵或者是純銅來鑄造兵器,不僅易損(純金屬比較脆),而且投入成本太高,所以一般是採用金屬槍頭,和堅韌的木質槍身進行製作。只有大將這些級別的才可能有特製的兵器,而普通士兵的兵器遇外力是能彎曲甚至是折斷的。而且我們應該都見過古代士兵的持槍姿勢,是一隻手拿住末端,另外一隻手握住中間部分,當兩邊都用力時,發生彎曲是必然的,這我們應該親身體驗過或者是在在影視作品中看到過的。
所以不管槍長度是2到3米還是4到5米都是會彎曲的。
-
3 # 雲夢澤boss
俗話說的好一寸長一寸強。你的兵器還沒夠到人家別人一槍就把你戳死了。兵器不一定多重但一定要夠長。當然長度也要適中,這都是在實戰中實踐出來的。同樣現代戰爭也是一樣的道理誰的導彈射程遠誰就是王者。
-
4 # 六扇門人jgy
古代三四米甚至五米的長槍不是單打獨鬥用的,而是用於群體作戰的槍陣,只要士兵把槍端穩擺成槍陣佇列就可制敵。過去戰爭敵軍還沒有靠近先一頓弓箭消滅了大量衝鋒的敵軍,然後再用長槍大陣對敵,讓敵軍還沒有靠近就已經損傷大半,過去秦軍就有這樣的長槍大陣在滅六國的戰爭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當然秦軍的勝利✌和他步兵,弩兵,車兵,騎兵各個不同軍陣的配合和合理的排列有關,這可以從出土的秦陵兵馬俑的排列中可以證明。還有古羅馬軍隊也有這樣的槍陣,用於群體作戰非常佔有優勢,是古代軍團作戰的有力武器。
-
5 # 老古走江湖
古代三五米的長槍,實際也分硬槍和軟槍兩種。
力達槍尖是槍手必練的內容,除了常備的臂力、腕力以外,其實更多的是用身法與步法來操控長槍。
所以,吳殳的《手臂錄》裡,在這一點上,說的就特別詳盡:
石家槍之用在兩腕,臂以助腕,身以助臂,足以助身,乃合而為一。
沙家槍之用在兩足,身隨其足,臂隨其身,腕隨其臂,乃合而為一。
石家之用在腕者,何也?兩腕封閉,陰陽互轉,百法藏於其中,神妙莫測,為槍之元神也。
臂以助腕者,以臂之高下伸縮,助腕之陰陽互轉也。
身以助臂者,以身之蹲立前後,助臂之高下伸縮也。
足以助身者,前後左右,稍稍移動,以脫彼槍尖,非剪刀步,十字步也。
..........
其時槍之勝負,全在足之遲速。
足不如風,不能進退,是竿子之用在足也。
這裡特別強調步法的重要性。
另外,無論硬槍軟槍一定會有彎曲,這是物理的必然。而武者正是利用槍身的完全,能舞出槍花,來進行進攻與防守。
能精準的控制槍花,是武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標誌之一。
另外,還有一種拒馬槍,基本作用是尾端戳在地上,有的還有一個支架,跟現代的拒馬形勢一樣,但因為是防禦騎兵,所以槍身很長,排在前陣,基本做炮灰使用,擋住騎兵的第一輪衝鋒。
這類槍手,看似不需要太多技術,但其實不然,對方衝鋒一過,照樣要抄起槍桿殺入敵陣。
我一直收藏冷兵器,這是我的觀點,你覺得呢?
愛旅遊,信馬由韁
好讀書,不求甚解
一起來愉快的玩耍吧~~~
-
6 # 詩雨花魂
四五米的長槍不是用來耍花的,是用來組成方陣的,作用是抗線推進,阻擊衝鋒……士兵只要完成排好陣形,跟對鼓點節奏,戳刺,收回,戳刺,收回就行了。
第一,比如馬其頓式的槍陣。這類長槍長達4到6米,但是卻不用考慮發力問題。因為槍兵們不需要做出任何動作,只需要保持長槍平直向前。無需戳刺,所以不考慮發力問題。
大部分類似長度的長槍都不需要發力,它的作用要麼是結陣阻擋騎兵,或是像刺蝟一樣使用,等敵人自己撞上槍陣。
第二,類似日本戰國的長槍。這種槍多是竹製,會有很明顯的彎曲,而使用的方法也非戳刺,而是由上至下的劈砍,可以在四五米之外造成很嚴重的傷害。而提問者說的需要考慮戳刺,劈砍等發力問題的,多是兩米左右的槍、矛,用於較近距離內的戰鬥。
回覆列表
首先古代打仗,都是人與人之間近距離作戰,俗話說的好一寸長一寸強。你的兵器兵器還沒夠到人家別人一槍就把你戳死了。兵器不一定多重但一定要夠長。當然長度也要適中,這都是在實戰中實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