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物學家講歷史

    《史記·齊太公世家》《史記·管蔡世家》和《左傳·僖公三年》都記載了這個另類版的“衝冠一怒為紅顏”故事,故事情節大同小異。蔡姬因為在遊船上故意搖船嚇唬怕水的齊桓公,被齊桓公趕回了孃家。蔡侯覺得桓公這是小題大做,亦是非常生氣,轉而將蔡姬改嫁到了楚國。齊桓公得知後更為生氣,發兵攻蔡,並俘虜了蔡穆侯。

    其實故事原版講的很清楚,齊桓公之所以攻打蔡國,是因為蔡國改嫁了蔡姬,而不是蔡姬的“盪舟”玩笑。蔡國也並未因此亡國,只是國君被俘而以,沒過多久,蔡穆侯就又回國繼續當國君了。

    儘管如此,齊蔡之戰確實因為女子的玩笑而起,也確實有點兒兒戲了。不過,春秋時期的諸侯國君還遠沒有日後皇帝們一言九鼎的威勢,對於國政,尤其是征討他國的軍國大事,國君還做不到乾坤獨斷。所以,齊蔡之戰裡面肯定另有貓膩,要不然齊桓公說服不了國內權貴動用軍隊去幫他出氣。

    事實上,這個理由不但說服不了國內貴族,也更說服不了其他諸侯。至於為甚還要管他們的態度,因為齊蔡之戰並不是簡單的兩國之戰。齊桓公為了順利打下蔡國,糾集了魯宋陳衛鄭許曹八國的軍隊,此時蔡國與八國的實力對比之懸殊直追後世大清對八國聯軍。說到這裡那就更加讓人奇怪了,當時齊桓公已顯霸主之姿,以齊國國力對付蔡國小菜一碟,何以非要帶上其他七國,畢竟這事的由頭也不大光彩。

    齊桓公此舉當然不是怕打不過蔡國,而是怕打不過蔡國背後的楚國。

    那打蔡國又怎麼把楚國牽扯進來了呢?

    楚國本是南方諸侯,是時國勢昌盛,於是北上中原爭奪霸權。楚國對中原的廣大中小諸侯,採取了蘿蔔加大棒的政策,不服的吞併,服軟的結盟。中原諸侯尤其是南部的中小諸侯是苦不堪言,蔡國就是被楚國的大棒打服的一個,蔡穆侯的父親蔡哀侯就是被楚人囚禁至死的,因此蔡穆侯很是敵視楚國,奈何敵不過人家,只得轉抱齊國這條大腿。蔡國此時將蔡姬特意改嫁楚國,用意昭然若揭,蔡楚冰釋前嫌了,蔡國要轉投楚國這棵大樹了。

    楚國對蔡國的投懷送抱是很歡喜的,畢竟樹敵太多對楚國並不是好事。將蔡國拉入自己的陣營,就可以日後為楚國介入中原提供更多借口,這樣爭起霸來就名正言順的多了。

    齊國想打掉蔡國,就如同打掉楚國北上中原的橋頭堡,齊桓公自然要做好同楚國打仗的準備。而打擊楚國是中原諸侯共同的任務,齊桓公覺得只讓齊國出兵就有點兒不地道了,這才有了八國聯軍。

    據《左傳》記載,當年“盪舟”事件之前,齊國便和宋國、江國、黃國商量過共同抵制楚國。即使沒有蔡姬改嫁之事,齊桓公也會找其他由頭找楚國的麻煩。楚國的咄咄逼人已經嚴重威脅了齊國的霸業,齊桓公要想維護自己的霸主權威,必須打壓楚國。

    蔡姬改嫁後的第二年,以齊國為首的八國聯軍摧古拉朽般掃滅了蔡國。隨後聯軍堂而皇之地進入蔡國的盟國楚國境內,同楚軍主力對峙,最後達成了召陵之盟。楚國北上的勢頭被打斷,齊桓公的霸業再添功績。

    國君的個人行為可以很荒唐,甚至可以無厘頭,全憑個人喜好,但國家看似荒唐的行為背後必然有其不可明示的目的。蔡姬“盪舟”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引子,只是總有人喜歡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劍術天才應該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