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環球風物誌

    對最強盛的威脅最大的高句麗從隋煬帝開始直到唐太宗唐高宗持續不斷地打擊滅國。對臣服的新羅扶持賞地。對心有異志勾結倭寇的百濟也是滅國,把地賞給新羅。

  • 2 # 小龍女5505

    太唐經過唐太宗和唐高宗父子兩代消滅兩大異族強敵高句麗和百濟,以強大軍威降服並扶持擁護大唐的新羅國,還將滅亡的百濟領土賜為新羅統治。

  • 3 # 西風悍馬

    公元9世紀,同時在東亞崛起的大唐與日本先後將目光延伸至北韓半島,而此刻的北韓半島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於是在各自尋找結盟物件的過程中,一場背靠唐日兩國的代理人戰爭驟然爆發。

    在步入正式的國家形態之前,北韓半島上主要存在四股勢力,分別是半島南部的三韓和橫跨鴨綠江南北的高句麗。其中三韓指的是由半島土著居民組成的馬韓、牟韓和辰韓,而高句麗則是源於中國遼東的少數民族後代,在生產生活上高句麗以半遊牧半農耕的形態為主,因此在整體實力與作戰技巧上均強於同時期的三韓。

    為了抵禦高句麗的軍事威脅,三韓紛紛向外尋找援助,在這一過程中馬韓逐漸演變為百濟、辰韓演變為新羅、牟韓則演變為伽倻。這個時候無論百濟、新羅還是伽倻都已經具備最初的國家形態,而伽倻也很快在三者之間的戰爭中被新羅吞併,於是北韓半島開始呈現出高句麗、新羅和百濟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尋找外援的物件上,新羅選擇了陸地的唐朝,百濟則將橄欖枝拋向了島國日本。從地圖上可以看到,新羅位於半島東部,百濟位於半島西部,而基於唐日兩國的地理位置,我們似乎很難理解新羅和百濟的選擇。如果是就近原則的話,那麼最合理的搭檔應該是大唐聯合百濟、新羅聯合日本,如今形成這種相互交叉的結盟圈確實令人費解。由於年代久遠,關於當時國際政局的翔實史料已經殘缺不全,但不管怎樣新羅和百濟各自找到了靠山,而唐朝和日本則透過代理人插足進入了北韓半島。

    站在今天的視角來看,唐朝與日本的國力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但在當時的日本眼中卻不是這個樣子。由於此前的大隋帝國已經展現出無與倫比的繁榮景象,日本人透過遣隋使的描述往往把隋朝想象成一個堪比天堂的國度。而經過隋末亂世的戰爭,唐初的社會已經相對凋敝,事實上不僅是日本人前後對比之下覺得大唐不如大隋,就連今天的統計數字也表明唐朝至少到“開元盛世”時期才趕上隋朝的水平,至於被後人稱道的“貞觀之治”則不如楊堅時期的“開皇之治”。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逐漸有了輕視大唐之意,在往來國書的措辭上也力求與唐朝平起平坐,既然中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皇帝”,那麼他們便稱“天皇”。由於新羅與百濟本身就有世仇,再加上現在各自找到“大國相助”,因此雙方的戰爭很快爆發。起初唐日雙方只是提供支援而並不參戰,這屬於純粹的代理人戰爭,但到後期已然進入白熱化的階段後,兩位大佬就不得不直接介入了。

    公元660年,唐朝和新羅聯手攻陷百濟,但百濟復國勢力並未被連根剷除,在倭國的支援下後者很快捲土重來。講到這裡我們很有必要說明一下百濟與日本的關係,由於雙方世代聯姻,以至於今天的日本皇室還帶有部分百濟血統。在當時而言,流亡倭國的百濟王子算是倭國國主的外甥,在舅舅的支援下,倭國和百濟聯軍於公元663年登陸白村江。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在唐將劉仁軌的指揮下,唐新聯軍大破日軍,此後數百年的東亞局勢由此奠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雞蛋殼變成白了,這樣的雞蛋還能吃嗎?